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45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君子:在上位者的君子之道。《解义》:“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修其身而已,身修而后德成矣。诚能修己以敬,则正己而物正,可以推之而安百姓矣。”
▲修己以敬:用敬来修为自己。即立己、成己,都可以看做修身的意思。钱穆:“修己以礼也。礼在外,敬其內心。”《四书绍闻编》:“有物必有则,惟敬则得之,不敬则失之,故曰‘敬用五事’,即修己以敬之旨也。”
▲修己以安人:安,使……安。人,指九族、朋友、同事。安人,同时也含有齐家的意思。《注疏》:“言当修己,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钱穆:“人与人相处,己不修,如何安人?就一家言,一己不修,一家为之不安;就一国与天下言,在上者不修己,即在下者无得安。”或曰:“使上层人物安乐。”此处的“人”并不是指“上层人物”,在经典中,“人”是从人和动物区别的角度来说的。
▲修己以安百姓:使百姓安乐,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意思。钱穆曰:“安人之‘人’,指政府百官与己接触者言。百姓,指社会群众与己不相接触者言。一己不修,即政府群僚皆为之不安,连及于天下众庶亦为之不安。”《正义》:“修己”者,修身也;“安人”者,齐家也;“安百姓”,则治国平天下也。”
▲尧、舜其犹病诸:尧舜:圣君贤王的代表。郭象:“今尧舜非修之也,万物自无为而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明,云行雨施而已,故能夷畅条达,曲成不遗而无病也。”病:如同“难”。苦其不足。诸:“之乎”的兼词。之,指“修己以安百姓”。张栻:“又曰‘尧舜其犹病诸’,欲子路之毋忽于斯也。凡覆载之内,尧舜固欲己之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是尧舜之所病也。此修己以敬无穷意。” 郑汝谐曰:“尧舜何病于此也?一夫之不得其所,一事之累吾仁,尧舜之所忧也。三苗逆命,未免徂征,尧舜岂不以为病乎?”(三苗逆命:禹治理水患成功后,只有三苗负隅顽抗不肯接受工作任务,还要发动叛乱,舜为这事感到很忧虑。于是舜就派遣禹带兵讨伐三苗。后采用了伯益的建议,以德归化三苗。)

■现代翻译:子路向孔子请教在上位者怎样行君子之道。孔子说:“用敬来修身。”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己来安顿九族朋友。”子路说:“像这样就可以了吗?”孔子说:“修己来安顿百姓,家齐国治天下平。修己来齐家治国平天下,尧舜都很难做到啊!”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敬其身。人,谓朋友九族。病,犹难也。”

●皇侃《论语义疏》:子路问为君子之法也。子日:身正则民从,故君子自修己身,而自敬也。子路嫌其少,故重更咨问孔子如此而己乎。答子路:当能先自修敬己,而后安人也。子路又嫌少也。又答曰:先修敬己身,然后乃安于百姓也。先能内自修己,而外安百姓,此事为大难也。尧舜之至圣犹患此事难。卫瓘曰:“此难事,而子路狭掠之,再云如斯而已乎。故云:过此则尧舜所病也。”郭象曰:夫君子者不能索足,故修己者索己。故修己者仅可以内敬其身,外安同己之人耳,岂足安百姓哉?百姓百品,万国殊风,以不治治之,乃得其极。若欲修己以治之,虽尧舜必病,况君子乎?今尧舜非修之也,万物自无为而治。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明,云行雨施而已。故能夷畅(平和通达)条达,曲成不遗而无病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论君子之道也。子路问于孔子,为行何如可谓之君子也。子曰:君子当敬其身也。又以恩惠安于亲族也。又当修己以安天下之众人也。孔子恐其未已,故又说:修已以安百姓之事,虽尧、舜之圣,其犹难之,况君子乎!

●陈祥道《论语全解》:《书》称尧之德(《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始于钦明(敬肃明察。马融曰:“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后遂以“钦明”为对君主的颂词。),中于平(pián)章(辨别彰明。或曰天下太平,政绩彰明。),卒于于变(变革、革命、创新。《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处于穷尽局面须变革,变革后才会通达,通达就能长久。)。钦明者修己以敬也,平章者安人也,于变者安百姓也。老子言修之身,而其终至于天下修;《礼》言“毋不敬”,而其效至于安民。与此同意。修己以敬,自爱也;修己以安百姓,博爱也。夫正者未必安,而安者必以正。孟子以正己而物正,为大人之事;则修己以安百姓者,圣人之事也。尧舜于此可以不修,而犹病之者,以其不免有窜(流放)殛(jí,杀戮)之刑故也。《书》曰:“安民则恵,惟帝其难之。”此之谓欤!《孝经》言“得人之欢心”,又言“得百姓之欢心”,是人不及百姓之众也。

●朱熹《论语集注》:修己以敬,夫子之言至矣尽矣。而子路少之,故再以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人者,对己而言。百姓,则尽乎人矣。尧舜犹病,言不可以有加于此。以抑子路,使反求诸近也。盖圣人之心无穷,世虽极治,然岂能必知四海之内,果无一物不得其所哉?故尧舜犹以安百姓为病。若曰吾治已足,则非所以为圣人矣。程子曰:“君子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气无不和,而四灵毕至矣。此体信达顺之道,聪明睿知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程子曰:“敬胜百邪,古来无偷惰放逸的学问,故下一敬字摄入诸义。就中大题目,只是克己复礼、忠恕一贯、择善固执、慎独、求放心。”(求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人路:人的大道。放:放任,失去。学问之道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张栻《癸巳论语解》:修已之道,不越乎敬而已。敬道之尽,则所为修已者亦无不尽,而所以安人安百姓者皆在其中矣。盖一于笃敬,则其推之家,以及于国以及于天下,皆是理也。极其至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兆民虽众,其有不得其所安者乎?是则修已以敬,一语理亦无不尽者。子路疑其未足也。则告之以修已以安人,安人是已之所推而已。又疑其未足也。则告之以安百姓,安百姓是安人之备者而已。又曰“尧舜其犹病诸”,欲子路之毋忽于斯也。凡覆载之内,尧舜固欲已之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是尧舜之所病也。此修己以敬无穷意。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是言修己治人之要也。子路问为君子之道当如何?孔子曰:君子之所以为君子者,以敬修其身而已。盖无事则收敛身心,使天理常存,有事则几检言行,使人欲不作如此,则身修而徳成矣。岂不可为君子乎?子路又问君子之道甚大,岂但如此而已乎?孔子曰:敬者人己合一之理,诚能修己以敬,则此感而彼通,可以推之而安人矣。又问君子之道甚大,岂但如此而已乎?孔子曰:敬者天下为公之理,诚能修己以敬,则正己而物正,可以推之而安百姓矣。夫修己以安百姓,其学问至精,其功用至大,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歉然不敢自以为足也,而谓未足以尽君子乎。盖敬为修己治人之要,而亦学问彻始彻终之道,千圣相传不外乎此。近而公私邪正,远而废兴存亡,皆于一念敬肆之几决之,君天下者诚不可以不审也。

●刘宝楠《论语正义》:凡安人、安百姓,皆本于修己以敬,故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钱穆《论语新解》:人道莫大于能相安,而其端自安己始。安己自修敬始。孔门本人道论政事,本人心论人道,此亦一以贯之,亦古今通义。《论语》又云:“君子笃恭而天下平。(或曰语出《中庸》)”笃恭即修己以敬,天下平即百姓安。今试问一人笃恭,遂可以平天下乎?故曰:“尧、舜其犹病诸。” 尧、舜尚嫌有不能,自尧、舜以下,能笃恭,能修己以敬,岂遂能使百姓安而天下平?子路屡问:“如斯而已乎?”正疑仅此之不足。然世固无己不安而能安人者,亦无己不敬而能敬人者。在己不安,对人不敬,而高踞人上,斯难为之下矣。孔子所言,悬之千百世之后,将仍见其无以易,此所以为圣人之言。故欲求百姓安,天下平,惟有从“修己以敬”始。至于百姓之不尽安,天下之不尽平,尧、舜犹以此为病。孔子盛推尧、舜,而《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凡二见,(另一处见《雍也》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则人力有限,所以君子又贵乎知命。

●南怀瑾《论语别裁》:“君子”为学问道德到了相当标准的人。能以非常严肃、庄重、恭敬的态度,修正自己心里的思想,和外表的行为,这就是君子。你自己的修养做好了,随时能够庄严、恭敬以后,进一步要利人、利社会;还要利天下、利百姓。就在尧舜做起来,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缺憾,总难做到十全十美的,何况我们?!

★此章言君子修身之体用也。《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敬者,圣学终始之要,修己正心之法也。“修己以敬”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凡安人、安百姓,在修己中实有是事,非意之外者也。惟上下一于恭敬,则天地自位,万物自育,则无为而治也。尧、舜犹以此为病者,尧舜之至圣犹患修己事难,至于“安家人”则不能无遗憾,泽均被之也有未能焉。 https://t.cn/RxRVHIh

為甚麼釋尊在
《 觀經 》 教稱
南無阿彌陀佛,
而不教念其他佛名?

很多人講起念佛,
自然想起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或阿彌陀佛。

佛門中人皆以此佛號來打招呼,
這句佛號深入民心,

所謂
「 家家彌陀,
戶戶觀音 」,

在中國社會幾乎無人不曉。

看來我們與彌陀、
觀音真有緣!
        
這句
「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源自
《 觀經 》下輩生文,

釋尊勸化臨終的佛門弟子及一切世間善惡凡夫,
教稱
「 南無阿彌陀佛 」,

從而消業除障,
一切無礙,
出離三界生死,
得生彌陀淨土。

在經文內,
前後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
釋尊在
《 觀經 》下品上生文,
教臨終聞法的佛門中遇惡凡夫機眾。

他們平生曾接觸十二部經,
但不解義趣,
不堪受法,
唯不誹謗方等經典;

或有平生聞無問自說部的淨土三經,
而未決定念佛往生者。

釋尊先較量讀誦十二部經題名字及念佛功德,
無論在質和在量方面,

後者皆勝過百萬倍,
說明誦經功德不及念佛!

善知識復教臨終聞法的佛門中人稱
「 南無阿彌陀佛 」。

稱佛名故,
即蒙阿彌陀佛現前讚慰,
除罪消業,
得生彌陀淨土。
        
不過,
有人質疑 :

往生淨土,
為何要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念其他佛不行嗎?

其實,
這些問題不好問,
也不好答。

作為佛弟子,
佛如是說,
我如是信;

佛如是教,
我如是行,
不敢有疑,
故不宜問。

答者亦很難測想佛的密意,
如何解答都落入凡夫知見,
有違佛意。

但以下有些資料,
可供參考 :

試從三對問答窺探
「 專念彌陀,
不念他佛 」之由
        
問答一
(《 西歸直指 
疑問指南淺解 》
第三疑 )
        
問 :
十方諸佛土,
功德皆平等,
何不普念一切功德,
生一切淨土,

而乃偏求一佛淨土耶?
    
答 :
一者、
置心一處、
三昧易成;

二者、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土即生一切土。
        
問答二
(《 隨願往生經 》)
        
普廣菩薩問佛 :

「 十方悉有淨土,
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淨土,
專遣往生?」
        
佛告普廣 :
「 閻浮提眾生,
心多濁亂,
為此偏贊西方一佛淨土,

使諸眾生,
專心一境,
易得往生。」
        
問答三
( 善導大師
《 往生禮讚 》)
        
問曰 :
一切諸佛,
三身同證,
悲智果圓,
亦應無二;

隨方禮念,
課稱一佛,
亦應得生。

何故偏歎西方,
勸專禮念等,
有何義也?
        
答曰 :
諸佛所證,
平等是一;

若以願行來收,
非無因緣。

然,
彌陀世尊,
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等,

以佛願力,
易得往生。

是故釋迦,
及以諸佛,
勸向西方,
為別異耳。

亦非是稱念餘佛不能除障滅罪也。

應知。

阿彌陀佛是大願王 :

第十八
「 念佛往生了願為願中之王 」
        
由此可知,
這個「 念佛 」問題頗為複雜,

一者 :
念佛宜「 專一 」,
否則難以成就,
得見諸佛 ( 三昧 ),
並得往生淨土之大利。

二者 :
既然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土即生一切土,

何不依釋尊教念彌陀,
得見彌陀,
亦得見一切佛;

生彌陀淨土即生一切諸佛淨土呢?
        
又,
諸佛的因本願有總願 ( 同 )和別願( 別 );

眾生稱念他佛名號雖能現世除障,
滅極重罪,
免墮三途,

但能使十方眾生易生淨土,
則要收窄來看個別如來在因地發願修行矣。

阿彌陀佛的本願尤其深重,
以光明名號,

使十方眾生信心求念,
易得往生,
有別於一切其他餘佛。
        
依《 無量壽經 》
阿彌陀佛的前身是法藏菩薩,

他誓言為了眾生往生其國成佛
( 利他 )
而取正覺、

成佛道
( 自利 ),

云 :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此願是聞名欲來生其佛剎者,
身心皆如佛!
        
法藏菩薩發了踰越諸佛的超世大願,
就是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

願文如下 :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法藏菩薩經五劫思惟,
於十劫前成為阿彌陀佛,
是本願成就的一尊佛!

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一尊佛
        
所謂 「 本願成就 」,
就是阿彌陀佛之所以成佛,
完全是為了念佛,

乃至 「 聞名欲往生 」 的眾生,
都能得生其淨土,
這是阿彌陀佛成佛的根本原因。

我們可以從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中的
「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得知。
        
按第十八願的誓諾,
若然眾生聞名念佛而不能往生,
法藏菩薩是不可能成為今天的阿彌陀佛。

既然阿彌陀佛今已成佛,
成就了名號,
成就了極樂世界,
欲往生的眾生聞名念佛,

豈有不可能往生淨土之理呢?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是踰越諸佛的超世大願,

是獨一無二、
不共諸佛的深重誓願。

十方三世諸佛沒有發過同樣的一個願。

雖說
「 一切諸佛,
(法、報、化)
三身同證,

悲智果圓,
亦應無二 」,

各有功德莊嚴、
自受用的報土,

但報法高妙,

就算聲聞、
菩薩聖者亦難得入。
        
稱念餘佛雖能除障滅罪,
免墮三途,

但講到往生淨土,
相當於生諸佛家,

恐怕非
「 南無 」
( 歸命 )
阿彌陀佛不可矣!

是故釋迦,
及以諸佛,
勸向西方,
歸命彌陀,

此乃往生淨土的唯一辦法,
為別異耳。
        
釋尊曾在諸經介紹諸佛淨土,

如藥師如來的琉璃光淨土、
不動如來的妙喜淨土,

但大部分的淨佛國土只說其名而不詳其實,
特別談到往生具體的方法,
所言不多,
亦不像念佛這麼容易。

相比之下,
釋尊在淨土三經說極樂世界,
巨細無遺,
而且淨土三經皆說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清楚得很。      
        
或許有人誤解,
認為念藥師佛名號可以得生東方琉璃光淨土,

所以不一定勸向西方極樂世界,
歸命彌陀,
事實非然。

〈 讀《 藥師經 》
有關「 往生淨土 」 〉

#离婚冷静期# #离婚冷静期内离婚不成先立遗嘱# 《离婚冷静期里,为何有人开始立遗嘱?》文 | 贝小戎

据说离婚冷静期施行一年以来,咨询遗嘱订立的人数增多,出现了离婚不成先立遗嘱的现象。“90后”立遗嘱总人数比上一年增长了80%。2021年订立遗嘱人群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比达70.7%,说明离婚离异人群意识到需要争取自己的权益。

在离婚冷静期立遗嘱是因为如果在冷静期遭遇不测,配偶是第一顺序继承人,而既然已经想跟对方离婚,就不会想让对方分到自己大部分财物。

提早考虑财产分割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进步,它需要一种观念的变革,认识到在婚姻中预先严肃地讨论金钱问题,并非对爱的背叛。德波顿人生学校《爱情的真相》课中说,现代婚姻往往是因爱成婚,所以夫妻不喜欢在婚姻中谈钱,“浪漫主义者对现实因素及金钱表现出强烈的轻蔑。

如今,在浪漫主义的影响下,我们不愿让这些元素占据对爱情的核心思考,尤其是在交往前期。如果说知道自己跟对的人在一起,是因为你们财务状况匹配,或是对厕所礼仪和守时的态度合拍,这感觉很冷淡——很不浪漫。我们觉得只有当其他一切都失败(“我找不到爱,只好将就”)或因为本性邪恶(见钱眼开、趋炎附势)时,人们才会转向现实考量。”但伴侣又不只是爱的对象,“我们的爱人必须是我们的灵魂伴侣、最好的朋友、孩子的爹妈、副驾驶、会计、管家和心灵导师。”离婚时,你免不了跟自己的“管家”谈补偿。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加里·贝克在1976年出版《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他认为存在一个婚恋市场,根据经济学分析,人们决定结婚,是因为结婚比保持单身或继续寻找更划算。同样,决定离婚是因为重返单身或与另一个人结婚更有利可图,哪怕离婚会产生利益损失(包括因与子女的分离、共同财产的分割、法律诉讼费用等带来的损失)。

美国哲学家桑德尔说:“一些人认为,这种计算观把浪漫从婚姻中剔除了出去。他们论辩说,爱情、义务和承诺乃是无法被简化成金钱的理想。他们坚持认为,一桩好的婚姻是无价的,亦即金钱不能购买的某种东西。”心理学家艾瑞里说:“婚姻可以成为承诺和长远关系的重要催化剂,尤其是在我们遭遇不幸的时候。因此,尽管我不会无条件地倡导婚姻,但婚姻确实可以强化伴侣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考虑结婚还是值得的。”

很多人之所以离婚,是因为当初结婚的决定是非理性的。很多女性喜欢的“坏男孩”是很好的恋人,但并不是理想的婚配对象,不能保证婚后的幸福。“在择偶这个问题上,大多数男人往往会考虑两个人是否在同一个城市、对方的家庭背景等因素。而‘坏男人’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只凭自己的意愿,只要喜欢她,就会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然而,正是这种毫不顾忌的行为,最能打动和吸引女人。“好男人”总是比较诚实,而‘坏男人’的嘴巴就像抹了蜜一样甜,有时甚至还会说些善意的谎言讨所爱女人的欢心。‘好男人’在恋爱时,往往表现得原则性强、循规蹈矩、态度诚恳,但这样会显得太过乏味,容易让女人失去交往的兴趣。而‘坏男人’则不同,他们喜欢追求刺激的东西,给女人活力四射的爱情,反倒容易吸引、迷惑女人。”

从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看,离婚案件中73.4%的原告是女性。当夫妻从想离婚到真的决定提出离婚,中间可能已经隔了好几年,已经足够冷静了。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玛里奇1914年与爱因斯坦分居,1919年与之离婚。爱因斯坦的“女友”爱尔莎写信敦促爱因斯坦跟米列娃离婚,没想到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斗争。起初爱因斯坦还不同意。“如果一方不掌握对方罪责的证据,”他问道,“你认为离婚很容易吗?”

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写道:“婚姻的破裂是一个盘旋下行的螺线。在感情上,爱因斯坦已经变得内向而孤僻,他的妻子米列娃则变得更加冷漠和阴郁,双方互相影响。爱因斯坦通过投入到工作中来避免个人感情的伤痛,米列娃则苦于个人梦想的破灭,愈发怨恨丈夫的成功。她的嫉妒使她对任何与爱因斯坦亲近的人都心生敌意。”爱因斯坦向妻子发出了一份残忍的最后通牒,他“冷峻的科学方法、个人的敌意以及感情的疏远在其中表露无遗”,夫妻二人花了三小时拟出了一份分居协议。爱因斯坦同意每年给米列娃和孩子们提供5600马克,这只占其基本工资的一半。他向爱尔莎保证,离婚已经箭在弦上,并称这是为她做的“一种牺牲”。

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金121572瑞典克朗,约合32250美元,比当时一般教授的年薪要高十倍多。根据与米列娃签订的离婚协议,爱因斯坦将一部分钱直接寄给苏黎世,为米列娃和孩子们做信托,其余的钱则汇入一个美国账户,利息直接归米列娃使用。米列娃最终用这笔钱在苏黎世买了三套房子,算是一个不错的结局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重要的几个points还需要细细斟酌,其他基本框架是做完了。下周改完设计,就要面对诸多资本投资人的评估了。然后再不断丰盈数据。有些东西,源于自己的初心,这种初心
  • #一盔一带##知危险会避险## 美丽乡村行# #百日会战# 【高交大队蓝商中队进村入户开展冬季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为深入推进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和“
  • #912微新闻# 【你好,红隼~】6月5日,太原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接连接到两位市民电话称自己捡到隼鸟,分别位于万柏林区白家庄路五三街小学附近路中间和小店
  • 我今天就干一件事,增持新东方在线,好公司,一个字,买,买,买![鲜花] 新东方在线董事长俞敏洪以及大股东新东方集团认购增发5943.2万股事项完成交割,配售认
  • T.C.C.A chlorine tablet 200g X5 into tube packed into 50kg plastic drum with pa
  • 保持强盛的势头 2020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十四, 庚子年、戊子月,乙巳日 雷天大壮。 大壮,事物发展到强盛的阶段,要保持这种强盛的势头,却不要显示出
  • 保持强盛的势头 2020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十四, 庚子年、戊子月,乙巳日 雷天大壮。 大壮,事物发展到强盛的阶段,要保持这种强盛的势头,却不要显示出
  • 有些爱情只是幻像,我们以为自己不能离开那个人,后来却发现,要离开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要忘记他也几乎不需要花甚么功夫。有些爱情却不是幻像,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忘
  • 有些爱情只是幻像,我们以为自己不能离开那个人,后来却发现,要离开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要忘记他也几乎不需要花甚么功夫。有些爱情却不是幻像,我们以为自己可以忘
  • #宝宝的少女心# 嗨 大螃蟹。你好吗?我是你的小 。还有几天就跨年了知道你会很忙很忙。但也不要忘记吃饭多喝水哦 身体棒棒的才能继续往前冲。你光芒万丈的背后。
  • #源基金[超话]#‖#苏泊尔品牌代言人王源##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使王源##源基金##王源我们的歌##王源鱼缸旅馆##环球人物专栏王源说# 王源二字弟弟WY王源
  • #Merry Christmas 2020#* Wonderful Time! [鲜花] Tối qua - thứ 2-21/12 gặp Thiên Di,
  • #弘愿寺[超话]# #善导大师# 《净土宗判教史略要》 智随法师 二、天亲菩萨: 简 历:公元四~五世纪,印度,千部论主。   代表作:《往生论》   思
  • 【英国81岁老人挑战爬山 为医疗组织筹款 | Hombre de 81 años sube a la montaña para recaudar fondos
  • 这个书看起来有点不太能看懂 但是还是蛮喜欢这个观点的 跳出来 成为一个观察者 也就是客观看待事情 但是我自己感觉跳出来之后你还是要思考 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
  • #痘坑# #点阵激光# #疤痕# #痘痘肌# 有了痘坑疤痕组织要比正常皮肤衰老的快? 首先来说正常引起皮肤衰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高达90%的皮肤衰老与日照
  • 这个书看起来有点不太能看懂 但是还是蛮喜欢这个观点的 跳出来 成为一个观察者 也就是客观看待事情 但是我自己感觉跳出来之后你还是要思考 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
  • 【日本茑屋书店上海门店推迟至12月24日开业】本周四,上海首家茑屋书店——上生·新所茑屋书店将正式开业。这家坐落于历史保护建筑中的书店,用博物馆般的场景设计,赋
  • 【卡塔尔航司增加飞往蒙特利尔航班】据Breaking Travel News报道,卡塔尔航空公司宣布,将从明年1月16日开始逐步增加飞往蒙特利尔的航班,并在2月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人生无论得失,最要紧的是 心中的一泓清泉,不能没有月辉 正如繁杂的生活,不能没有茶 晌午把【金福禄银壶】开箱 珍藏许久的“乌铜走银”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