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一方水土 富一方百姓——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治理的绥德实践】“辛店沟示范园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水保科技与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和休闲观光融合发展的新路子。”2020年8月29日,8位中科院院士来绥德县辛店沟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示范园的建设成效和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绥德要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遵循,推进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治理,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绥德县副县长孙虎生说。近年来,绥德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设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重视河道治理和沿黄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县域内山水林田路、梁峁塬坡沟综合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土不下山 泥不出沟 清水常流——形成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多功能防治体系
辛店沟属无定河中游左岸的一级支沟,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典型流域,也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了研究水土流失规律,探索水土保持良方,黄河水土保持绥德治理监督局因地制宜,为流域南部、中部、北部配置了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先后开展了水土流失规律、水土保持效益、水土保持生物等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同时,应用集雨节灌、自然修复、保土耕作、坝系稳定等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总结出了梁峁坡地修田造园、沟谷坡地植灌乔草、沟谷道内建淤地坝系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三道防线”理论,巩固沟床,拦蓄径流,变荒沟为良田,形成从峁顶到沟底,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工程体系。“绥德‘7·26’特大洪灾发生时,辛店试验场卡口站水位才0.2米。”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试验场副场长李尧说,经过几十年努力,辛店沟流域治理面积达到8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75%以上,土壤侵蚀量减少80%以上,已基本实现“土不下山、泥不出沟、清水常流”的生态治理效果。目前,试验场基本形成经济林、沟道坝系、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试验观测区四大功能区,场区内基础设施完善,可集水容积1万立方米,拥有淤地坝22座,坝地梯田占地600多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淤地坝有很大的综合效益,除了拦泥保土、防洪减灾、促进水资源利用外,还能淤地造田。”李尧介绍说。在黄土高原地区沟沟壑壑的群众中,广泛流传着“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说法,并称淤地坝为“粮囤子”“钱袋子”。绥德县王茂庄小流域,大力发展淤地坝,在人口增加、粮食播种面积缩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还能稳定增加,大量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耕地面积下降,林地面积和草地面积上升,实现了人均林地2.4公顷,草地0.3公顷,粮食超千斤。“我种了近10亩坝地,主要以玉米为主,每亩能收1000斤。按照现在每斤1.2元计算,每亩地的毛收入就是1200元。”58岁的王茂庄村原村支书刘艳雄说,王茂庄村大约有400亩坝地,每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4000多元。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绥德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933.8平方公里,全县河道治理保护140.5公里,堤防总长度53.29公里,建成淤地坝2915座,控制流域面积823.98平方公里,总库容34311万立方米,拦截泥沙18.6亿吨,可淤地面积5.66万亩,总灌溉面积3070公顷,各项水保措施的实施,对防止水土流失、增地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生产条件、稳定脱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森林资源实现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
绥德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腹地,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以来,该县坚持开展造林绿化“接力赛”,到2020年底,森林面积增长83.28万亩,覆盖率提高到29.93%,林地总面积1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2.09%,全县境内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7.4万立方米,森林资源实现了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绥德县龙湾生态综合治理区历经20年治理,森林面积达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逐步形成了风景资源优良、旅游景点遍布、交通条件便利的市级森林公园。每逢夏秋,走进位于城区的龙湾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鲜果飘香、生机勃勃,从塬面到梁峁,从沟壑到河岸,郁郁葱葱。如今,这里不仅是市民居住生活的天然“氧吧”,而且已成为休闲采摘的好去处。“过去这里大部分都是耕地和撂荒地,常年风沙大,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后,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绥德县林业局局长张春胜说。这仅是绥德县造林绿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重点实施了五大绿化工程,使城区周边山体坡面的绿化在原有0.1万亩的基础上增加到1.7万亩,实现城区山体坡面绿化全覆盖,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验收,达到了省级园林城市的标准。同时,完成村庄绿化300多个,大幅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以国道、省道、县乡公路为主线,打造绿色走廊,新增通道绿化面积6万多亩,实现青银高速、210国道两侧直观坡面绿化全覆盖;完成退耕还林33.29万亩,涉及退耕农户近4万户11万多人,累计兑现资金近5亿元;退耕还林工程每年都顺利通过国检、省检,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钱粮兑现率、管护率、档案率均为100%;打造了四个生态示范园区,即陕北规模最大、面积达180平方公里的龙湾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以满堂川镇圪针湾为中心的万亩核桃示范园,集休闲、娱乐、采摘等于一体的裴家峁创新林果园及崔家湾绿源生态示范园区,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山峁沟壑不仅要绿起来,还要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群众富起来。核桃就是绥德县绿色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从2012年开始,绥德县就通过多方考察调研,最终决定发展核桃产业,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县通过“样板示范、典型引路”,先后打造了满堂川万亩核桃示范基地、崔家湾绿源核桃精品建设基地和绥德县绿源生态示范园,引领带动全县核桃栽植面积达到了10万亩,涉及全县16个乡镇160多个村。除核桃之外,红枣和苗圃也逐步成为绥德县生态与经济效益有机循环的代表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红枣栽植面积达到14.64万亩,总产量达2.8万吨,并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红枣产业链。苗木种植面积也发展逾1万多亩,年出圃苗木近1亿株,产值在2亿元以上。
“三变”改革驱动现代园区建设——架起“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桥梁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是绥德县赵家坬村的真实写照。过去,赵家坬村农民大量外出,以务工为主,大部分土地被闲置撂荒。2017年,赵家坬村迎来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春风,踏上产业发展的康庄大道。该村先后召开30多次会议,成功将赵家坬村7000余亩荒山荒坡流转到绥德县二十四坬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费平均每年每亩55元,流转期限为20年。二十四坬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建好的果园集中连片无偿给赵家坬村976人人均1.3亩,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方式,村民又将自己的果园入股到村集体成立的专业合作社经营。“我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8亩地撂荒,地里没有一点收入。园区建设以来,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打工,还没花一分钱就拥有5亩多果园,果园入股村合作社后,分红1500元,我还在园区打零工挣了5000多元。”赵家坬村村民赵如龙说。赵家坬山地苹果示范园是绥德县深化“三变”改革的一个典范。该园区占地面积达3万余亩,目前已建成1.75万亩高标准现代化山地苹果园,创建成为榆林市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为陕北贫困山区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宝贵经验。如今,园区带来的效益初见端倪。“自从村里建起了园区,我家的日子总算稳定了。”赵家坬村村民杨玉清说,去年,她家土地流转、配股分红、光伏分红、园区务工收入共达2万元。园区现在能为当地和周边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收入,每年平均每亩55元;二是入股分红,截至目前,已兑现分红234.85万元;三是务工收入,园区每年可为村民提供劳动岗位600余个,去年支付工资380万元;四是光伏收入,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分红共计9.59万元。赵家坬山地苹果示范园不仅绿了山峁沟壑,还带动了周边发展。“绥德按照‘新时代高西沟’和‘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园’的定位要求,抓紧抓好赵家坬等一批生态示范点建设,以点上示范带动面上突破,推进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孙虎生说。近年来,绥德县以“三变”改革为抓手,以“产业覆盖、联结机制、精准帮扶”为突破口,建设种、养、加一体化,集休闲观光旅游、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巩固发展以省级园区为支撑,市、县园区为依托的三级园区集群发展格局。目前,绥德有省市县级农业产业园区87个。https://t.cn/A655tqAP

【46年接力,几代人奋斗,如今,人进、沙退——榆林,绿色版图在延展】核心阅读:林木覆盖率从0.9%增加到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曾被黄沙包围的榆林,千年沙地终于变为绿洲。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当地人民持续的接力、科学技术与奋斗精神的结合、生态与经济的并重,让榆林变得更加美丽。从飞机上俯瞰,绿是这里的主色调:2248万亩葱郁的绿林,将连绵起伏的毛乌素沙地拥入怀中。只有间或出现的深深浅浅的轮廓提示着,这里曾有过沙漠的印痕。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林木覆盖率只有0.9%,流沙面积达860万亩。如今,这里林木覆盖率达34.8%、沙化土地治理率达93.24%,使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公里,年入黄泥沙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13亿吨减少到现在的2.9亿吨。“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白干啊”。“一觉醒来门都被沙子顶住了,得从窗子爬出去挖走门口的沙,才打得开家门。”说这话的是今年64岁的席永翠,她是声名赫赫的榆阳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一员。1974年,54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姑娘组建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的前身“长城姑娘治沙连”,开启了治沙造林的征程。46年来,一代又一代治沙姑娘接力征服沙漠,改善生态。榆林,曾被黄沙包围。在榆林林业展览馆,手指着上世纪50年代流沙堆积榆林旧城墙的老照片,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白云国向记者说起当年的情形:郊外就是寸草不生的流沙,吞噬农田,成了榆林生存发展的障碍。1974年5月,治沙女民兵们响应“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来到补浪河黑风口安营扎寨,搏战风沙。席永翠是治沙连第二任指导员。她说,“永翠”这个名字寄托着父母对改变家乡面貌的期冀。“最苦的是啥?”记者问。“再苦再累也不怕,就怕白干啊!”席永翠说,沙暴一来,刚栽下的嫩树苗全被埋进沙里,那可是姑娘们几十天的劳动成果,“我们那时候都顶着一口气,立誓不治好这沙不出嫁!”席永翠26岁成家,是治沙连里最晚嫁人的姑娘。她的丈夫也到了治沙连,开拖拉机。“这就是‘洒尽全身千滴汗,浇灌荒沙一片绿’的劲儿!”席永翠的侄孙女席彩娥是个90后,是治沙连现任连长。姑奶奶席永翠与战友们如何与风沙搏斗,让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黄沙地长出绿树青草鲜花的故事,她听父亲讲过一遍又一遍。治沙连建连至今,累计推平沙丘800多座,营造防风固沙林带33条,修筑饮水渠35公里,给14425亩荒沙披上了绿装。如今,毛乌素沙地榆林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半固定,带片网、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成。2019年11月,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治沙攻坚克难既靠毅力靠韧劲,也离不开科学技术。在榆林最北的神木市,锦界镇圪丑沟的长柄扁桃经济林已结出幼果。2002年,张应龙放弃北京的外企高管职位回到老家神木,在毛乌素沙地承包了42.8万亩荒沙。说张应龙是个“树痴”并不为过。他爱种树,栽下的树数不清有多少棵。返乡伊始,他脑中就紧绷着一根弦:“光凭蛮干不行,治沙造林得依靠科学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邵明安是毛乌素生态试验站的首席专家,在他的影响下,张应龙从一个门外汉逐渐变成了科学治沙的专家。“治沙的关键就是保水。管得住沙、保得住水,树木成活率就高。”张应龙说。张应龙先后与中科院地理所、中国林科院、中国农科院以及国外的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围绕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等课题,在自己承包的荒沙区进行开发研究。张应龙种树有妙招,“不浇水”也能活。他的妙招来源于邵明安的科学研究。邵明安通过多年研究,发现了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密码”。“关键就是通过保持植被生长和土壤供水能力的平衡,保水减少蒸发量。”邵明安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方法是选择在7—9月多雨季节,在植树时预留的树坑中覆盖10厘米厚的干沙,以减少蒸发,实现保水效果。正是这项技术,为张应龙造林解决了关键一环。经过多年努力,张应龙承包的42.8万亩荒沙变成了森林、牧场和良田。“新世纪以来,榆林相继推广樟子松‘六位一体’造林、沿黄土石山区石洼造林、滴灌节水、冻土栽植、营养钵育苗等适用技术,实行科技推广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验收。”白云国说,榆林开展樟子松嫁接红松科研项目,培育红松嫁接苗7万多株;开展红枣降高塑形,红枣的优果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70%;开展灌木饲料加工利用研究,柠条、紫穗槐等饲草类灌木目前已成为农民养羊、增加收入的重要资源,有效解决了林牧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共同提高。“现在咱这生态饭吃得可香”。“以前我们这儿有句话叫‘有女不嫁高西沟’,就是因为太穷!现在我们这儿哪还有光棍咧?”米脂县高西沟村老民兵连长高锦仁笑着说。行驶在高西沟村的旅游山路上,目之所及,绿树成荫,果树成林。高西沟村党支部书记姜良彪说,现在的任务不仅是要生态,还得要富裕,要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农村电商,我们村的土特产就不愁卖了,去年仅苹果收入就超过100万元哩!”2019年,老高家的农家乐开得红火,收入有七八万元;自家种的苹果卖得俏,也有两三万元收入。“望着这满眼绿色,村里人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现在咱这生态饭吃得可香!”老高说。黄河岸边,佳县王宁山村枣树正绿得茂盛。在村支书张宝宝家里,红枣酒甘洌飘香,张宝宝的妻子正在酿酒作坊里忙活。“20斤红枣可以酿10斤原浆酒,1斤原浆酒能卖到50元。就凭这个,去年我家的收入超过了20万元!”张宝宝说。从毛乌素沙地腹地到黄河岸边,治沙带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正在凸显。目前,村里像张宝宝这样的红枣原浆酒加工作坊已经超过100户,年生产能力450吨左右。枣农的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从以前只知道种枣树变得既懂技术又会经营。https://t.cn/A6UfB5R8

【一生需读多少书】

贾柯

爱阅读是一件多好的事,不必多说。
“读书破万卷”,“读万卷书”,“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这些古代留下的老话被时间打上印章,至今人们也认为是有理有效的。
这些,当然是好的。
这会儿,想梳理一下对阅读量这回事儿的一点认识。

这里,先想说的是人因书籍阅读数量可能引起的吸收与消化问题。

阅读像吃饭一样,是需要时间的。
一口口进食需要时间,通过肠胃吸收与消化需要时间,一口吃不下一个西瓜,是个朴素的道理,放在阅读上也一样。
每每看见那种整个房间通天接地用一大面墙木架放藏书的场景,就忍不住叹,这才像读书人的家啊。
没有什么,比用书来装点一个家更好看的了。当然,还有花。

接着,忍不住猜,这是放了有多少书啊?
五千册,还是上万册,还是几万册?
似乎,也没有一个这样多书的主人能说出自家宝贝的准数,头发多了,数不清,书多了,也数不清。藏书家喜欢用几间屋或几个几十个书架书柜这些容器来表述自己的书籍量。
就如好酒之徒,跟人斗酒,不说斤两,只看他拿起小杯还是端大碗,那器物的阵势就足以说明酒量。

叹为观止之后,又会想,这么多书,书主是全读过?还是只读过一部分?或是某些书读过百遍,某些书一直静静地蒙灰,从未没被拿出来,成为藏书中永远簇新而哀怨的处子。
这么多书,读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一目十行,还是,一目一页?
眼前出现杜甫《饮中八仙歌》的一个情境:“饮如长鲸吸百川”,对数以万计的藏书者,恐怕真得拿出鲸吸海水的架势,一副五尺七尺之躯,在饮食劳作生活之外有余力紧赶慢赶地在字的风沙里穿行,昼夜不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有毕生读完所有藏书的可能吧。

还真问过几回算得上坐拥书国的藏书者。
书国里的书,全读过么?
有人说,一本书不用全读,取其为自己所用的那些页就可以了。有时,读过即忘,在别处再看见时,竟像没见过,以为是新的,拿起的一瞬间,忽而生涩。
有人说,读的时候,一本一定会通读一遍,之后,再启新书。有的书看完之后,深深喜欢,还会时不时拿出来再看,一本觉得不满足,还会去收集不同的版本比照着看。
有人说,后来发现,书和人一样,不是认识的越多就越好,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对自己无用的书,根本想不起看,留着成了障眼法,挡了有用之书的道。于是,有些书干脆送人了。
有人说,买书的冲动常有,读书的冲动不常有,所以书越来越多,怎么也控制不住手,读书的时间反而越来越少了,常常觉得没多少时间看。
总之,没有人说,自己把所有的藏书都读过一遍。
未读之书,像未竞之业,半完之梦,未见之人,放在那里,成了一种淡泊的念想,一种有意识的遗忘,或一种彻头彻尾的装饰。

一生究竟需要读多少书,才算够用?或者,才算是一个读书人?

至今为止,最让我诧异和感动的是黑塞。
“十二本。”在《阅读随感》某一页,关于读书量,黑塞轻轻地说出这个数字。
十二,这个数字,个人理解不是一个绝对数字,或是高高在上的象征,它更像一种触手可及的随身物。类于中国古代“一言九鼎”的“一”和“九”,“如隔三秋”的“三”,“白发三千丈”的“三千”,“万夫莫开”的“万”,这些数字,无论是代言少还是多,读到的人是能理解的,不会拘泥于数字本身。
黑塞并没有对“十二本”这个数字作太多解释,为什么不是十三或十一,而是十二。大约,十二也就是一定数量的意思,它意味着不一定需要成千上万,数量不是最重要的。
当某一本书真正进入到一个人的视野心灵、知识系统、价值系统、审美系统、情感系统,以至信念意志,一本书才算是被真正地阅读过。

阅读,和识人一样,都有潜在地拣选与相遇的奥秘。人不能在一条路上遇见所有的人,同样,也不能在一个庞大的图书馆里去读遍所有的书。
人与书之间,有命运。
有时会这样那样的原故,擦肩而过。
有时看一眼名字就掉头,终生不见。
有时一次次拿起来又放下,真正翻开第一页已过了许多年。
有时像去那类指定到此一游而后不想二游的名胜风景旅行,读过一遍,有了向人说起的谈资,内心却并无感受,并且铁了心不会看第二遍。
这些,明月照沟渠,不多提也罢。

不过,一生当中,总有特别的某一本或某些本,让你在该读的时候,笔直地走过去,没有曲折,没有迂回,没有犹疑,没有错过,一走过去它就在你手里,而你的手、眼、心都恰恰做好了准备,一读入心,再读入心,直到反反复复地起身想起打开它来,终成老友。
同一个人,同一本书,一期一会。
这种阅读体验,如同一次次去见同一个人,每一回见时都欣欣然,想彼此了解对方还是不是当初的模样,如今又有了哪些自自然然的成长与变化。
每一次读罢又有一丝怅然,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句,已看不到字,看到的是:舍不得。
这种心情,东坡先生描述自己读陶渊明时有过,“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读尽天下书的东坡先生,竟每每病中反复读陶诗,每回还只读一篇,舍不得多读。这哪里是读书,有的书,分明是苦味人生的糖或药啊。
“我一生中读的书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在重读”。诗人博尔赫斯失明之后成为图书馆馆长,谈及阅读,他这么说。
又记起一次读到对北岛的访谈,一些年里,他不断地在不同版图里迁徙,搬家复搬家,辗转复辗转。后来,他身边一直带着的书,不到十二本,是七本。这七本,是怎么辗转都会跟着走的。七本,在特定的境遇下,也够用。
看来,彩虹是有的,流星是有的,自从一读终不悔,在阅读这条道上也是有的。

一生需要读多少书?
一本,十二本,还是上万本?
哪里会有适于所有人的答案,没有的。也许,的确并不需要有某个绝对数值。
如果说,一个人是一个阅读容器,一生该容纳多少书,也是一种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少了,继续加,多了,也装不下。多与少,需要的只是两个字:适宜。
好书对于人,也许类似一种光来的照见,经过阅读之路,真正影响到一个人的生命。 https://t.cn/RDUnNF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周营镇紧紧围绕“打造首善之区,建设品质薛城”这一目标定位,围绕居住环境、社会治安、基本医疗、文体生活、基础教育、社会帮扶6大领域,坚持“民有
  • 又况与佛同为凡夫之前,劫数转倍,乃至烦恼无始,发心在近,罪岂易灭,可不思之。”佛陀在宣讲了谤法的苦报后,法会上有八十百千那庾多众生,因为曾经毁谤正法,而遭受了无
  • 娘俩的野生动物园一日游,娃从早上醒来收拾出发下午六点到家,回家后玩到十点半才睡着……不知道娃累不累,反正娃妈很累[打call][打call],为了最大化我的48
  • 竟然没有一个人是讨论剧情的,真是太离谱了……#昕雪[超话]#唉真的不想再暴躁开麦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那些wf哪来的自信就说我们是从哪一边入的气象站[费解] 作为我
  • 4、慎初,“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4、慎初,“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
  • 总而言之,只要阳气足,我们就油然地不怕生病、不怕衰老、再没有对死亡的恐惧。所以,把阳气升提起来了,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一个重大的改观,所谓“七情”产生的病,也都会
  • 世上最美的境界是不圆满 南怀瑾先生说:“任何事情,任何行为,能慢一步蛮好的……凡事做到九分半就已差不多了,该适可而止,非要百分之百,或者过了头,那么保证你
  • (解释—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无风带支配,全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每月平均降水在60毫米(mm)以上,一般都在赤道南北5到10度,在一些陆地东部靠海地带,会
  • 愿我们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初衷 愿少年的美好,依旧是阳光灿烂 不论你我如何改变,言说终归讨厌 山还是那座山,海还是那片海 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痛心疾首 你若平和,无
  • #每日一善# [冰墩墩][冰墩墩]#阳光信用# 指路必hui链只hui本超和较好及以上只hui首页不搜ch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奋斗拼搏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飘》32、“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
  • 你的朋友“深海_郑筱辞”#贺峻霖[超话]##贺峻霖 十八长翎破青空##贺峻霖0615生日快乐# 错过了关于你的那么多,还好没有错过你的18岁。✨『今日话题』
  • 譬如张家沟的茶人,细心地做出祖辈相传的茶滋味,嘬一口茶汤,先前的日子,先前的阳光雨露蔓延彼此心间,喝出脚下的土地曾有的称谓:青衣羌国、雅州治所、西蜀天漏、西康;
  • #美食好物心选节#【杨梅熟了,师生乐了!#象山一学校杨梅园人头攒动采摘忙# 】“好吃得很!
  • 看他们的大巴车上面写着奋斗的标语,应该是中考回来的小朋友们吧,为终于解脱了而心情开心,他们的笑声好清脆好纯净啊,我听着都好开心,谢谢她们给我带来的好心情~也祝她
  • 该片讲述一场意外车祸把父母带走,也把素未谋面的亲弟弟带到姐姐(张子枫 饰)的面前。该片讲述一场意外车祸把父母带走,也把素未谋面的亲弟弟带到姐姐(张子枫 饰)的面
  • 不难看出,莱尔市场的“割爱”是个绝妙的创意,它能给顾客留下强烈的印象——这里出售的商品都是最新的,要买最新的商品,就得光顾莱尔市场!商业启示:以限量、“一件货”
  • ps:印象中还有一个@ 和酱还有00三个人的片段,酱@ 的大意是他不懂人心,有关轻音部的,具体的我忘了一直在寻求某种勇气向父亲表达爱意,趁#父亲节#来临之际,把
  • 七种变化暗示七类疾病1、发黄肥厚这里的发黄,不是长期吸烟导致指甲熏黄的。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升清,胃主降浊,可是如果脾胃功能不强健,脾胃虚弱,或进食过多,胃有积
  • 所以,从中为孩子起名“越溪”不仅清新动人,而且还有一种诗意感,也让我们看到了,在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外,还有诗与远方,那生活的一草一木,一书一画,一茶一饭,处处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