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句句启悟人的觉性,悟透福报无量。。。。。。。

《阿弥陀经》又名《佛说阿弥陀经》,是大乘佛教净土宗所奉持的一部重要经典。有人说,净土的其他三经,全部都指向《阿弥陀经》中的一句话,那就是“若善男子衫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也就是说,净土法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让人念佛达到一心不乱。

确实如此。

只要一个人,能真正持念佛的名号,达到一心不乱,那么这个人就很容易开悟。但是如何坚持,如何让人达到这一步,却并非表面上说一说,做一做就可以的。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不懈的修行,最终才能达到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中,有许多启悟人的觉性的句子,很多人由于对念佛法门不了解,无法悟透这些句子中的佛意,导致自己,无法看懂,也就无法启悟自己的觉性了。即便如此,修持这部佛经,诵读这部佛经的人,却无计其数。

因为念佛法门,简便易行。同时,也有阿弥陀佛的愿力加被,修持的人,也会因为诵读此经,而获得无量福报!

今天,就由本文与大家分享《阿弥陀经》中的四个佛句,如能悟透,福报无量!

01

彼佛国土,常作天乐,黄金为地,昼夜六时。
有人很想了解极乐世界,很想去那里“旅游”一番,然后再回来。当然,佛果世界的殊胜,人人向往。但是能去者,毕竟非常人之力能达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佛经来了解,极乐世界的一些情况。

《阿弥陀经》中说,在极乐世界里,常有梵音四处响起。这些梵音,并不是那些天女所演奏,而是“自动”于空中响起。只有灵性极强的众生,才能随时听到,美妙无比。

据说在整个极乐世界,地上是由黄金铺就。那里的财富,无量无际。众所周知,佛陀当年讲法,当时最富有的一位长者,想请佛陀去他那里说法。佛陀说,如果你能将这个园子以黄金铺满,我就去讲法。于是那位长者,将自己所有的黄金布施出来,但是还是无法铺满一个园子。后来有一位王子,也布施自己的黄金,才将园子以黄金铺地。最后佛陀就来这里讲法。

这个故事,就是“祇树给孤独长者”的来历,这座园子,就叫“祇树给孤独园”。

用黄金一个园子铺满,需要一位最富有的长者,倾尽自己的一切,尚且无法铺满。而极乐世界,到处是金子,可见其国多么富丽堂皇,众生多么享福。

如果你想要去那样的地方,享那么大的福,你在修行中吃的苦,又算得了什么?

02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为阿弥陀。
很多人念佛,只顾着念,念着念着,就执著起这句“阿弥陀佛”的佛号来。真正念佛,是忆念佛的伟大,忆念佛的殊胜,忆念佛的慈悲。同时在修行中,也要遵照这种慈悲去做。当你修成了,你的功德,也就如他一般。

仅仅只是将这句佛号当做“念经”,效果不能达到极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得不到佛的加被。因为你不理解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意义。

阿弥陀佛,本身无量光明,本身就蕴含着无量福报。当你拥有无量福报,你做任何事,都没有障碍,所求皆应,所求皆得。这就是福报的力量。所以,当你念佛,你就要明白这一点。能明白这一点,也会得无量福报。这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殊胜之处。

03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很多人懂得极乐世界的好处,但是由于五蕴的作用力,无法使自己得到解脱。佛说让人念佛,不仅是自心信佛,能得无量福报,当你念佛时,阿弥陀佛也会给你加被,让你增加无量福报。

这就是念佛所带来的诸多好处。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并非每个人都能感应到。娑婆世界,就是一个迷的世界,就是一个有情的世界。在有情的世界里,整日里思量的,是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

有几位比丘讨论如何使自己得到快乐。有一位说:“四季中,春秋两季最舒适,能让人快乐。”另一位则说:“只要让我得到我想要的,我就会快乐。”他们的话被佛陀听到了,佛陀就说了一个偈语:“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也就是说,世上的一切,都虚无缥缈,容易失去。当你达到不生不死的境界,才是最快乐的。

佛陀开示《阿弥陀经》,其目的也是让人如法修行,做到“此灭最为乐”。做到之前,先要发愿,你有了这个愿望,修行才会坚持下去。这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04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在每个时代中,每个人的想法,会因应时代的变化,做出不同的反应。佛经中说,在一个美好的时代,人人向善,人与人之间,都是你尊敬我,我尊敬你。互相之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想法。甚至达到“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程度。

但是在众生浊、命浊、劫浊、见浊,烦恼浊的“五浊恶世”,人们寻思的都是自身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当前,谁也不肯去做事情。

而佛陀在这样一个时代,普度众生,让人们修心向善,是多么的难。不光有魔王波旬阻挠,还有无数的外道,不断地破坏佛陀所说法,破坏佛陀所创的教法。每一步,都艰辛无比。

困难中见曙光。越是困难,越显出修行的与众不同。能在五浊恶世修行的人,佛说其功德无量,福报无量。即便无法修成,也会于他的心中,种下成道的种子,于未来,成就佛道。

《阿弥陀经》中,佛陀也提及了许多的佛土。这些佛土,都与极乐世界一般,殊胜难量。只要众生能如法修行,最终都能得无量福报,享受这些福报。

大势至菩萨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当你的心,不断地忆阿弥陀佛,终有一日,能花开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愿大家六时吉祥!

 弥陀名号

二、名体

《佛学大辞典》 呼召体者为名,为名所诠之实物为体,世间一切之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名体各别,是曰名体互为客。若佛菩萨之名号及真言陀罗尼等,名即于体,体即于名,是谓之名体不离。

 

三、名义

《佛学大辞典》 名者体上之名称,义者体上之义理。如言诸行无常,诸行为名,无常为义。又呼召之名目,谓之名,为名所显之法体谓之义,依此义则名义者,与所谓名体或名法同。然就其名与义言之,有名即于义者,有不即者,名即于义,如呼火而出热,诸佛之名号及陀罗尼是也,此云真言。名不即于义,如火之名无热之用,世间一切之名字是也,此云假名。智度论二十五曰:“问曰:义之与名为合耶为离耶?若合名,说火时应烧口。若离,说火时水应来。答曰:亦不合,亦不离。古人假为立名,以名诸法。后人因此名字识是事,如是各各有名字。”肇论曰:“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

《佛光大辞典》 指名称与义理。如谓“诸行无常”,则诸行为“名”,无常为“义”。盖呼召表显诸法之本体者,称为名;而诸法本体之真实义,称为义;以名能诠显法体之真实义,故称名义。然名系假立施设,虽能诠义,却非诸法之本体,故名与义二者有相即、不即之二种关系。就相即而言,如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咒语等皆是,此乃诸佛菩萨之名号中,蕴含广大不可思议之愿力及功德,故其名号与其法体之实义不二,名即是义,义即是名,称为名义相即、名义不离、名义不二;与“名体不二”同义。若就不即而言,如说火时,无热之用,即为名义不相即之关系。〔大智度论卷二十五、肇论、往生论注卷下〕

 

四、名义不离

《佛学大辞典》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为名,以光明为义,为体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注下曰:“问曰:名为法指,如指指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指月之指应能破闇。若指月之指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答曰: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梵咒音辞等是也。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令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中略)有名异法者,如指指月等名也。”定善我传通记三曰:“光之与名即是名义,名义具足,有不舍益。”

 

五、名体不二

《佛光大辞典》 名,为能诠者,能诠表显明体;体,为所诠者,即事物之本体。盖“名”系诠表事物之一种方便设施,而非事物之本体,故世间一切事物,名不即于体,体不即于名,即名体各别。然诸佛菩萨之名号、真言、陀罗尼等,除表显诸佛菩萨之真如体性外,更蕴含诸佛菩萨广大之愿力与功德,故其名号、真言等与本体不二,名即于体,体即于名,称为名体不二。又称为名体相即、名体不离。此与往生论注卷下、安乐集等所举之“名法相即”之说同义。

《真宗大辞典》 (节译) 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有相即不二之关系。《安心决定钞》言:“名体不二弘愿之行故,名号即是正觉之全体。正觉之体故,即是十方众生往生之体。往生之体故,我等之愿行无不具足。”此是名体不二之出据。

《往生论注》下卷言:“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实体谓之法),有名异法。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以弥陀名号即是法故,信而称念,能破除一切无明,能满足一切志愿。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又,法位《无量寿经义疏》言:“诸佛皆德施名,称名即称德,德能灭罪生福,名亦如是。若信佛名,能生善灭罪”。

以上诸文皆说明名法相即不二之旨。

阿弥陀佛之实体与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两者有如此不离不二之关系。佛之名号本身,非离实体而孤然别存故,此谓之“名体不离”。又,佛之实体与名号,如冰与水之不二,此谓之“名体不二”,以何而言不二?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凡我等人类之名,皆为呼唤实体之假名符号,其名之本身并不具何等能力与作用,故不能成为名体相即不二。然而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实体,相即不二,故名号具备佛体所具之全德全力,因此弥陀名号能与众生大功德、大利益。

佛证悟万象无碍圆融之理,故得名与体有不二关系,虽名体不二,然佛体乃理悟对象,名号为信念对象,故两者分界不可混乱。

详言之,佛体属理悟对象,非是信念对象,亦即佛体是息虑凝心之定慧方得认识接触,非由称念而认识接触。因此,能悟之人可由定慧而领受佛体所有功德,而不能由称念而领受其功德。

有此次第故,圣者可由息虑凝心之定慧而能够直接接触佛体,而领受其广大利益,然而凡夫则完全不可能。故无有定慧之乱想凡夫,只要信受称念而能利益之法──即是圆具佛体所有全德全力之名号。

可谓名号即佛体,佛体即名号;名号是有声之佛体,佛体是无声之名号,两者不二。然不二与唯一,其义不同,于凡夫而言,所归之法在于名号。

 

六、名号不思议

《佛学大辞典》 弥陀之名号,为恶人成佛之法,其功德之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谓之名号不思议。

《佛光大辞典》 名号,指诸佛菩萨之称号。此处则指阿弥陀佛之名号;以其功德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故称名号不思议。盖至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而蒙受称念名号之功德者,即得往生净土。又阿弥陀佛有无量寿(梵 amita^yus)、无量光(梵 amita^bha)之意,故南无阿弥陀佛亦译作归命无量寿如来(七字名号)、南无不可思议光如来(九字名号)、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十字名号)等称。

 

七、名号实相法(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实相之法,出自圣冏上人《释净土二藏义》二九所说。

即《观经》下品下生“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之文,圣冏上人如是释言:“问:文云‘诸法实相,除灭罪法’,何不说念佛功德?答:名号是名,佛体是体,实相是义,灭罪是用,且说总义,不违总名。名体义用,不即不离。或于秽土说相之名号,或于净土说即之实相,如是为显即相之真宗。佛能成就至极无生清净之名号,见生之浊水,立地即成无生之清水。名号实相,芦花明月,见生无生,不脱壳龙。”

此分二义而解释:一义者,名号与实相之关系,不过是本体与作用之异。二义者,相之名号与即之实相之关系,犹如芦花与明月,都是同一白色,就此以说明见生与无生不即不离之理由。

 

八、名号为体(译自《净土宗大辞典》)

阿弥陀佛之名号,是净土三经及《往生论》之本体。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言:“‘无量寿’是安乐净土如来别号。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卫国,于大众之中,说无量寿佛庄严功德,即‘以佛名号为经体’。

良忠上人《往生论注记》言:“今经所诠,专在名号故也。所言体者,即是彼佛修生显得三身万德、总别功德,皆是佛体,则以此体,摄在名号。今经宗致,不出此意,故以佛名,以为经体。”

能庄严安乐国之阿弥陀佛所有功德即是佛体,其所有功德摄在于阿弥陀佛之名号中,此是净土三经所说结归之处。

又、阿弥陀佛之名号为《往生论》之体者,《往生论》言:“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此即寿光无量之名义者,名下之义;南无阿弥陀佛之佛名者,义上之名。因此,称名之人,如彼名义,乘第十八、十二、十三等三愿,易得往生阿弥陀佛之安乐国,是《往生论》之宗体。

 

九、“名”与“体”之关系

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与阿弥陀佛之佛体,两者有相即不离不二之关系,略作说明。

一,名体相即。“名”者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体”者阿弥陀佛之法体,名所指之实体,“即”者不异。南无阿弥陀佛之名号等同阿弥陀佛之佛体,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名与体,其作用不异,谓之“名体相即”。

二,名体不离。弥陀名号与弥陀佛体,此名之与体,并非各别,可谓“名外无体,体外无名”,两者关系彼此不离,亦即佛之名号本身,非离佛之实体而孤然别存,故名“名体不离”,亦云“名体相即”“名体不二”。

三,名体不二。佛之实体与佛之名号,如水与冰之不二,此谓“名体不二”。以何而言?谓佛体所有功德能力与名号所具功德能力,完全同一无差别,故言不二。

《往生论注》下卷说明弥陀名号“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众生一切志愿”之理由而言:

诸法万差,不可一概。有名即法,有名异法。

名即法者,诸佛菩萨名号,般若波罗蜜,及陀罗尼章句,禁咒音辞等是也。

如禁肿辞云:“日出东方,乍赤乍黄”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关日出,而肿得差。

亦如行师对阵,但一切齿中诵“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行诵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抱朴子》谓之“要道”者也。

又苦转筋者,以木瓜对火熨之则愈;复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

如斯近事,世间共知,况不可思议境界者乎。

《安乐集》第二大门广施问答,亦同此说。

以弥陀佛名即是弥陀佛体故,弥陀佛名本身具备阿弥陀佛所有之全德全力,信而称念,能破众生一切无明,能满足众生一切志愿。

《大经》言: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易行品》言: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

《普门品》言(意):

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免诸灾难,得诸利益。

法然上人依《论注》之意,而提出“万德所归”之“名号观”而言:

念佛是胜,余行是劣,所以者何?名号者是万德之所归也。

然则弥陀一佛所有四智、三身、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内证功德,相好、光明、说法、利生等一切外用功德,皆悉摄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故名号功德最为胜也。余行不然,各守一隅,是以为劣也。

譬如世间屋舍名字之中,摄栋梁椽柱等一切家具;而栋梁等一一名字中,不能摄一切。

又于〈大原谈义〉言:

至极大乘意者,体外无名,名外无体。

万善妙体即名号六字,恒沙功德备口称一行。

大愿业力所构出,令万德让与行者;

他力难思巧方便,令一称超过众善。

知识广赞,猛火为凉风;

善友教称,金莲如杲日。

名号大利无上功德也。(转载)

 

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在世,有把尺子。
尺在心中,量人量己;尺在身内,量得量失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调整内心尺度的过程。
心静则尺平,心明则度准;做人有度,做事有尺,才能张弛有度。
一辈子,不要被眼界所局限,不要被规则所束缚,做一个心中有“尺度”的人。

1、言语要适度、
俗话说:言多必失。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个人好说大话。
他称自己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等等,已经活了几千年了。
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了下来,伤得很严重。
大夫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手下把这人杀了取血。
吓得这人立刻澄清自己是吹牛,可赵王又怎会相信他,反而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一个人要是不能管好自己的嘴,终将会自食其果。
《礼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意思就是:君子谨慎说话,小人妄言妄语。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曾画过一幅《绿柳鸣蝉图》。
当他把画作给另一位大师齐白石看时,齐白石先是大力夸赞了这幅作品,后表示自己曾经请教过一位农民,这位农民表示蝉鸣时都是头朝上。
但是自己也是听农民说,并没有亲自观察过。
后来有一次,张大千去山里写真,想起了齐白石的话,特意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蝉鸣时果然是头朝上的。
于是回家后兴奋的告诉了齐白石这个消息。
齐白石听后只是释怀的笑笑,说:“我也观察过。”
张大千这时才明白,齐白石只是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农民也是齐白石编造出来为了不让自己难堪的借口。
《增广贤文》中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把握言与行的分寸,审时度势。
该多讲时大胆说;该少讲时,就及时闭上嘴;该沉默时,就保持沉默是金,三缄其口。
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生活的智慧。

2、待人要大度
雨果曾说过:
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完壁归赵,立了大功,拜为上卿,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
廉颇自恃功高,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他。
蔺相如听到廉颇的话,常常称病不上朝,不跟廉颇争位。
有时蔺相如坐车外出,碰见廉颇就赶紧避开,门客以为他是胆小怕事。
但蔺相如却说:
“秦王那么厉害,我都不怕,难道还怕廉颇?秦国之所以不入侵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
如果二虎相斗,那必有一伤,势必削弱抵御外敌的力量。我之所以躲避廉将军,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啊!”
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觉得十分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请罪。
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宽容别人是大度,宽容自己是豁达。
大度不是一味的忍让,而是给自己留后路,给别人留活路。
《论语.述而》中说:“子钓而不网,弋而不宿。”
意思是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网捞捕;用箭射飞鸟,却不射已经归巢的鸟,捕鱼、射鸟都不可过度,要掌握分寸。
做人也是如此,留有余地,大度一些,才能收获好福报。
学会宽容,学会放下,放下内心的包袱,才能看淡一切,过好自己的生活。

3、心中有温度
做事有温度的人,会给他人的生活带来阳光,自己的生活也会因此充满温暖。
格局大的人,懂得为他人考虑,懂得释放善意。
这样的人,也终会被他人尊重,被岁月温柔相待。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
“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哭道:“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用打人这种方式解决问题。”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说道:
“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与人相处就是这样:温暖他人,宽容自己。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情感,生活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
做人最好的方式就是:
做事果断有温度,做人柔软有原则。
人这一生,能有“宽容”的格局真的很重要。
这样的人,为人有气度,做事有温度,人品有厚度。
有温度的人,目光更长远,胸怀更宽广,不拘泥于一时的得失,从而路越走越宽,人生也会越走越顺。

《菜根谭》中说: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
而这一切的秘诀就是:做一个凡事有度的人。
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做事恰到好处,是人生的最大学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Rene Dubos 1961年有的人要遭受刻骨铭心的痛打,才认识到社会上有大恶之人的存在。有的人总是寄希望于周围都是善良的人,而忽视了自己正处于强者的
  • 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扬在脸上的自信[心]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长在心底的善良[心]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融进血里的骨气[心]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清风拂面的温柔[心]
  • 所谓“金镀银燎笼”与绍兴十五年高宗赐秦桧金银器中的“装钉头笼茶燎子”应是同样物事,即提携燎子或曰茶燎子的编笼。从一开始的成团困难,到现在逐步走上正轨,感谢这一年
  • 顶尖老板思想 2022-06-13 尘事繁杂,人的欲望又太多,很多人一生都是在不停地忙碌着,被生活的名利所困,被人生的世事所扰。”人生最难求的,就是有能跟
  • 西安隆鼻案例:#西安隆鼻# 趁年轻我们应该多出去走走的,以前我也是个重度肥宅,做完鼻子之后感觉自己变漂亮了,所以走出去变得让我更开心。肥宅的快乐耶✌️最近练的肩
  • 以及有那么多书要看那么多东西要写啊……仔细看了几遍阿鲸的密录,就,感觉全篇都萦绕着一种淡淡的但却让人难以自抑的悲伤……阿鲸喜欢与他人建立联系,她也尝试融入村民的
  • 试想炎炎夏日,手执一把折扇开合轻摇,方寸之间,清风徐来,多么舒适呀,这样的怀袖雅物谁会拒绝呢?折扇作为文人雅物同时,又具有很强的把玩性和实用性,而且,非常小众,
  • 《这才叫真正的被“吓”哭》 宝宝见到陌生人不会哭偶尔还会对陌生人笑的那种今天下楼的时候 在电梯里面碰到一个戴着墨镜身上还有纹身的叔叔身着黑衬衣 有淡淡的花纹 就
  • 我们的时间不多        待月(夏之云) 那棵树下的你  在等待谁树的伤口 已结痂 我拜托朝阳 凝视你的眼睛,你抬头对上它暖阳的颜色 似你的歌音 琴韵里的
  • 年轻人的品质座驾,6.98万起,四轮独悬+305km续航,解读KiWi EV年轻人的品质座驾,6.98万起,四轮独悬+305km续航,解读KiWi EV设计上,
  • 对有疫情的地区,如高校内没有疫情,同时已实施7天以上封闭管理,学生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所在高校开具的离校返乡证明,实施入豫地至目的地“点对点”闭环返乡回
  • ” “……咳,我说顾医生,你报失踪他也得超过48小时啊,而且,而且我们陈队一个青壮年男子,警察,掉井里都能自己翻上来的,你你你几小时不见人就要报失踪,这,这,这
  • 后半段应该是连在一起的,我梦回到了杰哥的课堂,外面下着很大的雨,大家打着伞来上课 ,可能是因为下雨了模特才不愿意拍了吧。梦多少是有些偏离实际的,现实里杰哥只给我
  • 秋风起 蟹儿肥成熟的大闸蟹只只爆膏流黄 邀上三五好友点上几盘蟹,才算不辜负这浓浓的秋味品蟹,是乐事,也是雅事蟹黄如金、蟹膏似玉,鲜美爽口已达色、香、味三者之极
  • 在她眼里,他的气味、他的怀抱和他笑起来的眼睛,构成了她在这个世上最眷恋的去处。《声生不息》这节目太上头了,回味当年港乐最辉煌的年代,让人激动到不行啊!
  • 我为自己可惜的是,我,想当个废物,平躺在春天的草地,迎着夏天的热气,向秋天的清爽say hi~与冬天的雪花来个合影。这是他家最热卖的一款、萃取绿茶种子精华,有淡
  • 这一系列赛事以健康、绿色、青春、奋斗为元素,此前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首发,吸引了近千名青城市民参加,之后还将陆续在内蒙古各个主要盟市举办。#ROSÉ[超话]##
  • 《二十五二十一》一部先甜后苦的青春剧,但是结局太讨厌了,年纪大了,并不喜欢在玻璃堆里找糖吃了 [白眼]不过转念想了想,或许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的常态吧,不能在一起的
  • 人难得自省,把握适度自恋的人太少,导致给自己带来痛苦和麻烦的往往也是自己。你马哥指甲修剪的干干净净你p漂漂亮亮又长长的指甲俩人旅游完回来这几天肯定会有是必须的毕
  • 非常好玩的电子华容道,题库玩法都很多,互动体感做的也很好,还能出门的时候我们也会带出去。爸妈就更充实了,或许你看过一只鸭鸭在房间反复冲刺的动图,刚开始的我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