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 | 李健:建睿智之言 献务实之策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民航局原副局长李健提交了关于合理利用空地资源、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的两份提案。多年来,李健心系通航发展,屡次提交关于通航发展的提案,致力于让通航“飞起来、热起来”。其中,2018年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好提案,2019年、2021年提案均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这些高质量的提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推动了我国通航发展取得进步?通航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破冰”?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李健。

提案要服务国家大局扎根基层群众

问:我们注意到,您已经连续5年提交了有关通航发展的提案。为什么您如此关注通航发展?

答:国务院自1985年以来,共四次发布促进通航发展意见。前三次由于经济未发展起来,客观条件不具备,都未能有效促进通航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用航空确定为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描绘了通航发展的宏伟蓝图和阶段性目标。多年的民航工作经历,也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发展通航利国利军利民,对落实交通强国、民航强国战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发展通航对于促进产业、消费升级意义和作用重大,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通用航空投资少,见效快,而且能很好地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求,特别是在山区等地。国际经验表明,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通航飞机从最初级运动类飞机到高端公务机,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

通用航空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通用航空体系是国家战略投送能力重要支撑,通过在边疆地区、地面交通未覆盖地区建设机场,可以有效拓展投送范围。通航飞行员、机务维修、制造等人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储备。通用航空在应急救援、航空医疗救援方面也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全国每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2000亿元。在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中,航空应急救援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是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有效手段。

这么多年我国通航一直没有飞起来、热起来,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提案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基本形式,必须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因此,我近年来将通航发展作为提案的关注重点,陆续提出了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扶持新业态发展等建议。

问:您的提案多次被列为全国政协重点督办提案之一,也获得过年度好提案。这些关于通航发展的高质量提案是如何形成的?

答:做好新时代提案工作,必须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才能确保提案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提出建议具体。为了充分反映通航行业诉求,我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4年多来,曾赴山西、内蒙古等地大量实地调研。2021年5月中下旬,又随国务院督查室赴浙江、四川、广东、海南等4省9市开展实地督查调研,走访航空器制造、通航运营、通用航空、飞行服务等近50家企业,与地方政府、市场主体、部队等召开9场座谈会,深入了解通用航空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共同研究提出对策性建议。

比如,为解决通航领域反映比较突出的过度监管问题,2017年起,我积极协调民航局组织各司局针对通航监管问题开展全覆盖式专项督查,派出3个督查组,赴7个地区开展实地督查,与32家局方单位和134家通航企业进行座谈,形成1.5万余字督查报告,汇总问题193个,主要表现在规章制度不适用、监管尺度过严、审批效率偏低。这些问题犹如鱼刺卡在通航企业的咽喉,令他们举步维艰。在民航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这些问题被分解到各司局,每月进行政务督办,并制成“鱼刺图”张贴在民航局机关大厅,接受社会监督。经过近1年努力,这些限制通航发展的瓶颈壁垒不仅全部被打破,而且还促成了60余项有利于通航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另外,在调研中还有一些涉及到民航局以外的意见建议,我就以提案的形式提出,推动有关部门单位协调解决。

合理利用空地资源推动通航发展

问:目前通航发展状况如何?您在提案中的一些建议有没有得到落实?

答:近年来,通用航空传统业态稳中有进、新兴业态蓬勃发展。“十三五”期间,通用航空业务量年均增长13.7%,通用机场数量超过运输机场。截至2021年底,我国传统通用航空企业达到599家,全年实现飞行118.22万小时,通航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增强。在无人机新兴业态领域,各类无人机日均飞行小时4.57万小时,持续在航拍、巡查、物流配送、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发力。

这几年在各方支持下,我的部分建议逐步落地,转变为政策措施。大家协同联动、积极作为,共同推动通用航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比如,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初见成效。四川省先行先试,划设试点空域6600平方公里,5条低空目视飞行通道总长500余公里,137家通航用户参与运行,安全飞行近18万架次、5万余小时。湖南省作为全国首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已实现通航飞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域服务。海南省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低空目视航图系统和较为完善的低空空管服务保障平台。

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企业茁壮成长。我国自主研制、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总装下线并试飞成功;浙江万丰集团收购奥地利钻石飞机8个基本型16个机型的全部知识产权,占全球活塞双发飞机市场份额超50%,位居世界第一;深圳大疆公司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处于全球引领地位,广州亿航无人机公司研制可载双人无人机已成功在中国、阿联酋、美国、加拿大、日本等9国取得飞行许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还有一个可喜变化,那就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日趋多元化。各地围绕飞机制造、运营、维修、飞行服务、旅游、体育等上下游产业精心布局,多地打造常态化航空医疗救护、应急救援服务。浙江横店开发“通航+影视+旅游”产品,深圳东部通航等企业运营跨境直升机提升大湾区公务出行效率,海南空中旅游、水上飞机、滑翔机等低空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

问:为什么今年您从合理利用空地资源的角度来提出推动通航发展的建议?

答:合理利用、有效释放空中和地面资源发展通航事业是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对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对通航的空地资源投入相对较少,低空空域没有全面开放使用,通航机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导致我国通航的运行优势无法充分发挥。航空用地与公路和铁路用地相比微乎其微,有利于生态保护。近10年统计数据显示,民航投资约是公路投资的1/10,是铁路投资的1/5,而通航投资又只占民航投资很小的一部分。

目前通航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也不相适应。一方面,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轿车已进入普通百姓家,陆路交通在我国大中城市已经接近饱和,急需向空间要资源,发展立体交通。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通航飞机24万架,而我国拥有通航飞机不到3000架,发展规模并不能承接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航在应急救援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德国政府承担航空救援每年达6万多次,美国航空救援应急响应时间约为20分钟。

对于通航运行安全,大众的认知也存在偏差。我国现有的规章标准和技术手段是可以有效保障通航飞行安全的。但由于媒体对通航安全过度关注,造成人民群众过分担心通航安全,政府有关部门也因过分担忧容易导致监管过度。因此,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呼吁能改善这些状况。

无人机是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

问:您认为通航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破冰”?

答:一是整体推进,合理配置空地资源。建议统筹公路、铁路和航空均衡发展,加大空地资源投入向通航倾斜。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实现空域资源对通航的有效供给,加快通航现代化机场体系建设,确保通航飞得起来、飞得顺畅、落得下去。

二是科学规划,加大对通航发展的扶持。建议进一步简化通用机场立项审批程序,增加对通航应急救援、短途运输、通用机场运营等财政补贴力度,以及低空监视、情报、气象等服务项目建设运营的支持力度,完善政府购买通航服务的制度安排。加大应急救援投资,建立通航救援企事业单位,利用通航技术参与医疗救护、消防救援、洪涝灾害救助等工作。

三是建强监管设施手段。建议开展低空通航飞行地区通信监视补盲工作,加强地面设施建设,利用北斗、5G、ADS-B等技术,为通用航空器加装机载通信导航设备,建强低空通信监视网。建设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加强对通航单位的业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另外,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引导,进一步出台促进通航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大对通航市场培育,大力普及面向大众的通航产业文化。加强对从业人员管理监督和资质论证考核,树立正确的安全导向,确保通航飞行安全、发展正规有序。

问:您还有一份提案是关于发展无人机物流的,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无人机作为新技术和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航空新业态发展的核心驱动,有望实现对新时代民用航空的引领作用。

截至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企业达1.27万家,实名登记无人机约83万架,飞行时间达到千万小时量级。国家13个无人机发展试验区中有2个无人机物流发展试验区,3个城市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区。顺丰、京东、美团等无人机物流模式日趋成熟,已在十余个省市开展业务。但是无人机物流发展也面临着低空空域供给不足、法规标准不健全、无人机制造尚未充分体现其应有作用等问题。

促进无人机物流发展,除了要推动低空空域开放、加快构建无人机法律法规体系外,还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和鼓励基层探索相结合,统筹规划无人机物流产业发展方向,加强研发、运营、监管等方面政策协同和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速形成规模效应。要重点扶持一批无人机物流龙头示范企业,给予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加快企业提质增效。建议将无人机物流运营所需的空域、场地、电气、通讯等资源纳入智慧物流、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促进数据共享,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城市物流网络建设,为无人机物流配送多场景应用提供支撑。(中国民航报 记者肖敏)

  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内,多艘船舶正在紧张有序建造中。今年1月以来,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稳订单、保增长,奋力冲刺新年“开门红”。计海新摄(人民视觉)   图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山船重工为中航租赁建造的8.5万吨散货船“SDTR FAITH”号。该船近日顺利交付。大船集团供图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6家企业分别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工业在2021年实现全面繁荣。   船舶工业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中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2021年取得如此佳绩,有哪些因素?2022年能否延续红火态势?   多船交付,实现“开门红”   ——2021年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中国继续“坐稳”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新年签新单,2022年经营承接迎来‘开门红’!”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船集团春节前与欧洲某知名船东签署6艘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与波兰船东PZM公司签署4艘37000吨大湖型散货船建造合同,一举签下两项新造船订单。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大船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抓住市场机遇,拓展营销手段,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等模式,生产经营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大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忠说。   回顾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可谓红红火火——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4.1、5.0和2.9个百分点。   企业收入利润同步增长,骨干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增强。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2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56.4%。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造船指标首次位居全球各造船企业集团之首。   “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复杂严峻形势,全行业团结奋进,共同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高速增长,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为奋进新时代、加快建设造船强国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   新年伊始,多家船企纷纷签约或交付新船,延续了2021年的红火势头——1月25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获2艘63600吨散货船订单;1月20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为工银租赁和山东海运建造的第2艘21万载重吨散货船“山东奋进”轮交付;近日,中集来福士为荷兰西特福船运公司建造的Y-Type半潜式游艇运输船“Yacht Servant”号交付……“2022年,我国造船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李彦庆对今年造船市场持乐观态度。   缘何成为行业“领跑者”?   ——全球船舶市场整体繁荣、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带动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船舶工业已发展至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世界上任一航区的各类现代船舶。   由曾经的行业“跟跑者”变为稳定的“领跑者”,中国造船业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   看全球市场背景——过去一年,全球运力的紧张推动航运价格大涨,高需求、高运价促使船东增加新船订单,全球船舶市场整体繁荣,带动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李彦庆分析,疫情常态化下世界经济渐趋回暖,推动全球航运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涉及集装箱、散货、天然气等大部分主力运输船型,有效支撑新造船市场复苏。“此外,2020和2021年交汇之际的新造船价格与手持订单量占船队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为船东下单与船厂接单创造了有利条件,船东与船厂双方对成交更抱积极态度。”李彦庆说。   看环境变化——李彦庆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在推进船舶能效和航运减碳上的积极努力,EEDI第三阶段修正案对包括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普通货船等船型的实施日期由2025年提前到2022年以及关于船队碳强度CII指标、船舶碳排放评级等措施,也成为市场良好预期的推手。   看国内船舶工业自身——积极调结构转型成为助推中国船舶“走出去”的强劲动力。2021年,中国船企继续保持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全年承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继续坚持在高端船型的细分船型市场上发力,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各自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中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中国船企推出多型符合新阶段国际环保要求的绿色船型,顺应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李彦庆介绍,2021年,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散货船顺利交付船东;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订单批量承接,按载重吨计绿色动力船舶约占中国新船订单的24.4%……“过去一年,我国在绿色低碳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李彦庆说,从船用主机到LNG燃料存储罐、从低温维护系统到整船结构设计,以及推动大型双燃料动力船型等,中国船企快步赶上国际海运最前沿需求,有效回应了国际海事组织和全球海事工业对碳排放问题的关切。   保持平稳增长有信心   ——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将是行业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船舶市场的高景气是否会延续?中国造船工业能否保持发展好势头?   “今年,中国船厂的稳定发展没有悬念。总体上,我们对保持平稳增长有良好预期。”李彦庆分析,从宏观上看,中国船企仍保持了均衡发展的态势。传统上的三大主流船型以及迅猛发展的气体船、客船(客滚船、邮轮)、汽车运输船、特种工程船等订单,在中国大中型船厂中均全面接获,与相关国家的船企相比,在这一点上已没有明显弱项。“从微观上看,中国船企近年来在生产管理和作业组织上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在建造效率和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客观上也为竞争力加了分。”   “真正助推中国船厂‘一路生花’的因素,还在于中国自疫情暴发后国内积极而有成效的应对和对工业供应链强有力的管控。”李彦庆说,“2022年,供应链恢复态势仍将继续,而船市每一次需求的‘井喷’,都使船东的投资带有急切和短回报的趋向。这种市场环境下,寻求投资安全和快速交付是船东的首选,中国船市就成了优选之一。”   去年火爆的造船市场令人振奋,但行业仍然存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盈利有限等挑战。对此,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建议,一方面船舶企业要充分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或减轻风险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近期,中国船舶集团通过与鞍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设优质高效供应链体系、研发应用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船舶企业与原材料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方面建议,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应成为当前重点工作。2021年,随着新船订单的大幅增长,企业生产任务饱满,中国船舶企业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为2.55年,2022-2023年将是集中交船的高峰年份。船舶企业应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及早做好钢材和配套产品的采购规划,避免原材料、设备等延期影响船舶交付。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相关专项规划纷纷出台落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李彦庆表示,行业协会将加强对市场需求走势的研判,密切关注贸易、航运、钢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加大力度研究汇率、利率、税费等对船舶行业影响,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有实力的总装造船企业、总装配套企业,要有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气魄和担当,围绕总装建造,推动资源聚集,培育若干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产业链条。”郭大成说,产业链整合和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  

两会观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江西“加速度”!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通。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江西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主要目的地,也是江西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从同饮东江水、共行京九路,再到今日插上高铁的翅膀,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步伐如高铁一般实现了加速度。

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江西这样干!

从招商引资到引研、引才、引智、引技相结合,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江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呈现双向开放新格局。从经贸合作到人文交流,从广拓市场到广交朋友,自2002年起,江西连续19年在粤港澳地区举办的经贸合作活动,承载着越来越丰富的综合功能,已成为我省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

南昌:大湾区已成为外来投资来源最大的地区

近年来,南昌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聚焦资源,聚焦政策,通过与广东省七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州、东莞等地10个开发区、综保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等,持续深化在开放平台、优势产业、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培训等多个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无缝对接;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三请三回”“三企入赣”“三百工程”“5020”五大行动,近三年,南昌市新引进2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73个,其中“大湾区”项目64个,占比36.99%;为企业原料采购、产品外销提供通道支撑,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大力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现今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南昌市外来投资来源最大的地区。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南昌市新引进来自“大湾区”的产业项目594个,立项投资总额5925.79亿元,占全市比重31.51%;既有欧菲光、兆驰、天珑、同兴达、欣旺达等一大批高端制造业项目,也有华为江西总部、腾讯安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及华润万象城、华侨城等商贸综合体项目,这些项目落户既有力推动了南昌市产业转型升级,也有效促进了城市品质和形象提升。

赣州:打造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

老区不老,势头正好。2020年6月,江西省出台《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成为全省战略,其中提出,要完善融入大湾区交通网络;支持赣州国际陆港开展铁海联运“三同”试点;支持赣州市以合作共建、托管建设等多种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对接供大湾区农产品标准,建立大湾区“菜篮子”城际合作机制等措施,加快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大湾区后花园。

同时,赣州市开展“三请三回”“粤企入赣”系列招商引资活动,推动格力电器、创维等一大批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项目落户赣州;打造“1+5+N”产业集群,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推动赣州国际陆港与深圳盐田港共建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打造“特区+老区”共赢发展的全国范例,深化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通运营“赣深组合港”,在全国首创“跨省、跨关区、跨陆海港”通关新模式;在全面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惠企政策措施190条,持续释放政策红利;精心打造“初心路”“客家情”“阳明游”精品旅游线路,实施“引客入赣”等。如今,赣州正不断擦亮一张张特色名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昂首阔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赣深高铁:激发融合发展新动能

2021年12月10日赣深高铁开通运营以来,极大改善了赣南老区的交通运输条件,让江西全面打通南北高铁大通道,“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赣州至深圳的旅行时间由近7个小时缩短为2个小时左右,南昌经赣州到深圳的铁路最快旅行时间由9.5个小时缩短至3.5个小时左右,江西正加速“拥抱”粤港澳大湾区。截至2022年1月10日,赣深高铁(江西段)共发送旅客14.4万人次,受益于赣深高铁,沿线信丰、龙南、定南等地的游客也出现大幅增长。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企业关注江西、看好江西、投资江西,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江西加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赣深高铁的开通,历史性地缩短了江西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改善了沿线群众出行条件,为苏区人民走出去、湾区人民走进来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据悉,赣深高铁开通一周后,赣州市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暨“粤企入赣”投资合作推介会在深圳举行。经过前期对接洽谈,成功引进大湾区项目30个,投资总额536亿元。

老区不老、生机勃发,江西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江西正处于厚积薄发、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强项目、练内功,是江西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先手棋,也是江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加速器。今日之江西,既有发展的“速度”、产业的“深度”、开放的“宽度”,也有创新的“热度”、情感的“温度”。如今,江西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跃动着发展的蓬勃朝气,奔涌着创新创业的热潮。让我们笃行不怠开创美好未来,满怀豪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携手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精彩华章。

视频链接:https://t.cn/A6JaV1SH

来源:江西新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远近的富家公子纷纷上门求亲,却都被王氏拒绝了,她要等女儿安稳度过16岁,才放心让女儿出嫁。 到了京城任上,孙景对杀害女儿的凶手一直耿耿于怀,私下里明察暗访,还是
  • 面对36家企业提出的涉法涉诉、项目推进、营商环境、融资保障等方面建议诉求,单向前与市直部门负责人一道分析症结所在,提出解决办法,整个过程持续了4个多小时。在这场
  • )05、砂锅中放入色拉油,炒香小葱,再垫入竹垫,放入鸡块和“步骤3”的汤汁,用香菜和红彩椒丝装饰。【材料配方】:法式面团 500克香橙丁 150克核桃仁 20
  • 江西顾特乐工程案例江西顾特乐工程案例江西顾特乐精藏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殡葬协会理事会员单位”、“江西省殡葬协会副会长单位”是一家集研发、制
  • 「变量」——《降临》小变量足以撬动大趋势 外星生物降临踏着非正反飞船路易斯获得新生未来踏着记忆来临 线性不是固有的本身是一个变量若蒙太奇式人生从过去调取经验从未
  • 彼方尚有荣光在生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我的意思是 是你一切都好谁都不爱的样子才最迷人我的生命不过是温柔的疯狂没有艺术家不喜欢自己的缪斯千万别丧
  • 。她尝试去喊久濑的名字,让久濑知道自己已经把他当作弟弟来看待了。
  • [可怜][可怜][可怜]我愿为您书万字锦绣夸爆您仙姿绝妙世无双[可怜][可怜][可怜]终于《荣誉骑士》抓一个宝送洗澡水*1(不折现)【转发即可】抓一个宝塞鸟区1
  • ——《这世界与我》#读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超话]#女人你要闪闪发光而不是眼泛泪光,你应该读很多书,走很远的路,希望你爱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爱,我希望
  • 2020年德国失业人口登记在册是240万人左右,在德国失业第1件事就是去劳动局登记,然后领取失业金,可领取一年。10 嘲讽也好 掌声也好 做好自己11 you长
  • 少女出演阴冷复杂的角色令当时很多人担心:这样的表演是否会对演员本身有强烈的情绪消耗,但文淇在一次采访里回忆道:“其实拍摄时我完全不知道自己演了这么暗黑的角色,很
  • 就营养摄入比例而言,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二者的最佳摄入比例为4:1-6:1有科研结果已大量显示,增加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的摄入量可以延缓或抑制乳腺癌
  • 摄影师:Wiktor Szymanowicz今天的transcription:comment fabriquer le chocolat高温烘焙可可豆(在这个步
  • ”该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汝科说,“过去,我们聚焦于一款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这种系统集成能力是不足的。  “卡奥斯可以为我们分享很多行业头部客户的信息资源,助推我们项目
  • 每一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我都感到无比自豪,虽然一个人很渺小,但是我也做到了在必要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所有的愿望和祝福:希望在河南疫情前线的朋友平安健康。
  • 谁能想到凌晨2点才睡的我早上5点就被阳台上的两只小鸟给吵醒了,叽叽喳喳的叫唤了一个多小时,果然是那个盛大而永恒的春天来了,首页太太们也是狂欢了一整夜 #上海租房
  • 15、我伤了感情了,但是我这个人并不把自己的友谊强加于那些不重视友谊的人——那些认为我无足轻重的人。 15、我伤了感情了,但是我这个人并不把自己的友谊强加于那
  • 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亲手领到了应援物[打call]和每个应援牌疯狂合照,希望有朝一日能真的和王哥合照[泪]在生活中遇到了Jacky[互粉]没等到粉丝会来录视频,
  • 1“有在好好生活”2“望你别回头,失我者永失”3“自我感动是病态”4“过往不究,勿扰”5“陪自己长大是一件很酷的事情”6“都是风景,幸会”7“我与我周旋,宁做我
  • 四个拥有:无论你有多弱或多强,一定要拥有好的心态,好的心情,好的视野,好的胸怀,处事不惊,遇事不乱。四个拥有:无论你有多弱或多强,一定要拥有好的心态,好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