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美食# 自贡市辖两县四区,由西北向东南依次是荣县、自流井区、大安区、沿滩区以及贡井区和富顺县。其中贡井区原本属于荣县地界,而自流井原本是富顺下属一个镇,看名字就知道,这两口“井”都是产盐之地。1939年自贡建市时,就是从两处地名里各取一个字,是为“自贡”。从自贡市区去往荣县,也就是往西北走,车行大约一个小时。

县里有摩崖大佛,是世界第二大石刻佛像,但没有隔壁乐山大佛出名。人们说起豆花饭也总提富顺。荣县不知怎么总是力气差一截,听说有一味麻辣鸡,倒数荣县独特,但也没有把名气做出去。以上两味,再加羊肉汤,并称“荣县三绝”,其中我最期待的是豆花饭。

富顺豆花开出自贡,开得整个四川省以及重庆都到处可见,不知怎么,荣县豆花在外面就没有名气。

据说富顺豆花出名始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位名叫刘锡禄的人在富顺县城东门开了家豆花店,此后,将豆花蘸水用料推向极致,最多时竟用20多味中草药调配,将原本的平民盐工之食精致化了。流传到今天,就算在富顺也吃不到这种考究的蘸水,毕竟名气还是传了出去——大约荣县过去没有出生这样一位厨师。

豆花是种介于豆浆和豆腐之间的豆制品。“富顺流行窖子水豆花,而荣县流行浑浆豆花”,到了荣县便知,实际荣县人也很爱窖子水。这两种豆花最大的区别是豆花汤的颜色,窖子水清澈,是卤水的底,而浑浆乳白,用花生浆作底加豆浆煮。我们在荣县吃了两家豆花馆,“可口银砖”做浑浆豆花,“江军豆花”做窖子水豆花,我吃起来,两种都喜欢。

假如事先不告诉你,那碗浑浆豆花或许会被误以为杏仁豆腐,乳白色,豆花是块状,在豆浆水里沉沉浮浮,视觉上倒是更漂亮一些。吃起来你就晓得,哦,又嫩又绵,豆香味也是很浓郁的。而江军豆花馆的窖子水清澈,豆花凝结得更粗犷一些,形状也更肆意。

江军豆花馆是30多年前开起来的,老板就叫江军,不过现在是他的女儿女婿在打理。女婿杨柳,长得很圆实,有种让人信任的气质。他做豆花十来年,打豆花时一按一提,手法很老到。

我站在豆花锅边,跟老板要了一碗窖子水来喝,没想到是甜的,清甜味很突出,还有豆制品淡淡的酸味,冬天这样喝一碗很是舒服。杨柳说,有时会有宿醉的男人,一早过来,二话不说先喝两碗,以解酒,豪放地放下碗,这才说,老板,来一套。

豆花饭论“套”,一套中除了豆花一碗,还有米饭一碗、蘸水碟子一样,米饭和豆花都几乎无味,提供味道的蘸水自然就非常重要。江军豆花提供两种蘸水,糍粑辣椒和熟油海椒,前者更辣,后者偏香。我的情感被绿色的糍粑辣椒吸引,但理智告诉我,要是不想对口腔溃疡火上浇油,最好选熟油海椒。

“江军”的糍粑辣椒用青辣椒,煮熟后捣舂。熟油海椒用的是晒干了的辣椒,花生碎是自制,选老一点的花生,香味更足,芝麻也炒过,所以整个蘸水有丰富的香气。

杨柳很是为自己店里的熟油海椒自豪,他说,有不少生活在外地的荣县人,会专门买他做的这个蘸水,吃别的也能搭配。干海椒下热油烫的火候是其中关键,生手要么烫煳了,要么烫得不足香味出不来,那个介于熟与不熟之间的状态,是豆花饭最喜欢的。下去后最好是不停搅拌,当然也是凭经验,到达临界点时,烫油可以榨取到干椒最多的香味,再加上炒过的芝麻粒和花生碎,足够将一碗豆花化平淡为神奇。

荣县人喜欢这一口,按杨柳的说法,富顺那边的熟油海椒要用豆瓣来炒,荣县人就吃不大惯。除此之外,做豆花的方法是一样的,都用盐卤做凝固剂。事实上,不论是富顺还是荣县,当年都广开盐井,大豆便宜,而点卤时所需的“胆水”,不过就是制盐的副产品。无论是在富顺还是荣县,满街最常见的都是豆花店。

豆花做得好,关键在掌握大豆的浸泡时间和随后的磨浆煮浆过程。没有固定标准,依据温度不同,凭师傅经验掌握,冬天浸泡十多个小时,夏天要短将近一半,都是凌晨五六点开始磨豆浆,只在于头天开始浸泡的时间不同。

豆花加蘸水的组合,实际是下饭菜,我想,几乎相当于直接在米饭里拌辣椒蘸水了,当年有多少盐工以这一碗豆花饭开启一天的劳作?不得而知,只知,大概没有比豆花更平民的蛋白质了。现在一日三餐都可吃到豆花饭。

下午时分,江军豆花的店堂里只有一桌客人。是对夫妻,50岁上下,风尘仆仆,下午3点还在吃饭,想必是错过饭点,很是饿了。

看桌上,也没有多点一个凉菜——除了豆花,“江军”的凉菜也很受欢迎,人们生活改善,光来一套豆花饭已嫌不足。饭桌已经接近尾声,男人黑瘦,上牙缺了一小块,后来补的,颜色不一样。他正就豆花饭喝二锅头,二锅头里浸着鹿茸片,边喝酒边养生的意思,男人说,已经浸久了不作数了。女人已经吃饱,包搁在大腿,外套已经穿上,是打算要走的意思,只等男人手里那瓶扁平的二锅头见底。

女人说“我家就住在楼上”,想来是个外地女婿。男人说,他在中印边界的西藏察隅做工,修路,女人在广安做工,二人在此地会合后,早上9点出发,2点半才到荣县。本来打算中途下车,在自贡吃饭,许久没回乡,惦记豆花饭,就饿着肚子,坚持到了荣县。一下车就到了这里。

男人给我演示豆花饭的吃法:夹一块豆花放到米饭碗里,再挑一筷子蘸水放在最上面,动作轻巧得像是点缀一朵花,然后和着米饭,一起送到嘴里。女人说,她更喜欢这样吃:豆花夹到蘸水碟里,浸一浸,再送进嘴里。

节选自《咸香鲜辣,隐于自贡的这“三绝”不容错过》文 | 驳静

【深夜里,那盏灯一直亮着——来自山亭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故事】#疫情防控##山亭发布##这就是枣庄山亭#
战“疫”的“哨点”
凌晨两点,山亭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仍旧灯火通明。窗外,院子里各种花儿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精神抖擞,争奇斗艳,靓丽、妩媚、绚烂,陶醉了星星,陶醉了月亮,也陶醉了夜的宁静。
星空下,前来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医院的“大白”们无暇顾及这院中的美景,而是全神贯注地忙碌着:查看三码、登录个人信息、检测核酸及发热病人治疗、隔离、留观......这是发热门诊经常遇到的场景。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作为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战场,发热门诊全体医护人员轮换上岗,24小时值班,全力阻止“战火”蔓延,许多感人故事在这个特殊战场上涌现。

作为战“疫”的“哨点”,发热门诊工作量可想而知,高峰期发热患者剧增,一天平均要接诊400多人次,上完白班上夜班,“夜班不能休息是常态,吃不上晚饭也很正常。”发热门诊主任张宗龄介绍说。

在发热门诊里的服装标配是:一次性帽子、鞋套、手套、护目镜、手术衣、隔离服,穿完这一整套麻利点也得花上十分钟左右,人还没开始工作早已汗流浃背了。密闭的隔离服透气性十分差,长时间坚持下来,全身衣物都能拧出水来。时间久了,有的医护人员全身都被捂出了疖子,又疼又痒。对此,他们一声不吭,只能忍受着,用他们的原话说:“在里面没有办法处理,如果痒的话,只能耸耸肩、蹭一蹭,也不能脱了隔离服伸手去抓痒,再说了也怕弄坏隔离服。”

张宗龄介绍说:“由于黑白连轴转,一些同志免疫力下降,也不幸患上流感,甚至还带给了家人,但大家都无怨无悔始终奋战在与病毒斗争最前沿。可以说,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就是靠信念支撑下来的。”

在发热门诊,核酸采集也不是个轻松的活。一天下来,腿站麻了,嗓子喊哑了,不仅要冒着风险为各类人群采集样本,还有解答各种疑问,核酸结果什么时候出来、有没有电子版、核酸检测结果能管几天、人已经上了高速为什么结果还没查到回答......这类千律一篇的问题不胜枚举,一天下来翻来覆去要解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几百遍。

张宗龄介绍说,遇到紧急情况和任务,他们还要承担为周边学校全体师生定期核酸采集的任务。由于科室人员紧张,只能抽调值完夜班的同志去,这就需要大家白天黑夜连轴转了。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不能休息、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一些同事由于长时间戴着乳胶手套,再加上身体出汗,最后出现了皮疹、瘙痒等症状。无奈之下,大家想了个“土办法”,只好在里面先戴上一层塑料手套,再在外面戴上乳胶手套,这样就可以减轻皮肤过敏等症状了。穿着厚重的护隔离服,连续几个小时下来,汗水蒸发成水珠打在防护面罩上,人早已是头昏脑胀了,这样的感觉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

疫情无情,人有情。作为抗疫一线人员,发热门诊工作强度大,压力大,责任更大。有些患者出于对疾病的恐慌和长时间排队情绪不稳定,发热门诊护士还要挨个对患者进行疾病科普,维持秩序,讲到最后,连嗓子都喊哑了。

在发热门诊,现在每天几乎都要接诊百来位患者,每一位病人的接诊时间都需要半个多小时,进行详细的预检分诊:测量体温、指脉氧、血压、登记信息……一系列的工作让医护人员无暇休息。为了不浪费防护服,饿了不能吃点心,渴了不能喝水,急了憋着不上洗手间,太累了也只能坐在冷板凳上打个盹;连续佩戴数个小时的N95口罩,生生勒得他们的耳朵阵阵痛楚。
张宗龄介绍说:“特别是值夜班,一夜要接几十个电话,精神一直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体力付出极大的消耗。我们这些所有付出不求什么回报,只求社会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医师李玉婷说:“由于发热门诊人员紧张,张主任不仅和我们一样参与夜班值班,还要参与各项疫情相关会议和培训,病历病程书写也是亲力亲为,真是我们的好榜样。”

特别累的时候,她们也会跟张宗龄“抱怨”:“主任,再这样没黑没白下去,黑眼圈熬夜熬地更黑了,腿采核酸站的更粗了。”

张宗龄可爱一笑,风趣地说道:“依我看,腰好像显得细了。”

“主任的一句玩笑话,让大家瞬间好像又不那么累了。”李玉婷说:“玩笑归玩笑,可疫情面前,我们责任在肩啊。”

“疫”在当下,“情”在心中。疫情发生以来,张宗龄和医护同心协力,完成了医院交给的一项又一项艰巨任务。自2020年6月16日至2022年4月3日,他们科室共采集核酸468277人次,其中本院职工96657人次,患者及陪护人员106437人次,其他人员241396人次,接诊发热患者23814人次。

一生做一事,一袭白衣之下,仁爱济世的初心始终跳动。

以生命之名护佑生命,只为点亮生命中的那盏灯,这是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郭良欣,发热门诊副主任,为人老实,从来不多言多语,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发热门诊里是有名的“老黄牛”。自从1996年来医院工作,他一直坚守着这样一个信仰——“听党的话,跟党走,党让干啥咱就干啥。”

发热门诊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今年初流感爆发,每天发热病人都在三、四百人,郭良欣作为科里的中坚力量,常常要忙碌到深夜。他是一个不识闲的人,一有空就去预检分诊叮嘱同事们要仔细询问流调史,唯恐遗漏重点人群,用他的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疫情不可麻痹大意。”遇到有些患者不理解时,他总是耐心细致向他们宣教当前疫情防控重要性,叮嘱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由于患者剧增,他经常是早上6点多钟到岗,晚上忙到10点多钟才回到家中。

穿上隔离服,坐在一个地方,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坐诊时间长达10到12个小时,是坐发热门诊的常态。“呼吸也会受影响,时常感觉胸闷呼吸困难,说话明显费力。写病例也会变慢。”郭良欣说。

郭良欣说,“自己从来不觉得自己高尚,只觉得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次疫情也不能例外。”科里人都知道,他来医院工作这么多年,从来都没有因私事旷过一天班、请过一天假。

郭良欣老家在外地,在家里兄弟中排行老小,每年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在身边孝顺,实在想念了就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年过八旬的父亲偏瘫多年,行走不便,郭良欣很少回老家照顾老人,这还要多亏了家里三个哥哥去精心照顾。一个月前,父亲彻底瘫在床上,几天不吃不喝,天天念叨着自己最小的儿子。郭良欣只好上完夜班,连夜回了老家一趟。年迈的老父亲见到他,浑浊的眼睛里突然有了一丝亮光,那目光分明是一种疼爱、一种挂念,一种发自内心的父爱!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此刻,郭良欣再也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流了一行行热泪。

这一行行热泪啊,里面有愧疚,有不舍,更有无尽的牵挂。

疫情不等人。第二天,郭良欣不得不硬着心肠告别父母,又回到了自己神圣的工作岗位上。

医院党委书记王道峰见郭良欣不知疲倦奋战在岗位上,再三劝他多保重身体,多注意休息,不能把身子骨累坏了。郭良欣听了之后,憨厚而又简短地回答道:“书记,没事的,没事的!”

郭良欣有“良心”,坚守初心,冲锋陷阵,不忘本心。

他总是这样想,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多呆上一分钟,自己的战友们就会离危险远一些。这就是医者,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有人问他,累吗?这何止是累啊,下班回到家里又困又乏,常常累的连句话都不想说,躺在沙发上就呼呼睡着了。他患有多年的糖尿病,可是忙起来却一天顾不上喝一口水。没时间按时吃饭吃药,血糖控制的不理想,自己只有偷偷地加大药量,不敢让爱人知道,怕她为自己担心。

有人问他,值吗?他毫不犹豫回答:“很值!疫情当前,我们山医人毫无畏惧,越是险阻越向前,涌现出很多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逆行者。肩上有责、身上有光,所有疲倦、委屈和牺牲都是如此值得的,这就是我们山医人的责任、担当与使命。”

穿起防护服,戴起护目镜,我真不知道您是谁,但我知道您为了谁。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白衣天使,他们有一个共同愿望——为了病人的健康,为了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一袭白衣阵前去,医者仁心绽华光。疫情犹如暗夜,但在每一座城市的黑夜里,“希望之光”依然每天点亮。当厚厚防护服变成白衣战士们冲锋陷阵的战袍,脸上勒痕变成他们救死扶伤的勋章,我们需要感谢这群和平年代的英雄,是他们拿生命捍卫生命,是他们点亮了生命的希望之光。

因为,他们就是黑夜里最亮的那盏灯!(焦楠)

在陈佩斯缺席的这22年时间里,春晚变得太多了。
1984年,陈佩斯第一次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与朱时茂一起出演了小品《吃面条》。
那年的大年三十,陈佩斯在舞台上“吃”了整整一桶的面条,从此一炮而红,成为了全民皆知的喜剧明星。
可以这么说,在那个文娱节目有限的年代里,陈佩斯所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是最直接、也是最纯粹的。
只可惜,天才的命运总是多舛。
时隔22年后,陈佩斯再次回归了央视的舞台,成为了《金牌喜剧班》的首席导师。
对于全国观众而言,陈佩斯的回归,的确有些太晚了。
可他总归还是回来了。
1、出走的陈佩斯
在陈佩斯消失的这些年里,跑去哪儿了?
2004年11月26日,四川成都。
陈佩斯正站在一栋高楼上,想要跳楼。
不过他并不是真正想跳,而是用生命来做威胁,要回那些农民工们被拖欠的工资。
没成想,竟真掉下去了。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这事儿也不是真的,上述的剧情,是陈佩斯表演的一场话剧,名字叫做《阳台》。
这部戏里面有三帮人,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们,贪污、包小三的老板,还有陈佩斯饰演的包工头。
2004年,敢做出这种题材的话剧,陈佩斯的魄力,可想而知。
骨子里作为一个东北人,陈佩斯的身上,有股子天然的倔强。
离开央视的舞台后,陈佩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话剧事业当中去,作为一名喜剧演员,喜剧自然是他的侧重点,但陈佩斯的喜剧中,从没有轻浮的笑。
更多的,是讽刺的、沉重的笑。
这也是陈佩斯离开大众视线的初衷:站着,也要把钱给挣了。
成都首次表演过后,在接下来的一整年时间里,《阳台》在全国各地巡演,票房突破了6000万。
可以说,这场近乎于破釜沉舟的战役,最后以这个6000万的票房,画上了句点。
可以说,陈佩斯和他的父亲一样,运气总是不好,可总不愿放下内心的那份倔强。
1950年,在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陈佩斯的父亲陈强正随着国家歌剧院巡演,节目是《白毛女》,他饰演的是黄世仁。
演出期间,陈强接了个电话,知道自己的孩子出生了,高兴得不得了,为了纪念这个时刻,便给孩子起名叫“布达”。
后来二儿子出生了,便取名叫“佩斯”,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陈佩斯。
在那个年代,话剧多数都是歌颂祖国,以及批判封建思想的主题。
由于陈强的形象限制,在话剧的选角当中,他所出演的角色一般都是反派。
除了刚刚提到的黄世仁以外,他还出演过《红色娘子军》里面的南霸天。
正是因为如此,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陈强的日子并不好过。
这一切,陈佩斯都看在眼里。
不久之前,他还是个万众瞩目的明星,却因演了坏蛋,成了人人唾弃的对象。
所以,要那些荣誉,又有什么用呢?
2、学不会弯腰
陈佩斯说:这社会太烂,可我命硬,学不会弯腰。
出道这么多年来,为国家的文艺事业贡献了那么多的作品,可陈佩斯从未接受过任何一个官方的奖项。
在易立竞的采访当中,陈佩斯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一个非常干净的人,从未拿过奖。
也正是因为陈佩斯的刚正不阿,才给了他状告央视的底气。
1999年,陈佩斯发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在未经他和朱时茂的允许下,擅自发行了两人小品的VCD。
从开始的投诉,到后来的登门拜访,层层上访,得到的回应永远是回去等等。
愤怒之下,陈佩斯一纸诉讼,将中国国际电影总公司告上了法庭,寻求法律的公正。
最后的结果是,陈佩斯最终得到了16万的赔偿,但也就此断送了在春晚的旅程。
“必须有人要人去说!否则的话,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后人看我们今天祖先是这么生存的,他们会愤怒,他愤怒不是强权,而是愤怒每一个接受强权的这个人,我的后代一定会为我丢脸。”
尽管动了“太岁”头上的土,但陈佩斯并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就像他说的一样,总有些话要人去说,总有些事让人去做。
所有的傲骨,都是有代价的,但那时候的陈佩斯,并没有意识到。
离开央视的舞台以后,陈佩斯转战了话剧行业。
他拍的第一部话剧,叫做《托儿》,为了拍这部戏,他几乎把所有的身家都砸了进去。
排练的日子里,陈佩斯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体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头发白了一大片。
为了让话剧卖得更好,他找来了朱时茂参演,企图用两个人的影响力,撑起这部话剧。
本来答应全国巡演三十场,后来硬是撑到了三十三场,演到最后,朱时茂都有点吃不消了。
朱时茂说:“我挺佩服他的,我是个喜欢放松的人,但他是个有追求的人。”
在那个话剧市场并不高涨的年代,陈佩斯硬是凭着自己的执念,从话剧这条道路上杀出了一条血路。
3、不演戏光坐着,会被观众骂的
从那以后,陈佩斯几乎与春晚再无瓜葛。
2013年,哈文找到了陈佩斯,希望他能够放下昔日的恩怨,重新回归春晚的舞台。
陈佩斯回绝了。
后来哈文又劝说:“你哪怕不上台,坐在台下看看也好。”
陈佩斯说:“不演戏光坐着,会被观众骂的。”
时隔一年以后,2014年的春晚,冯小刚又找到了陈佩斯和朱时茂,希望他们能给个面子,重新“出山”。
可陈佩斯和朱时茂还是回绝了。
朱时茂给出的理由是,如今的春晚,已经不是当年的春晚,而现在的他们,也很难超越当初的自己了。
事隔境迁过后,一切都变得物是人非,与其砸了自己的招牌,不如让他留在过去。
不过最后朱时茂还是表示,等两人到了七八十的时候,或许会来个收官之作,也算是留个念想。
2020年,在离开春晚舞台整整22年后,陈佩斯66岁,朱时茂比他小一个多月,算起来也66岁了。
别人问陈佩斯:“你还要搞多少年喜剧?”
陈佩斯的回答是:“那就看老天赏我多少年了。”
但愿未来的某天,我们可以再次从春晚的舞台上见到他的身影,喊出那句经典的台词:“队长!别开枪!是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日历的名字是”L‘art de Vivre”即The Art of Life(生活的艺术)它被译成“活法”可谓是punsters(双关):生活是艺术,学法语又何
  • 接受TDF治疗的患者肝癌风险显著降低:校正后风险比率为0.77(95%可信区间:0.61~0.98; p = 0.03)。在倾向评分匹配(HR=0.73,95%
  • #财经# 有些企业的“属性”是非常稳定的,不用投入太多的研发成本,而且还供不应求,其实这种企业适合一般的投资者的,对于它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择时,择时做好剩余的就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观心释 菩萨沙弥智旭际明述 已申如实不空义 如如演说不取著 摄彼名句及文身 融归一念成观行 金刚者,喻现前一念心也。譬如金刚,体则无上至宝,相
  • 手敲的下课铃变成了广播、每天放学回家会摇尾巴迎接自己的“小黑”因为生病早已不在、逢年都会在乡野田间放的冲天炮不能燃放、夏天给人们庇荫的古树也为乡村的发展让了路、
  • AvieMuah作为成长中的品牌,没法给予新人职员更多的年薪,对比我只能说我们会继续努力,我感到心情非常沉重。在很多人看来我还是比较不足的代表是事实,但是为了现
  • 在岁月中跋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看开心情才会明媚,一切你都会走过来。千万不要急功近利,生命的历程原本是一场华丽的探险,有梦想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 当前期有了这种明显的蓄势走势之后,股价在打压力位的时候,稍微放量基本就可以突破,但是大家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大多数情况下突破之后都会有回踩,特别是在突破的过程中,
  • -甘润的木香久久萦绕,细品,还有梨味硬糖、烤面包、香草等迷人香气,入口深邃有重量感,非常得家中长辈的喜爱。-tasting note:花香调、果香调、烘培香、辛
  • 你不是孤立无援,我们一直都在~温馨提示:参与线上公益咨询需要年满18周岁,未成年需要有监护人的陪同参与咨询#区块链[超话]# 这个市场上没有规划的投资无异于在大
  • 基于悬崖的形状结构,悬崖上的斜坡都有碎石(scree),附近有大量岩屋(rock shelters)。现时地球上最高的完全垂直悬崖位于加拿大巴芬岛芒特索尔(Mo
  • 志偉抵當地有要務在身,但係佢對吃喝玩樂嘅行程都好興趣,希望有機會忙裡偷閒,工作後歸隊品嚐美食,Erica指今次喺新節目將介紹平價OMAKASE,周奕瑋同Eric
  • 人心中的成见,对于一个人根深蒂固的印象很难改变,就如老师们凭借一个介绍就否定了赵樱子,演技好又能怎么样,他们可不知道林多美,大家只会觉得她更像是在表演,就像是一
  • 没用多久,情动就挖通了,成箱的炮弹便出现在了战士们的眼前,李玉章马上分工,安排两名机智的战士负责站岗,其余人向洞外搬炮弹!团长张仁初急的直打转,就在此时有人突
  • 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塵緣,人生有相遇就有別離,花開花謝,緣起緣落,所有浮沉,有一天都會變成午後的那一窗風清雲淡,而陽光依舊溫暖,時間面前,一切終將釋懷。當明天成為
  • 如果说,和别的穿书女配文不同的就是,人家穿女配ooc成甜妹,俘获男主男配的心,而她,则是要被强制性完成恶毒女配的任务,不然,就会被天道降下数道天雷劈的魂飞魄散…
  • ​可是从我一惯常用的拆字法解字的本义,男可以很轻松的分解为田加力,也就是古代男儿力气大,好耕田。​而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是个繁衍生息的双重含义。
  • 此外,卢拉还透露,斯维里登科给他带来了一份有关当前乌克兰局势的报告。路透社则指出,在右翼政客博索纳罗((Jair Bolsonaro))执政四年后即将离任之际,
  • 增加的备注:1、止了咳,一些人在开始时会觉得咽喉有稍稍的痒,然后可能会生痰,此时不必再做动作,等待身体自然地用一段时间进行恢复即可。2、做此动作时,可能有人会产
  • 女主也是超级漂亮,女主就是bj单身日记里面的女主 真的也是很美很美的那种 很对我的点很佩服女主的勇气,虽然她很爱他,但是她还是选择了松手,因为她觉得男主并不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