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原文 决疑品 第三卷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丈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

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

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

师曰:‘是。’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其理,非我祖师有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味,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十直,到如弹指,便亲弥陀。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仃佛印水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才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惠能与诸人移西方如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众皆顶礼云:‘若此处见,何须更愿往生?愿和尚慈悲,便现西方,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世人自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鳌,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众闻说,了然凡性,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唱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

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才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才人心恶,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

师言:‘吾与大众,作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相待,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

时,刺丈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开悟,信受奉行。

《楞严经》圆满菩提不生灭性
(第四十段)
【阿难!如彼众生,别业妄见,瞩灯光中,所现圆影,虽现似镜,终彼见者,目眚所成。眚即见劳,非色所造。然见眚者,终无见咎。例如今日,以目观见,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原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此实见见,云何复名,觉、闻、知、见?是故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见不详,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佛说:阿难!有些众生,因别业所生妄见,如同得了眼病的人,看灯光就有圆影,就像真实境界一样,这是因为得了眼病才有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眚病造成的错觉,眚病即眼病,是“见劳”所致,不是色影造成的。
“见”是所见、“劳”即烦恼。意为幻相是生于无明烦恼的所见中,不是物质世界和色尘外境造成的。眼病所见之彩色圆影,比喻为五阴十八界,五阴十八界总括为身心内外世界,这身心内外世界犹如彩色圆影,层层叠叠,五花八门,使人眼花缭乱,这眼花缭乱的东西本就虚幻,若误以为实,即是非正确的凡夫知见或外道的邪知邪见。这些妄见,也不能责怪得眼病的人,因他确实不知自己的所见是因眼病所生的妄见。
佛对阿难说:如你今日,以眼观看这山河国土及诸多的众生,这些都是你无始以来就像得了眼病者所看见的幻相,能见之功能与所见之缘,相互作用,就现出了当前这些山河众生等境象。这些境象的出现是因原有的“觉明本性”“心”,被妄见攀缘于病眼,“觉见”就成了眚眼“病眼”,所见一切就都是幻相了。
而原有的“本觉明心”,“本觉”即菩提、“明心”是菩提之用。这本觉明心虽然起了攀缘,但它仍然是觉明心,而不是眚病“病眼”。这比喻众生虽然迷惑颠倒,流转生死,但那不生不死的常住真心却依然存在,存在的真心不是病眼,也并未迷惑。
觉明心虽然生了眚病“眼病”,而此“觉明心”并不在病眼中。此实为真见与妄见,觉明为真、病眼为妄。为什么又称这些真妄名叫:“觉、闻、知、见”呢?“觉”:是感觉、“闻”:是闻听、“知”:是知道、“见”:是能所二见。这些都是妄心所生。妄心所在之处,是因为你而今见到我和你自己,并诸多世间中的,如: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有色生、无色生、非有色生、非无色生、有想生、无想生等十类众生时,当你还没有明白“众生别业妄见”和“众生同分妄见”的道理时,你就会认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其实这些都是你病眼中的圆影幻相,这些所见名为“见眚”,见眚”就是妄见,妄见见到的自然都是幻相。
如果离开病眼所见的幻相,自性“真精”就显现了。“真精”之“真”为一真、“真精”之“精”为一真之体。此体即真如自性、故名“真精”。这时就会明白,真精不是“眚”,因“眚”是病;所以也不名“见”,因“见”是妄。真精不是病、也不是妄,是本来就有的菩提心。
佛说:阿难!如他处众生同分妄见中,有别业妄见,仅限于一人或一患眼病的人,同于一国都生眼病的人,所见圆影皆是眚病所生,他们所见的种种不祥,与同分妄见一样,只有多寡之分,没有所见不同,即一个人与一国人的妄见是一样的。这些妄见都是因宿世“瘴恶”所起。
“障”有“二障”、“恶”有“十恶”;“二障”指烦恼障与所知障。二障是《瑜伽师地论》行派与《法相宗》对贪、嗔、痴等诸惑,就其能障碍成就佛果之作用所作的分类。即:
1、烦恼障:由我执“人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一切诸惑,发业润生,烦扰有情众生身心,使在三界五趣的生死中,而障涅槃之果,故称烦恼障。
2、所知障:由法执“法我见”而生。以贪嗔痴等诸惑为愚痴迷闇,其用能障菩提妙智,使不能了知诸法之实相及实性,故称所知障,又作智障。
“十恶”:由身体行为、语言行为、思想行为所造。恶者逆常理而行,真妄颠倒,放纵感情于身口意,动则与真理相背,而成此十恶,即:
一、杀生:杀害生命、贪食众生肉。二、盗:偷盗、抢盗、盗取公私财物。三、淫:邪淫。四、妄语:虚诳不实之语。五、绮言:杂秽不正之语。六、恶口:骂詈恼人之语。七、两舌:挑拨离间之语。八、悭贪:悭吝贪着。九、嗔恚 :嗔恚愤怒。十、邪见:暗昧迷理。此“二障十恶”简称为“障恶”。
佛说:这些障恶,从无始劫以来由妄见而生。如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及娑婆世界,并“洎”十方。“洎”拼音“ji”:作“及”解。此为并及十方之意。
佛说:娑婆世界及十方充满烦恼的国家和一切众生,本来同是觉明无漏妙心,只因“见(所见)、闻(所闻)、觉(感觉)、知(知见)”这些见闻觉知,缘于色尘而分别生出的虚妄相,在这虚妄幻相中,和合妄生、和合妄死。如果能远离这些虚妄的“和合缘”与不和合缘,就能灭除生死之因,而圆满菩提道果。
“和合缘”指外尘六境,即:色(物质世界及天地万物等一切众生相)、声(一切从口而出的声及流水等发出的物理之音)、香(香臭等各种气体)、味(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触(接触和触摸等感觉)、法(意识形态)。能和合之因是六根,即:“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意识。”和由六根而产生的六个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各一识。六尘是六根六识的“和合缘”;“不和合”是与心王不相应之二十四不相应法,即:
一、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指有为法)。二、命根:第八识种子,并出息、入息、暖气三者,连持不断。三、众同分:如人之类,其形相似。四、异生性:众生之妄性不同。五、无想定:心想俱灭,外道所修之定。六、灭尽定:受想之心灭尽,诸识不起。七、无想报:外道修无想定,命终生无想天,寿命五百劫,想心不行,如冰夹鱼。八、名身:依事立名,众名联合称为名身。指一个单名如太阳,叫名词;三个以上的名词如太阳、月亮、星星,叫名身。
九、句身:积言成句,众句联合称为句身。指一句话如:我正在工作,叫单句;三句话以上如:我正在工作,忙得很,分不开身,这叫句身。十、文身:文即是字,众字联合称为文身。指构成名词名句的各类字母和文字,可形成文章,称为文身。十一、生:诸法生起。十二、住:诸法未迁。
十三、老:诸法渐衰。十四、无常:今有后无。十五、流转:因果相续,流转不断。十六、定异:善恶因果,决定不同。十七、相应:因果和合,不相违背。十八、势速:诸法迁流,不暂停住。十九、次第:编列有序。二十、时:即时节。二十一、方:即方所。二十二、数:即数目。二十三、和合:不相乖违。二十四、不和合:互相违背。
此二十四法,又名无体,是指离开了自性本体,若人用这些离开自性本体之法,最精进者,可成为高级外道,能证得无想定或无色界定,但这两种定只能延长寿命,不能得究竟佛果。由于其不与色法、心法、心所法、无为法相应,故名不相应行法,是“不和合”之缘。
佛说:“和合”是因缘法,因缘是生灭法;“不和合”是与心王(第八识)不相应法,不与心王相应,就不能成为心王,心王就是佛,如此则永远都成不了佛。如能远离这些“和合缘”与“不和合缘”,就能灭除自己根本上的生死之因而圆满自性菩提,从而回归无生灭性,此无生灭性即是清净本心,是常乐我净本觉常住的清净本位。

浅谈九食。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的生活,一日三餐,有各种各样的食材,也有各种各样的烹调方式,如:炒,爆,熘,炸,烹,煎,贴,烧,焖,炖,蒸,烩,炝,腌,拌,烤,卤,冻,拔丝,蜜汁,熏,卷等。

《楞严经》云:“一切眾生皆依食住。”不仅是人类,一切有情生命皆以食为“天”。我们可以看到飞鸟和地上爬的小动物一天到晚不停地找食物,这就是它们的工作。

那么佛教中“食”共有几种?怎么分类?佛陀关于“吃”是怎么开示的?

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共有世出世间九种:世间有四食——段、触、思、识等;出世间五食——禅悦食、法喜食、愿食、念食、解脱食。世间四食,能长养生死之色身;出世五食,能资益法身之慧命。

《楞严经》云:“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謂段食、触食、思食、识食。”

《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云:“佛告比丘。一切众生以四食存……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阎浮提人种种饭、粮面、鱼肉以为抟食。衣服、洗浴为细滑食……自上诸天以禅定喜乐为食。何等众生触食。卵生众生触食。何等众生念食。有众生因念食得存。诸根增长。寿命不绝。是为念食。何等识食?地狱众生及无色天,是名识食。”

段食,欲界以香、味、触三尘为体,分段而饮噉,以口、鼻分分受之。(段食又分粗、细二种;前者如普通食物中的饭、面、鱼、肉等,后者如酥、油、香气及诸饮料等。)触食,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之心所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之爱,而长养身者,此为有漏之根、境、识和合所生。例如观戏剧终日不食亦不觉饥。思食,又作意志食、意念食、业食。于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念以滋长相续诸根者,此即成实论所谓以思愿活命。如人望梅止渴,精神食粮等。识食,有漏识由段、触、思三食之势力而增长,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支持有情身命不坏者,如无色界及地狱之众生以识为食。

段食、触食毋庸多言,识食难以言表。思食中,思愿活命的重要性值得注意。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思食能维持生命的事例。将要去世的老人,因为寄希望于孩子回来,可以暂时不死。看到孩子来到身边,马上一口气咽了。

《俱舍论》里讲,一位父亲有两个孩子,因为饥荒,大家将要饿死。父亲欲出找食物。他把一袋沙子吊在梁上,对孩子说是粮食。父亲走后,孩子们天天抬头望着高处的袋子,心存希望没有饿死。邻居问他们为何不逃。他们说袋子里有粮食。邻居取下袋子,看到里面是沙子。两个孩子,希望断掉,就死了。由此看见,希望的重要性,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世间之食,但能资益生死之身。修行之人,于世美味,心不贪嗜。常持正念,以禅悦法喜等为食,则能长养善根,出离生死,成就菩提,故有出世间五种食也。

一、念食。谓修圣道之人,常持正念,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念食。
  二、法喜食。谓修出世行人,爱乐大法,资长道种,心生欢喜,是为法喜食。

  三、禅悦食。谓修出世行人,由得定力,自资长养慧命,道品圆明,心常喜乐,是为禅悦食。

  四、愿食。谓修圣道之人,以愿持身,不舍万行,长养一切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愿食。

  五、解脱食。解脱即自在之义也。谓修圣道之人,离诸业缚,于法自在,即得长养一切菩提善根。如世之食,资益身根,是为解脱食。

段食仅限于欲界众生,其余的触、思、识三食则通于三界。欲界凡夫以不净住食;色界、无色界众生以净不净住食;声闻、缘觉以清净住食。诸佛菩萨以示现住食。念、法喜、禅悦、願、解脱五食为出世间食,能养育法身慧命。

《教诫经》云:“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採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作为未证圣道的出家人,我们合理饮食滋养色身的同时,更应该常持正念,长养善根;爱乐大法,法喜充满;禅悦为食,长养慧命;以愿持身,不舍万行;修诸圣道,离缚解脱。

所以,佛陀曾教诫弟子食存五观: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防心离过,贪等为宗;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顾简安[超话]##顾简安的向往# 国庆六天乐结束了 微蓝来常州想去恐龙园的希望因为大雨破灭了 国庆商场逛的倒是开心,逛商场拆盲盒笔,真的是败家娘们 [二哈]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鱼之乐,有口腹之欲,更有哲思之趣 中国鱼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氏族社会阶段,就常见以颜料绘制于陶罐上的鱼纹,这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纹饰之一,而到了
  • 吕祖救劫指迷歌 大劫凛凛在眼前,五魔扫地甚凶险。 各人提防早打点,各修各善免劫难。 指迷歌,说明白,眼前劫,甚厉害。 这个时候快修德,万年恶账得清白。 众神圣,
  • 好风频借力,一同蹭热度。 左一圈,右一圈,哪里是你的尽头。这是李雪琴对北京状态的描述。 一般人有心劲,没能力。但李雪琴不一样,她是二者兼有。这季最出其不意
  • 2020.1.2 P1 买了炸鸡[嘻嘻] P2 在公交上[兔子] P3 彩妆回来了 就是化妆包碎了[允悲] P4 焖肉就是最香的![打call] (补跨年晚会)
  • 越长大越发现给任何一个人吐露心声都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所以讨厌过度热络而变得失去分寸的感情,相处久了肯定会知道彼此的软肋,如果有意无意的往痛点上敲,再好的关系也会
  •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
  • 我真的太能睡了 昨天晚上定了十个闹钟 早上醒倒是醒了 拿了片蒸汽眼罩继续睡到中午 我真牛[喵喵]今天不是很开心,因为换了电表电量比11月增量了一倍,电费增加了一
  • #余宇涵[超话]##甜味指标余宇涵# 每天都要看一亿遍我的好大儿[泪][泪][泪][泪][泪][泪]一定要出道啊啊啊啊[拳头][拳头][拳头][拳头][拳头][
  • (下图)两年半的时光,班级人数由40变为35,由35变为34,有人因为转专业而离开,有人出国留学,不管怎样,电环142班依旧还是那个40人的班集体,大家的心依旧
  • 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法门没有什么奇特、高深、玄妙,非常地平常,就像善导大师所说的: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就弥陀本愿来看,阿弥陀佛的本意
  • 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代〕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
  • 与其相信依靠别人,不如相信依靠自己,那些看似到不了的未来,都会成为你经历过的云淡风轻。与其相信依靠别人,不如相信依靠自己,那些看似到不了的未来,都会成为你经历过
  • ....到底是什么让妮妮用了“the happiest”?今天chichoo拍戏去了,大概率是没跟J一起过,所以她昨晚抢着也要压点po ins...妮用了“th
  • 即使,以前的我只是在混日子(在这里并不鼓励小朋友们像我这样,赶快找到自己的定位)。现在,回头看来他有一半是对的,之前的生活我的确是在混日子了。
  • #肖战 耙耳朵是爱老婆的表现# [微风]#肖战# 【在外面我可以顶天立地,我可以挡风遮雨,回到家里我对你百般宠爱】肖战:长这么大,没有认真的去感受重庆,跟我一起
  • #阳光信用##每日一善#我真诚的选择,掀起真诚的浪潮,涤荡了心灵的污垢,消除了心灵之间的隔阂,建立了心灵之间的桥梁。我真诚的选择,掀起真诚的浪潮,涤荡了心灵的污
  • #佛教[超话]#文钞读书会共修第178天 | 净土法门,修有专圆 【原文】 卍莲净土诗⑤小序,前两行发明遮表一心,亦属谬论。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
  • 但对于专修和杂修我们可要认清楚了,《观经》讲净业三福,第三福是读诵大乘经典。但对于专修和杂修我们可要认清楚了,《观经》讲净业三福,第三福是读诵大乘经典。
  • 印堂有赤红之气,近期易与身边人发生口角要多加注意,眉清目秀才能运势通达,今年考试没考上没有关系,多加以调整自身心态,来年接着努力,不能轻言放弃,加油哦小仙女,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