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常熟是江南一方福地,古来唤作“虞城”,得名于境内一座“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

说起虞山,是绕不过兴福寺的,南朝出了一位“爱江山更爱佛祖”的“和尚皇帝”。上既有天子以身事佛,下亦不乏刺史舍宅为寺。

于是,兴福寺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很多年前,我从虞山北麓一路下行,石径幽长,寺前涧泉淙淙,林后幽鸟鸣啭,古柏森森,一抹黄墙掩映在烟岚环翠间;落红有声,禅院安静得很。

一股萦绕着泥土的山林气息与与古刹中浮漾着的梵音浑然一体,融入悠远静穆的空气中,传递着禅的灵性。一如唐朝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所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模样。

游罢兴福寺,不吃上一碗本土蕈油面是引以为憾的。在虞山脚下、兴福寺隔壁,有一块被古树环绕的盆地,这是一个市井烟火气十足的露天茶馆,稀疏凌乱地摆着几十张四方桌和竹椅,两三人一桌摆龙门阵,一支烟、一杯茶,从茶米油盐聊到风花雪月,不经意间时光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水中的城市”,若你来到常熟,便会被如火如荼的喝茶场面惊倒。常熟人喝茶,不似广东人那般注重茶点精致,叉烧包、虾饺……济济一堂,亦不及福建人喝功夫茶那般讲究茶道艺术,他们不讲究地点,不拘泥于场合,甚至连喝什么茶叶也无所谓,山林间、园林里、庭前屋后、街头巷尾……

一只热水瓶、一个玻璃杯、几钱茶叶,两三老友围坐,处处皆是茶馆。一杯茶,并不是常熟人的全部,一碗面,在常熟人心目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常熟人的一天,是被一碗面叫醒的。

我找到了老字号面馆“望岳楼”,打量起价目牌,浇头花样倒是不少:大排、爆鱼、焖肉、素浇……与苏式汤面相差无几,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唯独蕈油面,30元一碗,这个鹤立鸡群的价位,吸引了我的眼球,怀揣着十二分新鲜和好奇,咬咬牙点了一碗蕈油面。

蕈油面的“浇头”很简单,即采自虞山上的松树蕈,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夸赞此物:“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用蕈作“浇头”的面,鲜到眉毛也掉下来,因此,当地有“尝过松树蕈,三日不思荤”的说法。

说起“蕈”这种菌类,《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可见,只有从树底下长出来的菌物方有资格唤作“蕈”。虞山又称“乌目山”,因吴王直系先祖虞仲卒葬于此,遂更名“虞山”,帝王陵地,松柏成荫,密林的滋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菌类生存环境,虞山上野生菌蕈诸如鸡枞菌、鸡脯蕈……林林总总约有几十种,其中,更为高级罕见的松树蕈,对环境要求几近苛刻,除了只生长在适宜温度、湿度的松柏混交针叶林地,还“嫌老爱嫩”专挑树龄短的“鲜肉”松底下扎根。每逢黄梅、初秋两季,山上的松树蕈才开始生长,一个个形似蘑菇,色呈淡棕,等过了季,顿消逝的无影无踪。

山里人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上山采蕈,趁露珠未干,把蕈采下来,当地人管采蕈叫“捉蕈”,或蕈与人参相似,长脚会跑,故有“捉”字一说,采摘之难,可见一斑,松树蕈稀少难觅,到底长在哪里,无迹可寻,须一处处仔细翻寻,而每个采蕈山人心里自有一张“藏宝图”。

野蕈这物什,或有毒性,在《如懿传》里,卫嬿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上大宝,便偷偷嘱咐心腹在皇后的儿子十二阿哥永璂的每日膳食中加上一道野蕈的配菜,吃了会上瘾、产生幻象,吃久毒素在五脏六腑累积蔓延至一定程度,便会不治身亡。

野蕈有毒无毒,全凭捉蕈人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把刚采摘的新鲜松树蕈带回家,与鸡枞菌、鸡脯蕈……混合在一起制成蕈油,其味特别鲜香。

捉蕈难,制蕈油亦不易,刚采下的野蕈里有小虫子,须撕去表面一层膜衣,清洗干净,在盐水中浸泡三、四个钟头,用纯正的上等农家菜籽油熬制成“蕈油”。

先支起大铁锅,倒入菜油,煸炒出香,将姜块拍松后投入锅内,烧到锅内冒青烟时,放入八角、茴香等佐料,然后将蕈投入油锅爆炒,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调味烧煮到位,冷却后即成食用蕈油。用虞山特产松树蕈熬制的蕈油,才是常熟人认可的家乡味。

蕈油面端上桌,是苏式风格的红汤细面,一抹面条齐齐整整铺在碗里,宛若古代女子的发髻,汤内散布的棕色蕈块便是松树蕈了。

面要趁热吃,轻轻夹起面条,放至嘴边,吸溜一口越过舌尖,蕈油特有的鲜香在面条的热力作用下充溢喉舌,面条脱胎换骨般回味甘长,难怪小小一勺蕈油,把兴福寺素面推上江南“素面之王”的头把交椅。

再看野蕈,细细长长,口感紧实有嚼头,有点似嫩肉,又类野菌,咀嚼中还带着松树本身特有的丝丝芬芳。这素食、素味,倒也颇合本地人与世无争的性情。

在江南,一道美食背后大抵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近水楼台先得蕈,最早的时候,兴福寺僧人入山采摘食材,觅得此物,爆炒熬汤,做成素面浇头,供与僧人或招待香客食用。

清朝末年,曾先后担任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告老还乡后,经常去兴福寺与法灯大师谈经论禅,住持常以蕈油面款待,翁同龢吃过盛赞不已。

到了民国,在大都市呆闷了的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去常熟乡下采风,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炊,侍卫从庙里端出几道素食和蕈油面,吃刁了嘴的宋氏姐妹用过后,居然赞不绝口,“想不到一个小地方也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有了“第一夫人”打广告,兴福寺蕈油面自此名扬天下。

很多年后,我又记挂起了兴福寺一碗面,买了张常熟客运车票,下站台等公交之际,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向我打探千年古刹兴福寺怎么走,闲聊之中,得知也是慕名远道而来一尝其鲜的,遂结伴而行。老地方依旧竹林落叶、鸟语花香,只是露天桌椅见缝插针,且座无虚席。

望岳楼修葺得焕然一新,蕈油面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择了一棵百年老树下的座头,照旧点了一碗纯松树蕈油面,周遭都是端着面碗或埋头吃面的人,在一片“呲溜溜”吮面声响中,不分贵贱,无论贫富。

兴福寺恐怕自己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一首唐诗,让它荣登“网红”之榜;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碗素面,再度让它红遍江南。

《这碗面,何以成为红遍江南的“素面之王”》作者 / 申功晶

【秋暮偶感】
———laer

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秋日,天晴,云朵慵懒,凉风徐徐。

时间不停,匆匆步履,他们身影忙碌,无心赏秋景。而我撷取罅隙间的闲情,坐听落叶相思,静待茶香氤氲。

茶香缭绕,触碰秋风,举杯把盏,绕指温柔。小炉将闲适光阴煮沸,我在沸腾的水色里,倚着窗,揽着光,看悠悠云过,赏淡淡如常。

“佳期”的几重释义中,尤喜“好时光”。八月将尽的凌晨五点,窗外雾色掩映着城市的高楼。披衣而起,顿觉恰逢佳期。

念念不去,便有佳期如梦之感。踩着时间的海绵,轻飘飘地,却又重似千斤。庞杂的一生,像一条铺着枕木的铁轨,它承载着时光中无尽的好与坏。

好时光里,是清风徐徐吹来的舒缓,是音乐流淌的浪漫,是与你共度的每一寸光阴,是挑灯夜读的身影,是与工作同乐的心情,是骑着单车,迎风吹起的好心情。

每一寸光阴,都是佳期。不走回头路的时间,它傲娇得让人心生恼意。为什么不总是停留在幸福的时刻,它在自己的路上,严格到一分一秒都不出错。
任是秋风吹落,一地的落英。城市的街道上,地面有黄色细碎的小小花事。倘若刚好有些小雨经过,便是诗情画意地美出了自己的高度。

阳台上的一盆绿植名叫“一帆风顺”,开出了一片片像帆船一样的花朵。净手,静心。好时光,是每一分秒我们内心的安宁与静气。不慌乱,不急躁,不纠结。一生就是这一程的路程,早晚都会到达终点。

拿起与放下,只是一个过程。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的选择,决定了自己内心的快乐与否。当我把每一时刻,都当作佳期来度过,我发现所有的时日里,装满了美丽与欢乐。即便是忧郁与伤感,也披上了一层刺绣过的华袍。穿过日月的风雨与忧伤,我们愈加美丽且坚强。

赏时,而不是厌生。真怕一不小心,时间就从眼眸中溜走,于是时时如佳期,相逢且欢喜。与晨雾中,看见朦胧的美感。与星空下,念一段秦观的诗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与万物的相逢,都含着滋养。与万事的相遇,都饱含着内涵。只是大多数时间,我们疲于应对,而忘记了带着欣赏的心情去面对。

痛苦与磨难又何妨?那日与同事聊天,她缓缓道来。几年前她检查身体,得知自己因为癌症,最多只能活半年。她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每天都在愉快中度过。

她说:“任何事情都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内心恐惧。“当她把这一切都放下,而是用心去享受每一刻,才发现心情竟然出奇地好。在这种平静的心境中,她带着阳光与乐观积极生活。与朋友们出去游玩,吃美食,唱歌,去做一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就这样,过了已经好几年。再去复查,病情竟然在减轻。我们站在汉江边,五十岁的她,穿着一身红色的运动衣。她说自己每天早晨四点半坚持起床,五点钟出门沿着江边走路锻炼。

并且用满心的爱,去对待自己的生命。全身心地付出去爱家人,与陌生人友善与交往,呼吸新鲜空气,保持笑容。这样活着的每一天,于她都是拾起的幸福。

生命的长度,终有限度。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如何度过才是我们活着的命题。流年似锦,佳期如梦,我们与佳期中相逢。

她看着宽阔的江面说:“每天的清晨都很美。”我说:“醒来就是佳期。”我们相对一笑,然后告别。她红色的运动衣在晨雾中,袒露出一抹霞光。矫健的身躯,看上去很年轻。

何谓“佳期”?活着的每时每刻,都应该算是佳期。就连痛苦,它也是有滋有味地在发生着。我在这日趋成熟的秋季,不再排斥与拒绝,与生命的所有事物相逢。

勇敢地迎上去,拥抱每一个清晨与黄昏。人间风月如尘土,都是历经一场又一场的变故和新遇后,最后归为尘土。这样想来,就没有好与不好的生活了。

“良农为稼而不能为穡,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当我们只是专注于当下的时刻,而不是为某种目的而行进时,我们便已经是在佳期中了。

正是,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在每一寸光阴里,都有着出发与回归的喜悦。那么最好的时光,也就是当下的一分一秒。最不能辜负这难得一趟的生命之旅,你还有什么不快乐的理由呢?

净手,澄心。那盆叫着“一帆风顺”的绿植,兀自开在自己的佳期。于我们若能澄心净耳听,万籁俱寂亦有韵。每一个醒来的日子,皆是佳期。

窗外的晨雾,在逐渐消散。城市的高楼露出了它应有的风貌,里面装满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落笔,起身,这一日又是好日。

八月尽,恰逢九月佳期,定不负相思意。

《洛神吟》序一

洛神何在?
在曹植的《洛神赋》里,在神州大地上漫游,她穿越古今时空,从美好的心灵深处,发出曼妙的波声。

水是生命之源,有水才有生命。水滋润万方,养育美幻。《诗经·蒹葭》中的伊人就“在水一方”,你若追之欲求之,她“宛在水中央”,可望而难即。伊人是美女,多了就俗。洛神是宓妃掉进水里淹死而后的化身,成了神女,日日夜夜游于洛河之上。人们不忍心让她死,她是伏羲的女儿,大家既然崇拜伏羲,自然也就爱护他的女儿了,而且把观念中的一切美好都赋予这位善良的女儿,甚至连叫俗了的美女这个称呼也不愿再加在她的身上,而称作“惊鸿”。曹植用“翩若惊鸿”形容她的举止,赢得公众的认可。七步成诗的曹植真是一位才子!数千年后《洛神赋》依然为世人称颂。且看,今人徐君不是在大发感叹吗?洋洋洒洒,绮诗丽词,“倾注了几乎所有的情”谁能说洛水女神不是永久长存于人们的心灵之中呢?古代的神话流传着,传统的诗词在二十一世纪又复活了,而且,大放异彩!徐君是一位儿科医生,退休没两年,她在家闲不住,其心不空虚,曾经游历过的山川风物,读过听过的神话传说齐聚心头,无须固执凝结,让其风化枯死,一腔情思倾泻而出,如汩汩清溪,如滔滔洛水有声有韵,有色有光,流动天地之境,让生命不老不黄。为什么众多的人学诗写诗,陶醉于词,叶嘉莹先生说,就是因为人的心灵不死。
古的也是今的。洛神是古,却神游于今天,踪迹身影显现在中国的大地。“百丈危崖烟掩谷。绿水东流,一里三回顾。搓手垂额槐下度,人仙殊途谁能卜。”《蝶恋花》:“遥指左前同伴悦,雪山下,水滢滢。” 《唐多令》:“日暮塔门关,莫要催还。红霞疏落景蹁跹。留忘还归不去,月下佳谈。”《浪淘沙》:“江水泛泛,李花坠坠。虽意独行,仍虚难眠。江水泛泛,李花片片。悠悠我思,护我年年。”“江水泛泛”这些佳句,吉光片羽,是该作下部游踪印痕。词人托名今人那子建抒发诗情。子建亦是曹植的号,但未明指曹氏,而虚拟为那氏。古今人似乎有着微妙的相连相通。如果说是转换角色,而情感却是一致的、相同的。洛神依然在心中,在梦中,“佩带云轻舞,青驹载我来”。《南歌子》可证。天上人间,美情所系,词人当然居其中了。山河景色,触目驰怀,神亦动,人生感,何为神,何为人,人神尽融于丽境,不可分了。徐君赞美今天,可以说悠悠无尽。
《洛神吟》是一部结构宏大的华章,有诗有词,联袂而成,分上下两部,上部依《洛神赋》内容演绎抒写,有洛神的相貌身姿、游踪、遇友相恋、离别相思。下部托那子建的游踪展开,全部脉络清晰。唐圭璋以“雅、婉、厚、亮”论词的主旨。词体不适宜叙事,不像诗,歌行体的诗一写数百行,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而词是缘情的,短小,就不能大讲故事了。徐君注意到这个特点没有陷入洛神的故事中,仍然保持着抒情性,情融景,景抒情。整部中的抒情主体是词人和那子建,而洛神的抒情身影却忽隐忽现,这给读者阅读和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只要仔细一点察看角色转换,结构跳荡,就不会陷入抒情迷宫。各首词相对独立,看得分明,前后关联的感情线比较隐约。读者阅读时,先厘清抒情身份的脉络线索。

这是传统诗词,词汇是古典的,读惯了现代诗的人会感到不大方便。古典的语言更典雅,更富有韵味,适合诗词的表达和玩赏。徐君的诗词语言典雅、优美,而且有味,词汇也比较丰富,不像初写诗词的人那么贫乏。在平仄声韵方面,虽偶见疏误,但得到诗词学会同仁的通力帮助,也就好多了。这正体现出入会的优越性,群体互助,磋商提高。词是最难写的,严羽说:“入门须正,立志须高。”徐君也是初学者,很努力,很认真,肯下功夫,所以迅速取得可喜的成绩。

我们还须注意她虚实相间的手法。写景多写实,内容充实丰满,历历在目,真切可感。但也须有空,空灵处余意更足,这样,读者就有想象和联想的余地了。洛神来去无迹,忽隐忽现,曹植描写了她的形色分明,美丽多端。毕竟那是想象中的神,其中含着很大程度的虚,恍惚迷离,这正是神话的妙处魅力。徐君感发所在,笔触也就带来了虚实相间、时空交错的特色。阅读中,我们可以细细体会这一点。

我这小序,只是给阅读《洛神吟》提示一点而已。小序写完了,我不由得还想再来通览一遍,却深感上部结尾“过了何年何月,不觉晋来魏谢。谁解这痴情,谷风听”和下部结尾“嫦娥舒袖昊天开,天籁七弦琴袅袅悠徊”真好!余音缭绕,韵味无穷。似有寄托,是思念,还是流连,这一切又神驰哪里呢?

天地浩渺,云飘水荡,不已哉!

田尔斯
二零一八年一月 https://t.cn/RfXRwdR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互联网的未来,应该是人类的进步和世界和平
  • 国外社交媒体facebook的困境
  • 人造太阳1亿度
  • 如果当年他重回春晚,或许就没有后来的赵本山
  • 女职员饭局死亡事件:饭局为私人宴请 花费400多元
  • 英国拟收年龄税
  •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 各界明星纷纷悼念
  • 厉害!钟山学生发明的“智能打油茶机”在重庆获奖!
  • 漫威之父斯坦李去世晚景凄凉陷入财产纷争 漫威明星发文悼念
  • 9点1氪:罗永浩回应锤子与360手机合并传闻;知乎App因管理不严被下架7天;今日头条链接疑似被微信屏蔽
  • 央视记者刚举报完“非法采砂” 砂厂老板就来电话了
  • 许晴双十一晒照,50岁的她素颜出镜秒杀一群网红脸!
  • 5名熊孩子楼顶扔水泥块砸中俩车,2名过路行人险些被砸
  • 被脱落窗砸中身亡
  • 恒大out?传区块链公司投资FF 未来3年将9亿美元抛给贾跃亭
  • 斯坦李去世~这一天英雄们失去了父亲~
  • 高盛深陷马来1MDB丑闻 股价收跌逾7%创近两年新低
  • 苹果供应商重挫苹果股价大跌5% 黄金白银惨遭“双杀”银价濒临崩溃边缘!
  • 打水也要APP!学生成了“唐僧肉“ 变了味的APP何时休?
  • 老人花600港澳游被强制购物4个半小时 病成植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