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佛灭度“后五百岁”第一希有之人?(梦参老和尚)
“后五百岁”第一希有之人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人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了。咱们很多经论说,菩萨为法在无量劫中舍生命,舍得无穷无尽。说菩萨为法忘躯舍了很多生命,那这个福德该大吧?不如受持《金刚经》的四句。

你能受持《金刚经》的四句偈,甚于多劫舍生命的功德,因为众生受持《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教授我们“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人我都顿尽了,妄想消除了,能够成佛,顿悟成佛。你虽然多劫舍你的生命,只是得福啊,不能成道啊;你受持《金刚经》呢,你能成道啊。成道与得福两个相比,那就天壤之别了啊。

这个道理啊,须菩提现在已经开悟了,明白了。“尔时”,就在这个辩论终结的时候,须菩提听到这个经了,就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深解意趣啊。到这个时候,须菩提对《般若波罗蜜经》的深意,他完全开悟了,完全明白了,感恩啊,涕泪悲泣啊——就表达感情啊!

其实须菩提早就没有见思惑了,到现在尘沙惑也断了。表达他的感情,“而白佛言”,向佛说啊:“希有!世尊。”今天佛所说的法呀,太希有了,最尊贵了。“希有”是最尊贵的意思。“佛说如是甚深经典”,佛你今天言说这个甚深的经典,怎么我以前没有听说过呀。“我从昔来所得”的“慧眼”——慧就表的心啊——“我从昔来”我所有的智慧,我从来没听说“如是之经”。没听到哩,是这因缘还没成熟啊。那现在因缘成熟了,佛就对他们说了。

因此我们现在回观我们自己,我们现在是凡夫,跟须菩提还距离很远哩。须菩提是四果圣人,佛在世的时候,他是“解空第一”,他名叫空生,多生累劫解空第一。他闻到《金刚经》,而且能如实信解,那我们跟须菩提距离还很远呢。闻法在契,听法一样的,我们今天也能受持《金刚经》,所以决定了我们闻经的殊胜功德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就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议论不到的。

须菩提就向佛表白: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此经”——我们都听到了,但是有一句话:“信心清净”。我们自己来反观一下子我们自己的信心,清净吗?——这个说是“信心清净”,“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什么是实相呢?“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非相”,“如来说名实相”。这个告诉我们千万别着相,不要执着。要你生清净的信心,可不要有染着。我们信心能清净吗?所以不能生实相,那我们慢慢地修。怎么办呢?得天天念《金刚经》,一天念一遍。假使你发心一天念它十遍,天天念,渐渐心就能清净了。这个“生”的意思啊——真空实相的体,我们怎么能生?我们现在有我执、有法执,你得把我执空了,没有我了,再空法,我法二空都空了,中道才能显现。生起中道的思想,这才叫“生”。

有这个生起,这个思想、《金刚经》对你就是你第一的希有功德。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是无相。让我们生起个实相的想法,这个实相千万别去琢磨哦,只是正在相应,也就是我们禅堂师父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那个观与心相应了,产生了,那叫实相。

实相无相,只要能证得就相应了。但是我们在缘起分别上头不就过去缘起分别,缘起的分别跟实相相违,这是要在我们那个俗谛当中建立的假名,如俗谛的假名进入真谛,由真谛才能契入实相。这个清净心——我们的知见,我们知见有两种,大体分两种,一种是染,一种是净。我们见的净象、见的垢象,这个是说我们以无垢的心,以无垢清净心见的实相必须有个无所得的心才行,但心有所得,即非实相。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们念《金刚经》?例如说没收到实际的效益,我们的功夫还没到。你不要感觉着不足,你就多念多诵,久诵久读,你生起了自己的智慧,生出智慧来,你能渐渐地明白,契合实相。明白了不等于证得,了知了不等于得到,这个道理我想我们都明白啊。

所以须菩提跟佛说:世尊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我今天——此是须菩提当时闻法的时间——我现在闻到《金刚般若波罗蜜》了,我能“信解受持”,这个不困难啊,“不足为难”。“信解受持”不难,因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了,发大菩提心了,当然他“不足为难”了。他见思惑都断了。

那要是“当来世”——“当来世”就是未来——如果是佛灭度了,离我们现在“后五百岁”,五百年——现在我们也超过很多了,五个五百年、六个五百年都过了啊——那时候众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信解受持”,是人才为“第一希有”啊!过了五百年,有人能闻到《金刚经》、信解受持,那真是太为希有了!

为什么?那个人能够“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是五百年之后,假使一个五百年、二个五百年,咱们已经六个五百年之后,要有人能“信解受持”,那真是稀有当中的稀有。什么原因这样说呢?他能够离一切相,离相才能成佛。

这个道理很深哦,大家多想一想,多思维思维啊。
——节选自梦参老和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人生如意[超话]#
《大乘妙法莲华经讲记》
是菩萨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令一切众生,各得所知:这里的「以若干智慧,明照娑婆世界」,在妙音菩萨身是双重。既是「寂而常照」,又是「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在定中以他的念力加持——在定中我们都知道万法都是「我」,凡是明心见性的人都具足这个功德。不管你开口不开口,你心里有了这个念,你就是「寂而常照」。#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一##一大乘妙法莲华经一##佛法在全球##健康的人生##好的风水#

人这一生,

我们不会尽如人意。

就如同炒菜,

要放各种味道的作料,

我们的人生,

也需要如此!

酸甜苦辣,需要品味,

得到失去,需要经历。

一辈子,

我们只活一次的人生,

希望你大多时候,

都是开开心心的生活,

记住这三个字,

让自己脾气少一点,

快乐多一点!



眼宽容景,心宽容事。

希望我们,

都能做一个心宽的人,

以积极的态度,

去面对人生的风起云涌,

凡事少想一点。

有一句话说的好:
难得糊涂!
其实人生很多事情,

都不算是多大的事情,

唯有我们放在了心里,

当回事了,

才会受其困扰,

才会因其烦恼。



淡,

并不是经不起事的逃避,

也不是受不了磋磨的消极,

淡,

是一种淡然,

是一种想开,

是一种自在。

淡然看待人生的风起云涌,

足够的乐观面对一切事情,

足够积极热忱的,

去面对我们的生活。

心境淡然,心不累;

人若想开,人自在。

不懈攀登的时候,

也希望我们都拥有,

宠辱不惊的豁达!



放平心态,

去面对我们的人生。

即便我们遇到了,

很多的让人委屈的事,

我们也不要因此,

丢掉前行的勇气。

这个世上所有的好运气,

眷顾的都是足够努力的人,

希望我们都能,

勇敢而坚强的前行,

接受生活的某些事与愿违,

保持内心的平静,

心若想开,人便自在,

活的就是好心态。

各位早安,周二快乐[挤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怎么更专业理解马克龙的公开信?逼急了防守反击
  • 驻津使馆提醒公民是什么情况?具体发生什么事了?
  • 韩国一酒店发生火灾 致1人死亡19人受伤
  • 谢伦伯格案重审获重判 加拿大律师:正常,足以判死刑
  • 《死侍2》内地定档1月25日,春节档前10天上映
  • 曹永廉是谁,曹永廉冰封侠什么梗,自曝童颜不老诀窍全靠这三种
  • 复兴号甲醛超标? 北京铁路:报道严重失实
  • 孙安佐记者会临时喊卡 揭密!律师急奔法院
  • 严打霸座扒车门
  • 春节焦虑症的自我救赎
  • 5G公交成都试跑 全国第一辆!
  • 波兰一市长遇刺身亡后 总统又收死亡威胁
  • CBA重罚首钢,为何惩罚主动投诉的一方?
  • 奥斯卡风向标--美国演员工会奖奖项揭晓,小李再捧杯
  • 美女深夜被跟踪遭锤击,还险遭强奸!起因竟是她的这个小动作…
  • 洛杉矶教师罢工推迟至下周一!
  • 安吉小鱼儿弹幕双标 小鱼儿这画风怎么不太对
  • 陈乔恩方否认恋爱结婚绯闻,亮明单身身份,杜淳其实早有回应
  • SpaceX裁员10%,高层透露裁员内幕
  • 【篮球】哈登连续17场30+超越科比、贾巴尔等人 历史近50年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