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新解》卷十:邪师和稀泥,求法只回答一两个字,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1.行阴计五
【原文】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解释】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知见中生计度者,是人坠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又此禅定中的善男子修行人,坚定凝神聚气正心修定,由于受阴透尽而外魔无法侵入心腑,想阴透尽也无法附体说法扰乱。
邪魔已经没有什么间隙可以方便干扰修行人。
行阴显现,可以穷尽十二类众生如何生灭。
观行阴幽清,已经无想的重浊相;但是还有流注细微动相扰动,如同地气蒸腾、庄子的野马那样。
把第七识作为万化的根本,于是在知见之中,生起计度。
此人堕入四种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
为什么说是不死矫乱呢?
因为此修行人在定中,所见所知是有限量的,见有见量,知有限量,比如八万劫内等,所以不能决择明了,于是妄生周遍计度。
此人坠入四种颠倒见。
为什么说不死呢?外道计无想天,为不死天。只要一生不乱回答别人,死后应当生无想天,就得不死。
如果实在不知道,就回答提问的人,恐怕成矫乱,扰乱别人的修行,影响别人的修行正途,所以不能随便回答。
所以如果有问的时候,回答秘密言词,很隐晦,或者不应该都说清楚,或者给不确定的回答。
佛法呵斥此外道说法,此才是真正矫乱。
邪知邪见带着分别心,如同严谨地遍历那样,所以说遍计;
都无实义,所以说虚论。
外道不知佛本意,不明本心,所以只是学了个样子。
比如《心经》中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道德经》中讲,世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世人皆知恶之为恶斯不善已。
心学四诀来自于王阳明的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三教我们都会看到不定的说法,然而此说法恰恰对准真相,而外道在此的虚论反而是学得不像,反而不能心心相印,不能传佛心印。以佛心印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就知晓是虚论。反而是误导了修行人,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禅宗有许多参话头和公案,看似隐秘,但是实则是直指人心的教法,令修行人顿悟而见性成佛。明眼人一看,禅宗和外道,高下立判。
如今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数,更是虚言虚论扰乱人心。
因此我们需要弘扬真正的佛法,正本清源。
一者、是人观变化元。见迁流处,名之为变。见相续处,名之为恒。见所见处,名之为生。不见见处,名之为灭。相续之因,性不断处,名之为增。正相续中,中所离处,名之为减。各各生处,名之为有。互互亡处,名之为无。佛又说道:“第一种虚论:
此修行人因为行阴的生灭分别,而成八种邪见。
因为想阴透尽,行阴显现,进而观行阴,以为万化变化的根元。殊不知那只是第七识变现而已,还不是根元根本。
(1)变:见行阴根元迁流流注,细微动相。
既然有迁变流转,有生有灭,所以称之为变。
(2)恒:虽然有迁变,而却前后能够相续,有相续则能无断绝,所以称之为恒即常。此变即无常,恒即常,成为一对,互为阴阳。
此外道看不到行阴背后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不能证得自性本心真心。自性真心如同日月,是光明不变的。自性具足一切,可以生万法,如此变化可以说是变。
此外道看不到宇宙万化的变化,如同周易八卦那样循环无端。
卦象对应万事万物,而阴爻阳爻构成卦象,在其中隐秘阴阳推移,量变到质变而有变化。
比如渐修和顿悟也是如此。
渐修在做致良知的功夫,恢复自性真心的本有良知良能,去掉尘垢。如此隐秘阴阳推移。瓜熟蒂落,就会反转而顿悟,见性成佛。
(3)生:在八万劫内,能见所见之处,能见众生生,所以称之为生。
(4)灭:在八万劫外,冥冥混沌不可知,不见众生,所以称之为灭。此生灭互为阴阳,两者为一对。
此外道见量有限,只是八万劫内。而如来见量无所见量。
自性本来不生不灭,如同日月,只是被物欲乌云所遮蔽。
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有为法生灭如同泡影,如同朝露,如同闪电那么快,那么虚幻。
(5)增:因为有生灭,那么在生灭的中间又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够生灭相续呢?中间必定有个什么东西,有个什么因令其相续不断。因此似多出一法,称之为增。
(6)减:因为生灭相续之中,必然有缺乏之处,中断之处。
比如出入的气息,相续而缺中交,缺少即称之为减。
增减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如来所说不增不减是真谛,直接指向自性真心。自性如同日月,不会增加一分,不会减少一分。外道不明本心,所以虚论增减,学佛不像,不能契合如来心印。
正所谓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施朱则太赤,施粉则太白。
(7)有:在八万劫内,各各生处,各各国土,因为观众生都有,所以称之为有。
(8)无:在八万劫外,见众生灭,因为无众生,所以称之为无。此有无互为阴阳,成为一对。
《道德经》中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等。无中可以生妙有。
无可以说是空,然而《金刚经》中所说的空、无跟外道所说,相差十万八千里。
外道此虚论,只是在计度和猜测罢了。”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留下三十六对法如下:
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
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
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瞋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后续我们进行《坛经新解》时候再详细解释。
六祖传佛心印,与我佛如来心心相印。
以理都观,用心别见。有求法人,来问其义。答言: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于一切时皆乱其语。令彼前人遗失章句。佛又说道:“如上八种变和恒、生和灭、增和减、有和无。
虽然以行阴之理来观,只是用心来计算的邪见,非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之人一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知晓不契入佛心法,没有正知正见。
有求法的人来问如何修证,回答说我今亦生亦灭,亦有亦无,亦增亦减。
大概外道感觉亦字,两可的词汇,可以和稀泥,不会偏执一边,以为契合中道。岂不知,此离中道甚远。
殊不知此修行人如此说,在一切时所说这些都是扰乱修行人的说法。如此会令前面求法的人遗失真正的佛法章句。”
本来佛法是说,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可是外道却说,亦增亦减,亦生亦灭,亦有亦无。
如此和稀泥,邪师说法,令修行人无所适从,反而断了修行人的慧命。
二者、是人谛观其心,互互无处,因无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无。除无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二种虚论:
此修行人谛观行阴之心,观十二类众生的生灭。
因为悟得一切法都无。众生也是会灭的,八万劫数以外是无众生也是灭的。八万劫终究会过去,终究也是灭,也会归于无。
所以有求法人来问,只是回答一个字,只是说无。
除无之外,没有什么再多说的了。”
此外道更加可爱,更加绝,只是说了一边,说了一个无字。
如此显得很矫情,搅乱世人修行的心。
我们反观春秋战国,圣贤辈出,有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
虽然离坚白论,白马非马论契合大道,但是如此多的言论,令世人不知如何行,容易被误解为戏论和虚论。
《道德经》中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虽然各种言论出现,但是终究会归于平静。
如今末法时期,各种邪知邪见横行,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正道正法,一切都会正本清源。
三者、是人谛观其心,各各有处,因有得证。有人来问,唯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余,无所言说。佛又说道:“第三种虚论:
此人谛观行阴之心,各各国土都有众生,虽然生了有灭,但是灭了又有。于是就偏执于有。
有求法的人来问的时候,只是回答一个字,多一个字都没有。
只是说是,是即是有。除了是之外,没有多余的话说。”
此外道执着于有,前者执着于无。
四者、是人有无俱见,其境枝故,其心亦乱。有人来问,答言:亦有即是亦无,亦无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矫乱,无容穷诘。佛又说道:“第四种虚论:
此修行人不会偏执于有和无,在行阴之中,都看到了有和无。
但是其心境如同树木分为两枝。
因为此修行人的定力不够深厚,智慧不够,所以不能顿悟有和无的本义。
正所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只是在字面当中去看有和无,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有无,更别谈和求法的人说清楚了。他的心是乱的,一会有,一会无,到底是有还是无呢?他的心乱,还在纠结着。
当然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如果能够引入正道,一下顿悟就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不会再有什么疑问了。
有求法的人来问,于是回答:也有,也是无。
但是无之中,并没有有;有之中,并没有无。
如此一切矫乱,会扰乱修行人。
此外道不容你去穷诘,去刨根问底。
你要去问他,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他也不会多说太多。”
由此计度矫乱虚无,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五外道。四颠倒性,不死矫乱,遍计虚论。佛又说道:“由此去计算计度,扰乱人心。此只是虚妄邪计,没有什么真实的意义,并不能指向实相。
也不能像禅宗那样令人参话头而开悟,也不是公案。只会把修行人引入歧路。
如此就会堕落入外道,迷惑菩提自性。
此可以说是行阴的第五种外道。
如此四种颠倒见,以为不要多说就会进入不死的无想天。
殊不知堕入外道,堕入六道轮回。
殊不知所谓的不死,常的,是自性本心。
正如前面波斯匿王所问,在逐渐变老的躯壳之外,有什么可以不老不死的吗?佛慈悲开示,自性本心不生不灭。
由于此修行人贪求不死,有所贪求,所以就堕入邪见。
此人周遍计度,把所有那些论都算遍,只是虚论罢了。”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

上述般若经文全予讲解。今说证道指南。为利生证道。如何实证般若而说。此指证道即指证般若。指南者指明方向的准则义。如何证般若捷径。一提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很多佛弟子都知道。也有专门受持者。也有听讲者。亦有专修者。更有尽其一生奋力修持。可是大部份人还是般若了般若。自我了自我。无有所获。更无所证。临命终时却不能作主。更何况在世解脱。妙用无碍。说到底来是何因缘。唯有二句。在圣因果不昧。在凡因果所缚。故当明了修行二字之真义。修行即是转换因之先后成熟。一切依因正果。因此佛才特别立有出离心、四无量心、菩提心、诸般戒律。即六度万行等专修方法。这些行法、都是专起种因结果作用的。离开了它们任你把金刚经、六百卷般若、心经背诵翻烂。也不会证到般若的。如果只是读明经理即能证道。佛也就不会说那么多具体的行持法了。佛说诸行皆是为了行者自修。转换因果。契合经理谛相。双运圆融般若自显。故我说前者般若于文字已明。但明不一定能代表实证。何以故。因众生无始以来。长处轮回。受生死烦恼诸苦之缚。五蕴不空故随行造业。而因果报应。由于属随业报果。故心随业转。不能心转业力。加之业力障盖又出自无明。故尔想证般若。想即成障。欲坐禅定。烦恼、妄心、分别、昏沉、掉举、无明由因感现成障。欲修彻却多落空鉴之执。欲修“妥噶”又以光感而作幻心。欲念咒语。口念意散。不去天南海北。就行以妄鉴妄。正欲万念归一。忽又昏昏睡觉。意识梦然、业力现前不由自主。故尔无明业力绝非想断则断。想灭则灭。因此文字般若亦非想懂则懂。观照般若亦非想观则观。实相般若亦非想证则证。何以故。由无始无明盖障、浮覆圆妙圆明真心之故。是故般若特为具大智者舍利弗而说。说一度众。菩萨悲意却非普通众生能证悟的。或略有领悟。也只能根据各位业力轻重。分段深浅、而受相对之益。故尔今特告知一切有情。欲证菩提。必证般若。欲证般若。必灭无始无明业力。欲灭无始业力。必从因入果。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行优果善。去障方能明生。因果依何而证。当以佛说修行而证。故一切胜义之证。不离修行。修者修正。行者行为。即将己之凡夫行为修正而符合佛菩萨所立之中正行条。唯独如此方能转换因果。善因先熟。占其报位黑业自然无位显报、推之于后。故出障明生。照见般若。以智圆明。若证般若。不离修行。无论何宗何派、何种法要。亦复如是。修行法门颇多。今不一一举之。只例一说即可圆满。转换因果之先熟善因。种大解脱之诸因。消无始之业障。业障远离、智光才能显现。方能照见般若妙明。此说并非不念《心经》不解经意。而必须三业相应一心持经。深解经意。悟其妙理。方为双运之修。若欲求解脱者。首先必须具备真出离心、真信、愿、行、真戒、定、慧。具此决心。方能真正按佛所说实行。今立加行法部份而说:无论为上师的和当弟子的。或以禅为食的。具神通幻妄觉受的。或聪明超群的。或气功出奇的。乃至智慧通妙的。学佛法不应以神奇古怪为立意。一切神奇古怪说穿了无非万法由心生。一切幻化奇妙之用都脱离不了自我意识幻化。不是第六识感观就是第七识末那意显现。或心识之王第八识阿赖耶出涌。穿墙入壁不足为奇。况复气功之类无稽之幻化小焉者也。《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是之理也。又有以禅理高谈空鉴脱离实际说玄虚。开口一个大圆满。闭口一个无相法。启齿不谈无上步。就求金刚圆满法、不求妥噶化虹光。妄贪金刚喻定决。乃至念阿弥陀佛。口称善。实际行为做坏事。说实话吧、如果世间法的基本行为都不正。还算不上一个称道好人。狂言妄求之心是没有用的。我的宗旨是一句话。那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因为佛法是建立在世间六大缘起和合之因的悟谛。所以世间上的一切处事接物、为人、生活、工作、思想、行为等。乃至世间上的起心动念。所有相对事物及意识。都是对自己行为的洗刷。因果的印证。学佛为修行。修行就是以世间上的一切来磨炼自己的修养。更正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行为去应照世间上的诸法。这种应照是科学性的、数学性的。比如:要达到一种圣者的境界。规定为一百斤善因名为圣者。那么只具备一斤是不算数的。乃至九十九斤也是不行的。九十九斤只能算九十九斤。毕竟不是一百斤。故不圆满的。要圆满那必须要一百斤。差一克一毫也不能称圣者。因为一百斤又名圣者。所以行者之行是没有半毫虚假可走的。故尔需当三业实际应照。所以应有实际对尘标准。那就是最基本的也要以六度万行、十善、四无量、佛说诸戒为尺度。在这之前。首先得一步一个足印走正世法初基。然后再进一步深入诸行。以做到大公无私、舍己利人、爱国爱民、爱世界、热爱和平。做到一社会敬爱的善知识。以此为初因之基本德行。然后方可进修以下加行、如此较易相应。有人问佛教之修行如此善业。不但不杀生。而且恶念也不准动一下。那么对于那些恶贯满盈的坏人、魔妖之辈。不就提供了做坏事、害人民、坏佛法的条件了吗?这里我必须告之大家。佛教固以大悲普度为本。但又具大雄无畏之志。对于那些破坏众生利益、毒害大众生命、以邪说玷污正法、正教、制造社会混乱的坏蛋、恶魔。是毫不松手去抗击的。是没有半分毫畏惧的。因为佛法修行是为自觉觉他。故尔为大众和国家即世界的利益。对个别的坏人是不会原谅的。故对坏人、坏事、恶贯之行。要向有关正义部门反映的。总之。修行者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众生。凡是菩萨之举正是如是行持。故尔菩萨戒之建立魔天震之大骇。以下为证取般若之具体法要“加行”。

加 行

凡修行者首先得皈依而后随之发心。并必当了明修行学佛。一为自了生死。二为度脱众生。故当解行以下四句法义三业相应而行。直至生起实相。

四句皈依发心即是:

诸佛正法众中尊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资粮

为利众生愿成佛

于此进入观无常。如初修行人未生出离心者。不依观修无常之法。即不能产生真修行心。更不能依法行持。或遇难急退。故当首具真欲求得解脱之道。急求出离轮回之法。若欲出离轮回。必悟世间幻化假合皆无常性。故当观无常。观无常者。即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我体四大合。亦复如是义。应于静处前思后想。亲友离别已步黄泉。事时推岁。幼年步入青年。青年转入壮年。壮年归近老年。将入其土我体正如是理。于无人处静心下来观一切声响。观流水。一去不回头。观当下念头言语已成无常。而吾将接近亡故。死无定期。一气不来。当下两手空空而入中阴。世间诸有无从带去我之当下肉体亦复如是。如意念观成实相。则会生起怖畏。此时出离心进入生起次第。于此才明了人生时间短暂。随时可死。方可进入怖畏之苦。此时自然精进用功而不懈怠。不易产生烦法心。修密者于此四部瑜珈自然相应。诸有法门亦复如是。具备出离心后。还必须严守戒律。方可播种善因。转换恶果推后续生。此以三聚净戒为主即是。

三聚净戒者:

一、摄律仪戒。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

二、摄善法戒。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

三、摄众生戒。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于此当静观我既发心学佛。欲脱离轮回诸苦。故当严守三聚净戒不可有犯。在戒之基础上。还必需以十善作为基因。十善之修。应于实践中静观深思十善。自己是否时时事事均依之三业无异。如佛所云。修法得用无疑。若行持有异当下修正。若不如佛所说而行持当然修法是没有受用的。故必行于三业实践。其具体十善即是不杀生而行放生。不偷盗而行施舍。不邪淫而修梵行。不妄语而说实言。不绮语而说质直语。不两舌而说调解语。不恶口而说柔和语。不贪而修不净观。不嗔而修慈悲观。不痴而修因缘观。在十善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实施四无量心。建立德行。修四无量心。首先得起动果与因的实施。故尔四条即是: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随意即观慈悲喜舍四无量。对诸众生于实际行动中发起此四种无量之心。施于实践。尔时当依次第而入。先由生身父母。妻室、夫君、儿女、岳父、岳母、诸亲眷属。常处身边亲近友人。次第而进。随之散于六道众生及法界一切有情。对诸有情。观如往昔互为父母。互为妻室儿女。因缘理信实则如是。故当三业相应于慈悲喜舍。落实于三业。尔时自观次第而进。若于生身父母、妻室、儿女均未相应。口言己行于众生相应。则为假相。未种相应之因。四无量心分三个次第。即是第一、生起次第。第二、圆满次第。第三、生圆不二次第。如是成就其四种无量心者。至少要达到圆满次第。若要解脱受用。先证生圆不二次第。四无量心进入生起次第。便可自知。如见到他人的生死、痛苦灾难、幸褔、富贵、快乐。从内心生得起慈悲喜舍的觉受并付之实施。即为生起次第也。圆满次第是建立在生起次第的基础上的完美境界。四无量心是否真生。可以从事例中自见。例如于行道中见一车祸伤一青年。废一肢体而残。惨状不堪。围观悲欲多泪下。汝亦如是悲心起动。过一时回家则无车祸之觉。早忘九霄云外。餐食如狼似虎。此境界为普悲感。并非四无量之悲心。假如该车祸所伤者为汝之亲人。其悲伤之心境。却非平平。第一餐绝难进食。何来虎狼食举。何以故。尔时多于思之己亲前途。心生悲妄。乃至夜不能眠。奔走求医。劳其筋骨。而不顾诸苦。若真发四无量心者。则应对他人之一切。如自己之一切。此乃菩萨行道必备之德。如证到圆满次第之四无量境。则能众生平等。以三业相应施之四无量实施之用。圆满次第区别于生起次第者。主要在于出之自然行业。不加半分毫厘强求之举。则备四种无量之心。在圆满次第的基础上。进一步则产生生圆不二次第境。此为胜义之谛。即为不染无著之四无量境。与般若有密切相关。此不作多解。在圆满次第、四无量境的基础上。恒持修学。久之自然得证生圆不二之境。行者于此静思。汝可生起、汝可圆满。如未生起、则应当下发心。行于三业。使之四无量心生起实相。而后勤修六度万行。念念不忘自觉觉他。故当发大乘菩提心。度众生脱离轮回。众生有苦即我苦。众生不尽我长度。发此菩提心。由行者于佛菩萨前自立愿心。条例方案。言出必行终身照办。不可三业有异。若口言度生。而返照四无量心。未能三业相应。度生则无实相。若未三业相应。纵能终日持咒、修观、诵经打坐、念佛。终归竹篮打水无从收益。故当日审。依照佛义上师之教。查己为任。凡与教违当下正之。(文诵至此静而思之)。行者于此当前思后想、你可做到。透关之法。立而除根。以上是为修行之要。建立加行生起次第。方入六度齐修之法,六度者: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修《心经讲义》。成观音境(成就于观音)。故当行持于六度。自行化他。行菩提道。行于利乐有情。大行大悲六度法是不可分割偏废而修的。假使持戒而不布施则不能摄化有情。布施而不持戒则难以进修定慧。忍辱而不精进则道业难成。精进而不忍辱则魔障难消。禅定而无智慧则愚痴固执。智慧而无禅定。则狂慧凡情。因此我们要大发菩提心。学菩萨行愿。广修六度万行。直至圆成佛果。诸佛菩萨均依六度即诸法而证般若达成正觉。故我等若成观音正觉。必依行入法方可与佛同处法性合一。自证般若。于此行者静思自己三业于今昼之日可否与上述法义相应。而后可向大德求修正行。即可自证般若。得大解脱。或三业相应诸法行境而诵《心经》。亦复可证般若解脱无碍。凡修行者当注意自迷于真假修别之法。即是修法有假修与真修之别。任何佛法亦复如是。假修容易。真修难。真修又必建立于持恒上。何为假修。不将加行实用于处事接物、日常生活、有为法相、无为见中。是为假修。于正行持咒修观即是摄心。上坐时身坐而心不坐。持咒时口持而心不持。修观时声诵而意不观。亦名假修。有行无功步不前。有功无行如无脚。只修加行不修正行。如人无脚不能行走一步。只修正行不修加行。不能走到目的地。故单修一亦名假修。假修不得收益。何为真修。真修者建于决心学佛。永恒不生退悔。于世间法中出世法见。三业应照加行付之实践。在座上时身心俱坐。持咒时心口同持。修观时意随文入。念佛时观不离像。三业打成一遍。始终如一。乃为真修。真修者即能相应。转换因果、领悟《心经》自证般若真如。

祝一切见示此讲义众生。得大利益、悉皆解脱无碍。

永明延寿禅师《宗镜录》16 

牛头下佛窟和尚云。若人不信一文殊说。十方文殊一时说。一佛涅槃。一切诸佛俱涅槃。何以故。不达色根本故。问。了色性无所有是本不。答。此是住观语。非是即事见根本。若即事见者。只汝生老病身。及无明淫怒。是色根本。事外无理故。是以若了一色根本。即举十方色同。名为一说一切说。一涅槃一切涅槃。当知色体无性。性无不包。又云。虽同凡夫。而非凡夫。不得凡夫。不坏凡夫。谓别有殊胜在心外者。即堕魔网。我今自观身心实相作佛。即是见十方佛同行同证处。问。佛身无漏戒定熏修。五阴不缚不脱。不敢有疑。且如大品经云。众生不善五阴之身。亦不缚不脱。甚令人惊疑。答。若向众生五阴外。别有诸佛解脱。无有是处。只了众生自性。从本已来。无有一法可得。谁缚谁脱。何得更有缚脱之异。问。经云众生与佛平等。无有缚。脱何得六道众生沉沦不得解脱。答。众生不了色心清净。妄想颠倒。不得解脱。若知人法常空。其中实无缚脱。问。作何观行忏悔。临终免被业牵。答。汝须深信诸佛所行所说处。与我今日所行所说处无别。乃至成佛尚不得涅槃相。何况中间罪福妄业可得。此是真实正知正见。真实修行。真实忏悔。但于行住坐卧不失此观。临终自然不失正念。
  

佛窟下云居和尚。心境不二篇云。世出世间。俱不越自一念妄心。而有。一念才起。万像分剂。一念相生。便成心境。若非心境。何得有念可见。既有所见之念。又有能见之心。将知念即是境。见即是心。所见之念。便成色蕴。能见之心。便成四蕴。经云。五蕴是世间。一念具五蕴。一一蕴中。皆具五蕴故得一不碍多。多不碍一。所以心境交通。互为宾主。经云。境智互相涉入。重重无尽。即是一尘含法界。一一法皆遍也。观自一念动。即恒沙世界一时振动。观自一念常定。即六道众生悉皆常定。若谛了一念之体。即恒沙世界常现自心。由迷一念。即境智胡越。
  

大珠和尚云。心性无形。即是微妙法身。心性体空。即是虚空无边身。示行庄严。即是功德法身。此法身是万化之本。随处立名。智用无尽。是无尽藏。问。何者是法身。答。心能生恒沙万法。故号法家之身。经云。一念心尘中。演出恒沙偈。时人自不识。问。真法幻法。各有种性不答。佛法无种。应物而现。若心真也。一切皆真。若有一法不真。真义则不圆。若心幻也。一切皆幻。若有一法不是幻。幻法则有定。若心空也。一切皆空。若有一法不空。空义则不圆。迷时人逐法。悟罢法由人。森罗万像。至空而极。百川众流。至海而极。一切贤圣。至佛而极。十二部经。五部毗尼。四。围陀论。至心而极。心是总持都院。万法之原。亦是大智慧藏。无住涅槃。百千名号。皆是心之异名。
  

先洞山和尚心丹诀云。吾有药。号心丹。烦恼炉中炼岁年。知伊不变胎中色。照耀光明遍大千。开法眼。睹毫端。能变凡圣刹那间。要知真假成功用。一切时中锻炼看。无形状。勿方圆。言中无物物中言。有心用即乖真用。无意安禅无不禅。亦无灭。亦无起。森罗万像皆驱使。不论州土但将来。入此炉中无不是。无一意。是吾意。无一智。是吾智。无一味。无不异。色不变。转难辩。更无一物于中现。莫将一物制伏他。体合真空非锻炼。
  

先曹山和尚云。古佛心墙壁瓦砾是者。亦唤作性地。亦称体全功。亦云无情解说法。若知有。这里得无辩处。十方国土。山河大地。石壁瓦砾。虚空与非空。有情无情。草木丛林。通为一身。唤作得记。亦云一字法门。亦云总持法门。亦云一尘一念。亦唤作同辙。若是性地不知有。诸佛千般喻不得。万种况不成。千圣。万圣尽从这里出。从来不变异。故云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
  

灵辩和尚云。夫一心不思议。妙义无定相。应时而用。不可定执。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用有差别。随处得名。究竟不离自心。此心能坏一切。能成一切。故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心作天。心作人。心作鬼神。畜生地狱。皆心所为。好恶皆由心。要生亦得。要不生亦得。即是无碍义。只今一切施为。行住坐卧。即是心相。心相无相。故名实相。体无变动。亦名如来。如者不变不异也。无中现有。有中现无。亦曰神变。亦曰神通。总是一心之用。随处差别。即多义。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又东方入正定。西方从定出。若了心外无法。一切唯心。即无一法当情。无有好恶是非。即不怖生死。一切处皆是解脱。故云当成无所畏。纵然心外有一切境法。亦从自心妄想因缘而生。无有自性。其体本空。如幻如化。
  

先云居和尚云。佛法有什么多事。行得即是。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欲得如是事。还须如是人。若是如是人。愁个什么。若云如是事即不难。自古先德。淳素任真。元来无巧。设有人问。如何是道。或时答[鹿*瓦]甎木头。作么皆重。元来他根本脚下实有力。即是不思议人。把土成金。若无如是事。饶尔说得蔟华蔟锦相似。直道我放光动地。世间更无过也。尽说却了。合杀头。人总不信受。元来自家脚下虚无力。释曰。云居和尚。乃物外宗师。此土七生为善知识。道德孤迈。智海泓深。具大慈悲。常盈千众。所示徒云。但知心是佛。莫愁佛不解语者。此为今时学人。一向外求但学大乘之语。不能返本内自观心。明见天真之佛。若了此心佛。即自然智。无师之智现前。何烦外学。如云从门入者非宝。又云。从天降下即贫穷。从地涌出却富贵。若从心地涌出智宝。有何穷尽。故云。无尽之藏。但若得心真实去。根脚下谛去。自然出语尽与实相相应。言下救人生死。变凡为圣。捉砾成金。道有亦得。道无亦得。句句悉成言教。若也心中未谛。圆信不成。空任虚浮只成自诳。直饶辩说纵横。只增狂慧。设或说得天华坠。石点头。事若不真。总成妖幻。所以志公见云光法师讲法华经。感天华坠。云。是咬蚤之义。是先圣诚言。实为后学龟镜。可以刻骨。可以。书绅。今遍搜扬。深有。意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年少时候的我是复杂的“焦虑-回避”依恋类型,喜欢一个人不懂要怎么表达,总会表现出不在意的样子,被我喜欢的人也许无法察觉我喜欢的程度,那时的我仅限于内心戏很足。今
  • 许检察长在慈利县检察院的四年,正是慈利县公安系统塌方式腐败之时,您有考虑过自己的监督管理是否到位,还是有共同利益可以分享,对于公安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抑或是纵容
  • #小龙女说身边事##喜迎二十大 我家云南美# 【德宏是全国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德宏属南亚热带气候,平均海拔800-1300米,年均气温18.4℃-20.3℃,
  • ”在这个喧嚣混杂的世界,不随波逐流,努力成为内心干净的人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走进户外的人,都会发现户外的圈子很干净,很简单,不聊是非,不说功过,有烟火气,却超越
  • 同样,诸位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一切行持,可能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具备意义或者不如法的情况,但是我们要试着将自己的身、口、意导入到法中,这是很重要的。谈到修持佛法,
  • cool 跟妈妈聊天 试着理解他们认为的爱仍然感谢我有选择的权利与条件再难的退路也许就是 身后有他们想起十八岁的时候我爸给我写的信了下次回家我要把它翻出来再看看
  • 神父和我房东都看过很多他的书,就想让我这个不学无术的也学一点儿术大概是这个意思7⃣️展览结束之后我们去了Gibert Joseph 书店,因为神父说他觉得跟我聊
  • ”柳岩还爆料,刘亦菲私下不像一个女孩,还有点憨憨的,而且她和大家一起聚会,包括她生日那天,都是素颜,不化妆。”柳岩还爆料,刘亦菲私下不像一个女孩,还有点憨憨的,
  • 前几天珍宝海鲜舫被拖走的视频中,弹幕里有网友觉得“这装修配色好土”。尽管70年代就开业了,但在很多香港市民的印象中,珍宝海鲜坊名气最大的时候其实是90年代。
  • 图一图二都喜欢,滤镜不同,都发上来,图三是荧光海,这真是莫名的缘分,我们昨天期待了半天,晚上民宿老板说今晚好像不多,可以去看看,结果零零星星点点,今天散步路过,
  • 都因为各种原因没去成终于 五一安排上了逛了一天jio好痛 但想看的展几乎都看了最好笑的是,在看最后一个饮食文化展的时候,有一个展品是葫芦形的容器,很大,然后介绍
  • 说真的,选人那里,榴莲声音都颤抖了,你们都该去自己,而面前坚定的看着她并选择她的,还不是只有猪猪[苦涩]猪猪:“喜欢自己,选雾里不如去唱跳女团歌”最后选择了雾里
  • 一株小小的身影一抹充满生机的绿色一棵长相精致的小植一个永远面带笑意,认真倾听的陪伴一个只属于你一个人的朋友你有故事,我们有绿植何不来寻一株与你有缘的小植物来见证
  • 他表示,每次“超级月亮”来临,月升时间都会不同。即便每年都有,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超级月亮’一出现,立刻就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 [心]#阳光信用#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不是与生俱来带着光环的,也不一定是比别人幸运。人生最低谷時,他遇見本生老師,本生說出
  • 天呀 我真的很开心和善良的人聊天 发现经常去的宠物店姐姐发了一个领养小猫的朋u圈 是一只漂亮的小白猫 和我捡回家的星星长得一样 我寻思给星星找个小伙伴 让他能
  • |06.241⃣️中午吃了面皮 哦吼 现在我一碗竟然吃不完2⃣️换完头像昵称秀秀就发现了3⃣️爱上了镜面唇釉 (虽然这看不太来4⃣️我叫你的宝贝5⃣️螃蟹说爬
  • 贴博士【养生健康小知识】1.红豆补血消肿,适合女性生理期前或熬夜吃;2.薏仁富含B族维生素,适合肌肤干燥、长痘者;3.绿豆清热解毒,适合爱吃烧烤煎炸者。4.黑豆
  • 不论你布施的物质有多少,你的菩提心念念相续,毕竟成佛。深刻明白:诸功德中,法布施为最(内附群咒轮发展史)_布施供养_行愿阁官方博客》有个师兄说我法界脑子里有很多
  • 你可以不喜欢我说的话,不喜欢我的样子,不喜欢我的性格,不喜欢我的一切都没关系,但请你别来指责我,没有按你喜欢的方式存在,因为我本来就不是为你而准备的。你看过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