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诵观音心咒之后,违缘当下消失无余!

大悲圣尊观世音 

观音心咒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无垢光尊者在《如意宝藏论》第十一品《闻法品》中专门讲了一部经的功德,这部经叫《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汉地宋朝时翻译过),主要讲了观音菩萨名号及心咒的功德。

无垢光尊者说:“仅仅听到此经的名字,也不会堕入恶趣。就像《涅槃经》、《三摩地王经》一样,这部经的功德非常大,犹如烈火,能烧尽我们无始以来的罪障;犹如清水,能洗净我们的业障垢染;犹如狂风,能摧毁我们身口意的一切障碍……”看了这部经之后,你们会对观音心咒和观音名号生起更大的信心,觉得以后什么都不持诵也可以,就是要一心一意念观音心咒。

这部经的内容,我记得不是很清楚,但也可以大概讲一下:佛陀在舍卫城时,突然出现一大片光明,除盖障菩萨询问其中原因,佛陀说这是观音菩萨正在度化三恶趣的可怜众生,然后讲了很多观音菩萨胜过佛陀的威力和功德。

除盖障菩萨不理解为什么说他超胜于佛,佛陀就开始讲:“过去劫尾钵尸佛出世时,我当时是妙香口菩萨,尾钵尸佛给我宣讲了观音菩萨的无量功德;过去劫尸弃佛出世时,我是勇施菩萨,尸弃佛给我宣讲了观音菩萨的无量功德;过去劫尾舍浮佛出世时,我是忍辱仙人,尾舍浮佛给我宣讲了观音菩萨的无量功德。”

佛陀还说,观音菩萨的一个毛孔住一百位如来,普贤菩萨有次去观察观音菩萨一个毛孔的距离,十二年都没有找到边际……讲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功德。

观音菩萨的功德为何如此不可思议?

除盖障菩萨问:“观音菩萨的功德为何如此不可思议?”

佛陀说:“因为他有六字真言——嗡玛呢巴美吽。”

除盖障菩萨又问:“六字真言从何而来?”

佛陀说:“这个我也不是特别清楚。”(正因为这一句话,网上有些不明佛教的愚者大做文章,说:“佛陀都不清楚的话,这个肯定是伪经,观音心咒肯定是伪咒。”这种人真的特别愚痴,自己故意造恶业,大家以后千万不要有这种情况。要知道,佛陀为了体现某位佛菩萨的功德,在大小乘众多经典中,显现上经常说:“这个功德我不知道,你要问那个佛。”“这个功德我不知道,你要问那个菩萨。”可是有些人连秘密和意趣的道理都不懂,一听到佛陀说不知道,就觉得佛陀不是全知了,或者这部经典肯定是假的。没有经过闻思的人,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在造罪方面还是很有能力的,非常可怜。我们应该尽量遮破他们的邪见,否则他们举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极其愚笨的人就会盲从,跟着他们舍弃佛法。)

除盖障菩萨说:“为什么佛陀不清楚呢?”

佛说:“这是观音菩萨的微妙本心,这种境界不可思议,佛陀也难以了知。”又讲了很多观音心咒的功德,比如说,佛陀可以数清世间所有微尘的数目,但念一遍嗡玛呢巴美吽舍的功德,佛陀也无法衡量、难以说尽。这些功德,等会儿我会介绍一下。

最后,除盖障菩萨说:“既然观音心咒功德这么大,我一定要得到这个咒语。我愿以遍满世界的七宝进行供养,假如缺乏纸笔,我宁愿刺血为墨,剥皮为纸,析骨为笔,无有悔吝地舍弃身体。”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八大菩萨传记》时说:“我们转生到藏地雪域的人,福报是很大的。以前除盖障菩萨为得到观音心咒的传承,发了这么大的愿,而我们轻而易举就得到了,真的非常不容易,福报相当大!”)

佛陀是怎么得到观音心咒传承的?

除盖障菩萨问佛陀:“您是怎么得到观音心咒传承的?”

佛说:“过去世时,我遍历如微尘数世界,承事、供养百千万俱胝那庾多如来,但对此咒不得亦不闻。后来我遇到宝上如来,宝上如来也没有给我传授,而是介绍我到莲上如来那里去。莲上如来的观音心咒传承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求的,当时阿弥陀佛加持观音菩萨传给莲上如来,我就从莲上如来面前求到了。”(当然,这中间讲了很多很多功德,希望你们方便的时候,看一下这部经典。)

除盖障菩萨请求传授,佛陀说:“在印度某地方,观音菩萨化身为一居士,表面上看来特别脏乱,有妻子也有孩子,但不要对他生邪见,一定要以恭敬心、诚敬心、清净心求法,他会给你传授的。”除盖障菩萨于是带领1200名眷属,拜见那个居士,最终求得了观音心咒的传承。

很多佛菩萨依靠“嗡玛呢巴美吽”获得了殊胜成就,我们即生中遇到这样的法,缘分真的非常殊胜,若没有千百万劫积累资粮、遣除罪障,是根本遇不到的。所以,大家有时间一定要念诵观音心咒。

麦彭仁波切说过:“末法时代,观音菩萨和度母的加持最为灵验,最容易让我们得到感应。”所以汉地也好、藏地也好,观音菩萨的感应事迹非常非常多。

观音法门的功德相当大,要时常持诵

观音法门的功德相当大,以前学院每次遇到违缘,或者个人遇到一些困难时,上师如意宝就在课堂上要求大家一起念诵观音心咒或观音名号,念诵之后,违缘当下会消失无余。这并不是一种传说,实际上此类教证也不胜枚举,从传承上师的行为上观察,观音法门确实与我们非常相应。

而且念这样的观音名号,跟其他佛菩萨的名号是不同的。有时候我看了观音菩萨的传记和《普门品》的功德后,真的感觉只修一个观音菩萨的话,其他什么功德都不重要。

在《法华经》中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与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从这个角度看,持诵其他菩萨的名号根本不如观音菩萨。

大家平时走路坐车、饭前饭后,应该多念观音菩萨,这一点是很简单的,但没有福报、没有善根的人,恐怕也念不出来。所以我刚才说转生到藏地很有福报,如果我这辈子没有证悟,祈愿佛菩萨加持,让我来世还转生为藏人,因为藏人再坏也会经常念观音心咒。

还有部佛经叫《十一面观音神咒经》,里面说:“若复有人称十万亿诸佛名字,或复有人称观世音菩萨名字者,彼二人福,正等无异。”念一遍观音名号是很容易的,可是念十万亿佛的名号,恐怕不是那么简单。所以这些经典,大家还是要看一下,看了之后就会明白的。

敬摘录《观音心咒之功德》

为您读经:修行道地經卷第七(四)

大众阅藏网 为您读经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大正藏第0606号经

录音:时长:17分17秒

愿明居士恭诵

『经文:

修行道地經卷第七(四)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何謂超行?人本一故,用不解之便起吾我,適著便縛,以縛求脫;不著無縛,何誰求脫?譬如五事而住虛空,雲、霧、塵、煙、灰,不能為彼虛空作垢。心本如空,五陰之毒喻如五事,不蔽心本曉了無形,慧無罣礙入深法忍,不以次第。譬如有人曾為凡人,家既困乏行詣佛所,遂檀越食,發一好心:「我身宿罪不能布施,今得貧厄,衣不蔽形,食不充口,又不作福,因佛求食;我設有財,廣施供佛及諸聖眾,給足窮乏。」爾時世尊及與聖眾各自罷去,乞士自責:「吾本薄祐不能興德,獲斯困匱。」思惟是已,臥蔭樹下,日已差中餘蔭皆移,所臥樹下其影不轉,體諸垢坌悉為除去,自然有威。時國王崩,當得賢人以為君主,募一國中無不周遍,獨見乞士有超異德,樹蔭覆之若如大蓋,往啟群臣詠其威德。人民咸喜嚴駕奉迎,立為國王。以得帝王,普興德化,供佛眾聖。

人在生死五道之苦,五陰、六入、十二因緣,聞佛深法本無之慧,大慈大悲加於一切,雖欲度人不見有人,度無所度不見吾我,三界如響一切無我,等猶虛空,則超入慧不退轉法,無所從生阿惟顏事,名之有德亦無所獲。譬如日出眾冥皆索,還成平等無所適莫,不見有縛亦無所脫。譬如金山自然無作,曉求金者輒如得之不以為難。人本清淨而無垢穢,覺了此慧便入道門而無罣礙,猶空自淨無有淨者。於是頌曰:

如人久困貧,  乞食從眾聖, 

便自還剋責,  吾宿積罪冥。 

便發恭敬意,  慈念于眾生, 

若得為帝王,  給施於萬姓。 

則臥於樹下,  其影蔭彼形, 

使者啟群臣,  悉往而奉迎, 

立之為國王,  事佛及眾聖。 

菩薩亦如是,  超越解本淨, 

德高為巍巍,  度脫諸群生。 

五事不污空,  心淨如寶英, 

救濟五道厄,  使除終始冥, 

如月十五日,  星中而獨明。

昔有一人欲往見佛,知為云何身形何像?所說何趣?阿難遙見前白佛言:「此遠來者為是何人?」佛言:「阿難!未曾有人。」其人徑前欲得覩佛,而不見之。佛身忽然永不在座。人自思惟:「故來覲佛而不見之。」察念何謂?便自解了:「世尊法身本無有形,用吾我人而現此身。譬如深山人呼響應,因對有聲;法身無處,何緣欲見?」適思此已,便逮無所從生阿惟顏,了無內外普等若空,超入正覺。於是頌曰:

昔有人發意,  欲見佛世尊, 

其尊何等類?  說法義云何? 

阿難問何人?  佛言未曾有。 

尊身忽不現,  怪之何所湊? 

便自解了慧,  佛身無所遊, 

空體慧住道,  示現無不周, 

道法如嚮應,  等心無怨讐, 

解義若斯者,  如空莫不覆。

發意菩薩欲救一切,觀四大身因緣合成,若如幻化。譬如假物,則非我所有亦非他人。猶如合材機關木人因對動搖,愚者覩之謂為是人;慧明察之合木無人,一切三界皆空如是。色、痛、想、行、識、十二因本無有往返,若水中影無有形名,如是行者超入法城。於是頌曰:

初發意菩薩,  解四大本空, 

視生死泥洹,  一切覩皆同。 

譬如借他物,  當還所取供, 

不計吾我人,  除去諸曚曚。 

不見心意識,  道明越海江, 

三界如幻化,  菩薩受諷誦。 

五道猶野馬,  眾惡悉佛種, 

勸化諸未解,  法身不轉動。

或有慧人自然發意:「如來之行,不因言說而至正覺,如日大光一時普遍,解空義者無道俗觀,等如虛寂永不可名。譬如曠野污埿之中無有下種,自然有生青蓮、芙蓉、莖華;菩薩如是,在恩愛中,三界之難忽然慧解,不見生死、不住泥洹,教化一切令至大安。」於是頌曰:

於是發意為菩薩,  分別空義解本末, 

以入道法無所乏,  智慧具足神通達。 

猶如蓮華生污泥,  發如來意成菩薩, 

開化一切眾生類,  等住法門為正覺。 

華生泥中清淨好,  四種之色喻四等, 

超越次第阿惟顏,  勇猛力伏首楞嚴。

菩薩修道,譬如飛鳥飛行空中無所觸礙,以空為地不畏於空。菩薩如是,發意之頃便入道慧,善權方便不以為乏,心等如空無所住止,不離生死、不樂泥洹,俱不增減。譬如五種綵色各異皆因草木,草木根生悉因從地,地下有水,水下有風,風因空立,如是計本悉無所有;若如浮雲忽有氣來,況無所至!菩薩如是,解三界空喻之如風,無所住止,計有吾我便有三處,不見有我安計有彼?不明無冥無淨不淨,便入本無亦無出入。

譬如昔者有一小蟲,心懷金剛住於海邊,閻浮大樹高四千里,樹則震動不能自安。樹神問之:「卿何以故震動不安?」樹報之曰:「蟲住我上所以不安。」神又問曰:「金翅大鳥立於仁上何故不動?小蟲處上而獨戰慄?」樹報之曰:「此蟲雖小腹懷金剛,吾不能勝,是故搖動。」其小蟲者,謂發意菩薩也。其大樹者,謂三界也。樹動不安者,謂發意菩薩超至深慧達阿惟顏,三千大千世界為六反震動。其金翅鳥住上不搖,謂諸弟子四道雖成,無所能感也!於是頌曰:

譬如小鳥住大樹,  戰慄不安五枝散, 

菩薩大士亦如是,  超行成就動三千。 

其心堅固如金剛,  度脫一切生死患, 

弟子猶如金翅鳥,  處在三界無所感。

菩薩解慧,入深微妙不從次第,猶如有人卒立為帝,凡夫之士曉了本無,心等如空而無處所至阿惟顏。昔者虛空忽有藥樹,枝葉普覆八隅上下,其氣照下,諸毒草木惡氣悉除,長育天下,諸有好人大小悉安;地高為平,卑者則高,天下太平無有溪谷及與山陵,七寶自然,雨墮甘露,人民大小莫不以歡:「吾本有福以離眾患,出入行步無所畏難,無有惡獸盜賊之苦,藥樹自然蒙者皆安;風雨時節五穀豐熟,面色和悅,衣食化至無有眾惱。」猶如大樹忽然生空,普照天下;若有凡夫在生死中,卒解深慧,至真本無而無罣礙。氣照天下者,謂彼菩薩放大光明以成為佛,除一切人婬、怒、癡垢也。長育令安,謂使四輩奉行道義也。令高下平者,使五道人皆獲平等慧。七寶自然者,謂七覺意也。雨甘露者,謂講菩薩法也。人民安隱五穀豐滋,謂終始斷逮五神通,遂至大義阿惟顏住。於是頌曰:

如人卒立為國王,  菩薩大士亦如是, 

曉了深慧至無極,  得成佛道度十方。 

猶如虛空生大樹,  根株枝葉四分布, 

照於八隅上下方,  地高下平五穀滋。 

人在生死凡夫身,  忽解深法惠流布, 

令十方人度三塗,  等心一切雨甘露。

修行道地經卷第七(丹藏促為六卷)』https://t.cn/EMN8fSe

这一段[故名为显见离见]。就是显示这个真见是离于一切妄见,就是在讨论这个。[即远离依他起,当下即是圆成实]。依他起就是依条件而起,[他]就是条件,依靠种种外在的条件而起来的,就是所谓缘起法。这个[远离]就是放下的意思,依他起就是如幻,不实在的、是假相。远离依他起是放下缘起如幻的假相,这个时候当下,当下就是不离本处,即是圆成实性,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圆满成就真实性,这是唯识学的名词。[上科因缘、自然二皆并遣,此处阿难白佛言:世尊!此妙觉明性,不属外道自然则可],若说不属于外道自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佛陀常常讲因缘法嘛!现在[若谓非因非缘,似乎不可;以因缘是自宗],这是佛教、世尊以前一直开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以因缘是自宗,是佛自己创立的缘起的思想,为什么何得与自己所讲的法互相违背呢?[何得与自宗相违?必此见性,非因非缘],既不需要因,也不需要缘,独立存在的见性。[世尊云何,昔日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所谓因空]、就是距离,二、要假借光线的明亮[因明]、三、要假借动念的任意[因心]、四、要假借眼根呢[因眼耶]?你不是见性不需要假借外缘吗?现在为什么要借重于距离、光线、作意、眼根?为什么?这不是缘起才能见性吗?为什么佛陀说见性本来独立存在,不需要外缘的因、不需要外面的缘呢?[以目前不空、不明,则不能见,无心无眼,更不待言],就更不必说了。[所以必因四种,方能成见,则见性自属因缘之义明矣!是义云何者]:这个道理到底是为什么?[岂今是而昔非耶]?到底今天佛所讲的见性不需要借重外缘是对的?佛是以前佛陀所讲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见性必须具足四种缘,是不对的呢?到底是今天讲的是对?或者是以前讲的缘起法是不对的呢?[抑或今昔相同],说今天讲的跟以前讲的是一样?[而我未达耶]?没办法明了。
  [当机所引,乃眼根中眼识,如来所显是眼根中见性],眼识是借重缘起法,起执着和分别、认知、觉受,眼根当中的见性,是不需要借重根、尘、识。[正是根、识不分]。[根]是不生不灭的根性;[识]是由外界所引发生灭意识心,就分不清楚。所以,根就是不生不灭的见性,识就是生灭意识心,必须借重外在的缘起,阿难没有办法分。[八识规矩颂云:愚者难分识与根]。在这一段引这个并不恰当,这里所谓的根是指肉眼,也就是说:神经系统,这个根有浮尘根跟净色根。[愚者]是指阿罗汉,就算你证到阿罗汉,仍然没有办法分清楚,到底什么是意识心?什么是神经系统?所以,在这里,从圆瑛法师的角度应该是这样:愚者难分识与性,也就是说,证阿罗汉果的,仍然很难去理解意识心和究竟的本性。[阿难即其人矣!前来世尊,乃托见精以显见性,欲令证入妙觉明性,而得全体大用,而反认见性为眼识],把把这个不生灭的见性,认为是生灭的眼识。[何异将彩凤为山鸡],彩凤值钱;山鸡不值钱,彩凤比喻作见性;山鸡比喻作意识心。[视和璞为顽石],[璞]在石中没有雕琢的玉,还没经过加工,但是里面蕴藏着玉,经过雕琢价值就昂贵了,不是顽石可比了。把璞当作石头。[可不哀哉]?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修行人如果分不清楚,什么是生灭意识心,什么是如来藏性,是我们的本来面目,而不懂是用这个去修行,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大乘眼识,九缘方生],大乘法里面所讲到的,眼识必须具足九种条件,才能产生,[所谓:空]距离、[明]光线、[根]眼根、[境]外境、[作意(遍行心所之一)]、就是遍行心所里面的动念,这个我们在《百法明门论》讲得很清楚。作意就是五遍行心所里面的作意心所。[分别]就是分别依,就是[第六识、染净(第七识)、种子],这个就是善、恶、无记的种子,必须要有种子才能起现行,现行薰种子。[(三类性境之一)、[根本]根本依,就是[(第八识)];必须有像仓库一样,把它储存起来。小乘法中就把它省略了,说具足四缘,[小乘法中略具四缘,缺一不可,即空]距离、[明]光线、[心]作意、[眼]眼根,[四缘],小乘讲的比较方便、比较少;大乘讲的就比较微细。[为眼识得生之缘],要产生眼识,眼睛的这个识性、识心,就必须要空、明、心、眼四缘,[并未曾说,四缘生妙觉性]。并不是说,佛从来没有讲过,借重着空、明、心、眼,可以产生妙觉性,能生妙觉性。因为妙觉性本来具足,于缘起法起大作用。[良以此性],就是妙真之性,[非生因之所生],绝对不是外在的生灭的因缘法所能生,本性具足。[乃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就是悟明心地的,悟入如来藏性的人,所了,这个[了]是指显,才能显示出来。前面这个[了]跟后面这个[了]意义完全不同,乃是了因之所了,这个了因乃是了因佛性,就是悟明心地的人。有缘因佛性、有了因佛性。前面讲三因佛性,这个就是了因佛性。之所了就是所显示、显出来,意思是:只有悟道的人,大悟的人,才能显出妙觉性,不能说:借重于外在的缘起,因此佛法是用悟的;用教的只能在生灭的因缘法里面去理解、思惟、推论,当他进入佛的领域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阶位。所以,最后那一刹那,必须要顿悟,完全放弃生灭意识心,完全放弃逻辑的推论;完全必须要放弃任何的语言文字,在顿悟的那一刹那,没有任何的阶位、次第,没有办法用思惟的模式,统统没有办法!也就是最后那一刹那必须用跳跃的,那一刹那的悟入,必须要顿悟才有办法。用渐悟是永远没有办法进入佛的领域的,没办法的!就像虚空,虚空没有从东边来,也没有往西边去,虚空从来不生,也从来不灭;从来不增,也从来不减。你在有阶位的,或者逻辑的ABCD推论,或者是语言、数目字,这个永远没有办法达到佛的境界。
  二个人都没有开悟,是点不着见性的,甲是无明,乙也是无明,懂佛法,这样二个人一直讨论,二个人打死不可能开悟!这个见性必须要有人——外在的善知识把他点破,那一刹那,喔!爆发出来的内在,本来的具足,这样才有办法悟入佛的领域!靠人与人之间一直讨论,门都没有!所有的讨论没有办法离开阶位、次第、生灭意识心,除非上师大成就,是真的大彻大悟的人,他有办法让你悟入如来藏性,其他没办法。讲无生,他不知道无生是什么;你讲般若,他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般若,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不知道那个是什么东东?说:那个人讲经讲得很好,不是真金喔,叫做镀金。大悟那个是真金,所有语言出来任何一个角度切入,统统是本来的面目,没有任何障碍的。我们一定要了解,只有悟明心地的人,才能显如来藏性。[今说从因缘生,误之甚矣!初引教质问竟]。慧律法师《楞严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国史古风[超话]#临江仙·静夜思春吟 静夜心灯相伴月,殷勤空对时光。半壶老酒酿诗香。此时凭此醉,足以发痴狂。   梦里可知醒后事,若何传语他方。那年春雨正敲窗
  • #玖の# 放个新置顶~这里是玖梦,喜欢制服,是个过期JK退圈边缘coser,半个lo娘,是汉服同袍日常按按快门,不太会修图是个圆脸腿粗崽,但是也想被拍照(小小声
  • [给力][给力]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给力][给力]愿真真永远是独特和唯一的真真[鲜花][鲜花][鲜花]#迪玛希[超话]#迪哥在舞台上真的是发光呀[打call]
  • !!
  • 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张女士还找到了当地同一案由的另一案件,证实某公司销售的口罩为4500包,数量是副食店的150倍之多,才罚款35000元。张女士诉称,第一,该
  • 一要对涉疫省市抵返哈人员,采取提前报备、卡口查验、“大数据+网格化”等多种排查手段,严格落实抵返人员核酸查验检测、风险人员分类管控、闭环管理等措施,坚决做到不落
  • #工会新书# 《新编“职代会”“工代会”实务操作指南》编辑推荐: ★基层工会“两会”工作的系统汇总,旨在帮助提升工会干部“两会”工作能力;★详细解读工会干部如何
  • #任嘉伦一任千面[超话]#可以是为家国放弃挚爱的“广平王”❤️可以是为天下散尽元神的“紫宣”❤️可以是为情谊与情义牺牲自己的“陆绎”❤️更可以是为心中一份信念深
  • ”张有贤说,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不仅将太阳的能量转移到了液态的甲醇中,也使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封存”到了甲醇中,这是人类利用二氧化碳的一次重大创举。“液态阳
  • 一种可能的应用可能是包含拓扑保护的激光器,与传统设备相比,它可能显示出更好的效率和对缺陷的稳健性。拓扑超导体尽管拓扑绝缘体在其外部拥有受拓扑保护的电子或光子,但
  • 我今天看到空白里的这句话,觉得特别贴合自你离开后我的这颗心,我花了太多的时间用来怀疑,用来否定/花了太多的时间/用来恐惧,用来不知所措……在一生的账簿里/唯独短
  • 来自你的影月月哔哩哔哩动态: 互动抽奖大家好,这里重新做一次自我介绍! 转发本动态可参与抽奖 包括:等身抱枕*20、立牌*50、钥匙扣*100 今后也请多多关
  • 干净如稚童,每一个孩子都自带有趣的灵魂,不过是,我们很多人,在长长的时间里,自我雕琢或者被动打磨得忘了本来的模样。干净如稚童,每一个孩子都自带有趣的灵魂,不过是
  • 所以,“简易”往往是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就如人心中有,而却人人手中无,它坦然在从容、舍得、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之中。希望在每个深陷绝望的时刻,别忘记生活周遭的小小
  • 本周六晚20:00,邱震海博士将携手国内外经济、教育一线大咖对中国经济、出国留学话题进行《震海面对面》直播。本期直播主题:《关键时刻:中国经济的真实评估 此时出
  • 汉兰达定位于中型SUV,厂家指导价格为:23.98-30.68万元,外观方面,2021款汉兰达新增的酷黑外观主要在很多细节上有所改变,首先就是前脸的大气格栅采用
  • 女生头像▷简约可爱自拍文案~ *慵懒↷ * *出街* *See * *照片−1‘’ *₊⁺ ♡̶₊⁺ *ᥡ ᥱ s *☻ | *享 受
  • 但也并非轻巧,撇捺之间,高低有度,参差有致,不沾泥带水,不拐弯抹角,也真是人生该有的样子,而不是一味隐忍,人生要走的每一的轨迹 ,终究是要在要为自己身体力好好行
  • 5、5月26日消息,5月25日,河南省政协委员、高级农艺师陈增喜,和药益宝公司董事长查洪付两位“60后”便赶到七里园乡“家乡好物”直播间的镜头前,亲自上阵为拼多
  • ‍♀️疗育自闭症孩子,家长的心态非常重要,不仅影响父母本人的状态,更干系到孩子切实的干预效果曾子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我们确实有很多事情需要面对,但先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