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监测# 【ENSO-182 特别期:关于厄尔尼诺事件的Q&A(2023版)】

自早春三峰拉尼娜事件结束后,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迅速转为暖异常并显著发展;北京时间昨日夜间,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我国更热、极端高温过程更频繁的夏季么?全国夏季降水洪涝旸旱形势如何?

如果需要一个简短结论,那就是:

1. 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总体、数年尺度的增暖,叠加在长期增暖趋势上,是很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创近代观测以来最高;但对于不同具体区域的短期(季节尺度),是不一定造成。

2.实际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的因子非常繁杂,厄尔尼诺只是其中重要因子之一。如果仅考虑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在其发展期的夏季我国气温主要呈现北方(西北、华北、中原等)偏高且热浪偏强偏多、南方与东北地区接近常年同期的特征,而降雨也总体为“北方偏少、南方偏多型”。今年其它气候因子的作用让实际情况更加复杂,但华北、西北高温热浪偏多,南方高温热浪事件有限的情形基本确定;而后期四川盆地与北方降雨也将转为偏多,部分山区/山前平原需要防范山洪与地质灾害。

这次我也会对厄尔尼诺事件的一些相关内容,作一些简要的Q&A.

——————正 文 开 始——————

Q1: 什么是厄尔尼诺事件?
A1: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持续、显著偏暖的气候现象】。

其中,【“持续”】代表时间上至少要维持5个月;而【“显著偏暖”】,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指较常年平均偏高0.5°C以上。

在当前实际监测中,“常年平均”多采用1981-2010年或1991-2020年的平均,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多选用经纬度上,5°S-5°N,170°W-120°W划定的地区作为代表(被称作【Nino3.4区(参见图1)】),以该区域平均海表温度的异常作为监测标准。

在词源上,厄尔尼诺一词来自西班牙语“El Niño”,字面意为“圣婴/小男孩”,这可能是与该现象最早由19世纪秘鲁渔民在圣诞节前后发现得名—实际上,这一现象也的确通常在12月前后最强,而随后用作赤道中东太平洋显著偏冷的拉尼娜事件则称为“La Niña” (意为“小女孩”),形成明显分野相对。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其实是同一类现象的两面,分别代表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持续显著偏暖与偏冷的情形(图2)。

Q2:为什么会出现厄尔尼诺事件?
A2: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气候学与海洋学不少专业知识,考虑到理解难度,这里仅做一些简要、不完全严谨的概述。

在通常情形下,赤道两侧是盛行信风,总体以东风为主,它将东太平洋海表较暖的海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而为了补偿表层海水的缺失,在东太平洋地区会有深处的冷水向表层补充,而西太平洋多获得的海水也会堆积并向下沉,在海表以下回流到东太平洋,构成一个循环(图3/图4左)。

因此在通常的情形下,东太平洋海表会失去暖水而有冷水补充,海温较低;而西太平洋海表会得到暖水,海温较高且盛行上升运动与对流云活动。

但维系这个循环的很多过程,如海表面的信风,也存在明显变化。如果信风突然减弱,上述循环变弱,东太平洋暖水向西输送会减少而海温偏高,反之西太平洋海温偏低,此时对流活动移动到中太平洋一带,这就是厄尔尼诺事件(图4中)。此时西太平洋海表附近的空气受冷却下沉,在海表处聚集形成高压;反向的异常气压梯度力将导致从东太平洋向西吹拂的信风进一步减弱,西太平洋海温变得进一步偏低,会继续增强这一循环,形成正反馈过程。

反之,当信风较常态进一步增强,可能触发形成拉尼娜事件(图4右)。

不过,厄尔尼诺事件不会因为上述正反馈过程而无限增强,也有不少大气与海洋过程会抑制其增强(由于涉及较专业知识,这里不展开叙述),这使得事件发展会有限制,并在一定时段后减弱结束。

Q3: 厄尔尼诺事件频率有多高?
A3: 在1950年至今的73年中,共发生了21次拉尼娜事件,平均约3-4年一次,相比同期18次的拉尼娜事件频率略高。

但其中,又分为持续时间短(6-12个月)的高频事件,和持续时间较长(1-2年)的低频事件,这74年里,总共有18年9个月处在厄尔尼诺状态。因而,厄尔尼诺事件也并非少见,而其与拉尼娜事件总共占了一半以上时间,真正的“中性状态”并不是很多。

Q4: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为什么还能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
A4: 因为厄尔尼诺事件,不只是简单的热带太平洋区域气候异常。

前文已经提及,由于热带太平洋的面积之广与较高的海温,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到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影响到海表之上大气的温度和对流活动。对流活动的变化,会导致对流云形成过程中,水汽凝结并释放热量(被称作潜热)的多寡,而潜热是大气运动重要的能量源。

因而,厄尔尼诺事件可引起相当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甚至通过激发波长极长的大气波动,超越热带地区的囹圄,影响到热带以外的广阔天地。此外,它还能影响到热带太平洋以外海区的海温,这也会进一步导致各地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异常(图6)。

实际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是季节到数年的时间范围内,影响力最强的自然气候因子。

但需要注意,由于我国并非位于赤道太平洋沿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也是相对间接,不如同印度尼西亚、秘鲁等直接影响区明显。讨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的影响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Q5:部分报道引用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在厄尔尼诺事件的推动下,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而最近南方和华北等地的高温热浪过程增大了这样的担忧。我国会迎来一个更炎热的夏季么?

A5: 从全球、全年平均的总体角度,刷新观测记录新高的概率相对较大。但对于我国夏季,总体很难刷新最高温纪录——地区分布上,西北、华北显著偏高的概率较大,而南方和东北等地气温则难以显著偏高。

从1950年以来逐月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图7 )看,厄尔尼诺事件(红色部分)在数年范围的年际尺度上,容易导致气温出现一个阶段性偏高——这与热带海表热含量总体显著增加,并以对流潜热等过程释放向大气等机制有关。在上述机制与叠加人类活动为绝对主导的辐射强迫与增暖背景下,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近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最暖一年的概率在显著增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夏季全部区域气温都会比去年更高,与出现比去年更严重的高温热浪。首先,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气温短期偏高、甚至在当前环境刷新最暖一年纪录,是从全年总体、全球总体的时空尺度讨论,但放大到其中的具体时段和区域,则存在显著的变率,不代表空间的局部区域、时间的一个月或季节都会气温显著偏高甚至刷新纪录。事实上,以1980年以后厄尔尼诺事件的合成(图8)可以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期夏季,全国呈现西北、华北气温偏高显著,而南方偏高有限甚至接近常年的状态,总体不会有气温大幅偏高。

具体而言,讨论这个区域季节气候问题,需要从相应的区域天气、气候系统入手。去年造成我国夏季南方大部气温显著偏高的直接推手,自然是偏西、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但在今年夏季,由于厄尔尼诺事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TIOD正位相事件)发展,二者会共同导致副热带高压将在盛夏转为偏弱,而南亚高压也将因南亚季风和高原暖心较去年的减弱而偏弱,也难以支持对流层中层的大陆高压。因而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将以难以出现大范围、持续长的高温热浪过程,季节平均气温也很难再度刷新最高纪录。

但造成北方高温热浪的天气系统有所不同—主要是高空西风带暖脊/阻塞系统与相应的低空干热气团,最近华北数次高温热浪过程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过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大到影响整个夏季热浪频率和强度的气候因子,厄尔尼诺事件会是成因之一——在厄尔尼诺事件发展下,赤道中东太平洋对流活跃而印度地区对流减弱;二者造成的大气潜热异常,分别导致了自热带太平洋向西北传播的低空波列和印度西北部向亚欧大陆中纬度传播的波列,二者导致了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脊异常和东北地区-日本海的低槽(图9),中间负涡度平流更是加剧了西北到华北的下沉增温与低空暖气团实力。而另外的成因,则仍然是中高纬度海冰、积雪的异常——它们的影响可能和厄尔尼诺相当。在它们的作用下,今年北方地区热浪将明显偏多,不过多集中在7月中旬和之前;随后由于雨带的明显北移,季夏的骤雨将浇灭这些暑热。

Q6:今年盛夏汛期态势如何?
A6:

雨带将从前期的偏南逐渐转为偏北,和多数厄尔尼诺发展期不同;虽然不会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但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华北山前地区仍需要防范短期极端强降雨和可能的山洪、地质灾害。

通常而言,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期是雨带偏南的“南涝北旱(图10)”—因往往导致我国东北-日本海一带气旋环流异常(再次注意图9),其西侧偏北风覆盖我国北方,导致夏季风和降雨偏弱。但今年除了厄尔尼诺事件外,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也较为明显—它对北方的影响和厄尔尼诺不同,是有利于雨带偏北北方降水偏多。以目前的态势,厄尔尼诺事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滞缓步履,但印度洋偶极子仍在超前发展——因而至7-8月,副热带高压逐渐转为偏北并逐渐偏弱的概率在显著增大,雨带也将逐渐由当前摆动中有所偏南的格局,逐渐转为偏北;北方雨季降水则略有偏多,和常规厄尔尼诺发展期不同。不过由于副热带高压转为偏弱,由其本身发源的副热带夏季风和中转输送的热带季风水汽都不会显著偏多,因而虽然北方后期降雨将转为偏多,但持续强降雨的概率较低;不过同样地,需要注意在地形和特殊天气系统下,可能出现的短期但集中的极端过程。

即使我们已在ENSO相关的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领域有了很大进展,对它的认识仍如同沧海一粟。但我们也依然在继续追寻、分析与传颂流转在海洋与天空间的冷暖,与它们撼动寰宇风云的力量。

更可渡,山海阴晴

图1: 6月中旬一周的全球海表温度异常,其中暖(冷)色调代表偏高(低),红色方框即Nino3.4区域。可以看到,以Nino3.4区域为代表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有显著冷异常,表明了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图片来源:https://t.cn/A6MYTMC2

图2: 厄尔尼诺(左)/拉尼娜(右)事件下海温异常,其中红(蓝)色代表海温偏高(低)。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V

图3: 正常情形下的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模型。图片来源:https://t.cn/A6ocfGDC

图4: 正常年份(左)、厄尔尼诺年(中)、拉尼娜年(右)的热带太平洋海洋与大气情形。表层暖(冷)色代表暖(冷)海表温度,白色箭头代表海面信风,黑色箭头代表高空大气运动。图片来源:
https://t.cn/A6bSjHg6

图5: 195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暖事件)列表。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M

图6: 厄尔尼诺事件在北半球冬季(上部)、夏季(下部)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i

图7 1950年以来全球均温逐月变化图。其中红色为厄尔尼诺状态、蓝色为拉尼娜状态、灰色为中性状态,可以看出厄尔尼诺事件的确会助推短期的全球均温升高。

图8 198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发展期夏季,我国和周边地区气温偏离均值的幅度(左图)和气温偏高的概率(右图)

图9 厄尔尼诺发展的夏季,垂直运动(红色为上升,蓝色为下沉)和对流层低层(850hPa,约1500米高)的环流异常。东北到日本海一带的C即异常气旋式环流 (引自Wen et al. 2019)

图10 同图8,但为降水距平(左)和降水偏高概率(右)

图11 国家气候中心对盛夏气候展望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出现#

#气候监测# 【ENSO-182 特别期:关于厄尔尼诺事件的Q&A(2023版)】

自早春三峰拉尼娜事件结束后,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迅速转为暖异常并显著发展;北京时间昨日夜间,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厄尔尼诺事件形成。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我国更热、极端高温过程更频繁的夏季么?全国夏季降水洪涝旸旱形势如何?

如果需要一个简短结论,那就是:

1. 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总体、数年尺度的增暖,叠加在长期增暖趋势上,是很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创近代观测以来最高;但对于不同具体区域的短期(季节尺度),是不一定造成。

2.实际影响我国夏季气候的因子非常繁杂,厄尔尼诺只是其中重要因子之一。如果仅考虑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在其发展期的夏季我国气温主要呈现北方(西北、华北、中原等)偏高且热浪偏强偏多、南方与东北地区接近常年同期的特征,而降雨也总体为“北方偏少、南方偏多型”。今年其它气候因子的作用让实际情况更加复杂,但华北、西北高温热浪偏多,南方高温热浪事件有限的情形基本确定;而后期四川盆地与北方降雨也将转为偏多,部分山区/山前平原需要防范山洪与地质灾害。

这次我也会对厄尔尼诺事件的一些相关内容,作一些简要的Q&A.

——————正 文 开 始——————

Q1: 什么是厄尔尼诺事件?
A1: 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持续、显著偏暖的气候现象】。

其中,【“持续”】代表时间上至少要维持5个月;而【“显著偏暖”】,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指较常年平均偏高0.5°C以上。

在当前实际监测中,“常年平均”多采用1981-2010年或1991-2020年的平均,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多选用经纬度上,5°S-5°N,170°W-120°W划定的地区作为代表(被称作【Nino3.4区(参见图1)】),以该区域平均海表温度的异常作为监测标准。

在词源上,厄尔尼诺一词来自西班牙语“El Niño”,字面意为“圣婴/小男孩”,这可能是与该现象最早由19世纪秘鲁渔民在圣诞节前后发现得名—实际上,这一现象也的确通常在12月前后最强,而随后用作赤道中东太平洋显著偏冷的拉尼娜事件则称为“La Niña” (意为“小女孩”),形成明显分野相对。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其实是同一类现象的两面,分别代表了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区持续显著偏暖与偏冷的情形(图2)。

Q2:为什么会出现厄尔尼诺事件?
A2:由于这个问题涉及了气候学与海洋学不少专业知识,考虑到理解难度,这里仅做一些简要、不完全严谨的概述。

在通常情形下,赤道两侧是盛行信风,总体以东风为主,它将东太平洋海表较暖的海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而为了补偿表层海水的缺失,在东太平洋地区会有深处的冷水向表层补充,而西太平洋多获得的海水也会堆积并向下沉,在海表以下回流到东太平洋,构成一个循环(图3/图4左)。

因此在通常的情形下,东太平洋海表会失去暖水而有冷水补充,海温较低;而西太平洋海表会得到暖水,海温较高且盛行上升运动与对流云活动。

但维系这个循环的很多过程,如海表面的信风,也存在明显变化。如果信风突然减弱,上述循环变弱,东太平洋暖水向西输送会减少而海温偏高,反之西太平洋海温偏低,此时对流活动移动到中太平洋一带,这就是厄尔尼诺事件(图4中)。此时西太平洋海表附近的空气受冷却下沉,在海表处聚集形成高压;反向的异常气压梯度力将导致从东太平洋向西吹拂的信风进一步减弱,西太平洋海温变得进一步偏低,会继续增强这一循环,形成正反馈过程。

反之,当信风较常态进一步增强,可能触发形成拉尼娜事件(图4右)。

不过,厄尔尼诺事件不会因为上述正反馈过程而无限增强,也有不少大气与海洋过程会抑制其增强(由于涉及较专业知识,这里不展开叙述),这使得事件发展会有限制,并在一定时段后减弱结束。

Q3: 厄尔尼诺事件频率有多高?
A3: 在1950年至今的73年中,共发生了21次拉尼娜事件,平均约3-4年一次,相比同期18次的拉尼娜事件频率略高。

但其中,又分为持续时间短(6-12个月)的高频事件,和持续时间较长(1-2年)的低频事件,这74年里,总共有18年9个月处在厄尔尼诺状态。因而,厄尔尼诺事件也并非少见,而其与拉尼娜事件总共占了一半以上时间,真正的“中性状态”并不是很多。

Q4: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为什么还能对我国气候产生影响?
A4: 因为厄尔尼诺事件,不只是简单的热带太平洋区域气候异常。

前文已经提及,由于热带太平洋的面积之广与较高的海温,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到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影响到海表之上大气的温度和对流活动。对流活动的变化,会导致对流云形成过程中,水汽凝结并释放热量(被称作潜热)的多寡,而潜热是大气运动重要的能量源。

因而,厄尔尼诺事件可引起相当大范围大气环流异常,甚至通过激发波长极长的大气波动,超越热带地区的囹圄,影响到热带以外的广阔天地。此外,它还能影响到热带太平洋以外海区的海温,这也会进一步导致各地大气环流与气候的异常(图6)。

实际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是季节到数年的时间范围内,影响力最强的自然气候因子。

但需要注意,由于我国并非位于赤道太平洋沿岸,受厄尔尼诺/拉尼娜的影响也是相对间接,不如同印度尼西亚、秘鲁等直接影响区明显。讨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我国的影响时需要注意这一点。

Q5:部分报道引用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指出,在厄尔尼诺事件的推动下,2023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一年。而最近南方和华北等地的高温热浪过程增大了这样的担忧。我国会迎来一个更炎热的夏季么?

A5: 从全球、全年平均的总体角度,刷新观测记录新高的概率相对较大。但对于我国夏季,总体很难刷新最高温纪录——地区分布上,西北、华北显著偏高的概率较大,而南方和东北等地气温则难以显著偏高。

从1950年以来逐月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图7 )看,厄尔尼诺事件(红色部分)在数年范围的年际尺度上,容易导致气温出现一个阶段性偏高——这与热带海表热含量总体显著增加,并以对流潜热等过程释放向大气等机制有关。在上述机制与叠加人类活动为绝对主导的辐射强迫与增暖背景下,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创下近现代观测记录以来最暖一年的概率在显著增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夏季全部区域气温都会比去年更高,与出现比去年更严重的高温热浪。首先,厄尔尼诺事件会导致全球气温短期偏高、甚至在当前环境刷新最暖一年纪录,是从全年总体、全球总体的时空尺度讨论,但放大到其中的具体时段和区域,则存在显著的变率,不代表空间的局部区域、时间的一个月或季节都会气温显著偏高甚至刷新纪录。事实上,以1980年以后厄尔尼诺事件的合成(图8)可以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期夏季,全国呈现西北、华北气温偏高显著,而南方偏高有限甚至接近常年的状态,总体不会有气温大幅偏高。

具体而言,讨论这个区域季节气候问题,需要从相应的区域天气、气候系统入手。去年造成我国夏季南方大部气温显著偏高的直接推手,自然是偏西、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大陆高压;但在今年夏季,由于厄尔尼诺事件与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TIOD正位相事件)发展,二者会共同导致副热带高压将在盛夏转为偏弱,而南亚高压也将因南亚季风和高原暖心较去年的减弱而偏弱,也难以支持对流层中层的大陆高压。因而今年夏季,我国南方将以难以出现大范围、持续长的高温热浪过程,季节平均气温也很难再度刷新最高纪录。

但造成北方高温热浪的天气系统有所不同—主要是高空西风带暖脊/阻塞系统与相应的低空干热气团,最近华北数次高温热浪过程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过如果我们将视角放大到影响整个夏季热浪频率和强度的气候因子,厄尔尼诺事件会是成因之一——在厄尔尼诺事件发展下,赤道中东太平洋对流活跃而印度地区对流减弱;二者造成的大气潜热异常,分别导致了自热带太平洋向西北传播的低空波列和印度西北部向亚欧大陆中纬度传播的波列,二者导致了贝加尔湖西南侧高压脊异常和东北地区-日本海的低槽(图9),中间负涡度平流更是加剧了西北到华北的下沉增温与低空暖气团实力。而另外的成因,则仍然是中高纬度海冰、积雪的异常——它们的影响可能和厄尔尼诺相当。在它们的作用下,今年北方地区热浪将明显偏多,不过多集中在7月中旬和之前;随后由于雨带的明显北移,季夏的骤雨将浇灭这些暑热。

Q6:今年盛夏汛期态势如何?
A6:

雨带将从前期的偏南逐渐转为偏北,和多数厄尔尼诺发展期不同;虽然不会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但四川盆地周边山区、华北山前地区仍需要防范短期极端强降雨和可能的山洪、地质灾害。

通常而言,厄尔尼诺事件发展期是雨带偏南的“南涝北旱(图10)”—因往往导致我国东北-日本海一带气旋环流异常(再次注意图9),其西侧偏北风覆盖我国北方,导致夏季风和降雨偏弱。但今年除了厄尔尼诺事件外,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影响也较为明显—它对北方的影响和厄尔尼诺不同,是有利于雨带偏北北方降水偏多。以目前的态势,厄尔尼诺事件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滞缓步履,但印度洋偶极子仍在超前发展——因而至7-8月,副热带高压逐渐转为偏北并逐渐偏弱的概率在显著增大,雨带也将逐渐由当前摆动中有所偏南的格局,逐渐转为偏北;北方雨季降水则略有偏多,和常规厄尔尼诺发展期不同。不过由于副热带高压转为偏弱,由其本身发源的副热带夏季风和中转输送的热带季风水汽都不会显著偏多,因而虽然北方后期降雨将转为偏多,但持续强降雨的概率较低;不过同样地,需要注意在地形和特殊天气系统下,可能出现的短期但集中的极端过程。

即使我们已在ENSO相关的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领域有了很大进展,对它的认识仍如同沧海一粟。但我们也依然在继续追寻、分析与传颂流转在海洋与天空间的冷暖,与它们撼动寰宇风云的力量。

更可渡,山海阴晴

图1: 6月中旬一周的全球海表温度异常,其中暖(冷)色调代表偏高(低),红色方框即Nino3.4区域。可以看到,以Nino3.4区域为代表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有显著冷异常,表明了拉尼娜事件的发展。图片来源:https://t.cn/A6MYTMC2

图2: 厄尔尼诺(左)/拉尼娜(右)事件下海温异常,其中红(蓝)色代表海温偏高(低)。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V

图3: 正常情形下的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气环流模型。图片来源:https://t.cn/A6ocfGDC

图4: 正常年份(左)、厄尔尼诺年(中)、拉尼娜年(右)的热带太平洋海洋与大气情形。表层暖(冷)色代表暖(冷)海表温度,白色箭头代表海面信风,黑色箭头代表高空大气运动。图片来源:
https://t.cn/A6bSjHg6

图5: 195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事件(暖事件)列表。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M

图6: 厄尔尼诺事件在北半球冬季(上部)、夏季(下部)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来源:https://t.cn/A6bSjHgi

图7 1950年以来全球均温逐月变化图。其中红色为厄尔尼诺状态、蓝色为拉尼娜状态、灰色为中性状态,可以看出厄尔尼诺事件的确会助推短期的全球均温升高。

图8 1980年以来的厄尔尼诺发展期夏季,我国和周边地区气温偏离均值的幅度(左图)和气温偏高的概率(右图)

图9 厄尔尼诺发展的夏季,垂直运动(红色为上升,蓝色为下沉)和对流层低层(850hPa,约1500米高)的环流异常。东北到日本海一带的C即异常气旋式环流 (引自Wen et al. 2019)

图10 同图8,但为降水距平(左)和降水偏高概率(右)

图11 国家气候中心对盛夏气候展望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出现##夏日超实用防暑降温指南#

#文化和旅游资讯##地理君带你看中国#夏日露营?找个好去处[鼓掌]

察哈尔火山群,被称为“来自第四纪晚期的礼物”,属于国内外罕见的大陆裂隙式火山群,上次喷发距今约一万年。它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至察哈尔右翼中旗一带,是乌兰哈达火山群和黄花沟火山群的统称。

乌兰哈达火山群,距离北京约400公里,其中被誉为“北炼丹炉”的三号火山其山脚下是不少人选择露营的好地方。三号火山是察哈尔火山群中保存较为完好且基础设施最为完备的一座火山,各位根本不用太过于担心自己的体力。在这里,你可以白天沿着步道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晚上和朋友一吃串,吹风,看星星,倒也十分惬意!#收集夏日浪漫##比失业还可怕的是什么#

图源:视觉中国、图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诉讼于 7 月 15 日提起,声称一名玩家卢卡·莱昂(Luca Leone)在社交媒体上通过各种方式使用,经常在《命运2 》中使用作弊软件并直播该过程,且创建了
  • 54.jpg图2:“重型车辆”应用概述经过十年来的电池技术发展,车辆电池成为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甚至对于电动重型车辆亦然。电池可支持的充电循环次数是决定性参数
  • 他陪着你走过很多脆弱的时刻,倾听过你不曾说出口的秘密,理解过你任性的想法,他曾经不顾一切的接纳过你,让你真实的做自己。如果你想,你可以试着给彼此多一次机会,挽回
  • 49、我有故事还有酒,你要不要和我一起50、最大的悲哀是:独喜杯中物,可叹无知51、半斤不当酒,一斤扶墙走,斤半墙走我不走。65、男人不喝酒,活的像条狗,枉在世
  • #厨艺教程#焖鱼的关键是调味品,搭配好了,别的做法不想学了我这次创意的黄焖鱼块,完全打破了这些做法。声明我做的不是鲁菜黄焖鱼块,就是我家的重口味黄焖鱼块,但是味
  • 所有的成功人士在奋斗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会成功,只有试了才知道,更何况我们的投资金额❾❽⓪,比起实体店投资,好太多吧!所有的成功人士在奋斗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会成功
  • 吴康康感慨道:“我们在外面巡逻的时间比较久,来不及换衣服,一天下来身上的汗味特别重。黑色包装的特典袋,掉在拆快递桌下的角落,幸好是正面,识字一眼就认出来了。
  • 2022让我发现我的运气很有限,发现自己有很多缺点,原来不是什么都可以去做,世界也不是天高海阔任我去闯,生活没那么多诗意和浪漫;可是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特别
  • #广饮广食# 我的顺德之行,首选还是顺德喜来登酒店,对我来说,这里真的非常亲切,不仅“住在金凤凰之上”有无限的尊荣感,而且它家的行政酒廊是我的挚爱,自助的酒水非
  • 其实对于运动呢小能可是很少锻炼的哦,这次旅行的502.8公里可是对小能的一项巨大挑战,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小能一定会成功的,小伙伴们也会支持我的对不对~小能这一次
  • 这种花在院子里杂草化了。原本还会帮他除草的,结果发现不去理他也是长得很好,一年四季都在开花;且现在天气那么热,我爸又常常好几天没浇水,还是照样开花,生命力简直跟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首批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是江苏高水平大学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
  • “在全面推行‘井长制’的基础上,我们还全面推广高标准农田‘热线电话’将其喷写在机井盖上,并建立高标准农田服务热线承办问题册,助力高标准农田管护。 “没想到这片地
  • 亚瑟摩根,虽然他是一个游戏人物,但是在玩家眼中他是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真男人,即使名义上他并不能算是一个好人,因为正是他的粗鲁行径导致他得了重病,但是可以说
  • 用小小善行,通过重点关注、暖心关怀,加强对退役军人的联动和情感支持,让困难退伍军人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浓浓的关爱和温暖。用小小善行,通过重点关注、暖心关怀,加强对退
  • #文豪与炼金术师#端午节活动明日开启,参与除煞大会得最新神兽!更有期间累计7日登陆,文豪 夏目漱石将转生【APP版联动活动的通知】APP版公开同时、联动活动已实
  • 走了九千多步,总是有臭味萦绕着…我很恼火,如果不是每一次转弯后的臭味儿都不太相同,我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踩到屎了。就像山巅处是凹陷,而最高的位置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
  • 一起共事20多年的同事这样评价他:“调入永宁县良种繁殖场,为他后来的育种提供了基础,是他乐此不疲埋头育种的开始,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育种狂人。连续35年成功
  • 看完第三位女性布里达的故事了,说不出什么感觉,这大概就是真实事件的女性现状吧,婚姻、事业、孩子……人生也就短短几十年,经历的烦恼却不少,很多事情很难平衡,就像今
  • 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一定会选河东区大平层,只要是我也不会结婚不考虑生孩子(目前就是这样的想法[笑cry])男方gongwuyuan出首付用gjj还贷款,那天津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