在故宫的四周围有高10米的城墙,而就在城墙的四角上有整片故宫最精致的建筑:角楼。

故宫角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历经明清两代王朝屹立不倒,至今仍是明初的模样。

角楼作为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与城垣、城门楼及护城河同属于皇宫的护卫设施;又因位于皇城四角,如同众星环绕,拱立中央紫薇帝宫,彰显天子威严。

与紫禁城内规模庞大的宫殿相较,角楼只能算作“小不点”,却是整个故宫,形制最为复杂技艺最为高超,样貌最为奇特也是最为人所忽视的建筑。

角楼之设始于三代(夏、商、周),《周礼·考工记》载,王宫门阿之制五锥,宫隅之制七堆,城隅之制九堆;宫隅城隅谓角浮思也,浮思即小楼,这种古老的建筑,在诸多城池上仍可见。

关于角楼营造,一直有传说流传:明永乐年间,紫禁城建成后,可火灾不断,缺少镇城之宝。于是皇帝焚香问天,得知皇宫东南西北四门上有城楼,可四个斜角方位空着,不合八卦之理;需天龙镇守四角,方可免去灾害。

又因二十八星宿分成四象,四象以东方青龙为首。青龙由角、亢、民、房、心、尾、箕七个星宿组成,角宿是龙头,主杀伐。于是,皇帝下令在城墙四角建房,把角宿请下来镇守宫城;房子以楼为大,角宿住的地方便称角楼。

二十八星宿,听闻皇帝要请角宿下凡,其他二十七宿也要下凡,就去找鲁班爷;让其设计能住下众星神的房子,鲁班爷却设计了一个蝈蝈笼子。其上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有二十八星宿的,四大星宫和每宫七位的位置,工匠按此方法,角楼很快建成。

关于这样一座精妙绝伦的楼阁建筑,除了上文的传说,历史上并无更为具体的信息。我们不知道谁人设计,谁人建造;但角楼精彩的结构显示,一定是最为优秀的掌墨师所建造。

角楼台基为须弥座,整体呈十字曲尺形,两侧设有七步台阶;四周环绕着白玉石栏杆,每边的望柱皆为三、五奇数,然则栏板皆为偶数,
可谓阴阳交泰。须弥座表面留有柱础,柱础高约8厘米;柱础上立有檐柱,共20根,柱径48厘米,柱高3.95米;柱侧脚约为10-13厘米,为柱高的3%左右。于此同时,除了檐柱,室内并无金柱,这正是明清少见的减柱造,既是炫技,也是为星宿腾出足够大的空间。打好了基础,柱上架梁和枋,从上方看一大四小五个矩形,彼此横向连接形成一个木制“锤子”,这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也是罕见而独特的。中央的矩形为主亭,朝向城外为两个小抱厦,连接台阶则为两个大抱厦,两者宽度同主体明间相同;大抱厦开门,小抱厦开窗,彼此区分。再往上走,平板枋上铺有斗拱;上层为单翘重昂七跴斗拱,中下层为重昂五跴,室内为七跴品字科斗拱,角楼全身斗拱共计220攒。各层斗拱承上启下,既连接各层,又悬挑屋檐密密匝匝,蔚为壮观;斗拱之间,则都是遍布彩绘的梁、柱、枋,一齐构成了角楼的基本框架。中下两层为重檐歇山顶,顶层则为十字脊顶,如此形制复杂的屋顶,在紫禁城亦是罕有。层层歇山,层层出挑,使得角楼的翼角与窝角众多。从一个方向望去,中下层各有3个翼角、4个窝角,顶层1个翼角,全身共计28个翼角、16个窝角,凹凸相间、阴阳相合,极具美感。顶层除了十字脊,最具辨识度的当为铜制鎏金宝顶。高1.9米,下部直径1.1米,据《紫禁城西北角楼修缮追记》记载:光鎏金所用黄金就得1.1公斤。正脊上坐有四座正吻,坐镇东西南北四方,外加八个脊头相汇,表示天宫四大星象稳坐于此,又有四面八方的扶持,祈愿江山社稷永固。

整座角楼高不过27.5米,却有3重屋檐、4座抱厦、10面山花、16个窝角、28个翼角、76条脊、220组斗拱、234个神兽仙人……

角楼里外排列着若干层斗拱,包含了天在上 地在下 人居中的层次理念。顶层28组斗拱,寓意代表广阔天宇的二十八星宿;中厅屋顶36组斗拱,代表三十六天罡星;底层72组斗拱,代表七十二地煞星;中层用了60组斗拱代表人的六十甲子。

匠师们借用代天、地、人这些抽象概念的艺术构件,将天地人和之理想表现于角楼的建筑中。

古以太岁星公转一次所用时间为一周天,这十二之数,向上划分星空广宇为十二辰,向下划分太岁行地为十二年,十二是天之大数。

角楼中的十二亦处处可见,围栏是12个阳角;中部两层屋檐各12个翼角;大小抱厦12个坡面
山花上的,梅花钉12组等。

九为最大阳数,而九的整倍数中三十六、七十二又是“十二”的整倍数,尤其十二与九的乘积一百零八。又是三十六与七十二的和数,故而
三十六、七十二、一百零八被称为圆满之数。

角楼构造中也用尽了圆满之数,中厅上36攒斗拱,仙人36个;每层龙、凤、狮各36个(仙人其后的龙、凤、狮即小跑)。角楼下层斗拱72攒,三层共72个坡面,整幢楼108角。共有“小跑”108个,抱厦坡面合计,108垄瓦等等。

应该指出的是,一幢角楼共有仙人、小跑234个。这之中每个仙人,由仙人和坐骑组成
也就是说,如果计算角楼所有仙人、小跑的总个数的话,还应加上36个坐骑,那就是270个,以紫禁城城垣上的四个角楼来计算共1080个。意味着整个紫禁城,由10倍的108——最大圆满数的,神兽、仙人在守护它。

角楼总体形态和构成上的设计,在艺术性和思想性方面均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
星神居所,大气辉煌;满含神奇之数,镇守皇宫,威严壮丽,细节皆是心思。

到今天,角楼守护背后这座城,已经整整600年了。历经风雨沧桑,它见证了王朝更迭、帝国兴衰;也目睹了家国战乱、悲欢离合。[good][作揖]#文物代言人##历史那些事##故宫#

#水果摊主出示遗赠扶养协议#看到这事,就想起我家的故事。
我爷爷奶奶有六个孩子(实则七个,有一个小时候夭折了),有一个,就是我三爷,在很早以前就说过对我爷爷奶奶“生不养、死不葬”的话。那个时候,我很小的时候,在农村,分家出去的男子每年要给父母一些谷子,而我三爷不愿意给,村干部来调解都不行,说出了那些话。(我三爷还有更奇葩的事,就是她的三个女儿,一天学都没有上过,因为他不让她们上学。这事以后再详述。)
我爷爷奶奶的六个孩子中,三个很早去外地安家了。留在这边的三个中,我爸和三爷是男,我小孃是女,嫁到路程(走路)一个小时左右的地方。
虽然我爸妈结婚后也分家了,我们家在农村是跟爷爷奶奶的房子一起的,我三爷房子在我们背后。小时候我三爷三娘没少跟我爸妈吵架,他们吵架可厉害了,说一些话总能把我妈堵住。比如房子挨在一起,他们就说我爸妈自己不得行靠我爷爷奶奶,把我妈气得,我妈又嘴笨,不知道怎么还嘴。我爸妈那时候很穷,在农村种着一亩三分地,一年累死累活,还没多少钱。这也是我妈说为什么一定要出去打工的原因,一是确实穷,二是想摆脱我三爷三娘。(我们家确实摆脱了,后来在镇上买了房子,搬到镇上去住了,零五年左右)
我爷爷零八去世后,奶奶也搬到镇上和我们一起住,那时候我妈还在外地打工的状态,偶尔回来。(我妈出去了十多年,最开始是我爸妈一起出去的,但是我爸在那边找的工作不太好,令他身体不适,他两年后就回来了)
我奶奶跟我们一起住,她年纪又大了,她自己有提过把她的存折给我爸爸保管,但是鉴于我三爷一慣无理的行事作风,我爸妈觉得还是我奶奶自己保管,以防我三爷说我们把奶奶接来一起住就是为了吞她的钱。事实是直到我奶奶去世,我爸妈才知道我奶奶具体有多少钱,而且还不是第一个知道的,我大伯去处理的。在某些重要时候,长兄如父还是很有道理的。
我妈很有远见,在很早之前,我妈就跟我奶奶建议过,建议她先写好遗嘱,就是她的钱在她去后要怎么处理,她想怎么分配。我奶奶不懂法律,她总是说“他(三爷)怕分得到”,我奶奶天真的认为不孝的孩子理应是分不到她的遗产的,可是她不知道道德不归法律管。
事实是,我奶奶去得很突然,她也没有立遗嘱,她的遗产所有子女平均分配的。像三爷那种对于父母没有出过钱出过力的人也得一份,放在以前,就是我奶奶去世以前,我妈心中肯定会不快。我爸,虽然我三爷太过奇葩,但是毕竟是他的亲兄弟,他没有明显表达过。
我父母都是不计较这些的人,老实人,我看到好多比较有钱家庭的,还计算得很清楚,照顾老人轮着来,一个都不能跑,一天都不能少。(但其实很多东西是计算不清楚的)
我妈常说的话就是,我贪那一点我又发不起财,我扣那一点我也发不起财。在照顾老人这件事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和和气气不扯皮就是最好的了。
前几年我们那边农村拆迁,我外公外婆也搬去镇上住,住的是我妈在镇上买的门面房。我外公有感于我妈的付出,想着把农村的拆迁款也分我妈一份,结果我两个舅舅家里,不知道哪一家,出现了反对声音。我妈主动就跟我外公说,这种话不能提了,闹得大家不和这种事,我妈不愿意做。
我外公有这种想法,按他说的,是觉得当初我妈出嫁时也没陪嫁啥,有点亏待,后来我外公建楼房我爸来帮忙,每年打谷子我爸也去帮忙。我想主要还是觉得我妈不错,在他们年老后很明显的体现了出来。我外公外婆也总是说我不错,其实我也没做啥,就是经常买点小东西而已。我外公本来思想很传统的,觉得女儿嫁出去了,还指望靠女儿很没面子。女儿以前农村都是这样吧,养老不靠女儿,因为女儿要嫁出去。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外公外婆总说孙子外孙大家都一样,孙辈结婚,我外公外婆给的红包都是一样的。
说这么多,还是觉得立遗嘱很有必要,在老人头脑清晰的时候。一来老人年纪大,很容易耳背呀思路不清晰。二来,老人容易因突然的疾病去世。(我奶奶就是,我舅婆在睡梦中就去世了)
还有,有感于我们这代是独生子女,还有很多失独的老一辈,他们要是夫妻二人都在还好,可万一像这位老大爷一样,老伴孩子都走了,自己年纪又大了咋办。这位老人和水果摊主的故事是令人感动的,我很感动,养老的模式可以有很多种,这样也算一种,双方都愿意为什么不可以呢?老人的亲属们有什么好争论的呢。
除了水果摊主出具的老人遗嘱和扶养协议之外,我建议水果摊主和老人举行个拜义父收义子仪式,彻底堵住那些要所谓公道的亲属的嘴。
水果摊主照顾非亲非故的老人,是义举;
老人让没有房子的水果摊主一家住进自己的房子,是义举;水果摊主承诺将照料老人及其身后事,是义举;老人承诺将房子赠送给水果摊主,是义举。
看过了太多血亲之间为了一点利益你争我夺对簿公堂的故事(主要来自于各种调解节目),这种义事我真的觉得是一股清流,让我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义留。

#口述史实##忆甘孜机场#我出生于1932年,中国农历壬申猴年,那一年同时也是满洲元年,当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已踏破关外,对我同胞烧杀奸淫,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可谓罄竹难书……

1947年,我在山东老家入伍参加革命,当时预选入伍的人数不足,但那时入伍不论年龄,只看身高,我算是一个凑数的小兵,所以我是同届兵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入伍后,我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中南战役……

从军后,除了离开家时候的一腔赤诚,受到了党和部队的教育,初步接触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喊着“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抱着这个自己当时一知半解的信念选择了这条无怨无悔的道路,1949年,我在江西茶陵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时光荏苒,江山红遍,如今站在人生暮年的我最想讲的还是50年代初在甘孜县的那一段时光。

西南解放后,我在西南军政大学五大队一中队三区队上学,在学业即将结束之际,接到上级通知,我与同班张敬修、关明成、郭永旺等十几个同学一同前赴甘孜县修建军用机场,以满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需要和运输需求。

到达甘孜县是1951年春天,一辆大道奇卡车上坐了35个战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挤成了沙丁鱼罐头,可那时候没有挤与不挤的概念,总觉得坐汽车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哪怕是筛糠一样的颠簸不堪。同车的战友,大多数是第一次进藏,初上高原,由于空气稀薄,气压较低,有些战友呼吸不畅,伴有轻微高原反应。

来甘孜的使命是修机场。但修机场却不是一日之功,我们最先面临的困难便是住的问题。最初,连队决定搭建帐篷,每十二个战士住一顶,每顶帐篷高不过一米五,不到十平方米,里面除了住人还要堆放物资和工具,长期住在里面也不是办法。于是领导安排我们在修建机场之余到附近山上伐取木材修建简易房屋,因为是傍着缓坡而建的山洞,所以我们将其戏称为“地窖”。让我记忆最深的是伐木的过程,因为当时要到几十里外寻找适用的木材,几乎已经走到了甘孜县和新龙县的交界处,虽然取材路途遥远,但好在年轻力壮,又迫于住宿需要,还是坚持把“地窖”建成。经过大半个月的努力,终于把营区收拾出了个模样,战士们也逐渐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修建机场的第一个困难总算是克服了。

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那时修建机场没有机械设备,几乎完全是靠人力。用十字镐挖土,用牛皮筐搬运这些泥土来平整跑道,手脚磨破、出血,当然不在话下,但大家对当时的艰辛一点都不在乎,都认为越是艰苦越是流汗流血,越能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我不太同意用我们这些老骨头的经历来衡量现在的年轻人,毕竟那时社会环境与现在大不相同,我相信,如果现在的年轻人身处在我们当年那种环境下,一定也能像我们当年那样以苦为乐。

修建过程中最困难的是轧路,当时轧路用的石滚子有三吨的、有五吨的、有十吨的,完全靠人力驱动,一般大的石滚子要百人左右才能拉动,配以口号,干劲冲天。彼时我年轻活泼,在工程建设时负责为连队工友喊号子:“修机场嘛!嗨哟!加油干嘛!嗨哟”,“同志们呐呀呼嗨,加油干呐呀呼嗨。”这些口号都是随见随得,张口就来的,主要是鼓劲和整齐步伐的作用,只要符合简单的韵律,一切事物都可以喊成口号。现在回想起来,这也算当时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时候的一种消遣。

在营区的日子,工程日复一日,文娱生活匮乏,为了活跃营区气氛,战士们以石为笔,以山为纸,在缓坡上写满了如“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等大字标语。也有一些工友找来野花种在“地窖”或者营区里,用现在时兴的话说,他们就是我们那个红色年代的文艺青年。尽管当时的文娱活动极少,条件也差。但是总有苦中作乐的方法,哪怕是三五个臭烘烘的年轻人在雅砻江边挖个坑,待得温泉上泛,洗个热水澡,也算一种及其舒适的消遣娱乐,现在回想起来简直不亦乐乎!

在我们部队开始修建机场之前,有飞机为解放西藏的先遣部队52师投送物资。当地藏民以为天上的菩萨降临,天降大米。在后来的工程建设中,招募了很多当地人,他们一直怀着崇敬、圣洁的态度,帮助解放军修建机场,在整个修建的过程中也是很令我感动的。一个地区的发展,总是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和外在的帮助,如今的藏区,欣欣向荣,繁荣发展,就是藏族同胞的辛勤努力与国家的大力支持结出的胜利果实。

修筑机场整个工程持续了七个月,于1951年11月20日胜利建成。可供军用飞机起落的3200米长的跑道落成。张小康著的《雪域长歌》中记载:“1951年11月22日,载入史册的一天。万里晴空的高原上,传来了轰鸣声,数万名指战员和藏族民工站在机场跑道附近,引颈而望。当康藏高原上第一架飞机从大山那边飞来时,全场沸腾了!飞机平稳落在跑道上,滑行到停机坪。官兵群众欢呼雀跃,欣喜异常。在一片欢呼声中,一位藏族老人双膝跪地,双手合十,感谢天菩萨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幸福。”

机场的修筑,虽然在我八十多年的日子里只占了短短的七个月,但那种肩负使命,艰苦奋斗,苦中作乐的人生体验却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怀。竣工之后,部队开拔西藏,我们继续红色的使命。今天回顾这件小事,也算是“老夫聊发少年狂”,我这辈子再回不了当年修筑机场的现场了,希望年轻一辈能知道这一桩小故事,足矣。荆禄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加油][加油][加油]#肺结节##一半人体检报告里可能都有肺结节##刘宇宁珠帘玉幕##刘宇宁燕子京# 我是一名侦探,去年开始调查你,案子没破,我的心不攻自破
  • 因此,在选择亲子鉴定机构时,应该仔细了解其价格体系和服务内容,以避免不必要的花费。核对当事人的身份及委任状后,开始实验室鉴定;5、发送结果反馈。
  • 四,白敬亭主演的汪新,真是会演,因为春晚icon事件,我对他的人品存疑,这次看剧就特别挑他的演技,但是看完确实不得不承认,他的演技非常好,每个小表情每个眼神变化
  • 黒点こくてん黑点; 太阳表面上的黑子スクショScreenshot小降りこぶりずっしり(货物等)沉重,沉甸甸。突き当たりの本堂から先にご覧下さい。
  • #恋与深空黎深[超话]#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真的好激动,今晚东拼西凑攒了十抽,还有35抽保底,我就想着试一下,看到金光的时候我真的
  • 如果香港行之后不是到了日本站,到了别的国家一站,管他上场不上场大家也都能接受,因为伤病这个事情有时就是那么的莫名其妙。我记得当时他在香港行之后球迷还没到一个总爆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 #任嘉伦米兰时装周# #任嘉伦巴黎时装周# 如果每一片空气,都带着可以看见的味道,那你周围就是我最爱的水蜜桃软糖味儿。✨任嘉伦@任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好久不见 哈哈哈妥妥的拖更患者内容很长很困这期的主题是:月亮在慢慢的变圆 事情也会越来越好关键词:喜事 龙年 我和我的家人 朋友 笨蛋猫咪愿望 烟花 汕头
  •   01  浪琴  首先,这个位置必须留给创造了绿盘流行的绿色,作为浪琴最具辨识度的品牌色,也同样被贯穿于今年的新品设计之中。  01  浪琴  首先,这个位置
  • 2024.2.26[微风]记录一下这个特别的日子吧,今天是成年以后查成绩最紧张的一场,有焦虑有紧张有兴奋[太阳]跟身边最亲近的人分享,是开心的,谢谢她们一路的陪
  • #作恶之人,报应在自己殃及子孙##戒邪淫吧##戒邪淫改变命运##每日一善[超话]# [微风]#每日一善# [微风]#阳光信用# 糖醋排骨做法:费食材:排骨、料酒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沉迷聊天是因为社交需要对于抛弃的恐惧,“自己的想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希望你是什么样子,你就要为那个目标不断努力”这是社交的绑架,更是网络社交的绑架。游戏的最后
  • 2019年的zkn对未来的学校和生活有好多期待,甚至没有担心没有畏惧,真正无畏的奔赴自己用成绩选定的海边的城市,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只觉得神奇。这就是我对生活
  • 直到现在我和妈妈都不敢相信爸爸离开了,悲痛无法用语言形容,但是我感恩拥有一位特别优秀的爸爸陪伴我到37岁,这些年我在英国和爸爸相处时间不多,但是联系紧密。我爸爸
  • “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中的铁路项目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加快公转铁、公转水,到2025年重点行业大宗货物清洁运输比例达到80
  • 在去年9月第二届美国—太平洋岛国峰会期间,当被问及美中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不是美国加强同太平洋岛国接触的原因时,相关美国官员表示:“毫无疑问,中国在包括该地区在内的
  • 就和之前背单词一样每天打个卡(但是我发现我好难打两个以上的卡)⑦莫名觉得“妻子”这个称呼好甜哦,又莫名想起来肯森老师⑧图七上一秒朋友分享在群里,下一秒出现在我的
  • #王源[超话]##王源看我们如何相遇vlog# [抱抱] #王源和小汤圆永远在一起# @TFBOYS-王源 [抱抱]年复一年又是一个元宵专属情人节啦~ 阿源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