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肠旺面里的每一个元素可能都会令外地人意外。

先说说肠旺面里的面。有天吃肠旺面时,听邻座的两个外地游客议论,“这面条怎么像方便面?”确实有点像,无论是颜色还是粗细程度,都非常接近。但是卷曲度不一样。方便面有着整齐标准的波浪,肠旺面则像法国少女的金发,不是发廊里卷发杠子卷出来的,而是洗完头那么随意地一绾,等晾干后放下来,飘逸的形状便充满了法式的慵懒感。

口味上就更是南辕北辙了。面条一般是软中带弹,肠旺面却很硬脆,金黄透亮的细面条追求的是脆和生的边界感,与碗里的其他角色相比,面条是刚直的男主角,硬朗而利落。也正是因为贵阳人爱这种脆感,所以尽管也可以做出肠旺酸粉来,但始终无法撼动肠旺加脆面这种经典搭配。

肠旺面条的秘密在于和面时加入了鸭蛋,增加脆性。面条切好后要绾成小团,当地人叫“分宗”,面一宗宗地整齐码放在大簸箕上,同时要盖上拧干的湿布“醒”一晚上,这样有助于面条“跑碱”,碱越少,面条的脆性才越好。贵阳人煮面,讲究旺火宽汤,一宗面下锅,用筷子扒散,短短20秒,捞出淋一瓢冷水,去掉煮面水的味道,再进汤锅里涮一下烫热,面才算制作完成。

除了面条之外,一碗肠旺面里还有三个重量级元素:肥肠、血旺和脆哨。它们浓烈而妖娆,就像是围绕着脆面的三个女主角。

首先是肠旺面里的“肠”字,猪肥肠。它是一个重口味女主,制作的难度在于彻底清洁,需要清洗多次才能有效去除腥味。黔菜名师刘公瑾介绍说,传统的面馆里,肥肠的第一遍清洁要加面粉来洗,洗完在沸水锅里汆,接着再捞出洗第二遍。这一回要用到盐和醋,反复揉搓,洗净后把肥肠和花椒、八角等调味料一起入锅煮至半熟。之后才捞出肥肠切成块,与老姜、葱结等入锅文火慢炖。

“蒋家肠旺面馆”在贵阳口碑很好,老板蒋文平告诉我们,最好的肥肠标准是“趴而不烂”,贵阳话里的“趴”代表软,理想的肥肠状态应该是香中带糯,“不能太绵嚼不烂,但也不能太烂没嚼头”。

另一个肠旺面中的“旺”字代表猪血旺。猪血旺曾是肠旺面里一道惊艳的彩虹,但因为尺度过大被下了禁令,现在只好在保守与性感之间小心地徘徊。贵阳人把血旺分成薄皮旺、嫩旺、千层旺和老旺,老旺是外地人吃的全熟的猪血,薄皮旺是最生的血旺,只是轻轻地在水上一烫,外面形成了一层薄片,爆开之后里面仍是浆状,向来是贵阳本地老饕的挚爱。

嫩旺和千层旺处在熟成的中间,千层旺比嫩旺要熟一些,“千层”是夹生的意思,在烫熟的几层皮里间或有些带生,嫩旺里生的比例与之相比会更高些。但现代人无缘这些精彩的体验,出于卫生和健康方面的考虑,除老旺之外,其他的血旺都已退出了历史舞台,只有个别肠旺面馆做的血旺稍嫩,除了店里的老主顾多,也是因为能把火候掌握好的厨师已很难得。

再来就是脆哨了。脆哨是半路才搭上车的,它比肥肠和血旺的资历都晚,也没赶上肠旺面取名字的时候,可是风头却很强劲。你可以不爱肥肠,不爱血旺,但没有哪个吃肠旺面的人会说,我不爱脆哨。脆哨是最受欢迎的新晋女演员。

传统的脆哨用的是猪槽头肉,现在各店经过改良,有的改成了猪五花肉,有的把槽头肉与猪腩肉按比例混合,无论怎样变,核心都是要保证瘦肉的比重,即便炸酥了,肉质也骗不了人。

炸脆哨比做血旺更考验技术,它非常倚赖于火候。为了让肉不糊、出油率更高,炸的过程中要根据肉的色泽和油的沸腾状态,几次开大关小火。为了能挤出肉里更多的油,需要加冷水,为了给脆哨上色,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加甜酒酿,在快要起锅时还要滴几次陈醋,为了增加脆哨的脆性,起锅的时机也非常关键,早一点肉的香味就出不来,晚一点口感就开始发苦。炸脆哨绝对是一个既漫长又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做好的脆哨又是那么可喜。色泽铁红,嚼起来就像香酥豆,酥脆但不空洞,而嚼到最后,又总是有瘦肉感等着你。肥肠、血旺、槽头肉做的脆哨,细想想便恍然大悟,都是草根中逆袭出来的主角,出身皆卑微。除此之外,一碗肠旺面里还有油炸小豆腐和绿豆芽。汆水后的绿豆芽不用说,自然是群里的小清新担当。

油炸小豆腐虽然不是肠旺面里的主角,但制作者为它花的心思也不算少。先用开水泡,沥干之后油炸至金黄,油炸之后还要在骨头汤里煮一遍才算做好。

要说起现在的肠旺面馆,那不得不提中华中路附近的“程长旺”。“程长旺”创立于1960年,创始人程长清最早是在知名的“苏肠旺”掌勺,自己开店后,每天亲自选购食材,脆哨、血旺、大肠,全都是自己纯手工制作,非常辛苦,但也很快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冯麟是贵阳资深的美食爱好者,她童年时代是“程长旺”的老顾客。那时的肠旺面一碗三毛五分钱,加鸡块要四毛五分钱,算得上是当时贵阳的高档消费了,“我小的时候,吃一碗肠旺面是家庭聚会的惯常项目。”

那时还是周日单休,这一天就是冯麟家人雷打不动聚会的日子,她外婆一家,以及外公外婆各自的兄弟姐妹,相互之间交往密切。周日的聚会经常是从“程长旺”吃面开始的。“那时没有电话,就约在‘程长旺’见面。每周各家轮流做东,谁做东就提早去排队,大人排队买面,小孩负责占座,一占就占两大张桌子。等面端上来时,其他家人也陆续到了。”礼拜天在“程长旺”排队的人特别多,从门口一直排到贯城河边还要再转几道弯。

“不光是这么多人,每一个人可能都像我们家似的,一个人负责十几二十碗面。每星期做东的那家人要提前去排队一两个小时。我们占座的小孩也非常紧张,因为总是有人问,这座位是不是有人坐,有时就要跟人家说好,‘现在没人你可以坐在这里吃,但我们家人来了的话,你就得把座位让出来了’。”

那时的一碗肠旺面能让大人孩子都吃得特别美。“之所以觉得以前的肠旺面更好,主要是以前的材料特别好。面条里的鸭蛋放得足,面特别脆。脆哨也好吃,有肥有瘦,炸出来个头特别大,老人们管那个叫‘橄榄肉’。”冯麟回想,一起吃面的亲戚们各有艰辛,但都特别热爱生活,“我们经常跟外公的姐姐一家聚会,我管她叫姑婆。姑婆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姑婆的丈夫是国民党要员,新中国成立前,被逼迫飞往台湾,而且不允许带家属,此后,姑公就再未能与家人相见。

“他尝试过很多种办法,始终无法与大陆的家人联系,于是许下心愿,如果生不能回家,死后也希望能把骨灰送到故乡入土。姑公对婚姻非常忠诚,去了台湾没有再婚,平时只有一个生活秘书照顾。他死后,生活秘书年龄也很大了,但他没忘记嘱托,终于由他的儿女代表他到贵阳跟我们家人见面了。”冯麟说,姑婆虽然遭遇了这么大的人生苦难,但依然乐观。

童年的记忆里,吃完肠旺面后,他们经常去姑婆等人家去串门,到了正月,各家更是不间断地轮流设宴席,姑婆家也不例外。“我们家人以商人和知识分子居多,以前各家的家底都很殷实,家人会吃又会做。”冯麟说,家宴一般都要提前一周准备,四冷盘、四热菜、四窝碗,配齐15个菜的“全家福”,还要再填上辣子鸡、盐酸鱼和大杂烩三个菜。如果人数少,只需要13个菜,叫作“十三太保”,10个菜叫“十全十美”。另外汤也有五六种可供选择。

“可是肠旺面我们是不大做的,因为工序实在烦琐。去面馆吃一碗肠旺面,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非常值得的。”冯麟说。

《爱吃肠旺面的贵阳人,运气不会太差》文 | 吴丽玮

耕而陶聊茶:三十四.三红七绿为青茶 (8.工夫茶始闵老子)
总体来说,泡茶的器具是随着泡茶的形式而演变的。唐煎、宋点时期,饮茶器通常是容量较大的碗、盏。从实物上看,在唐代茶碗的口径一般在14厘米-17厘米。陆羽《茶经•四之器》说:“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唐代的一升约合咱们现在的600毫升,半升,就是300毫升,比现在用的茶杯大太多了。宋代,茶盏的口径通常在10厘米-16厘米。元代,揉捻工艺的出现,加快了散茶瀹泡的历史进程。明、清散茶瀹泡,客观上就会要求不必使用容量较大的茶器。到了明代中晚期,茶壶、茶杯成了茶桌上的主要器皿。

1595年前后成书的明代张源《茶录》里已经明确记载了壶泡的方法:“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茶重则味苦香沉,水胜则色清气寡。两壶后,又用冷水荡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确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稍俟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酾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张源记载的这个壶泡法已经跟咱们现在的壶泡法没啥区别了,就是洗壶、投茶、注水、分茶、品饮。

1623年前后,明人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论茶具》里说:“…或问茶壶毕竟宜大宜小,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只有一时。太早则未足,太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可见,当时的小茶壶已经在文人的茶桌上居于了主要地位。

茶壶变小,饮茶器相应的也会变小。对于饮茶器皿的选用,1609年明代罗廪在其《茶解》中说:“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

有明一朝,纵观许多茶画,如具代表性的明代画家丁云鹏 (1547年—1628年)的《卢仝煮茶图》、《煮茶图》,常可见到一些撇口、弧体、圈足或高足的饮茶器。这些茶器在清代宫廷器型制度上,口径9-10厘米的称为“茶钟”,口径12厘米的叫“茶碗”。另外清宫还把口径13.5厘米的叫“汤碗”,口径15厘米的叫“膳碗”。明代茶事绘画中的饮茶生活场景,使我们知道其时饮茶所用器具的体型虽然较现代的茶杯大,但是对比唐、宋器具还是小了不少。

从文字资料上看,历史上第一个把“茶杯”两个字写到茶书里边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明朝人冯可宾。在他的《岕茶笺.论茶具》里还有如下文字:“茶壶,窑器为上,锡次之。茶杯,汝、官、哥、定如未可多得,则适意者为佳耳。”。1623年前后,冯可宾的茶书中出现了“茶杯”二字,这个字眼决不是偶然的出现。要知道,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有它的底层逻辑来做支点。那么“茶杯”出现的底层逻辑支点在哪儿呢?

支点有二。

其一,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我们先来明确一个常识,高度蒸馏白酒的出现是在元朝。在这之前,人们所饮用的酒度数低,使的那些酒杯或者酒盏,都是体型较大的东西。妇孺皆知的山东好汉武松“三碗不过岗”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在景阳冈前的酒肆里,武二郎连喝十八碗,要是二锅头的话,早成醉猫了,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浒传》里也就不会有“景阳冈武松打虎”这样精彩的章节。

元朝末年,李昱的《戏柬池莘仲》诗写道:“少年一饮轻千钟,力微难染桃花容。年深始作汗酒法,以一当十味且浓。王君亲传坎离鼎,出瓮鹅黄煮秋影。檀心味烈九酝同,醉倒伯伦呼不醒。”。一句“以一当十”明确地点出了蒸馏酒的度数要远远高于其它类型的酒。高度白酒的出现与普及在客观上必然会促使饮酒所用器皿的体型变小即容积减小。

其二,茶人的倡导。在明代,周亮工跟张岱都把“茶杯”的另一底层逻辑支点直接指向了“瞿瞿一老”闵汶水。从文字资料上看,正是明末的闵汶水首开把酒杯当做茶杯使用的先河。作为统御明末饮茶风流的闵汶水不可能不知“茶壶以小为贵…方为得趣”、“瓯,以小为佳,不必求古,只宣、成、靖窑足矣”的道理。桃叶渡斗法时,他给张岱沏茶用的是皆精绝的成宣小酒盏且“持一壶满斟”。周亮工去桃叶渡拜访闵汶水品尝“闵茶”的时候,周记录说:“歙人闵汶水居桃叶渡上,予往品茶其家,见水火皆自任,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

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小酒盏、刚柔燥湿必亲身、水火皆自任、颇极烹饮态,在周亮工跟张岱的笔下,一副活脱的沏茶画面越纸而出,老天,这不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工夫茶泡法吗?

有关工夫茶,能见到最早的文字资料是《梦厂杂著·潮嘉风月》,作者是清乾嘉时的俞蛟。他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炉形如截筒,高经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之。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咀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内外写山水人物,极工致。类非近代物,然无款志,制自何年,不能考也。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此外尚有瓦铛、棕垫、纸扇、竹夹,制皆朴雅。壶、盘与杯,旧而佳者,贵如拱璧,寻常舟中,不易得也。先将泉水贮铛,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闵汶水这位“细细钻研七十年”的“水厄”在茶史上首开把小酒盏当做茶杯的用法,于无声中创立了后世的工夫茶雏形。自此,作为品茶的器具盏、瓯开始朝着小型化演进,其后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夫茶杯-若琛杯。

后文我们就要聊到清初的武夷茶正是借鉴了松萝茶的制法而使得一个崭新茶类-青茶诞生。那么,左右明末茶界风流的闵汶水首创的松萝茶的工夫茶泡法,必然会对因松萝技法而生的武夷乌龙茶的品饮产生深刻影响。这也导致了后世“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的工夫茶在福建、广东、台湾等乌龙茶生产地区相继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浪微博认证美食博主"耕而陶一茶"原创撰写,欢迎博友在微博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

中医的风是什么?

——筑基第5课#2022.4.2

 

不写穴位经络了,还是回到《伤寒论》的基础概念,大家学的扎实一点。教材也是含含糊糊。真正的中医凤毛麟角,台湾有一些,香港有一些,都是祖辈传下来的。

一).风在中医的世界里很重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也经常听到。

老年人常说“吹着风了”还有古语“风马牛不相及也”中的风究竟是什么?

风是一种信息,是一种能量。

在中医中,他是病毒的一种能量。

 

中国文化失传的已经看不见本相了,何况中医?

 

拿“风马牛不相及也”来说,本意是说,风是一种信息,马发情的时候散发的信息,荷尔蒙气味,只有马能感受到,牛感受不到。现在网络、教科书到处瞎解释。误人子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理解误入歧途。

 

二)中医有句话叫:“风为百病之长”

 

这个“风”这东西呢,其实有好几层含义。

 

第一个,我们人生活在地球上面,难免都会受到外在气候的影响,那个影响继续留在我们身体里面。

 

第二个,受到病毒感染以后,如果你没有把这个病毒完全地排除的话,其实多多少少这个病毒是会残留在身体里面的,只是你身体可能会有些抗体,所以不发病。

 

但是,你的身体还是会残留着一些病毒在里面。那这个病毒呢如果在身体残留久了,它继续会,比如说,我们说肝炎就是病毒.

 

而病毒它是一个会借我们人体的生产机制去复制它自己的东西。

 

风气它本身有个特性,就是会不断的复制它自己。

 

所以就是,如果你身体里面有个异常的能量,而这个能量会在你身体里面增殖的话,那这就是以后变成会得大病。

 

 二).阳气的作用

我们人的这个阳气,都是白天的时候阳气比较旺,到了晚上阳气比较虚弱,到了晚上,所以你“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

 

因为晚上保护我们的能量比较少,尽量就是稍微窝在家里面休息,比较不会被这些外在的能量所伤到。

 

“无扰筋骨”,就是你阳气不太够了,如果这个时候,你劳动了,让你的汗孔打开了,其实容易受风邪所伤。

 

“无见雾露”,你就不要常常好像靠在那些环境很糟糕的地方,然后让它们来浸到你的身体里面去,这是一个基本的保养。

 

三).《素问·风论》说,“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

 

那这个风气要进入我们的身体呢,它从太阳的区块进来,那太阳经的区块是什么呢?

 

太阳经的这个水气,等于是我们人体的大气层哦,绕地球一圈的就是大气层啊,打到我们身体就已经算是进入了太阳经的范围。然后它跟我们的卫气相干,它说我们人体的这个表面,保护我们的这个卫气是相互干扰的,混杂到一起的。

 

四).卫气是什么呢?

 

气要分成营气跟卫气,比较阴柔滋润的气,我们会让它慢慢的留在脏腑里面,留在血管里面,留在经络里面,用来滋养我们的身体。

 

那比较粗的气,比较活泼的气就把它丢经络血管外面,让它去保护我们那个外面大气层。

 

五).卫气的来路

1.其实有很多很多来路。比如说,太阳寒水之气被命门火蒸动,然后出来是一个。

 

2.吃进食物以后,这个营养跟能量,就会转到心脏,然后从我们的血管打出去,或者说从胸中大气的区块进入我们的经脉。

 

如果我们得到的营养里面是比较粗糙的能量,我们的这个经脉跟血管就把它释放出去,让它浮到表面变成卫气,所以吃下去的东西从心脏运化出来,输布到人体表面,这也是我们身体卫气的一个来源。

 

3.肺气也是卫气

人体的表面的气,凡是表皮跟外面交接都是属于肺,所以肺跟皮肤的这个肺气、皮肤气其实也是卫气。

 

人一感冒,那个感冒病毒只要一穿透皮肤,人的肺就很容易受影响,或者是咳嗽,或者是流鼻涕。

 

你要打到卫气,一定会打到肺,是不是啊。然后,还有我们人的这个三焦输布的气这样子弥漫出来、分化出来,也会变成卫气

所以我们人体的卫气是有这么多的来源的

 

所以我们受到风邪的时候,我们说它打到卫气,或者是穿透卫气打到我们的营气。

 

六).桂枝汤的原理:

桂枝汤就是挑一条路,就是我把这个汤喝下去,让它从我们的脾胃消化以后,转到心脏,然后沿着经络或者血管输出来,然后再分到卫分去打那个病毒。

 

那如果你要说我不要用桂枝汤,我用别的药,从别的角度去挪用很补命门火的药,去从命门这边生出卫气去打病毒,可不可以呢?其实也有成功的例子哦,卫气有很多不同的层次所构成。

 

七).风气进入人体的途径:

病毒要进入我们人体的第一个会遇到的东西,其实是我们的卫气。如果卫气被风气干扰了,人就会产生生病的感觉。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个卫气调回正常的现象呢,那邪气就没有什么搞头了。

 

 人呢这个脸是六条阳经都上到脸孔,头为诸阳之会,有的时候邪气也会打到我们的经络。

 

如果这个邪气从正面打,这样子打的话,那会打到足阳明胃经上。

如果从侧面打的话,会打到足少阳胆经上。

如果从后面打的话,会打到太阳膀胱经上。而且这个邪气不一定是感冒。

   

 邪气如果要伤到心的话,就需要你心情很不好啊,本身心情很不好其实就会伤到心啊。

 

邪气要伤到肺的话呢,你就要体质本来就很寒了,还要吃剉冰,那就伤到肺了。

 

那伤到肝要怎么伤啊,它就说,一个是你摔大跤啊,里面有瘀血,会伤到肝。不然的话你就生气啊,生气的话血都爆到头上去了,伤到肝。

 

 八).营气是个啥?麻黄汤的原理?

人的营气跟卫气相比,营气比较属阴,卫气比较属阳,我们人受到外邪的攻击,就是病毒在进入我们人体的时候,它的能量也会进来。

 

那这个病毒的灵魂呢、这个能量呢,把它分类成,有些我们称为风气,有些是寒气。

 

那风气跟寒气哦,它的这个走法是不一样的。

 

寒气进入人体的时候,往往就会直接钻过卫气而跟人的营气、甚至是更底下的骨节啊什么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邪气跟人体的同气相求的现象。

 

寒气伤到营气呢,就用麻黄汤。把寒气通过皮肤毛孔发出去。

全文见公众号:吴剑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那个老二又来整天找我麻烦了,但是由于那时我职位上有所提升了,再加上在公司也有一定的“名声”老二故意整我的时候,我也是不鸟他的,他虽然能整我,但是以他的权力没有办
  • 此专辑娓娓呢喃地开始,将情绪推向高潮……在海边的雨季,夹杂海水的晚风;微凛、忧愁、无奈的海风,而隐隐中的期寄是海边的晚风。彩色的纹络刻画每一次日落的乐章,缕空的
  • 或许他们从没想过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同时他们的内心也像极了一个孩子,但他们的内心又真的是太过敏感与脆弱了。动情最难,但绝情最易的三大星座,满脑豪情壮志,活成了一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较好及以上必,勿带lian】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 。这2款都是生燕麦要煮一下或是用热牛奶冲泡哦,不能即食!
  • 和梦境里那个,在快要消散却笑得释怀的她,一点也不一样。在这静谧的夜空下,时光流转间,过去都茫然消弭于无形,令人不再去记得从前发生过了什么,也不记得现在正在发生的
  • 截至2月15日,各地共排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18.48万个次,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相关违规问题已经整改,对相关机构进行了严肃处理,培训费恶意涨价部分已全部退还
  • 追星这个事一直是被人诟病的多,但是我朋友却说觉得我追星给我带来了正向影响更大,因为我以前很内向,不喜欢和陌生人讲话,现在的我估计是群里的话唠吧[拜拜][拜拜][
  • 艹心动了这个身高差[悲伤]真的好帅啊……就穿这种白衬衫西裤就好帅[泪]“没事放心有我呢”尼玛这么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的对你说这种话谁能不安心[泪][泪][泪]只是可
  •   二、以企业培育为抓手,不断夯实跨境电商发展基础  产业要发展,企业是主要推动力,我们始终将引导推动域内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作为重中之重,谋划实施各类主
  • 《廣東遇眞堂雲鶴居法事事項》 為廣大信眾提供各類桃花、姻缘,求子,安胎,招財、招客,旺店,招文昌(学业事业),驅邪,治邪病,小儿收惊,小儿过契,净宅,新居入伙,
  • 那个时候,体能很差又社恐,能做的有限,也不愿意跟教练让他给自己任何压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默默地做有氧,那会也是想看到自己掉秤的,然而在连续3个月有氧称体
  • 凌九辞柔声说着,语气里的低落和难过却是明明白白得溢出来,傅黎玥本是抗拒她与自己同睡,可这会儿听了儿媳的话,想到那逝去的人,心下也就软了,她把门彻底打开,侧过身子
  • 该项目是通过与测量技术和服务有限公司 (SurveyTEQ)、约旦、Eng Qasem Al-Betar 和英国索尔福德大学的 ThinkLab 合作开发的「所
  • 亚洲电影大奖学院一直致力于向全球观众展示亚洲最好的电影,与新加坡电影协会合作无疑是最佳的方式之一。本次「大师班系列」将与张婉婷导演详细讨论她对电影的抱负、她的各
  • 成全你的隆冬,也安然成全你的盛夏。当我们在走出第一步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一些什么,但如果有你,我会为了你,无惧风雨,不顾艰辛,我会为你拨开生活的迷雾,
  • 河北被拐儿童陈杨朝梵的父亲,在孩子丢失的10年间,手机不敢换号,不敢关机,希望儿子有一天能打通电话,听到一声“爸爸”;四川被拐儿童李静的妈妈在女儿丢失的20年间
  • 等什么君沉醉微醺的声音,把醉梦中的情殇,唱出了孤寂与洒脱相交织的复杂情感。而模糊朦胧的效果,则更适合这种情绪的表达方式,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本我”“真我”是一种
  • 还是那句话想要身体恢复的又快又好,那就必须坚持配合调理的同时自己在生活上自律一些,这样想不好都不可能。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了某书上说的,可能是雄激素分泌有关,想
  • 摄影: 贴近生活的细腻光影 像电影一样的拍 拍的像电影一样 见熊摄影&SEEBEAR .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