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故事丨石斛:长于峭壁之上的仙草,已可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种植

野生的铁皮石斛生长于峭壁悬崖之上,产量十分稀少,在《神农本草经》中,石斛被列为上品中药。在1000多年前的道家医学经典《道藏》中,铁皮石斛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铁皮石斛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所以成为历代养生补品,素有“千金草”“软黄金”之称。“中华仙草”的味道并不是人人都能品尝得到,如今,现在人们之所以能够轻易地食用石斛,则要归功于科学家们在品种选育、人工栽培等方面的技术突破。近20年来,随着组培技术和设施园艺的发展,石斛已可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种植,人工种植方式有设施栽培、立体栽培、仿野生栽培等。

本期,小编将从4个方面带大家了解石斛:石斛的特点、人工种植渐成规模、石斛产业发展瓶颈、石斛的规模种植

在雨水丰沛的江南地区的悬崖峭壁之上,生长着一种不惹眼的植物。每年五六月的花期,原本只有鲜绿的崖壁上,开始出现点点细红和嫩白,这正是石斛在开花。石斛之名来源于它的药用功能,古人取悬崖上的石斛茎入药,其自然枯萎的假鳞茎,因为失水会自然卷曲,加之其颜色由绿色变成金黄色,光滑的外皮具有明显光感也被人称作“金钗”。江南的石壁上本多石斛,安徽、江西所产的石斛种类甚多,有细茎石斛、铁皮石斛、霍山石斛等品种,古人所讲的“石斛”便是这些种类的统称。石斛入药较早,因其无毒,加之生长之地为悬崖峭壁,因此略显名贵。

石斛这种传统名贵中药材,自古以来,主要是从悬崖峭壁和林中树干上采集,其功效的独特性和获取的艰难程度,导致其价格贵比黄金。暴利驱使下,有人不断采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加重,导致石斛野生资源的濒危程度不断加剧。那么,传说中一枝难求的“中华仙草”,究竟是如何从悬崖峭壁走向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种植的呢?

石斛的特点
石斛是一种附生于裸露岩石的兰花,它的根系呈肉质,利用包裹在根外的海绵组织紧紧吸附在石面上。石斛可以利用这层海绵组织吸收雨水并将其保存起来,同时滋养着海绵组织中共生的真菌。共生的真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元素,并分泌酸性物质,以便于石斛从坚硬的岩石中吸收养分。

采药人有句俗语:“药材行里有金钗,山货行里有猴头”,其含义便是把石斛比作山珍海味一般的珍贵药材。石斛生长极为缓慢,虽然它可以从裸露的石头上吸收养分,从空气中获得水分,但贫瘠的环境让它生长能力极为有限。石斛是合轴分枝生长,即假鳞茎顶端不会再生长,新的假鳞茎由旧的假鳞茎基部的新芽发育而来,一般一年只更新一次,每次也仅有一两枚新的假鳞茎。石斛入药的部分正是其假鳞茎。因为长年的采挖,石壁上的野生石斛已经极为稀少,五六月间的美丽石斛花,也变成了罕见景色了。自然界的每一种生物,它们都有自己的生态位置,石斛为了生存,在环境严苛的石缝中找到立足之地,而如今却因过度开采,有些品种已经濒临灭绝的境地。

人工种植渐成规模
20世纪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开始探索人工种植石斛。至70年代末,科研人员进行了石斛种质资源的整理与鉴定。

20世纪80年代,我国药典和各省饮片炮制规范、各省药材质量标准都陆续采用了标准的种名。

20世纪80年代末,石斛组培技术取得突破。90年代初,浙江一些企业首次将组培技术应用于工厂化育苗,并开始尝试规模化人工种植石斛。

2000年,浙江出现铁皮石斛规模化人工种植。

进入21世纪后,石斛的人工繁殖和种植都进入了规模发展阶段。

近20年来,随着组培技术和设施园艺的发展,石斛已可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种植。人工种植方式有设施栽培、立体栽培、仿野生栽培等。

铁皮石斛目前发展面积最大,一般种植地点为山区丘陵,种植方式为设施栽培、立体种植、仿野生栽培。目前,云南、贵州、浙江等省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均超万亩。

霍山石斛主要在安徽霍山进行人工种植,仅霍山一县就有近万亩的规模。

紫皮石斛主要集中在云南龙陵,种植面积超2万亩。

金钗石斛在贵州赤水种植有8万多亩,在四川泸州种植超2万亩。

有一定产量和面积的石斛种类还有鼓槌石斛、虫草石斛、兜唇石斛、美花石斛、叠鞘石斛、流苏石斛等。

曾经只能在野外见到的石斛,近年来出现在了温室大棚的苗床上、树桩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仿野生种植方式,让人们能轻易地欣赏到平时只有在树林里、悬崖峭壁上才能看到的石斛花绽放的美景。

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带来了希望,2010年,为了减少对野外资源的采挖破坏,提高药用石斛的产量,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培育出铁皮石斛的药用栽培品种——中科1号铁皮石斛。这个栽培品种比野生种具有更茁壮的假鳞茎,其粗度和长度都比野生种更具优势,产药量增幅不少。希望这些栽培种可以满足药用需求,让自然界那些仅存的野生石斛得到喘息,在崖壁上再次开出美丽的花朵。

石斛产业发展瓶颈
大力推广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模式主要通过将铁皮石斛在林下种植或者附生在林木上,品质接近野生铁皮石斛等特点,从根本上解决设施栽培存在的土地资源制约、投入大、产品质量不如野生等问题,拓展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空间,是未来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根据现行的政策法规,以铁皮石斛为原料只能生产药字号、健字号产品,不能生产普通食品。铁皮石斛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市场开发产业链还未得到延伸。

2、铁皮石斛品种繁多,而且由于盲目引种杂交造成种源混杂。不同品种、产地、种植方式和收期的铁皮石斛的药用价值、产品成分和功能功效有很大的差异。

3、目前已知铁皮石斛产业相关的行业标准有《铁皮石斛栽培技术规程》(LY/T 2547-2015)、《铁皮石斛杂交育种技术规程》(LY/T 2698-2016) 和国家药典中规定的铁皮石斛成份含量的检测标准,亟需在优质种苗选育、标准化种植和采收、产品质量分级、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限量等方面建立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体系。

这些地方在规模种植石斛
浙江德清:
在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舞阳街道的一铁皮石斛种植基地里,2000万株铁皮石斛进入盛花期,工人们正忙着采摘石斛花。目前,该基地的石斛花年创收超过500万元,成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贵州大学石斛研究院示范种植区:
大棚里、树桩上、石块上、花盆里种植的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几十种石斛,科研团队收集了50多份石斛种质资源的相关资料,研究了其遗传多样性,经发掘和培育,申请认定了贵州省石斛新品种2个——赤钗1号、锦斛1号,这两大品种产量高、抗性强、药用成分含量高,目前已推广应用数万亩。

江西婺源大鄣山林场:
霍山石斛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首次在安徽大别山区霍山县发现并被命名,被列入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等级,也是我国重点保护植物。霍山石斛是名贵中药材,使用历史悠久,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均系其历史分布地。在江西婺源大鄣山林场海拔六七百米的山谷中,工作人员将霍山石斛种苗回归野外栽种,这些种苗均由生长在婺源县境内的霍山石斛野生种源繁育而成。

龙陵县石斛产业:
翻开龙陵县石斛产业发展的“日历”,全县先后获得“中国石斛产业发展联盟会员单位”“全国首批有机栽培示范企业”“中国紫皮石斛之乡”“云药之乡”等称号,目前全县紫皮石斛产量分别占全国70%、全省80%和全市90%以上;培育规模以上企业8家和专业合作社37户;从事石斛种植及枫斗加工农户达1.2万户4.4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五分之一;2019年全县石斛栽培面积900万平方米,实现石斛鲜条产量3600吨、农业产值5.1亿元,其中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含石斛枫斗加工农户)1266户4500多人。

据了解,目前市场对铁皮石斛的需求逐年递增,因此需要加强对铁皮石斛种植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铁皮石斛种植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对铁皮石斛的需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有了很大提升,对铁皮石斛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铁皮石斛种植业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华科资源-朝雨

查看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今日园艺”“华科资源”
“阅读原文”链接请点击:https://t.cn/A6XlvzaT

【陕西:推动“秦创原”平台建设 为科技创新提供强大引擎】

2022年5月19日,秦创原·西安知识产权运营转化系列对接活动正式启动,同日,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暨第二届陕西秦创原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开始报名;5月20日,秦创原·西安航天产业链对接会在西咸新区举行。短短两天,一系列与秦创原建设相关活动密集推进,陕西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热情被加速激发。

2021年,陕西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5.48%,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38.67%,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33.23%……而这一系列数据,亦得益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推动。

秦创原是什么?

“秦”,陕西的简称,代表老秦人干事创业的“拧劲儿”;“创”,是创新、创业、创造、创优;“原”,是要追根溯源进行研究,打造创新驱动高原高地,让创新成果源源不断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陕西省是科教大省,但从“科教大省”升华成“科技强省”却面临着基础研究薄弱、科技成果转化不够等挑战。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力求把秦创原打造成为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源头和总平台,其总窗口设在西安西咸新区和西部创新港,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1+N”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4月25日,陕西西图数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图数联”)总经理刘洋一行,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简称“西发公司”)就智能终端装备、3D人脸识别、视觉算法、智慧工厂4个要点进行了技术交流。最近刘洋正忙着与西发公司推进制作智能工具柜具体事宜。

西图数联是秦创原第一批入驻企业,主要依托于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统计学院,主攻3D人脸识别以及计算机视觉在工业和能源方面的应用技术。

刘洋介绍说:“我们已经研发出来的技术可以说是‘过剩’的,但是将科技型成果转化为成熟的产品并推广往往比较难。幸运的是,自秦创原建设启动以来,除了奖补政策,西图数联在融资对接、人才政策、宣传推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一系列政策红利。”

“西咸新区给我们提供了三年免租的政策,在金融扶持上面给我们落地补贴,在企业产业发展方面,新区帮助我们推广产品……这些都是能给西图数联带来实际红利的帮扶。”刘洋说。

借助秦创原的惠企政策“组合拳”,西图数联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据了解,西图数联现已自主研发了2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D+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以及真3D人脸识别系列产品,2021年实现营收426万元,预计今年营收将突破3000万元,未来五年公司年营收将达到5亿元以上,实现科创板挂牌上市。

西图数联的快速发展,是陕西抓好要素投入和服务保障,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培育更多科创项目、科创企业的一个缩影。

秦创原总窗口西咸新区一年多来,已通过秦创原“1+N”政策体系为千余家企业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05亿元;设立总规模近80亿元的15支基金,形成涵盖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企业全链条全周期的投资体系,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一总两带”也已正式接入服务平台。

解决产业链“痛点” 打通创新链“堵点”

5月13日,西咸新区西部云谷三期——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里,一台数控滚齿机正在运转实验中。技术人员在控制面板按下几个操作键,一会儿功夫,一件无暗纹的齿轮零件加工完成。

这是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赵万华教授团队与秦川集团、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依托多年研究成果在秦创原落地转化的重点项目。2021年3月,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成为秦创原首批签约的创新研发平台之一,打响了陕西机床产业突破技术“卡口”的“第一枪”。

“现有磨齿机床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七成,但跟国际上一些品牌相比,产品性能、寿命还存在不小差距。”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瑞亮说,“这次和赵万华教授合作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对原本的磨齿机床进行了改良,齿轮表面暗纹问题已基本解决,进入实验阶段,研发成功后该产品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可解决车辆变速时的噪音问题。”

在李瑞亮看来,如果单靠企业自身来研发项目,创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分散、科研成本高昂都是巨大的短板,“我们只能通过大量的实验去模拟,没有理论研究为支撑,很难突破技术瓶颈。”

目前,秦川机床与赵万华教授团队计划合作研发新一代磨齿机床。“我们称之为惊艳市场的一台样机。”李瑞亮表示,“从前几十年的技术发展来看,国内工业母机研发基本都是对标国外技术,这次合作将抛开原有设计思路,不参照原有模型,打造一台全新样机,引领整个技术领域。”

这是陕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一个生动缩影。要解决产业链上的实际问题,就要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产业和产品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加速赋能。

2021年11月8日,秦创原秦川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项目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签约落地。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集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孵化于一体的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即将形成,这不仅将解决高档数控机床的“卡脖子”问题,还将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秦创原,从而推动数控机床产业链聚集发展。

自2021年3月陕西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来,陕西明确23条重点产业链,重点支持转型升级、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和科技型企业落地,新建2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9个创新联合体;建设19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余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84个“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两链”融合已初见成效。

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认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推进创新“三器”(即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平台建设,可以满足创新企业各阶段发展的要求,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共聘科技经纪人,有助于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同时依托秦川高端机床研究院等组建8支共50人的“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及以创新项目和关键技术链接企业和科研机构,有助于实现产业发展需求和创新技术的对接。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高校到企业,打造创新驱动高地,秦创原为创新主体和产业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供应。让科研成果不只停留在试验台,让企业获得技术攻关的外部“智库”,秦创原正在开辟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活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秦创原在三秦大地开花结果

5月16日下午,在西安市经开区的西安中车永电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永电公司”)风电电机定子生产车间里,几位工人正在认真地进行嵌线绝缘包扎工作。该机组采用集成设计,在保证电机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机组成本。

西安经开区作为西安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顶梁柱,肩负着引领打造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的重要使命。此前,西安经开区12个首批秦创原创新、研发、展示中心已成功创建并挂牌。

自2021年3月以来,陕西举全省之力加速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除了西咸新区总窗口,陕西其他市区也纷纷积极响应,各得其所,各取所需,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

一年多来,作为陕西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西安高新区在推进秦创原建设成为陕西科技创新高地方面表现亮眼:

从整体布局来看,西安高新区目前建设有秦创原·西安高新区高能级创新平台、秦创原·西安高新区产业孵化转化平台和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

其中,已建成的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服务支撑平台之一的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已完成了29家企业注册,前海金控西安分公司、世纪证券陕西公司、西高投等9家机构已入驻园区。

2022年,西安高新区将全面推进182个秦创原重点项目建设,年度投资900亿元以上。

2月23日,西安市发布首批秦创原“三器”示范平台,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基地成为入选的30个平台之一,雁塔区成为获批成果转化“加速器”平台的唯一区县。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助力下,宝鸡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360户,分别同比增长40%、22%,并与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迸发。

咸阳高新区也紧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机遇,打造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形成了“筑梦·创享空间”“筑梦·创智空间”“咸阳高新锐境国际创新中心”等六大双创平台,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2021年全年咸阳高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家,市级瞪羚企业3家,省级瞪羚企业2家。

据了解,今年陕西省还将开展多项任务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8%左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500亿元;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认定瞪羚企业200家以上,遴选入库培育30家拟上市后备科技企业。

时下,秦创原给三秦大地注入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发展动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科创平台相继落地,科创资源加速聚集,作为陕西最大的科技孵化器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秦创原成为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已经成为陕西创新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在创新机制上走出了一条新路,比如可以通过深化与陕西省直部门工作协同等机制,加强与各地市的对接合作,完善全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总窗口作用。通过春种基金,助推陕西高校探索创新成果转化批量授权模式,实现实验室成果的市场培育和转化。”西安邮电大学教授、陕西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晓莉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政府服务者……点点滴滴的创新资源,正通过秦创原这个创新驱动总平台,汇聚成一股股科创洪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两链”深度融合,赋能陕西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奋进吧山东# 山东:“链”起产业生态,“聚”起发展动能

□记者王健通讯员徐宁栾中铭报道   近日,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有序生产。今年以来,作为我省高端装备产业数控机床产业链“链主”企业,济南二机床集团主动对接上下游企业,助力畅通产业链堵点。
  编者按: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今年,山东实施产业生态创新行动计划,聚焦“全链条”薄弱环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精准发力,深入推动上下游产业、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通发展。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龙头”引领、园区聚合、平台互联,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请看:肥城加快打造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产业规模力争5年达到1000亿元;曹县强载体、延链条、优服务,光电产业快速聚集发展;淄博市临淄区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形成完整协作机器人产业链。

  肥城加快打造锂电全生命周期产业链,15家企业已落户锂电产业园

  5年冲刺千亿级锂电产业链

  □ 记者 王洪涛 刘涛

  通讯员 张昭澎 张磊

  “公司二期投资30亿元的锂电新材料项目下个月就能投入运行,届时锂盐年产能可达6.5万吨。”5月18日,泰安市锂电产业链链主企业——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悦说,凭借该项目,瑞福锂业产能将跃居国内同行业前三位,成为国内锂电领域举足轻重的原材料供应商。

  锂电作为新能源材料、装备和储能细分产业,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背景下,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需求带动下,迎来了广阔发展前景。

  风口之下,泰安抢抓发展机遇,通过链主带动,补链延链强链,不仅拥有充足的锂盐、硫酸与蒸汽,还设立了科技孵化器、中试基地,聚集了一大批锂电产业人才,形成了产业链条相对完善、集聚优势较为明显、产业规模迅速膨大的产业集群。今年1—4月份,泰安市以肥城为主要聚集地的锂电产业完成产值23.4亿元,同比增长近9倍。5月6日,肥城锂电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

  记者在肥城锂电产业园看到,15家锂电相关企业已落户园区,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总投资15亿元的锂电新材料动力源项目,在电力自供应的同时实现了全元素资源价值化利用和负碳绿色循环,年可节约标煤4.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总投资10亿元的锂电新材料中试基地,先后与中科院物理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山东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30余名高层次人才,可实现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芯、隔膜等关键材料的研发中试;3万吨/年锂电正极材料再制造项目填补锂电池梯级利用板块空白……

  今年,泰安市推行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全面推行链长制。肥城借势而为,构建“锂精矿加工—锂电池原材料—锂电池正极材料—锂电池制造—储能电池应用—锂电池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条,推进锂电全产业链建设。“年内,我们的锂电产业规模将突破100亿元,力争5年达到1000亿元,打造全国知名的泰山锂谷。”肥城市委书记张莉说。

  当地围绕锂电产业链条出台一揽子政策。在产业资金上,设立研发阶段的专项资金、中试阶段的风投基金、产业化阶段的私募基金,去年10月成立1000万元天使投资专项资金,对锂电原创型、成长型项目,从研发初期就跟进投资。

  在人才招引上,实施“君子英才”工程,重点遴选海外融智、双创领军等7类高端人才,对入选者给予最高100万元资助。截至目前,锂电新材料产业链累计引进各类高端专业人才46名。山东宏匀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杰就是其中一位,他师从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有“锂电池之父”称号的美国教授古迪纳夫,研发的低钴单晶三元正极材料、高性能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全球领先。

  在数字赋能上,肥城设立不低于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对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提供全额补助,鼓励规上企业智改数转、能转尽转。“我们的数智工厂管理平台,通过设备物联,实时监控运行状况和能耗情况,精准控制转晶温度,设备维护费用降低10%以上,锂辉石晶转率提升至98%以上,综合效益年增加800余万元。”瑞福锂业副董事长亓亮说。

  下一步,肥城将依托锂电材料传统优势,着力布局推动电芯制造、锂电池组装等中游产业,前瞻布局下游产业,加快打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

  曹县强载体、延链条、优服务,签约光电项目21个,总投资38亿元

  光电产业为何在此集聚

  □ 记者 王兆锋 赵念东

  通讯员 郭登奎

  5月25日,时近晌午,曹县光电产业园(东区)的山东园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仍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赶制订单。“按照计划,今年年底,11条生产线可全部投产,其中功能性PET保护膜年产可达5000万平方米。届时,园凡将成为江北最大的单体PET保护膜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可达10亿元。”山东园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庄凡沁说。

  “曹县为光电产业的发展建设了专门的园区,公司已将两个研发部搬至曹县,只留了一个在总部深圳。”庄凡沁说,园凡新型材料项目在曹县建成投产后,该公司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光电行业柔性材料制造企业。

  “光电产业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带动能力强,对产业园区集聚度和相关配套设施要求较高。”曹县县委书记赵福龙说,曹县紧抓光电产业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的战略机遇,成功招引包括山东园凡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在内的一批引领型、补裢型、核心型光电产业项目,持续强载体、延链条、优服务,全力打造鲁苏豫皖交界地区光电产业“头号承接站”。2020年7月份以来,曹县签约光电项目21个,总投资38亿元,落地17个,总投资26.3亿元,投产6个,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

  为加快光电项目落地聚集,曹县“腾笼换鸟”,对智能家居产业园、毛纺皮草服装产业园实施“量体裁衣”式升级改造,高水平打造504亩的光电产业园;优化园区内基础设施布局,完善配套服务,为技术、人才、产品等优质资源的聚集提供平台。

  “为了加强产业生态创新,提升产业链完整性,在园凡新型材料项目落地后,我们又聘请庄凡沁担任县‘招商顾问’,以商招商,先后有近10家光电产业上下游企业落户曹县。”曹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强说,目前,一条涵盖光电原材料、元器件、模组产品、配套装备的产业链在曹县初具雏形。

  “在光电产业领域,我们和园凡新型材料公司同属于上游企业,因彼此掌握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圈’里相同的下游企业居多。”山东同润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说,园凡新型材料项目在曹县落地后,不少原来合作的下游企业也跟着过来了。“同时,这些企业也离不开我们公司供应的原材料,如果从广东运到曹县,将大大提高运输成本。”陈林说,在庄凡沁的极力引荐下,2021年11月份,同润新型材料AG光学玻璃第一条生产线在曹县正式量产。

  提升软实力是推动园区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曹县持续深化“简政放权”,纵深推进“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简化手续流程,“一链办理”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山东科敏传感器有限公司行政部副总经理张通清楚地记得,企业刚落地园区时,县发改局的工作人员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厂房是政府提供的,企业拎包进驻。2021年7月,科敏传感器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提供就业岗位800个,年产温度传感器2000万条、医疗传感器1000万条,实现年销售收入3亿元,税收2000万元。

  曹县聚焦全国知名光电企业和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补链型产业项目,争取产业链整体转移,实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链条、一个产业链条生发一个产业集群、一个产业集群造就一个产业基地。

  淄博市临淄区沿链聚合、集群发展形成完整协作机器人产业链

  协作机器人产业释放发展潜力

  □ 记者 刘 磊

  通讯员 崔立来 张伟

  萃取、研磨、拉花……一分钟左右,一杯热气腾腾的拉花咖啡就被完美呈现。前不久,几台智能双臂拉花咖啡机器人刷爆“朋友圈”。不仅仅是这几台拉花咖啡机器人,北京冬奥会智慧餐厅中的不少餐饮类服务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也都来自淄博市临淄区。

  “这些都是可以与人协同工作的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不同,协作机器人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率和人的能动性优点。遨博生产的六轴机械臂的综合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韩永光颇为自豪地告诉记者。

  韩永光是山东晨鸿电气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与临淄区的牵线人。

  2013年,韩永光成为临淄区老牌企业“晨鸿电气”掌门人。“当时,公司生产的电子电力元器件虽有较高的利润支撑,但主打产品的合格率一直上不来。我意识到,企业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科技创新上做文章。”韩永光说。

  一方面,韩永光开始与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并成功链接北京科技大学于广华教授团队,在临淄落地电磁编码器相关项目。另一方面,在察觉协作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风口后,韩永光先与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后又引入一支台湾团队,成立铂睿(山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解决了协作机器人的另一核心部件——谐波减速器的量产问题,完成了协作机器人产业的最后一块拼图,实现了核心部件的全部自主可控。

  “我们落户临淄,最看重的还是区域内稳定的上游产品供应。”遨博(北京)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魏洪兴说。

  铂睿(山东)精密工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文却是因为广阔的市场,才选择将团队落户临淄。“产品虽好,没有下游客户很难做大做强,这一直是我们发展的瓶颈。落户临淄后,仅遨博一家公司的需求就可以覆盖我们现有产能。我们只需专注产品本身。”

  短短数年,按照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思路,已经有4家协作机器人行业相关企业进驻临淄。这些企业互为上下游,形成完整的协作机器人产业链,实现了协作机器人机械臂的量产提升和成本压缩。2021年,遨博机器人机械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6.1%,全球出货量接近1万台。

  “一位顶级黑带咖啡师制作一杯拉花咖啡的时间是2分钟,而咖啡协作机器人只需要一半时间。目前,同类型咖啡协作机器人西欧的售价是每台300万元人民币,而与遨博合作以后,我们每台售价仅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价格优势明显。”北京如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部负责人张悫介绍,下一步,公司研发团队和生产基地将陆续迁入临淄,以期进一步降本增效。

  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源头活水。临淄区提出“六个一”平台招引新机制,成立以相关行业领军企业牵头的4家专业招商公司。

  4月15日,计划总投资90亿元的省重大项目电科北方集成电路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从电磁编码器、到谐波减速器、再到伺服电机和协作机器人的全产业链生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采用进口小牛皮,精心制作,饰以旋钮式字母标志扣环别具一格,灵感源自特色锁扣,内部隔层可收纳各种日常用品,搭配纤细的皮革手柄,可肩背或手提,满满的高级优雅感 si
  • 今天是回家的一天,清明小长假,早上上了两节课,10点半从学校出发到镇上吃了口饭,11点出发走,到汉中12点40,然后1点半左右到家,两个半小时到家嘿嘿今天路上的
  • (评测科普)大家好,这里是拾陆腕表,对于复刻表来说,也是得到了很多表友的关注,同时复刻表在做工细节方面的处理也是非常到位,也是极致的还原了原版,然而对于复刻表和
  • 最令人振奋,依然是这浩浩荡荡,排山倒海之绿,波澜壮阔,深不可测,无限流泻,无限神往,我们的生命,像那风中的尘埃,有时随风而起,有时又随风而落,但无论如何,我们都
  • 有时候感觉时间就是个奇奇怪怪的圈 有点像莫比乌斯环那种 不是一个方向但是最后总能接上今天可爱迷人的美女见面塞我兜里两包饼干中午着急吃饭也没顾得上看 晚上饿了拿出
  • !!
  • !!
  • 总结:这款V6厂卡地亚山度士W2SA间金复刻表,最强大的地方就是他的壳身做工,V6厂采用电镀真金的工艺打造,非常优惠,让各位表友能以JH劳力士宇宙计型迪通拿系列
  • 从外表看是很难看出问题的,一般不是很懂浪琴手表的人,也能骗过去。所以只能说是在正品的情况下,我们能一眼认出这些腕表。
  • 中国人的规矩,大智慧: 1、手,不指蛇。 2、卫 生 巾,不能借人。 3、怀孕,不碰韭菜。 4、未婚男子,不帮孩子取名字。 5、婚前,和几个人有过关系
  • 但我还是觉得这故事很像为了讲道理而编的[笑cry]我过上了,如此快乐的日子[舔屏]闺蜜来武汉了,整日跟她吃吃喝喝的小日常中午去吃的烤肉,我记得之前青瓦炭武汉好多
  • #赵露思[超话]#农夫山泉有点甜,不爱赵露思有点悬~世上美女千千万,唯我赵露思最好看[氛围感R][氛围感R][氛围感R]人间绝美赵露思✨神仙颜值赵露思✨暖心宠
  • 第一拨其实本性不坏,平时压根接触不到这种东西,他的出现跟二手玫瑰一样颠覆了对于自己对于音乐的认知,觉得被冒犯。华语音乐对于这种风格的理解还是太过于单一了,这首歌
  • 2️⃣广式豆丝饼是一道创意十足的菜品,比脸还要大的饼身让人惊叹不已。在麻辣锅里涮上一涮,吸满了浓郁的汤汁,入口即化,香辣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 ∴‥∵‥∴‥∵‥∴‥∴‥∵‥∴‥∵‥∴ - - - - ∴‥∵‥∴‥∵‥∴‥∴‥∵‥∴‥∵‥∴人气洋娃娃MƠMƠさん的穿搭介绍#retro##Girly #
  • 阿隆索在市场上得到了支持,他受到了所有人的喜爱,甚至是中立派,他的薪水可能很有竞争力。随着本赛季慢慢但肯定地结束,慕尼黑豪门仍在拼命说服某人取代图赫尔,这就引出
  • 每天都要睡到中午才起来但还是有很多闪光的碎片「5月的成都被叶子花占领」以及抵达那天的平流层的云像雪原一样耀眼在垃圾佬酒吧拜关公和拼shot拼桌了同为水瓶座的武汉
  • 抖音热推主角小说7yRb书名:《兰笙褚胤》褚胤兰笙主角:《兰笙褚胤》褚胤兰笙《董姿冯嘉木》冯嘉木董姿《赵宜宁顾鼎臣》顾鼎臣赵宜宁《许纯陆舒阳》陆舒阳许纯《穆娴赵
  • 挾天子諸令諸侯,三國戰犯曹操,一念之差萬劫不能翻身,如今還在地獄酷刑,出苦無期也 [東漢一代梟雄「曹操」佛堂懺悔記實] 民國七十五年(西元1986年),一貫大
  • #韩圈扩关[超话]# 晚上好(⁎⁍̴̛ᴗ⁍̴̛⁎)话不多说请️车主@季节雨的共生:莱3吐3吒2雕年❌次34锐因副驾@_lyyyyw_:莱1吐5❌次迷@R_e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