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宗第八代尊宿】慈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只是旧时行履处

东京慧林怀深慈受禅师,长芦崇信禅师之法嗣,俗姓夏,寿春府(今安徽寿县)人。怀深禅师出生时,祥光满舍,文殊行坚禅师远远地望见,还以为是起火了。第二天早晨一打听,才知道是怀深禅师降生,于是便前往其家探访。怀深禅师一见坚禅师便笑。其母知道他与佛有缘,十四岁的时候便听许他落发出家。

四年后,怀深禅师开始云游访道,不久至嘉禾资圣寺,投净照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净照禅师为怀深禅师举良遂见麻谷之因缘。该因缘是这样的---------寿州良遂禅师参麻谷宝彻禅师,麻谷禅师一见他来了,便扛着锄头去锄草。于是良遂禅师便跟在麻谷禅师后边,来到锄草的地方。麻谷禅师一见,根本不理睬,便归方丈室,关上门不出来了。第二天,良遂禅师又去参麻谷禅师,麻谷禅师一见他来了,又闭上门。于是良遂禅师便敲门。麻谷禅师问:“阿谁?”良遂禅师道:“良遂。”刚一称名,良遂禅师忽然契悟,便说道:“和尚莫谩良遂,良遂若不来礼拜和尚,洎被经论赚过一生。”麻谷禅师一听,便开门相见。良遂禅师后回讲肆,对众人讲:“诸人知处,良遂总知。良遂知处,诸人不知。”

举完这则因缘,净照禅师便问:“如何是良遂知处?”

怀深禅师被这一问,当即洞明其旨。

怀深禅师后出世,住资福寺接众,一时徒众满门。

一日,蒋山佛鉴慧勤禅师行化来到资福寺。怀深禅师殷勤接待,饮茶毕,怀深禅师便领着佛鉴禅师巡寮(丛林中,住持巡视、检查诸寮),行至千人街坊,佛鉴禅师问:“既是千人街坊,为甚么只有一人?”

怀深禅师道:“多虚不如少实。”

佛鉴禅师一听,诧异道:“恁么那!”

怀深禅师一下子羞愧得脸都红了。

后来赶上朝廷下旨,要将资福寺改为道教的神霄宫。于是怀深禅师不得不放弃资福寺,前往蒋山,住在西庵,以便向佛鉴禅师参学。

一日,怀深禅师向佛鉴禅师请益。

佛鉴禅师道:“资福知是般事便休。”

怀深禅师道:“某实未稳,望和尚不外(不要置之不管)。”

佛鉴禅师于是便为他举倩女离魂的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剪灯新话卷上载:倩娘尝许王宙为妻,既而父悔,倩娘遂抑郁成病。宙亦深恨,欲赴京师,途中忽遇倩娘,遂相携至蜀,凡五年,生二子。后还归岳家谢其事,然倩娘犹病在闺中,唯存一息。众皆怪之。室中病女闻之而喜,起出相迎,两位倩娘合为一体。前之倩娘实乃病女之离魂也。

此故事后被丛林中所引用,作为学人参究的一个话头。如“五祖问僧:倩女离魂,哪个是真的?”此公案的目的是要学人证悟,自性超越真妄善恶等二边之见,远离分别,触目即真,一真一切真,所谓“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这个意思。

佛鉴禅师举完此公案,便问怀深禅师:“倩女离魂,那个是真的?”

怀深禅师于是便反复参究该话头,不久即疑碍顿脱,豁然大悟。遂呈偈曰:

“只是旧时行履处,等闲举著便誵讹。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佛鉴禅师一见,便拊几赞叹道:“这底岂不是活祖师意?”

怀深禅师大彻后,不久即领旨住焦山接众。

曾有僧问:“知有道不得时如何?”

[“知有”一词,在禅门里,专指开悟见性。]

怀深禅师道:“哑子吃蜜。”

那僧又问:“道得不知有时如何?”

怀深禅师道:“鹦鹉唤人。”

那僧一听便礼拜。

怀深禅师叱道:“这传语汉!”

怀深禅师另有两则上堂法语,颇有嚼头--

上堂:“古者道,忍忍!三世如来从此尽。饶饶!万祸千殃从此消。默默!无上菩提从此得。”师曰:“会得此三种语了,好个不快活汉!山僧只是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泼水相唾,插觜(同“嘴”)厮骂。”卓拄杖曰:“平出!平出!”

上堂:“不是境,亦非心,唤作佛时也陆沉(愚昧无知)。个中本自无阶级,切忌无阶级处寻。总不寻,过犹深。打破云门饭袋子,方知赤土是黄金。咄!”

“忍忍”、“饶饶”、“默默”真可谓是六字法宝。生活中若依此而处事,必定是个大快活人。但这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境,不是心,不是佛,是个什么?无阶级,却又不于无阶级处寻找,要且又不落于无事甲中,是个什么?这些都是很好的话头,值得我们认真参究。

為甚麼釋尊在
《 觀經 》 教稱
南無阿彌陀佛,
而不教念其他佛名?

很多人講起念佛,
自然想起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或阿彌陀佛。

佛門中人皆以此佛號來打招呼,
這句佛號深入民心,

所謂
「 家家彌陀,
戶戶觀音 」,

在中國社會幾乎無人不曉。

看來我們與彌陀、
觀音真有緣!
        
這句
「 南無阿彌陀佛 」名號源自
《 觀經 》下輩生文,

釋尊勸化臨終的佛門弟子及一切世間善惡凡夫,
教稱
「 南無阿彌陀佛 」,

從而消業除障,
一切無礙,
出離三界生死,
得生彌陀淨土。

在經文內,
前後出現了兩次。
        
第一次,
釋尊在
《 觀經 》下品上生文,
教臨終聞法的佛門中遇惡凡夫機眾。

他們平生曾接觸十二部經,
但不解義趣,
不堪受法,
唯不誹謗方等經典;

或有平生聞無問自說部的淨土三經,
而未決定念佛往生者。

釋尊先較量讀誦十二部經題名字及念佛功德,
無論在質和在量方面,

後者皆勝過百萬倍,
說明誦經功德不及念佛!

善知識復教臨終聞法的佛門中人稱
「 南無阿彌陀佛 」。

稱佛名故,
即蒙阿彌陀佛現前讚慰,
除罪消業,
得生彌陀淨土。
        
不過,
有人質疑 :

往生淨土,
為何要念
「 南無阿彌陀佛 」,

念其他佛不行嗎?

其實,
這些問題不好問,
也不好答。

作為佛弟子,
佛如是說,
我如是信;

佛如是教,
我如是行,
不敢有疑,
故不宜問。

答者亦很難測想佛的密意,
如何解答都落入凡夫知見,
有違佛意。

但以下有些資料,
可供參考 :

試從三對問答窺探
「 專念彌陀,
不念他佛 」之由
        
問答一
(《 西歸直指 
疑問指南淺解 》
第三疑 )
        
問 :
十方諸佛土,
功德皆平等,
何不普念一切功德,
生一切淨土,

而乃偏求一佛淨土耶?
    
答 :
一者、
置心一處、
三昧易成;

二者、
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土即生一切土。
        
問答二
(《 隨願往生經 》)
        
普廣菩薩問佛 :

「 十方悉有淨土,
世尊何故偏贊西方彌陀淨土,
專遣往生?」
        
佛告普廣 :
「 閻浮提眾生,
心多濁亂,
為此偏贊西方一佛淨土,

使諸眾生,
專心一境,
易得往生。」
        
問答三
( 善導大師
《 往生禮讚 》)
        
問曰 :
一切諸佛,
三身同證,
悲智果圓,
亦應無二;

隨方禮念,
課稱一佛,
亦應得生。

何故偏歎西方,
勸專禮念等,
有何義也?
        
答曰 :
諸佛所證,
平等是一;

若以願行來收,
非無因緣。

然,
彌陀世尊,
本發深重誓願,

以光明名號,
攝化十方,
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

下至十聲、
一聲等,

以佛願力,
易得往生。

是故釋迦,
及以諸佛,
勸向西方,
為別異耳。

亦非是稱念餘佛不能除障滅罪也。

應知。

阿彌陀佛是大願王 :

第十八
「 念佛往生了願為願中之王 」
        
由此可知,
這個「 念佛 」問題頗為複雜,

一者 :
念佛宜「 專一 」,
否則難以成就,
得見諸佛 ( 三昧 ),
並得往生淨土之大利。

二者 :
既然念一佛即念一切佛、
生一土即生一切土,

何不依釋尊教念彌陀,
得見彌陀,
亦得見一切佛;

生彌陀淨土即生一切諸佛淨土呢?
        
又,
諸佛的因本願有總願 ( 同 )和別願( 別 );

眾生稱念他佛名號雖能現世除障,
滅極重罪,
免墮三途,

但能使十方眾生易生淨土,
則要收窄來看個別如來在因地發願修行矣。

阿彌陀佛的本願尤其深重,
以光明名號,

使十方眾生信心求念,
易得往生,
有別於一切其他餘佛。
        
依《 無量壽經 》
阿彌陀佛的前身是法藏菩薩,

他誓言為了眾生往生其國成佛
( 利他 )
而取正覺、

成佛道
( 自利 ),

云 :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此願是聞名欲來生其佛剎者,
身心皆如佛!
        
法藏菩薩發了踰越諸佛的超世大願,
就是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

願文如下 :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法藏菩薩經五劫思惟,
於十劫前成為阿彌陀佛,
是本願成就的一尊佛!

阿彌陀佛是本願成就的一尊佛
        
所謂 「 本願成就 」,
就是阿彌陀佛之所以成佛,
完全是為了念佛,

乃至 「 聞名欲往生 」 的眾生,
都能得生其淨土,
這是阿彌陀佛成佛的根本原因。

我們可以從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中的
「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得知。
        
按第十八願的誓諾,
若然眾生聞名念佛而不能往生,
法藏菩薩是不可能成為今天的阿彌陀佛。

既然阿彌陀佛今已成佛,
成就了名號,
成就了極樂世界,
欲往生的眾生聞名念佛,

豈有不可能往生淨土之理呢?
        
阿彌陀佛的第十八 「 念佛往生 」 願是踰越諸佛的超世大願,

是獨一無二、
不共諸佛的深重誓願。

十方三世諸佛沒有發過同樣的一個願。

雖說
「 一切諸佛,
(法、報、化)
三身同證,

悲智果圓,
亦應無二 」,

各有功德莊嚴、
自受用的報土,

但報法高妙,

就算聲聞、
菩薩聖者亦難得入。
        
稱念餘佛雖能除障滅罪,
免墮三途,

但講到往生淨土,
相當於生諸佛家,

恐怕非
「 南無 」
( 歸命 )
阿彌陀佛不可矣!

是故釋迦,
及以諸佛,
勸向西方,
歸命彌陀,

此乃往生淨土的唯一辦法,
為別異耳。
        
釋尊曾在諸經介紹諸佛淨土,

如藥師如來的琉璃光淨土、
不動如來的妙喜淨土,

但大部分的淨佛國土只說其名而不詳其實,
特別談到往生具體的方法,
所言不多,
亦不像念佛這麼容易。

相比之下,
釋尊在淨土三經說極樂世界,
巨細無遺,
而且淨土三經皆說專念彌陀名號得生,
清楚得很。      
        
或許有人誤解,
認為念藥師佛名號可以得生東方琉璃光淨土,

所以不一定勸向西方極樂世界,
歸命彌陀,
事實非然。

〈 讀《 藥師經 》
有關「 往生淨土 」 〉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影‌拍‌摄‌手‌法‌很‌写‌实,‌像‌一‌部‌纪‌录‌片,‌情‌节‌没‌有‌什‌么‌跌‌宕‌起‌伏,‌只‌是‌毫‌不‌掩‌饰、‌毫‌不‌夸
  • 今天呢主要是想和大家聊一下你到底为什么要植发这个话题,首先我们知道的植发它的好处举个例子女生植发际线因为他可以让你更加好看美丽动人。[微风]投稿:转自@超懂植发
  • '我’是指自性,'无我’是说万物包括自身皆是众缘攒聚而成,没有不依因缘而存在的自性。'我’是指自性,'无我’是说万物包括自身皆是众缘攒聚而成,没有不依因缘而存在
  • 夏天还是到了 疯狂喝饮料 每天都缺水卡旺卡的草莓鲜橙茉莉 夏日限定我永远爱 养乐多和芝士奶盖四季春是老朋友啦孙雨买的脉动 梦回初中之爱瑞幸感觉所有咖啡都很好喝纯
  • #给董子健下单300张防窥膜#目似灼阳,眉若峰脊,你伴长风而来,周转四季,而我燃尽许多年岁的夏日才得以遇见一个你!目似灼阳,眉若峰脊,你伴长风而来,周转四季,而
  • 这是本月继《暗夜行者》之后,又一部备受观众期待播出的犯罪悬疑剧,也是本月开播的第5部都市悬疑犯罪剧。因此,网友一边惊喜感叹本月播出的都市悬疑剧数目不少,一边默默
  • 这么好的天气不逛逛美食街可惜了,推荐几个巨好吃美食街三圣街这个比较小众,但是老成都地道小吃多,抄手、跷脚牛肉、川菜......很多老一辈也会过来吃建设路建设路是
  • 】#天水城事# 如果说“兰州的早晨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那么甘肃天水的早晨,一定是从天水呱呱开始,呱呱是天水人早餐桌上的重头戏,天水的大街小巷上都能见到卖呱呱的
  • 咨询了本田的微信公号,答曰:没有引进计划大功率和应用程序控制,本田推出世界上最轻的 3kVA 级发电机本田推出了新的 EU32i 发电机,以他们创造的最消费者友
  • 婚宴第二天开始了自驾旅行,在广西北海和钦州、海南环岛见到了一些老友、老同学、老同事和老师,交杯换盏,往事如烟,不胜感慨,岁月沧桑。4.与江湖竹琴先生同赴凤凰花果
  • 我们莲莲现在气质真的很多变p1萌袖+顺毛 垂着眸子给人感觉就是乖乖的小挂件,看得人一下就被可爱击中,想把他端回家给他塞薯片点心之类的小零食,再摸摸圆脑壳p2潇洒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比如乳铁蛋白,据不完全统计,所有通过配方注册的3段奶粉中,含量在50mg/100g以上的奶粉占比为37%,而含量≥100mg/100g的奶粉占比不到6%,最高添
  • 220523 #碎碎念记日# 六点到七点短暂的一小时里我0.25倍速看了几遍mv一些不负责任的想法[发射爱心]【p1】他们一开始住在这个G型房子里房屋外形和窗户
  • #带着微博去旅行# 【天台,一座不小众的仙城,但真正懂她的人却很少】从浙J的名字起源到猛人辈出的宝藏小城,再到佛宗道源的神秀仙山。(来源:诗画浙江文旅资讯)【天
  • 黄贵将张万的尸体抛入江中,回去见李氏说:“我和兄长去亲戚家买猪,结果没有见到人,所以返回来了。黄贵笑着说:“本想不能告诉你的,但现在你已给我生了两个儿子,不会再
  • 日子太快了水瓶加天秤摆烂程度第一名倒计时365天了一事无成感性的话放在微博吧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读到疫情两个半月天天在一起好像是在一起那么久第一次呆那么久四月一号
  • 他们会很迫切地想要知道对方的一切,想要知道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分量,当感性压过理性一头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他们傻得可爱的表白了~射手座「你能不能不要那么关心他」天生占
  • 另外一支牛哥在 5月25日分享的 大为股份 002213 也继续收获涨停,现在是两连板!$东风科技 sh600081$【牛股涨停捷报】牛哥在5月13日享的 东风
  • 50:32 狂傲的必绊跌仆倒、无人扶起.我也必使火在他的城邑中着起来、将他四围所有的尽行烧灭。50:29 招集一切弓箭手来、攻击巴比伦.要在巴比伦四围安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