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还是想记录下这独特的周末……
第一次海边下水
第一次户外游玩住民宿
第一次上了救护车……
·
·
·
海边去了无数次,也曾到过沙滩上,但是下水还未曾有过。

10月31日,结伴仨人。
在如何前去目的地的问题上已经讨论了无数次的我们,在聚集地又不免地检索新路线,不为别的,就是打车费太贵了(原来滴滴出行的费用周末会比工作日高几十块),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时间一样而更加经济出行的大巴(人均¥8)。

我和大哥又坐到了一起,emm…这是曾相识的感觉,原是去年公司年会我们也是如此携伴而行。私人时间,我们就随性一点。一路我们各自大吐苦水,话到激动处声音不免提高了许多,还惹了前面大哥的不满,sorry 啦~

一个半钟之后下车再打车前去民宿地点,【官湖村】是一座很小的小渔村,很静谧,生活也慢。这里民宿也很多,但估计老板们都挺有个性,因为很多都没开门。

不出意外地,我们的房间跟图片上的一模一样,打开窗就看见了海,虽然被我自己的朋友吐槽有点远,但我还是很开心。在这,也能听到海浪声。
因为我们自带了烧烤工具,所以还得自己去购买食材,可是一打听村里没有市场,想买便宜的还得出去外面,而这就是我们大巴下车的地点……哇,真是有些折腾了。

一阵无语后我们还是抓紧出发了,滴滴到一个年轻的司机大哥,多亏两个大哥短短几分钟的路程也能有说有笑的。偷偷告诉你们,郊外的物价真的好便宜哦[钱]我们像极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拿拿那看看了一大袋,结账时只要一百多的金额让我们有了想再进去淘金的冲动[允悲]唉,为了拼命留在城市中心,我们都经历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一般开在偏远地区的民宿主人,要么不差钱只图生活悠哉,要么就是纯粹享乐。显然,我们这家店的老板两样都占了…老板娘很大方地帮我们放置了新鲜食品,这一点让我们着实有些意外。待简单处理了物品后,我们赶紧往海滩方向出发……

沙子很细,人不多,我很兴奋,但是海浪不小,我有点怕。仨人里面就我不会游泳,单是在深度到膝盖的浅水区里,我就因为浮力太大被海浪拍打而慌张到呛水,海水是真咸,我是真怕,曾经在泳池差点溺水的回忆又涌现出来。大哥很用心地想教我,换来的却是我再一次呛水,不了不了,毕竟大哥也只是个女孩子,力气再大,在宽垠无边的海里也只是个弱小的人类…

我回到了岸边,因为没有手机,难得地在墨镜下看看别人家的生活。好友、情侣、三家之口、四家之口……大家都在尽力地生活着,虽然情侣的亲昵让我尴尬,围绕孩子转的大人让我觉得无语,但这就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兴许他们就是我的日后,实在没必要再去多想了。还有我那在不远处海里漂浮的两位朋友,看得出来她们同样享受得很。

“盈盈水波中,她们只有那么一小点,对于这片海来说实在太渺小了,但她们却也拥有着无限边际的大脑,等待着无限精神思想的创造。既是宏观也是微光。”

我看着她们,脑袋突然出现了这句话,一种只有自己能理解的思想突然顿悟开来,海浪还在继续拍打,刚刚的我还是我吗?

夕阳西下,我实在是有些无聊了,便下水去喊她们回来,好不容易晒干的身体再碰到水让人不免打寒颤。趁着在沙滩上晒干身体的间隙,仨人又在精神层面的问题上交流起来了,大哥问了一个我曾想过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想谈恋爱?

emm…其实答案都是大同小异吧,很多人是因为孤独,但孤独也分很多种。郭麒麟说过:“爱情是两个人生活要比一个人生活快乐,才要在一起。”我觉得,当我看到好物好景时,第一个分享的是你;当我遇上好吃的,迫不及待带人再去尝试的也是你;今天公司发生了什么,我想跟你唠叨;思想遇到了什么苦难,我也想跟你讨论。不奢求性情一致,起码也要互相理解。

结束海游,起身回民宿准备烧烤了,还是那样的气氛,还是那样的精彩。我们从六点多吃到了近十点,各种高谈阔论让我们觉得畅快淋漓,酒不醉人人自醉。晚饭结束那俩货还有精力在楼下打游戏机,我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酒未伤我半分,我却因海水后遗症觉得晕眩起来,哪怕已经躺在床上,仍觉得自己还在海里晃啊晃。手机里还有好几个信息未回复,我已然沉睡不醒。

凌晨四点,起身喝水。我悄悄拉开窗帘,看看此时静悄悄的村庄,听听不远处海浪拍打的声音,不一样的感觉,难以形容…

11月1日,俩人历险。
清晨六点多,我被朋友喊醒,简单收拾以后俩人便出了门。我们是常常外出活动的旅伴,难得到了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自是不想错过。一路沿着街道散步,清晨的小渔村,减少了旅客的喧闹,只有一二行人。沿路上的民宿店和餐厅都半敞着门,鱼缸的机器还在做工,这感觉像极了《千里千寻》里,误闯禁地后,千寻回去找父母那段场景,很热闹,但是没有人。

我们来到了岸边,因为施工被拦着无法靠近,简单拍了照片之后我们想着吃个早餐就回去吧,转头就瞧见了一段通往山上的石梯。等什么呢,上吧。

⛰️不高,人工建造的石梯一路通向山顶的凉亭。在这,一面是山,一面是海,还有清脆悦耳的鸟鸣萦绕在耳边,明明只有七点多的时间,太阳却已高高挂起。阳光洒在山下的每一片屋瓦上,像母亲般的温柔。

我们还在聊着,朋友突然感到不适,双脚在慢慢地变麻,原以为只是长时间未走长路而引起的,但在身上起了大片红肿后让我们有所紧张起来。兴许是刚刚不经意间的小虫叮咬所引起的,这速度太快了,还未等我们走下山,朋友已经浑身红肿,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闷的症状…这可怎么办才好,两个人都没有急救药品也没有经验可判断症状,向行人打听之后来到社康门口,却被告知周日不开门。一路上朋友玩笑似的交代后事没让我心慌,但没有药房没有医生没有车让我真正慌了神。我举头无路地询问当地妇女是否有车可以载我们去医院,但一个两个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让我感到烦躁,等公交?怕是要把命耽搁在路上吧。

人生第一次拨通了120,慌乱中终于报出了准确地址,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朋友的症状在慢慢有些好转,但还是轻易放心不下。手机快没电了,有语音信息也来不及听就先回复了对方在救护车上,在只收到两条疑问的信息后就将手机锁了屏。到了医院填单挂号,排队拿药,在看着两个护士为找不到朋友血管苦难时,担心的情绪已经全然放下。第一次坐了,也第一次知道原来救护车出诊是要收费的,大大小小费用加起来要了两百多[允悲]唉,真是令人难忘的一早。挂点滴出来后,时间也只显示到十点多,没想到一个早晨能干这么多事。

回到民宿休息一会儿后,就需要收拾东西准备退房了。睡眠严重不足的我在坐上车的瞬间就打起了瞌睡,一路昏睡到罗湖下车再转地铁到家,疲惫的身体让我觉得这两天的历程像是过了好几天。脑壳又实在晕的厉害,便继续在家睡起觉了。

下午订了煤气送到家,装上了新购置的煤气灶,此时心情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晚上使用的时候却出现了各种用火小问题,生气的我拿起手机想跟商家对峙却发现原来是我自己下错了单,一阵无语之后只能擦洗干净后重新放回去。厨房的事情刚解决,收拾旅行背包时发现小瓶装的洗衣液瓶头没有盖好,洋洋洒洒地倒满了整个化妆包…又是一阵气恼,这一天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

但此时在敲字的我又是不一样的情绪,生活总会有各种突发事件,你看中他,它就是大事,你觉得它无关紧要,那它就影响不到你。事情都是人做的,开不开心自己最重要。

【我说文艺】林森:“知青”原点与时间之书 ——论韩少功长篇小说《日夜书》(下篇)

“日”与“夜”之二:革命与日常

《日夜书》在革命与日常之间处理得最有意味、最为复杂的人物,显然是马涛。作为叙述者陶小布的妻子马楠的哥哥,在《日夜书》中,马涛占据了极大的篇幅,也是全书中韩少功刻画得最耗心力的一位人物。马涛是一位“革命者”,或者说自以为的“革命者”,他读书甚多,有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体内涌动着革命者的坚韧,不少的知青都被他的魅力所倾倒,包括小说中的“我”——陶小布。除了有革命的理想,马涛也有胆量,在因密谋被揭发入狱之后,他仍然不改其志,他犹如永动机,一直喷涌出“革命”的力量。而且,他身上保持着这种状态数十年,直到多年后身处国外,仍是一副引领全世界思想革命的派头。在这个意义上,马涛是一个超脱之人,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世俗生活,为了某种“理想之光”便把一切都压了上去,从不后悔。我们可以不认可他的思想,可我们又很难不为他这种追索的毅力所震撼。马涛的让人难忘,当然不仅是因为这“伟光正”的一面,甚至可以说,韩少功刻画他、读者记住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另外一面。作为革命者的反面,马涛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没有了那种面对历史、面对思想、面对时代的如鱼得水,他失去了那种“对自己入迷的书过目不忘,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某一段,甚至能准确锁定哪一页,讲一个小说或电影里的故事,也能风生水起和准确无误”的“超能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把姓王的喊成姓刘的,把杀猪的叫成弹棉花的,把人家的三大姨叫成四姑娘……”饭烧焦了,他路过几次也不熄火。马涛的这种“与生命相脱节的纯粹来自知识演绎的思想狂妄。他内心的自我膨胀和傲慢来自于知识给人带来的心理优越,他忽略了思想的奇葩只有落实到常识的现实才能开出真实的花”。马涛把一家人尤其是马楠伤害极深,陶小布作为旁观者,在讲述之时饱含愤恨。马涛对家人、朋友的伤害是持久性地,他甚至把自己的女儿笑月也丢给马楠,基本放弃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这也酿成了小说结尾处笑月自杀的惨剧。而马涛本人,对那些被他伤害的人毫无知觉,只认为所有人都轻慢了他,他的“伟大”被所有人扼杀了——他认为马楠为保护他而在他下狱期间烧掉他的手稿,造成了他曾提出的某个伟大思想未被承认,这对他是摧毁性的。马涛的这些自以为是和思想狂妄,都身披一件“伟大”的外衣,他永远觉得身边人没有给他创造足够多的条件,让他一展身手,于是把“匕首”一次次刺向最亲的人。

革命的轰轰烈烈和日常的鸡毛蒜皮,在这里形成了某种刺眼的对比。一个个疑问也由此诞生:以牺牲身边最亲的人来完成的“革命”,是否具有合法性?连最亲的人都可以如此肆意践踏的理想,是否仍然值得尊敬?革命与日常的摩擦、冲突,是否就像“夜”未能融于“日”?

日”与“夜”之三:身体与精神

《日夜书》里,韩少功极力回归传统长篇的表达,更多地以故事本身来讲述,作者的强行介入不多,但也还是有。韩少功在故事讲述的中间,插入一些章节,分析人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有“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泄点与醉点”先分析了这两者的不同,这两个描述生理高潮的概念,“泄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饱”,“醉点”相当于饮食当中的“吃好”。之后则是分析N、安燕、姚大甲、吴天保、贺亦民等人的性经历,试图从这里头,挖掘性经历与他们的性格演变、命运走向之间的隐秘关系。“准精神病”则是以蔡海伦、马楠、万哥、马涛几人的某些几近精神病的性格表现作为分析对象:蔡海伦无论任何场合,都把女权挂在嘴边,把所有的话题都引向关于女权的争论;马楠任何时候都让陶小布表达对她的爱,以此来证明他没有变心;万哥是一个穷怕的人,到南方最早开放的城市见识一番之后,心态失衡,导致后来被骗,而这个经历颇多的人,最后变成了喋喋不休的“营养专家”;马涛永远活在他的伟大理想和现实庸常的摩擦当中。“器官与身体”则主要是关于贺亦民的奇人奇事,贺身材很矮,也不识几个字,要谈女朋友还得请别人介绍《红楼梦》等名著中的典故,以方便其“找话题”,就是这么一个人,竟极有偏才,发现了电表上的极大漏洞,长期用电而表不走动,他还有多项技术专利……这个奇人也是畸人,他的腿与腰、手、脑、舌、耳、心等器官被韩少功缓缓道来。

身体作用于精神,精神也支撑着身体。很显然,这相对、相反的概念,被插入完整、线性的叙事当中,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花活儿,而是要在人物的命运向前发展的时候,稍微歇一歇,停下来思考那些被故事裹挟着往前的人物,除了社会的、时代的浪潮裹挟,还有没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因素,潜在地影响着那群人的生命走向?作为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喜好甚至怪癖,其实也在左右着一个人——虽然这可能很难被我们所看见。除了精神,身体、样貌也跟一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贺亦民就是一个例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泄点”和“醉点”,这本是身体上的反应,可这种身体反应,又往往抵达精神层面。身体和精神,显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连一体、互相转化的,就像“日”与“夜”的永远相连,不可分割。

日”与“夜”之四:少年与老年

《日夜书》里,人物从知青时期的少年,变成活在当下,逐步退出职场的老年。针对少年时期,韩少功少见地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当中书写爱情了——而对情感的书写,往往被视为韩少功的一个“薄弱环节”。《日夜书》不仅仅写爱情,甚至也有了性描写,这更是韩少功作品中罕见的。马楠为救哥哥马涛,去找徐副主任,被夺了初夜。后来的第22章、23章里,陶小布和马楠两人进行着让人唏嘘心碎的“第一次”。所谓的性描写,当然不是为了描写性,而是在对话、动作当中,写出马楠和陶小布所受到的身体、心理伤害。陶小布失败的第一次,当然是因为介怀马楠被徐副主任夺取了初夜——虽然他极力否认;马楠后来没法生育,跟当初的徐副主任是不是也有着某些隐秘的关系?这些被时代抛到山沟沟里的少年人,其被时代给予的伤害,通过一次“失败”的性关系,被折射出来。他们下乡之前的那种冲天豪情,被现实雨打风吹去。可以看出,韩少功在书写知青这一段少年生活的时候,既对那个时代保持着警惕性的思考,“将与自己同时代并且命运交集在一起的人作为麻雀,加以刻薄地剖析”,也有对这一段少年经历保持着某种刻骨的痛惜。

老年这一段,韩少功还写了职场,写了办公室政治。比如说第28章突然出现的陆学文,这个在厅长陶小布手下任副厅长的活宝,和陶小布来了一场“宫斗”。韩少功也写到了家庭里的日常,马涛和妻子离婚后,把女儿笑月丢给了马楠,陶小布和马楠之间为笑月的教育,发生了诸多摩擦。而马涛作为一个“时代英雄”,自以为在国外能呼风唤雨,却不过落得一个被鄙夷、嘲笑的下场,他开启一场国内之旅时,已经身患绝症,仍再次把陶小布等人折磨得七零八落。陶小布只能把这当成一个绝症之人的最后任性,把所有委屈吞回肚子。

抛弃掉历史的浪潮,仅仅时间本身,仅仅是少年变成老年的过程,就让人如此触目惊心。这种时间不舍昼夜的流逝感,通过少年和老年的对比,更显清晰,这也是属于作者的感怀,如黄灯所言,“在史铁生无法克服生理的极限早已离世之后,在张承志已越来越远离主流并自动边缘化的形单影只中,韩少功是否感到了一代人被历史的风吹雨打之后的落寞和悲凉?”

“日”与“夜”之五:畸人与英雄

《日夜书》里,韩少功一反《暗示》当中人物和故事只提供例证的方式,开始用心刻画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关于这一点,韩少功自己也说:“《日夜书》讲的是一些‘50后’国人的故事……他们是畸人,也是英雄。说畸人,是他们困于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有怯懦,有幻想,有自负,有盲目,有粗鄙……说英雄,是他们抗打击,能折腾,用于反抗,富于激情,相当于一片蓬蓬勃勃的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度和底层根系。”韩少功本人特别清楚这一代人身上的两面性,他看到了那些同龄人,在这数十年里的人生轨迹和恩怨纠葛,在这里,有人性暗淡的一面,也有人性光辉的一面;有时代不堪的一面,也有时代动人心魄的一面。很显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真正感人的人物,都绝非仅有所谓“正面”“正能量”的那一面,一定是两面甚至多面的混杂交织,其丰富性才足以让人从不同的入口进入,其丰富性才经得起推敲和细品,畸人和英雄同为一体两面,也是“日”与“夜”混杂交织的一种。

可以看出,韩少功在《日夜书》里,通过一组组相对概念的对照、彼此映射,来构建他心中的“50后”一代人的生命历程。它们有时是界限分明的,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日就是日夜就是夜;可更多时候,它们又是混合交织、互相转化的,黑可以逐步过度到白、日可以慢慢变成夜。所谓《日夜书》,有日、有夜,也得有“书”,有记录的冲动、有书写中的沉思和犹豫,才能组成这一代人、这一个时代的故事。

感性的“回归”

《日夜书》有着结构方面上的考量,比如说,大量的插叙、倒叙,使得过去的时空和后来的时空,得以穿插、映照。这种手法的运用,对于大体上知晓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读者,阅读障碍不算太大,可对于境外的读者,其进入难度肯定是存在的,以至于《日夜书》的台湾繁体字版、韩文版,不得不“将这部小说里的情节布局稍作调整”。除了跳跃和闪回的大量运用,还在一些章节中间插入“泄点与醉点”“准精神病”“器官与身体”等几个章节,隔断完整的阅读,让读者有放慢脚步、略作沉思的时间。

《日夜书》的首版简介上写着“知青一代的精神史,具有社会广角与人性深度的心灵书写,灵动的言表与深刻的思辨自然融合,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当代文学独步标高之作”这话我们可以当广告词来理解,前面的话则是对这部小说的概括。相对国内其他作家的作品,这句话是没有问题的,但相对韩少功自己的作品,其“思辨”其实是在“后撤”的,因为韩少功最擅长的思想,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最大的“压制”。《马桥词典》和《暗示》中,韩少功本人经常会跑出来,和作为叙事者的“我”混为一体,而且,因为这两部小说中,那个叙事者“我”都是没有姓名的,这就让作者韩少功和叙事者“我”的串场特别厉害。而在《日夜书》中,这一做法基本绝迹,韩少功本人隐遁了,只有作为叙事者的陶小布存在。从这一个小切片便可发现,韩少功在努力压制着思考的冲动,让故事本身去阐释,让故事自然生发意义,也就是说,在《日夜书》里,感性在大面积“回归”。

为什么在思考一代人命运的作品当中,韩少功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思辨,而“臣服”于故事本身?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韩少功或许认为,他本人的思辨与历史的“真实”相比,他更愿意诚实地记录,而不是交出个人的思考——又或许,年满耳顺之年的韩少功,内心萦绕着当年知青生活里遇到的念念不忘的人,他的记录冲动远远大于他的思考冲动。“岁月流逝,数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弹指之间,千年变局。天地之间,唯心是归。当熠熠闪光的那么多人和物正变得模糊,相伴相守的日子渐次凋零,受惠者的一眼回望岂是多余?……放下技法,放下风格,放下创新野心,放下禁忌掐算和风险规避,一切从内心开始,便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把这些既畸人又英雄的旧日故交记录下来,以免他们被遗忘在历史的烟尘处,是韩少功写《日夜书》最大的缘由。把这些后来成为了官员、工人、民营企业家、艺术家、流亡者的知青一代如实呈现,让后人从活生生的人物和生活中,感受当时的历史现场,便是《日夜书》最大的价值。

也正是出于这最质朴的记录、“书”的初心,“感性”在《日夜书》里得到了“回归”,《日夜书》也成为韩少功笔下最像传统长篇小说的作品。韩少功的中短篇小说,完全符合我们对经典中短篇的理解,很少在作品当中直接以思辨性的语言进行介入,而多以故事来自然呈现。可长篇小说里,他的探索性太强,于是老老实实地讲故事,成为了一种“奢侈”,《日夜书》的出现,算是一个意外的特例。


——原发《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20年5月
----------------------------------------------------
林森,作家,《天涯》杂志副主编。主要著作有小说集《小镇》《捧一个冰椰子度过漫长夏日》《海风今岁寒》《小镇及其他》,长篇小说《关关雎鸠》《暖若春风》《岛》,诗集《海岛的忧郁》《月落星归》、随笔集《乡野之神》等。曾获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百花文学奖、华语青年作家奖、北京文学奖、长江文艺双年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海南文学双年奖等,作品入选收获文学排行榜、中国小说排行榜、《扬子江评论》文学排行榜等。

刷纪录片的时候,刷到一个枪杀案,令人唏嘘。一个中产家庭的女孩,信仰很虔诚。她打小对事业不太上心,人生理想就是做一个好妈妈。这个目标看上去并不难实现。不久后她认识了一个男人,很快两人结婚了。婚后生下4个孩子,女方照顾孩子并且赚钱养家(你没看错)。男方倒也没有闲着,努力开拓事业,后来成为知名律师。然后一家人过起了优渥的生活,女方苦尽甘来,辞职在家,当起了主妇。男方应酬交际多,不太着家,女方并不在意,因为她很享受陪伴孩子。说实话这一段时间,两人的日子还是不错的。一个负责赚钱养家,一个负责貌美如花。只不过,除了自住房以外,别的财产都是男方的名字。
好景不长,男方出轨自己的女秘书,并提出离婚。由于女方没有工作,所以争取监护权时很不利。失去婚姻又失去家庭,对她来说等于整个世界崩塌。女方慌神了,做出了一些奇怪的举动。
她曾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扔在男方和小三住处门口,想让男方体会一下养儿不易。她以为,没她男方就会抓狂,家里乱成一锅粥,不得不回心转意。结果,男方雇了个保姆,把两个孩子照顾得好好的。女方看这事不行,又想把孩子要回来。哪那么容易。女方忍不住,电话留言去痛骂男方与小三,电话全都录音了,并且让孩子们听见。小儿子哭着问: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吵架?女方说了脏话:因为他*了他的秘书……之所以记录下这些细节,是因为这些最后都成为呈堂证供,让她得不到监护权。女方的确有歇斯底里、疯疯癫癫的表现。而反观男方,每一步沉着、老练、掌握证据。女方这时已经完全和男方不在一个层级上了。是她含辛茹苦,把那个男人捧到了自己再也够不到的地方。而她表现出来的,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信仰虔诚、温文尔雅的女孩,更像一个泼妇。
到了这里,还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陈世美的故事。然而,事情发生了意外的转折。
男方和小三正式结婚的时候,她拿了一把枪,冲进了两人的住所,两声枪响,前夫及女秘书当场毙命,她则去警局自首。
到这里,好像是一个复仇向的爽文,其实并不是。审判时,争议点在谋杀还是激情杀人,量刑会有很大差异。她已经成年的儿女出庭作证。然而他们都站在了父亲这一边,做出了对母亲不利的证言。父亲是好父亲,对他们很好。而他们眼中的母亲则歇斯底里。陈述完毕后,大女儿只看了母亲一眼,说了一句对不起。审判结果是谋杀罪成立,获刑三十年。
这在法律层面没有什么可说的,毕竟两条人命。而最让人唏嘘的是,她倾尽全力,去“be a mother”,然而当她付出一切,放弃自身发展之后,却与她心目中理想的妈妈形象渐行渐远。丈夫提出离婚时,她既没有可与之谈判的物质筹码,也无法理智运用舆论与法律。常年封闭生活让她和世界脱节,内心脆弱以至于将短处、把柄一步步交到对方手中。她失去了法律的支持,而她一手养大的四个孩子,也逐渐站到了她的对立面。
这点残酷吗?残酷。少见吗,不少见。
很多离婚案里都能看到,子女未必站在老母亲这边。喂饭穿衣,形影不离,那是小时候的事了。稍微长大后,孩子们不再需要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料,他们对父母的期待也会有所改变。很多孩子会仰视事业有成、资源在握的父亲。而对成天围着锅台的母亲,心存感激,但也有一点轻蔑。如果母亲在成天诉苦自己的不容易,这点感恩也会被消磨。不是所有家庭都如此,但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经常听到上一辈的阿姨们哭诉——为什么我天天围着孩子转,却总被埋怨。对甩手掌柜的孩子爹反而亲得不行?并非你付出的多,子女就会更爱你。孩子一开始,总是最亲近母亲,因为母亲代表温暖的衣服、甜美的食物,但稍微成长后,他们需要一个榜样,一个强大的、睿智的亲人,能带领他们走得更远。所谓父爱如山,从一开始指的就不是搭手换尿布,而是指给子辈如山的支撑。山,精神上的榜样,望之如岳;物质上的庇护,厚蕴深藏。这个角色,通常由父亲担任。
我想说的是,母亲也可以担任、也应该担任这个角色。否则,随着孩子的长大,失落在所难免。
做一个妈妈,难吗?不难,能生育的人都可以做到。
简单吗?不简单。母亲的角色
人们常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向来不喜欢这句话。只有女子自身强大了,才能做一个强大的母亲,保护孩子,也为他们做一个榜样。

最后防杠说一下
我认为父母双方都有照顾孩子生活+成为孩子榜样的职责。并无绝对意义的高下之分,但长期只承担其中一种,不叫资源优化配置,而叫风险失控。到底有哪些风险,自己想想就能明白。就我国现状而言男性应该多参与前者,女性应该多参与后者。责任共担、风险共担,享受家庭生活同时不要放下自我发展。
如果有女生说只想成为前者,我没意见,继续您的生活。这个案件就当参考。
如果有男生说,只许女生成为前者。我要说,1、您够鸡贼的 2、您确信第二条能做到吗?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月:孟春、寅月、正月、元阳、初月、初春、开岁、芳岁、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
  • 66.与人交谈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要急于评价,也不要急于给意见,大多数的时候,倾诉者需要的是共情的,而不是你的说教,人的天性之一就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思考的时候
  • (好快乐我似乎猜中了)庄文杰他爹庄耀柏不会就是月神之泪的神秘买家吧?p4是我去她家找她的路上随手捏的大雪球p5是迈向新年的最后一天晚上,一个人在家的阳台上看别人
  • 像#员工离职后把老东家的教材做成盗版销售#的行为,是典型的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是严重的不法行为,我们千万不能这样做,人,一定要有一颗敬畏之心。 所以
  • 现在提倡的匠人精神,其实颇有道家风范,倡导我们就像一个工匠一样,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雕一个最简单的东西,此时此刻身心就在这个事情上,不起任何杂念,那我们这个道就纯了
  • 他的山水画主要也是取法的南方画派一路画法,尤其是他的老师吴镜汀就是从王翚入手,涉猎宋元明清诸家,山水画作多细笔设色,清新雅致。他的山水画主要也是取法的南方画派一
  • 当年有位文化人说,要大力挖掘、发展中国传统元素的玩具,不要让芭比娃娃改变了中国小孩的审美观,被网络喷子称为公知,反复辱骂,他只好销号退博了事。中国敢像李玟这么穿
  • #淄博身边事# #淄图活动回顾# “彩虹故事会 伴我好成长”彩虹故事会图片展第3期“亲爱的小朋友们和家长朋友们,欢迎来到低幼阅览室,我们的彩虹故事会马上就要开始
  • 智能硬件业务进展顺利, 助力 H1 业绩逆势高涨:(1) 2022Q1:公司实现营收 201.12 亿元, YoY+43.37%, QoQ-20.92%; 实现
  • 只是,这样强大的驱逐舰竟然遇上了我国的055型驱逐舰,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威胁。只是,这样强大的驱逐舰竟然遇上了我国的055型驱逐舰,地位也开始受到了威胁。
  • 做梦梦见我在一个高中里和时团突然成为朋友,但是他们还是明星,不知道他们是来拍摄还是怎样,反正我顺利融入其中(其实就是在里面看物料的感觉)并且听见了我们刘小朋友稳
  • 去见你的路可能很漫长或者辛苦 仅仅只是看去了你一眼 我的眼眶就红了我是一个俗人,看山是山、看花是花、看海也是海。你迷人的微笑,是我快乐的味道;你细腻的温柔,是我
  • 图片图片图片来源:阳春政府网#健康# 仁心精术让六旬老人重获光明 7月5日上午10:00,经过3个多小时舟车劳顿的王伯伯来到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将一面写有
  • 『矫正案例』分享自@正畸界的小仙女 (专业口腔博主,已陪伴6000+牙友走上正畸之路) "自控力差还是戴丑一点带传统不可卸的钢丝牙套,就别图好看带
  • 愿你往后的日子里,眼里是阳光,笑里是坦荡,感恩遇见至于什么时候属于我,我还不知道,我还不能欣赏。 天气晴朗不热不冷,有微风吹过,可是这些都不属于我,喜欢你,是我
  • #夕阳醉了[音乐]#-“我打碎了夕阳,余晖照耀在我身上”-最近每天都会打卡一篇阅读,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五一的时候终于出太阳了,晒了我的被子,是阳光的味道-最
  • 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前几章,比如人生需要做减法,印度人的幸福指数就很高因为他们选择很少,而我们现在把太多精力放在选择而不是经营上就导致难以精进;再比如相比于智商,
  • 因为知道自己很难有好运,所以我祝自己能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能有面对乃至接受厄运的勇气。未时出生的人,聪明好学,才艺超群,深得长辈喜欢,有越战越
  • 好漫过荒野,古草间燎原,当南楼雪尽,呐喊世界终此你来时冬至,但眉上风止,开口是“我来得,稍稍迟”大抵知心有庭树,亭亭一如你风致世人说春秋时好作梦,但凛冽才让人逞
  • 只是,要有多幸运,才能在万千之中遇见那个真正懂自己,爱自己的人呢?他们相爱而且互懂,这样的缘分、这样的遇见,是很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