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功德没少做,但福报越修越少?#传统文化#

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去做许多的善事,诸如布施、供养、放生、施食、做义工等等。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地折损自己的福分呢?”

也许,有人不断修福,经常去印经,或者做其它的善事,帮助众生听闻圣贤教诲。可是,境遇仍不是那么顺利,有病的病不见轻,贫穷的依然贫穷,所求的皆不遂愿。于是,便会埋怨上苍不平,为何自己这么利益他人,却还不如那些没行善事的人,便会对自己的信仰不满,认为没有照顾自己。

可是,自己积的福已在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中被折损了,自己还不知道,实在是大有人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是否注意过自己的心?我们所说的话、我们所做的事,是否真正去观察到?

当看到别人升官发财的时候,特别是才能不如自己的人靠排斥自己而升了官的人,我们的心里是酸溜溜的?还是很反感?是在感受别人的喜悦?在为他们祝福?还是忿忿不平?或者嗤之以鼻而看不起他呢?

我们吃饭的时候,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时,是会生气的倒掉,或埋怨饭做得不好呢?还是会时时去感恩种田人的辛苦,卖菜人的辛劳,或是做饭人的用心呢?

在路边看到行乞的人,你是不是认为他在假装残疾,在行骗;或给他钱的时候,自己有一种看不起他,可怜他,或者想自己是在做好事,在救人,在做善事的呢?

在看到某些人行为不端,后来生了一场大病,自已是不是在想:看吧,这就是报应,行恶的人终究是会有恶报的。此时,会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已在兴灾乐祸之中了呢?

此心,到底是刻薄还是仁厚?我们知不知道呢?可是,应该清楚,在一瞬间看到别人受灾而心中大快的时候,那种兴灾乐祸的念头,已经在折损自己的福报。不管是什么事,起心动念都会起作用,都会折损自己的福报,不是做了才算。这样细细算来,自己的福报都不知道被自己折掉多少,实在是可惜啊!

就像一个破了的桶,你不停地向里面倒水,水却一直在流掉。其实,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自己更加地堕落。

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候,你会享受得很快乐,因为你的心是善的。当只是用钱财来布施,回来的也是钱财,也许你的生活依然会不太舒服,因为你看别人不顺眼。可是,若能反观自己的心,布施自己的善良、慈悲、喜悦给别人,你所得到的就不仅仅是财富而已。

所以,要让自己幸福一些,还要注意,不要在点点滴滴处折损自己的福分。

作为一个学生,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考得很好的时候,会不会妒忌?做同样的生意,看到别人的顾客比自己的多,效益比自己的好,会不会酸酸的?

或者,离了婚的人,看到也有人离婚了,心里一想,啊,也有人和我一样,稍有安慰。又或者,时常说一些酸寒刻薄的话来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来显示自己,揭人家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这都是我们不够仁厚的存心,也都是在折我们的福分。

所以,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心,是不是在念念希望别人好。当看到人家有所得,会很不高兴,看到别人有失反而很安慰;或者,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受了罪,欢喜得不得了,这都有失仁爱之道,都是在折损自己的福报。

而反之,若要从这些平常的细微之处来修福,就快速多了,念念为一切众生,那么,你的心是为一切众生,你在与一切众生结善缘。

看到别人好,我们高兴,看到别人不好,我们替他们难过,并且,尽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哪怕与自己有过节,也义无反顾去帮助,这就是一颗仁厚之心。

有此心,就不用担心自己没有福报,量大福就大。若能时时长养我们的善心,念念去成就他人的善行,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有能力就尽心尽力,这本身就给我们积累了大福。

在行善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心善,时时去体谅他人。纵然是恶人,也希望他能回头改过,而非嗔恨指责与辱骂。

当你认为自己发心是好的,是想让他好,而去指责甚至打骂有缺点的人时,或者写匿名信去告发或无限上纲地诽谤他人,但是自己却认为是在挽救人家时,那不过是你自己的情绪,并非真正有利于对方向善,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报。

所以,时时守护自己的善心,守护自己的清静心,守护自己的一颗爱心。先做自己的护法,保持自己不造恶,身善良,口善良,心善良。进而再去安护身边人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舒服与自在。

遇到与自己性格、想法和愿力不一样的,不强求苟同,但也不会标新立异,只是相互的尊重与关怀。这样,您会越来越感受到修福得福,真的幸福。

有钱不是幸福,好多财富丰厚的人心灵并不快乐,仍旧在痛苦中。如果,自己的心恶行善,或者心善行恶,苦心积的福还不够折损的,那也太不值了。

【声音|中国大学“官味儿度”研究:学术奖项层次越高,官味儿越重】
中国学术教育机构的“官本位”程度究竟深几许?在通常的模糊感知之外是否有精确的量化指标?其实,早在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的几项研究就给人们提供了这种参照。

顾海兵教授引入“官味度”这个概念来对此类现象进行量化。在《中国大学网站新闻的官味度》的研究中,顾对海内外近百所高校网站首页的新闻进行抽样,对比学校领导新闻和学术新闻在数量和比例上的差异。他认为,学校领导是为教师提供服务的“配角”,如果领导频繁出现在新闻中则意味着该校官僚化程度较高。

此项研究的样本中,选取的50所中国大学基本覆盖了中国大部分地区,此外选择发达国家大学34所,以及台湾、香港地区9所。监测时段为2008年的4月24日至6月5日,连续采样四次八周,之后开始数据分析。

研究的结论是:两者相较,国内大学的学术新闻绝对数量与相对比例都远低于海外高校。例如,国内大学的校领导新闻数量为海外大学的三倍,而学术新闻占有率却只是后者的二分之一;在国内大学网站中,有关学校领导的新闻稍多于学术新闻,而海外大学的学术新闻与领导新闻的比例大致为4∶1。

顾海兵关于学术机构“官味度”的研究开始于2006年,他认为当下对教育科研领域官本位现象的评论早已有之,但真正通过量化指标来分析的并不多见,他试图用“实证的方法检验常识,并分析行政化发展的程度与趋势”。

《中国科研成果奖的“官味度”》研究是他的第一次尝试。

在此份研究中,他以某全国性社会科学研究奖为样本,将获奖论文的第一作者按其不同“职务”进行划分并赋予相应分值:校长级记为10分,准校长级为8分,副校长级7分,准副校长级5分,院长级4分,准院长级2分,副院长级1分,其他职务0分。最后,相加总分除以人数得出的平均值,即为该学科、学校的“官味度”指数。

研究结论证明了常识:一等奖的“官味度”为2.846,二等奖的“官味度”为2.009,三等奖的“官味度”为1.493。

奖项越高,官味特征越明显。

若按学科间“官味度”进行排序,则教育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的“官味度”高于学科总体平均水平,中国文学、语言学、历史学的“官味度”低于学科总体平均水平。教育学“官味度”最高,历史学最低。

一年后,使用同样的方法,顾海兵又将“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评委构成“解构”,将60位来自各高校的评委按其各级职务高低逐一赋值,最终得出结论:60位专家的官味度在7.7———高于副校长级。他因此将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戏称为“一个大学(新老)校长联合会”。

在另一份《人文社科领域的“官味度”》的研究中,顾海兵设置了时间上的纵向比较。这份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近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的文科论文(含管理学)的导师们。在具体的操作上,顾海兵依然是将他们按行政级别不同而给定分数,最后取平均值。

统计结果显示,获奖论文的导师的总体“官味度”接近副院长级别。更重要的一个结论是,“从五年的动态趋势看,‘官味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的“官味度”比2003年高137%,年均增长24%。”

为什么在全社会市场化、专业化的大趋势下,在舆论不断抨击大学行政化的大背景中,教育科研的官味度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一个重要的节点是1998年前后。”顾海兵说,来自各个层面的巨量资金和资源向大学流入,而资源的层层分配基本上是用行政化方式,由此巩固了握有分配权力的各级领导的地位。同时,有31所重点高校的行政级别由正厅级上升为副部级,“此后大学内的行政体系在不断强化。”顾海兵认为。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亦有类似感受。熊丙奇在2004年出版了图书《大学有问题》,大学的行政化是其中的重要章节。他在书中描述了大学行政化后的各式现象:一位拥有学术职称的教师,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处级、局级干部,因为“领导”有更灵活、更充分的资源调配权。

“5年来,大学行政化问题在很多专家学者的批评声中,越来越强大。”熊丙奇认为。

在这5年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现已退休)在博客上撰文,抨击“学术行政化严重地影响中国大学的发展”;安徽大学教授何家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大学“官僚迹象明显,我已忍无可忍”;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亦认为大学官本位影响学术发展,而“不管社会怎样发生变化,科学、民主和创新的大学精神应是大学文化永恒的不变量”。如此种种。

但是,在这些声音之外,没有教师、学生等民意参与的大学体制依然故我。“还没有外力打破这种行政化的趋势与格局,现任的校领导、官员、当红教授正是行政化的既得利益者。”熊丙奇说。

与此同时,大学的行政化又与中国整体的官本位意识糅合在一起。

熊丙奇说,“中国大学有行政级别,提高行政级别实属无奈之举。若大学领导是副部长级干部,在出席活动时座位就比局级干部靠前,而排位倒还是形式,与座位对应的是话语权与资源获得的优先权。”

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政府资源,大学正在成为行政体系中的一员。积极融入,这符合适者生存的逻辑。

“大学的去行政化,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熊丙奇说。
(文章来源:书斋里外 )

爱情,从来都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稳定的婚姻,只能是利益为主,兼顾浪漫。一段感情有没有未来,余生的承诺能不能兑现,靠得都是双方的经济实力;也就是说,爱情的答案,从一开始就藏在利益之中。
一个人如果完全摒弃利益去寻找自己的爱情,那么他能收获的爱情,哪怕处在最好的情况之下,也是“十有九悲”,很大概率无限接近于《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有情饮水饱”,只是一个伪命题。爱情是不能填饱肚子的,金钱却能让爱情长久。#日常碎片plog#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挑战⼈⽓⾦发膜#请相信我,丝蓓绮的金发膜确实深受日本女性的喜爱! 你可以感受到其卓越的效果。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冲洗掉了,与一般护发产品相比,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 戌乾为白羊座()乾是天,是老大,自强不息,白羊座也是如此,什么都不怕,喜欢领先他人一步,去开创未来。(如图2所示)在皮夹养金蝉或貔貅传説金蟾住在月宫中,喜欢咬钱
  • 2121【入梦来】豹豹在offer里讲的这个真的[单身狗],他在还没分开之前就这么讲了离别,虽然讲的时候想的肯定不是他和小何的离别因为那个时候还是能一起录节目的
  • 2023微博之夜你最期待见到谁 华晨宇 我的点评:[苹果][苹果][苹果][苹果][苹果]#微博之夜##超会评安利大赏#“所谓一个明星,并不是说你成为了明星就会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你看人家好看的…”然后就叫很多人来看哈哈哈哈 围着我 这算不算“孩子的颜值 姐姐的尴尬”哈哈哈哈哈 毛毛不搞笑的时候还是很漂亮的 哎呦太可爱了 每次不想遛她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迪丽热巴[超话]##迪丽热巴滇味应援牌设计师回应# 我喜欢一个数字叫凌凌七❤️我喜欢一个明星她叫高雯❤️我喜欢一首歌叫迪丽热巴❤️我喜欢一颗珍珠叫李慧珍❤️我
  • 我的生活中充满欢乐,脸上多了笑容,我们喜欢你、支持你、爱你,你的粉丝们是真的一颗颗火热的心,我们不是花痴,不是脑残,更不是闲的无聊,是真的觉得你很好,你真的很好
  • 这一年的经历的还有的感触就是觉得不再执着…是的,一段路,走了很久,仍然看不到希望,那就试着换一条路走,改变一下方向;一件事,想了很久,仍然郁结于心,那就选择放下
  • 几天前朋友离职,而我突然的记忆才想起来,你走之前,我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我抱着你哭,你说你明年就会回来,你说你爸妈都没有哭,我什么都不担心,你到了巴黎,我一
  • 同时地藏菩萨跟佛说,“世尊”“现在”──就是当时佛在世的时候,说这个法会当中就叫“现在”;“未来”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众生,能够闻到《地藏经》、读诵《地藏经》的──
  • 这部小说集充分切除掉那些“文学的,太文学的”阑尾,在无尽的对话和思辨中,重新缝合起当前的文学中渐已稀缺的“真实”品质。···“《亚洲周刊》2019年十大好书(小
  • 虽然感觉到了自己的状态变化,也听说了16型人格更新了题库,还是拖到现在才去再次测[笑cry]感觉可以再做一遍英文原题,每次做这类测试都觉得语义表达很含糊不清,原
  • 如果预算再高一点,可以选择百年灵的这款AB0138241C1P1,推荐理由是搭载B01计时机芯,和帝舵的MT5813机芯是共用的,并且在劳力士、欧米茄、百年灵这
  •   彼时,懵懂的她并不知晓,这段出自歌剧《白毛女》的旋律,就来自眼前这座她与小伙伴流连嬉戏的教堂和不远处山坡上的数十孔窑洞,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革命文艺的摇篮”
  • 起初,我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了解足球,但后来,即使是在电视上看足球比赛,你也会意识到,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在这件事(菠菜)上没有任何优势。远离赛场是他们给我的惩罚
  • 希望通过这份报告,从运动与健康的角度来做一些关于年味的集体记忆总结,让更多的人从轻松、趣味的角度关注到“运动”与“健康”这两个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意义且重要的话题
  • ”来自东西弗吉尼亚社区和技术学院的合著者内森·范·弗兰肯补充道,“耶梦加得的故事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有助于我们了解内陆海道的最北部地区,特别是沧龙,这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