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恶殃及子孙,后代需要承负的期限到底要多久?

《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甲看中乙的妻子,想纳为妾,便告诉了丙。丙看中了甲的财富,便找了一个同邑的浪荡子,用金钱买通了他,用阴谋帮甲达成了心愿。过了一年多,丙的阴谋败露,自己的女儿被杖而官卖,邑子的女儿则流落为娼。

初看这则故事,似乎是大家所喜闻乐见的善恶报应故事,行恶者得恶报,而且恶报的程度和行恶的程度刚好成正比。

但我们又会发现它和常见的善恶报应故事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别:故事的过错方都是父辈,而承担责任者却是他们的子辈,也即父债子偿,这就是道教传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承负报应。

承负是空想还是确有实据?

“承负说”系统阐述于《太平经》 :“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 ,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 ,故前为承, 后为负也。负者,流灾亦不由一人之治,比连不平 ,前后更相负, 故名之为负。负者, 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

也就是说,今人要承担先人行为善恶所带来的后果, 名为承;同样,今人的行为善恶也会对后人产生影响,名为负;代代相承相负 。

那么具体什么是承负?用古代一点的说法就是血脉传承者之间的气运会有所影响,同时这种影响反应在血脉往后传承最为明显。《皇极经世书》说,子时开天、丑时辟地、寅时生人。《太平经》所指的先人,是从黄帝时期以前上溯至寅时的人。这些先人在本质上是承天心而行的,但有小错失,且并不自知。这种不自知的小错失,通过血脉流传一辈辈积累下来了。这是人间世运下降的本质原因,也是承负产生的渊源之始。

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话,可以这样来说,DNA最为相近的亲属中会出现气运相关联的现象,同时这种气运关联体现在父系往子系这个方向上最为明显,而同辈之间的影响则较小一些。

承负与阴宅风水的作用原理是有相通之处,首先,承负是讲气运往子孙的传递,风水是借环境造阵来进行趋吉避凶,而承负是通过功果福报来进行趋吉避凶。

正所谓善人居福地之说,大凡积德行善的之人,因有功果转化福报的支持,故而更容易得到更好的风水,这便是“福人居福地”说法的来历。

由于道教很看重人类自然的繁衍生息的自然性,所以从来不避忌传宗接代之事,并在修炼之中,也强调“欲修仙,先做人”,先尽人伦之责,方可言及大道。

前人行的善,如果没有及时转化,则它会积累为功果(也称为阴功),这个功果转化为气运后,会通过血脉传递到DNA角度来说最亲近的人身上,然后逐次向往传递。同样的,如果有行的恶没有及时消解掉,那么这个恶行同样会转化成不好的气运,传递到子孙身上,在发生转化后,就会体现出来。

天地万物皆受承负影响

《太平经》中认为,历史是一个时时包含着承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社会危机的造成均非仅仅由于当世的原因, 而是历史的长期积累造成的 , 因此不能让一人承担罪责 ,而是“人人有过于天地”, 但现实是“ 百姓适知责天, 不知深自责也”,并认为天地和一切自然事物跟人和社会事物一样也都有承负 。

一是人为天地“承负” : “天地生凡物 ,无德而伤之, 天下云乱, 家贫不足 , 老弱饥寒 ,县官无收, 仓库更空。此过乃本在地伤物 ,而人反承负之”。人承负天地, 是天地运行发生错乱 , 人承受其灾害 。

二是自然界事物间的“承负” : “夫南山有大木,广纵覆地数百步 ,其本茎一也。上有无訾之枝叶实, 其下根不坚持地 ,而为大风雨所伤, 其上亿亿枝叶实悉伤死亡, 此即万物草木之承负大过也。”这是山川草木受到的自然承负之灾, 唇亡齿寒,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人为自然界事物“承负” : “南山有毒气 ,其山不善闭藏 ,春南风与风气俱行, 乃蔽日月, 天下彼其咎 , 伤死者积众多。”南山有毒气,因为风而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导致死伤众多,此为人承负了自然之过。

不过 , 对于自然事物的承负人们并不太关注, 对人自身的承负才是大家关心的;而人自身的善恶承负 , 人们最担忧的是对恶的承负所造成的灾病夭死,承负之善给人带来荫庇,但这种荫庇不是无限的 , 而是有限的 ;子孙放纵为恶 , 支付完先人荫庇,也难免夭死 。 

道教承负与佛教因果,有何不同

现在我们很多谈论罪福善恶的,都将道教之承负和佛教的因果联系起来,认为道教之承负就是佛教之因果,其实是错误的。佛教的因果是基于前世今生,业报轮回的角度;而道教的承负是基于现实世界,以整体论、系统论的观念来看待社会的。

1产生报应的原因不同

“业报轮回说”认为有情众生对世界万有的“无明” 是产生果报的根本原因。

认为报应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欲和无明,由过去的无明烦恼而造作诸业,播下生死的苦因 ,于是生起种种妄念 ,因此造成了生死的流转 ,堕于生生世世的六道轮回之中 。

道教“承负说”主张的施报者是“天”。这个“天”不仅有自然无为的元气的含义, 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有赏罚大权的人格神。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外力报应,其实不然。

各种人的承负都有善恶积累这个内因在起作用, 是对个体或家族的过去善恶的报应,今人的祸福是先人行为的结果,如果祖先有何过失,由子孙承担其责任。而且 , 善恶的记录、拘校、奖罚 (即报应的执行)大多是由众鬼神操作的。 

《有过死谪作河梁诫》说 , 记录承负的诸神包括山海陆地 、 诸祀丛社、 舍宅诸守、 司农祠官 (其他书中还提到三尸神、司命神等 ) , 还有大阴法曹每年岁末要拘校账簿 , 核算此人的善恶累积, “计所承负 , 除算减年 ”, 地阴神 、 土府神 “收取形骸 , 考其魂神” , 罪过多的至死 , 罪不至死的要 “谪作河梁山海 ”, 其他也 “各随法轻重, 各如其事, 勿有失脱 ”。众鬼神无时无处不在注视人的所作所为,对善恶的记录和对承负的执行毫厘不爽。

2受报主体不同

佛教之所以没有承负概念,是因为“业报轮回说”主张“自作自受”。个体所造业的果报,只能由造业者自己或其五蕴相续而生者承受, 众生现在所受的业报 ,必然是自己前世的宿业所感 ,不能由别人替代,即使象父母子女这样的至亲,也不能互相承受 。所以佛教的出家,讲究抛妻弃子与世俗切断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直系亲属的好坏完全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内。

“承负说”的受报主体不仅是自身, 有恶心恶迹,天就会夺其纪算 ,减少他的寿命 ,同时个人的行为还会影响到他的子孙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

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理。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祖宗的行为,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人们要为后世儿孙考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力行善事,却没有得到好的福报,就是因为承负了祖先之过错;为什么有的人做了坏事,但是却得了好的结果,是因为承负了先人之遗泽。

所以道教里讲行善,只是说行善可以有种种功德,但是却很少宣讲靠单纯的积善可以获得富贵的。

3解脱方式不同

“业报轮回说”提倡“业由心造、 回转有道”,主张通过因果法则以减少恶报,甚至消除业力的影响 。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修现世的,而对于当前的现实利益,道教不会通过消耗福报来实现,而是创造了道家五术,以五术来济世利民,不但能解决现世问题,还能不断积累功行。

《太平经·解承负诀》说: “能行大功万万倍之先人 ,虽有余殃 , 不能及此身也 。”行大功德, 就是以忠孝等伦理道德规范为标准 , 为善去恶,得行此道者, 就能消除“承负”所带来的灾厄。

4作用范围不同

佛教的功行主要是在于普度众生,并且这个众生指的是有情众生,而无情众生是成不了佛的,所以佛教关注对象围绕的是人,其理论从人心下手,所言所论所行,皆是围绕人的觉悟成佛来进行。

道教则大不同,万物皆有灵性,度的是万物成道,所以道教关注的对象则是在天地万物及天地万物之外的一切,而人只是天地万物中最灵者,故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非是人为独尊。

所以道教中没有至尊的概念,即使是玉皇大帝这样地位极高的神明,一样是要听从元始符命的,但玉皇大帝本身又是元始的一个化身,元始本身是一切的源头,但却不是一切的主宰。

正因为如此,道教并不像佛教那样认为只有有情众生才能成就,而是万物皆可修行,皆可成就,在层次格局上比佛教要更大得多。只是世人多不察此,反认为佛教普度是大善,不可不谓之颠倒了。

承负的期限

那么先人的善恶行为是否能无限期的对后代产生影响呢?《太平经》中记载,承负是有期限的,过了这个时间限制,就不受承负之苦。

《太平经》说:“因复过去,流其后世,成承五祖。一小周十世,而一反初。或有小行善不能厌,囹圄其先人流恶承负之灾,中世灭绝无后,诚冤哉。承负者,天有三部,帝王三万岁相流,臣承负三千岁,民三百岁。皆承负相及,一伏一起,随人政衰盛不绝。” 

可见承负的大至期限是五代十世。如果只是后人无条件的承负先人的善恶行为,道教的善恶报应论就成为了绝对的命定论了,所以经中也告诉我们,只要个人能做大善事,虽先人有过失,也可以免于承负之灾。

《法华经》五重玄义(一)
(第三段)
玄义不玄、就是含义;玄义之所以玄,原因是对某些鲜为人知的事物作更深层次的探索和认知,认知所形成的理论,故名之为玄义。就通俗而言,玄义可解为含义。
以上七种立题赋予每一部经都有了题目之义,而五重玄义是在立题后对经名及其内容形式,归纳为五个甚深含义,这些含义使每一部经都像人一样,具足了四肢五官,有身体,有形象,有灵魂、有思想、有作为,是一个有活力的人、是一部有活力的经,具足了真正意义上的精气神,能使听闻者充满法喜,这就是五重玄义的意义。
五重玄义即:一、释名;二、辩体;三、明宗;四、论用;五、判教。这些是对“经”作解释时要求对经文的“体、相、用”,也要一一讲明,体是经的法体、相是经的法相、用是经的妙用,五重玄义里就含“体、相、用”,每一部经都有体相用,体相用是一部经的灵魂,就在五重玄义里,下面对五重玄义作个简要介绍。
1、释名
释名就是对“经名”作出解释,这里介绍的是《妙法莲华经》,那么在讲正文之前就应先解释经名,解释《妙法莲华经》的经名有何含义?妙法这个“妙”,是非同凡响才能称为妙,细说有八万四千,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说解脱烦恼有八万四千法门,这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妙,总说有三,即:戒妙、定妙、慧妙。本经具足戒定慧三妙。
从教相上分,也有三妙,即:理妙、事妙、义妙。这些妙成就一乘佛、涅槃果。世间法是没有这些妙的,只有出世法才有,才配享用这些妙。拥有众多之妙和殊胜之妙的就是本经圆融无二、纯圆独妙的教理,故名妙法。
在法相上能形容妙法的只有莲华,莲华高贵华丽,秀外慧中,圣洁典雅,出污泥而不染、居尊位而不骄。权教用莲华比喻四圣净土,但这里是圆教,比喻的是一真法界,无二无三,唯一真实之究竟常寂光土。只有高贵圣洁的莲华才能表示佛地之寂光常照和一尘不染。
要达到这种境界,该用什么方法呢?那就是“经”:经者、径也;径者、路也。经:就是从凡夫到成佛所要走的一条路,走完这条路的人,称为佛,称为大圣人。但这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是一条曲折而充满艰险的路,走过这条路的人将他们遭遇的种种风险,告诉后来人,让他们提高警惕,不要走错了路,并讲了很多能顺利走完这条路的经验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方法形成文字后,称为“经”。
2、辨体
辨即辨别之意、体指的是本经的经体,本经经体即是诸佛与众生之自性本体。自性本体如不经过实修实证的辨别,就会认错地方、走错路。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本经经体与邪魔外道的辨别,《楞严经》里讲的五十种阴魔,除魔以外,还有很多的外道,他们有以因缘立论、有以自然立论、有以冥谛立论等等,或认欲界诸天、四禅十八诸天为究竟本体,宣扬五涅槃说。
或以断灭六识之想,以六识清净面为体,修无想定认无想天为究竟。或以断灭一切相,认空空、识空、所有空、非空非不空,为究竟本体,认四空天为究竟涅槃。这些外道都是认错了本体而被困在界内,没有了断生死轮回。
其次要搞清楚的就是本经经体与三乘权教法的辨别,声闻乘依《阿含经》为代表的小乘法立论,对轮回之苦的感受最深,依苦谛起修,灭苦入道,认了断生死之七识清净面为究竟,执空不前。
缘觉乘与声闻乘的认识基本一致,因得十二因缘之悟,对形成轮回之苦的原因认识最深,依集谛起修,灭因入道,住识阴清净面,顽空不化。声闻、缘觉是了断界内生死之高级外道,说他们是外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见性,也就是没有见到八识自性,只见证了七识识精,所以佛在《楞严经》里仍将他们列为外道。
菩萨乘依大乘经典立论,依《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修四摄六度,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悲心悯众、慈心行道,证入无生法忍,见自性本体,至十地位,登等觉位。
但等觉位菩萨仍有一品根本无明未断,仍为不究竟。而本经之经体,不落外道、不落三乘;直入一乘,显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出入不二,空有圆融。其相为空、其性为有,此实相无相之涅槃妙心,即是本经之经体。如此认识,可入法华一乘了义,此名“辨体”。
3、明宗
“明”是明白、“宗”不是禅宗净土宗或其他宗派的宗,是宗旨的宗、宗趣的宗。在这里要明白的是本经的宗旨,本经的宗旨是一乘了义教,其中心思想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宗趣为归向、为成就。开示悟入佛知佛见后成就的就是四智三身佛。
所以佛知佛见十分重要,只有得了佛知佛见者才能成佛,只有树立了佛知佛见的世界观才能学好佛,否则就是乱学乱成,势必偏离正道,落入邪知邪见。
世尊应世示现八相成道,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彻悟万法缘起性空。八相成道的整个过程显现的就是从凡夫知见到佛知佛见。佛见众生身处恶苦反以为乐,深陷火宅而不思出离,发宏大慈悲,于觉义中安立五乘佛法,接引不同根性的人离苦得乐。
世尊为情爱难断又想来世再得人身者立五戒知见;为厌倦人间,想去天堂者立十善业知见;为厌离生死而智慧不足者立四谛解脱法声闻知见;为尚欠大乘智慧之缘觉立十二因缘法解脱知见;为悲智双运,自度度他的大乘人立不二知见。放下这五种为代表的一切知见,直入无生法忍,即是佛知佛见。
佛知佛见者,知万法本无生、见万法本无灭,于当下一念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所谓横遍十方,指的是以涅槃心摄受十方世界;所谓竖穷三际,指的是明彻前世、今世、来世之三世本源。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得此境界者,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来去自在,随缘化度一切众生,即是佛知佛见。得佛知佛见者才能成就三身四智,趣入大涅槃,如此圆圆满满处,即是本经之归趣。
三身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真实如来藏无垢识,即第八识,此识无形无相、无生无灭,究竟清净。“报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身量广大庄严,唯有得六神通之初地以上的菩萨方能见此殊胜,报身佛为十方菩萨说一切种智,尽未来际而无穷尽。“应化身”:是应世间众生得度因缘成熟而化现于世间,用色身,有生老病死,并示现八相成道直至入涅槃等种种世间相。佛的应化身是佛“成所作智”和神通之力,于十方世界变化示现,利乐有情,忽现忽灭。
四智即:修至圆教七信位菩萨开悟明心时,六识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即第七识转生“下品平等性智”,仅此六、七二识转识成智,而且是下品转;进入第八地菩萨位时是中品转;最后身菩萨在菩提树下明心时,“大圆镜智”及“上品妙观察智”、“上品平等性智”现前;在夜后分,明星出时,睹见明星而见佛性,“成所作智”现前。
也就是说:成佛的时候第八识才转生“大圆镜智”、前五识才转生“成所作智”。需要明白的是:三身四智,是要成佛的时候才能圆满。这就是常说的: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的道理。以上即是“明宗”,彻悟万法归真之义。

六道轮回不在心外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这不是在说“一切诸世间,唯此一心造”吗?这不是在说“一心具足诸法界”吗?

惠能大师云:“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亡,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这不是在说“一切众生界,尽在一心中”吗?

一心具足十法界,一切众生界,尽在一心中。你的一心中,有地狱、饿鬼、畜生、人、修罗、天、声闻、缘觉、菩萨、佛。

你既然有这一心,你这一心中,自然就有十法界,自然就有六道轮回。

既然你一心之中有六道轮回,那么,前一生是猪,这一生是人,下一生是天,这一生一生的轮回,就在你的心里。

你一心中的那个猪八戒,它拿着个铁爬子,天天往自己这里搂东西,天天往自己这里贪东西。

这个猪八戒,拿着个铁爬子,向外搂的时候,向外贪的时候,你一心中,有个道德在告诉它,你要守规矩,你要讲道德,你要有个人样子。你心中的这个规矩,你心中的这个道德,就是你心中的人。

人生很累,也很烦恼,累得极了,烦恼得极了,这时,你真想找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喝喝茶,观观景,放松一下,甚至是你梦想自己有钱的时候,自己有闲暇的时候,出去旅游,忘掉人间的烦恼。你心中的这个放下,你心中的这个闲暇,这个境界,就是你的天界。

你有钱了,你有时间了,你想享受一下无事喝喝茶、品品酒生活,结果你发现,没有相当的修养,还真的闲不下来,时间稍微一长,你觉得很无聊。结果,你又主动找事,给自己一个成功的机会,给自己一个成功的体面。这时,你的境界,便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只要是人间,就有生存之争,就有利益之争。面对利益,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自心境界,不就是当事人的畜生界吗?

面对利益,不择手段,不讲道德,还贪得无厌,永不满足,这不就是当事人的饿鬼界吗?

不择手段,贪赃枉法,结果,踉跄入狱。这时,当事人死的心都有。这个自心境界,不就是当事人的地狱界吗?

六道轮回,就在当事人的心里。六道众生,就是当事人心中的六道众生。度众生,就是度自性众生,就是惠能大师说的,自性众生无边誓愿度,不是我惠能度你们,而是你自性自度。

我们再从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中,看看我们的六道轮回。

当我们早上自然醒来的时候,我们并没有什么处心积虑的规划与设计,即使自然地冒出几个念头,那也是没有太多纠结的,它自然地冒出来,又自然地消失去。对于这些自然冒出来的念头,你也没有太多的在意,你只是一个这样的清明的境界。这个清明的境界,就是你的天境界,就是你的天界。

这个清明的境界,你能保持得住么?你保持不住的,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想,今天我要做什么事呢?又如何做呢?这时,你不会刻意地想些不择手段的事,你只想符合道德人生的事。这个有道德的境界,这个有人品的境界,就是你的人生境界,就是你的人界。

这个世上,没有容易获得的利益?只要是利益,人人都想斗争,各种形态的斗争。你思考这些斗争的事,或你参与这些斗争的事,那都是你的斗争,那都是你的修罗。这个斗争的境界,就是你的修罗界。

健康的人生,即使斗争,也要讲个正义,也要讲个道德。如果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讲道德,那么,这个人即使是一个两条腿站着的生理学意义上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境界,也只是个畜生。这样的不择手段、不讲道德的境界,不就是这个人的畜生界。

争夺利益,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者,犹如盐水止渴,他会变得更渴。失败者,本来就渴,又没有水喝,他也更渴。这样,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这样的无厌足。这样的无厌足境界,不就是当事人的饿鬼界吗?

人生一路下来,在当事人的起心动念之间,有多少的无奈,有多少的烦恼,从极微细处看,简直是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的无奈,这无量无边的烦恼,积压在当事人的心里,痛苦至极,这不就是当事人的地狱界吗?

六道众生,无量无边,就在当事人的心里轮回不息。

---选 https://t.cn/z884EEV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几乎要放弃了,我说了自己也觉得很伤心的话,说因为觉得以前找你说太多话打开了你的心,让你把话都和我说完了,现在没话说了。不过这集俩人还是挺甜的想想俩人都见过彼此
  • #姜澯熙[超话]#[心]#姜澯熙0117生日快乐# 【图片】230117 官咖更新澯熙相关图片Secret File :: #173 – Happy Birth
  • 我感觉好多基层的医生就光开药,实际上他应该是个很好的全科医生,在职业的规划培训和财政的补贴上,确实要有一个非常大的支撑。在“乙类乙管”措施之下,近期像小分子药的
  • 下单的时候心有多疼拆快递就有多快乐[允悲]台历是我买过最物有所值的周边虽然也是我下单心最疼的存在没有之一 因为它是真得贵[拜拜]总得来说这次开箱很快乐唯一的遗憾
  • #每日宜善[超话]#[抱一抱]#阳光信用# 这花朵很奇特,春夏秋冬都开放。冬天里像雪中的宝石,夏天里鲜艳的花瓣在流水里荡漾闪光。
  • 六、我从今日至未来际,常以种种大乘佛法,开解父母,令其欢喜,生起正念,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若于父母法供养时,遇有障碍,便生退屈,我则名为欺诳如来。六、我从今日至未
  • 全凭一张嘴苦撑五六载,以后恐怕连嘴硬都没底气了江苏女排球迷,进入最可怜时期,她们或将再受打击而远离排球中国女排的球迷,有一支数量庞大而且比较狂热的球迷群体,那就
  • 观众真正喜欢的足球、篮球、女排、羽毛球等,央视的直播非常少,这样的节目质量也想收球迷会员费,太不厚道了。为了比赛,我可以去问Sheilla讨教技术问题,甚至比赛
  • 综上,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正法时期,民风淳朴,人心向善,佛弟子更是业少障轻,福德具足,没有人自甘堕落去以凡充圣,是为不肯;波旬子孙摄于佛威,他们也尚未混入僧团,尚未
  • 耀华受益于体质调整有成,2022年营收成长近3成,回到相对高档位置。北资自群11月中持续巨额流入。
  • #少数派的新玩意# 恰逢年关,我们也来分享一下少数派们在用的旧玩意,看看有没有你的童年回忆 Nintendo 3DS LL发布时间:2012-6-22作为 95
  • 一周生活记录,也不知道自己写的啥,就记录生活吧①拿到了执行力之星,200元的京东卡借花献佛给张老板[笑而不语]②给桂总送了个月饼[doge]③跟小学同学10来年
  • 虽然话里话外都很夸张,但也体现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提高,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种便宜烤鸭到底能不能吃?可万事有因果的,以后的债也好,孽也好,都是要这俩个人
  • 每一种功德,有一种慈悲,也有一种分心,要熟悉自己,驾驭人生的明白。 每一种功德,有一种慈悲,也有一种分心,要熟悉自己,驾驭人生的明白。
  •   她和江之衍,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十九年的‘陌生人’。  她和江之衍,是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十九年的‘陌生人’。
  • 」蘇芮還在我的耳機裏繼續唱歌「跟著感覺走 緊抓住夢的手 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 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 」我實在笑不出來,腳步也很沈重⋯⋯我的手擦到路面好痛⋯⋯圖:
  • 】[星星]Top3大新闻1、#2022中国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网友吃火锅菜品中发现蓝环章鱼#,毒素为河豚毒素,受热不分解3、#2
  • #李墨之[超话]# #李墨之对我而言危险的他# 随着新剧的播出,小记很高兴看到更多人加入了黑土大家庭为了大家不迷路,一份官群大全奉上•┈┈┈┈┈┈┈୨୧┈┈┈┈
  • 我最近则认为,未来公有链和联盟链将走向结合和融合,有币/无币、开放/许可,将不会再成为两者的本质区别,甚至也不会再成为两者的区别。但即使联盟链的底层基础设施层和
  • 三大新春节庆活动就在营造浓浓年味的同时,为市民和游客精心准备了中外大展:武侯祠博物馆重启的“2023武侯祠成都大庙会”杜甫草堂博物馆“第十四届成都诗圣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