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的SCI 文章吸引审稿人眼球?
一、首先,我们在选题上要做到创新。获得创新的选题,即idea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无论是应用还是基础科研,最关键的是idea,科研水平和档次主要靠idea来决定。高水平的科学家一听你的科研课题和方向,就能判断你科研水平。
1.优秀科学家要具备敏锐的科研嗅觉,而这种敏锐性是经过长期的思考和实践获得的。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科研的敏锐性,获得idea:
(1)大量地、仔细地阅读文献,多听学术报告、多与同行探讨,从中获得启示,不能急于求成。
(2)总结感兴趣领域内尚未探讨过但很有意义的课题;
(3)总结争论性很强的问题,反复比较研究方法和结论,从中发现切入点;
(4)善于抓住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释的问题,往往会成为思维的闪光点;
(5)细致地拟定方案,论证可行性。
2.通常来说获得idea主要依靠传统和非传统两种途径:事先阅读大量科研论文,弄清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要解决的问题等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传统途径;非传统的 途径是自己先冥思苦想一段时间,有了自己的idea后再去查文献。这样不会让以往的研究限制你的思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别人没作过的东西,也许不是 因为别人没想到,而是因为没有意义或者没有可能性。
3.获得良好idea的基础前提:
(1)在科研前必须弥补基础知识,这是看懂文献的基础。
(2)广泛阅读文献是支撑。硕士至少查阅600篇,粗看300篇,细看100篇,研读50篇。博士至少再多一倍,并始终关注国际动态。
(3) 学会阅读文献,读懂文章。建议先review再article,先中后英;看10-20篇review后看研究性论文。拿到一篇研究性论文,先看标题,立 即停住,问自己几个问题:A、可参考材料方法想想别人这文章是怎么做的,会做哪些内容来说明其标题 B、明白他为什么要做这个吗 C、如文章是近半年内发表的,该文章解决了什么问题,引出了什么问题(结合你看的综述)接下来仔细看摘要,就知道你的想法是否与别人吻合 D、看完实验结果,再思考有不完善地方、有没有深入或拓展到底。
4.长期作战持之以恒。做好上面所述要求过程艰辛,需长时间磨练,但做好后肯定会有所谓idea,也为科研工作者写出高质量的SCI论文,提供了可能。
二、从文章的内容体现新意。
1、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这是在新的领域或者新的方向上得到突破,找到新的出路的一类论文。这类论文写好了,价值较高,社会影响也大,但写作难度大。选择这一类题目,作者须对某些问题有相当深入的研究,且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写作经验。由于论文的所有内容基本为新的,所以在撰写论文的时候需要的是详细而清晰的说明方式,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理解你的新理念。
2、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这类论文是通过新的内容去认证旧的课题,并从中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所以在撰写的时候,更应该以自己的新观念为主。
3、以新的角度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从而得出全部或部分新观点。这类论文的撰写十分考验作者对于已有的课题的了解程度,只有在十分熟悉课题的情况下,才能发现新的视角。
4、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这类论文是以质疑已有的课题为主,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以便人们继续对该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三、学会二次创新和联想。
什么是二次创新?例如最近三年有不同作者发了两篇文章,一篇报道因素A对提高玉米抗逆性有很大影响,第二篇报道因素B对小麦抗逆性有很大影响。那么你就可以参考以上两法,研究因素A和因素B对水稻抗逆性的影响。这样做出来的文章一般也能发在和以上两篇文章档次差不多的杂志。要保证数据的可靠,首先你要选用你的领域中普遍采用的方法,可以找几篇和你的研究类似的SCI文章,参考他们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需要你对某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深入的阅读和分析。
作者寻找选题时不要局限于自身的学科领域,扩展知识面,跟其他学科领域相关联的研究话题可作出一个介入点。这样往往突破学科局限探索出新的选题。
四、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第一。
对于SCI来说,创新似乎是唯一灵魂!没有创新就不能发表。最起码要与其他文章有所不同吧。
但其实并非所有的SCI论文都具有创新这一特质,很多SCI论文都是重复其他的论文。这一点大家应该明白,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只有创新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才能发表SCI论文!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有太多的 SCI收录的杂志了,能否发表SCI论文主要的在于语言!只不过所发表的杂志不同而已。
创新的世界第一的论文能够发表在SCI 影响因子很高、读者群很大的杂志,比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ATURE、SCIENCE等,没有创新的论文只能发表在小杂志上,那些影响因子很低的杂志,比如3分以下的杂志。对于有些专业来讲2-3分的杂志也是很受欢迎的。这些低分杂志稿源有限,只要你的论文有所不同,就能够得到发表。有些论文只是简单重复别人的研究、或临床报道研究,之所以能够发表,是因为他们能够找一个没有发表过类似论文的杂志,会对杂志加以选择。所以只要是以英语写好的文章,几乎没有发表不了的。好杂志不行,总有差的杂志会接受的。
这样说并不是鼓励非创新研究,因为要做研究就得是世界第一,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否则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在研究时还是要创新的,只是有些人在研究时是世界第一,但等到研究完了,写好论文了,才发现有人已经或刚刚发表了相似的论文。这种情况下你的论文依然可以发表,因为类似论文很少,通过几篇类似论文可以发现这样的研究结果是有效的,可以互相得到论证!所以只要你有一些想法就可以写出来,找一个 SCI收录的杂志发表掉。#SCI#审稿#

“宇宙另一半”消失还是隐匿? 反物质恒星或是破解谜题的关键

  反物质和正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数是一样的,但电荷的符号不一样,是相反的。通常,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反物质则是正常物质的镜像,它们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李祖豪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多年来,科学家渴望能够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的蛛丝马迹。近日,据媒体报道,根据国际空间站上携带的阿尔法磁谱仪粒子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宇宙中的反物质可能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多。此前,就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反物质可能以反物质恒星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

  什么是反物质?反物质和物质是彼此的镜像吗?反物质恒星真的存在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反物质从科幻走向现实

  科学作家戈登·弗雷泽在《反物质:世界的终极镜像》一书中写道:“反物质对星际迷航中‘企业号’的运行是决定性的,要是没有反物质,就没有星际迷航。”此言不虚,在电影《星际迷航》中,反物质是星际旅行的基础,“企业号”飞船正是以正反物质湮灭产生的强大能量作为推力,实现超光速飞行。

  而在小说家丹·布朗的小说《天使与魔鬼》中,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反物质,仅需0.25克的反物质就足以在顷刻间毁掉梵蒂冈。

  反物质不仅存在于电影情节和文学创作中,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祖豪认为,要认识反物质,便绕不开这几个名字:

  1928年,“反物质之父”保罗·狄拉克写下了一个用来描述电子的方程,这个方程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狄拉克方程”,它使年仅26岁的狄拉克在科学界一举成名。狄拉克方程在理论上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一个电子必须有一个等量但带着相反电荷的对应粒子。狄拉克将这些新粒子称为“反粒子”。

  1929—1930年,我国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实验中观测到了“反电子”存在的痕迹,其论文为研究“正—负”电子对的产生提供了证据,在反物质的研究中,留下了中国科学家的“足迹”。

  让反粒子从理论走进现实的是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32年,安德森宣布在宇宙线中发现了“反电子”,证实了反粒子的存在。1936年,年仅31岁的安德森凭借这一发现和科学家赫斯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5年,张伯伦和塞格雷等科学家利用高能质子同步稳相加速器成功“捕捉”到了反质子,二人在1959年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随后,科学家们陆续制造出了反中子和反氘核等反粒子。

  1995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学家奥尔勒特带领团队进行了第三次制造反物质原子的实验,在为期3周的反质子与氙原子的碰撞实验中,一共产生了9个反氢原子,其平均存活时间为一亿分之四秒,以接近光速行驶了十几米,然后就与正物质发生湮灭。这意味着,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了第一批反物质原子——反氢原子。

  实验室成功制造出了反物质。那么,宇宙中的反物质栖身何处呢?

  1997年,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利用康普顿伽马射线天文台,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银心反物质喷泉)。后来的研究显示,银河系中心确有大量不明来源的反物质,但并非以“喷泉”的形式存在。

  2011年,阿尔法磁谱仪粒子探测器升空。目前科学家已通过这一设备观测到反氦四候选事例。“反氦四是反氦原子核,被认为不太可能由宇宙线碰撞产生。”李祖豪解释道,“所以,如果能证实宇宙线中存在反氦四原子核,将是反物质天体存在的有力证据。”

  正反物质本为“一母同胞”

  反物质的存在被确定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反物质究竟长什么样?与正物质相比,它有何不同?反物质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

  通俗地说,反物质世界是我们现存世界的镜像,其构成元素、外观甚至光谱结构看上去都与正物质世界别无二致,仅仅在某些物理特性上有差异。

  “反物质和正物质的质量和电荷数是一样的,但电荷的符号不一样,是相反的。”李祖豪表示,“通常,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反物质则是正常物质的镜像,它们拥有带正电荷的电子和带负电荷的原子核。”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氢原子和反氢原子的光谱结构看起来是一样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还表示,到目前为止,反物质看起来就像我们所知的普通物质。

  据李祖豪介绍,科学界普遍认为,宇宙大爆炸早期曾产生了数量相当的正物质和反物质,可以说二者“一母同胞”。但如今在地球附近几乎看不到天然存在的反物质,这被称为“反物质缺失之谜”。

  理论上,宇宙大爆炸时所产生的粒子与反粒子数量应当相同,但为什么现今我们所看到的都是正粒子?反粒子去哪儿了?

  李祖豪介绍道:“目前有两种假设:一种认为,由于大爆炸产生的正反物质在宇宙演化中的性质不同,反物质逐渐消失,只剩下正物质,不过目前的实验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结论;另一种认为,大爆炸产生的物质和反物质分别处在宇宙的不同区域。”

  换句话说,反物质要么“不辞而别”,要么隐入宇宙深处。

  只能等待反物质“自投罗网”

  “反物质缺失之谜”长久困扰着科学家,关于反物质的假设也层出不穷。其中一个假设认为,反物质可能以反物质恒星的形式存在于宇宙之中。这个假设意味着,如果反物质恒星存在的话,反物质就有可能构成“宇宙的另一半”。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该如何寻找反物质恒星?

  李祖豪表示,严格来说,现有的研究无法寻找反物质恒星。当前国际范围内唯一在太空探测反物质的磁谱仪——阿尔法磁谱仪已在国际空间站工作了10余年,它的主要任务是寻找反物质和暗物质,精确测量宇宙线的成分和能谱以研究宇宙线起源。然而,阿尔法磁谱仪被固定在国际空间站上。因此,严格来说,在现有的研究条件下,我们只能等待反物质进入磁谱仪的探测范围,而无法主动寻找反物质及反物质恒星。

  目前主要有两种探测宇宙中反物质粒子的手段,一种是通过磁谱仪直接探测反物质,另一种则是通过高能探测器探测正物质和反物质湮灭产生的高能光子判断反物质的存在。探测及验证反物质恒星存在的困难在于,判断反物质乃至反物质恒星存在,需要基于对宇宙中带电粒子的观测。但和具有指向性的光不同,带电粒子不具有指向性。因为在传播过程中,带电粒子容易受到磁场的影响不断地改变方向。因此,哪怕探测到了反物质粒子,也无法判断其来源,科学家无法对拥有数百万年“旅行史”的反物质粒子“寻根究底”,追溯其源头。因此,对反物质恒星的探测和验证也就变得尤为艰难。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科学家对探寻反物质以及反物质恒星的存在报以热忱。

  李祖豪表示,如果反物质恒星存在的话,它将是完全由反物质构成的,其中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与我们现今世界粒子一样的质量和寿命,但电荷符号等基本物理特性是相反的,这对我们已知的所有物理规律具有怎样的影响,还有待理论学家的计算和实验验证。

  法国科学家曾计算出可能潜伏在宇宙中的反物质恒星的最大数量。科学家认为,反物质恒星会像正常恒星一样发光,且每40万个普通恒星中或将存在一个反物质恒星。然而,这一假设是否成立,仍有待进一步验证。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时年138亿岁的深邃宇宙相比,代代更迭的人类显得异常渺小,许多关于宇宙的问题,只能等待时间来给我们答案。也许在高能探测器和磁谱仪不曾看向的角落,有着来自反物质恒星的光,只等人类的惊鸿一瞥。

  来源:科技日报

#读书[超话]##自律[超话]##行动始于智者#
20220811
开启美好清晨,愿你我安好[抱拳]

一旦我意识到自己的选项是什么,我就会在几秒内做出决定。但是,我发现关键点在于,意识到自己有选择可能比选择本身要难得多。换句话说,做出一个可能的选择,而且是一个明显的选择,只有在觉知到自己“真的可以选择”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我们通常会认为决策是最难的部分,其实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出哪些选择才是更难的部分。

实际上,我们生命的每时每刻都存在一些隐而未见的选择。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央视春晚备播录制路透图一组
  • 女游客下体受伤 北京什刹海双人冰车被封存
  • 钟丽缇喝油排毒,真有那么神?
  • 深圳警方打掉特大跨境电信诈骗团伙
  • 国王杯皇马遇巴萨
  • 苹果降价销量猛增近8成,“真香定律”又一次应验?
  • 玻利维亚泥石流多可怕?一起看看
  • 西澳发现明代铜婴儿 澳洲历史或将因此改变
  • 胜利就夜店暴力争议亲自发文致歉,如有需要他负责的部分一定会负全责~
  • 寒假作业涉黄:校长等3人记过
  • 刘德华补偿歌迷,想怎么来都行,女粉丝兴奋了
  • 东方锦鲤!武磊西甲首秀达成 刚上场球队就扳平比分...
  • 2019超级碗:爱国者第六次夺冠 布雷迪创造球员夺冠次数纪录
  • 春晚频频出状况,李易峰化身维修工人修篮筐,明天节目值得期待吗
  • 爱国者还想补强,布雷迪野心不小直接让詹姆斯改打近端锋
  • 愿天堂也有足球,萨拉乘坐的失事飞机残骸找到
  • 战报:本泽马、维尼修斯、马里亚诺先后建功,皇马3-0阿拉维斯!
  • 新闻快报:猫眼娱乐上市首日惨遭破发/寒假作业涉黄
  • 中国游客不再“爆买” 乐天免税店要从首尔仁川机 场撤柜
  • 滴滴司机这次很冤!因阻止乘客车内进食 他被平台永久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