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112-116条

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这段说的是太阳伤寒了,上面说的是太阳中风。太阳伤寒,他不虚,表实证。伤寒,没有汗的太阳伤寒的这种类型,如果以火迫劫之,劫之,就是劫汗,劫使大汗出。亡阳,必惊狂。如果是大汗,汗出太多就亡阳,亡阳,就是亡失津液,那人一定要惊狂。为什么要惊狂呢?这里头过一会儿再讨论。方才的风邪我要说还没有说呢。由于大汗出,桂枝加甘草汤的“心下悸,欲得按”,大汗出,伤津液就亡失血液,津液丧失血液中的液体也丧失了。血不足以养心,心气虚,他就微惊微悸,这是一。第二呢,他本来就是伤寒,而以火攻迫出大汗,邪热返助,火热返助邪热,热更加重,又由于大汗出而导致气上冲,上下体液骤然间失调,下边的体液就往上,冲气、邪热攻于脑,也发于惊狂,所以这个惊狂不仅属于心脏,脑系也有,所以亡阳必发狂,亡阳两字用得相当的好。由于火热,不到亡阳的这种程度,未必惊狂。如果达到这种程度,一定要惊狂。第一个,血不足以养心,心怯则惊。另一个导致气上冲,气上冲,不断热往上冲,也导致水也往上来,影响脑系,也使得惊。惊狂已经达到卧起不安,这个要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就这个方子来看,我们知道惊狂也与水有关系,因为它用的是蜀漆,蜀漆就是常山苗,它能够去水饮,治内里头有痰结;也是一个安神药和龙骨牡蛎差不多,都能治胸腹动悸、发惊发慌,就是现在说的神经官能症,有镇静作用。

这个方子是以桂枝去芍药汤为基础,可见这个胸满,张仲景讲桂枝去芍药汤“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用桂枝去芍药汤的基础绝对不是胸满,它这个胸满就我方才说是汗出太多,导致气上冲,下边的水也伴随气往上冲,胸满动悸而卧起不安。它这个表未解,以火排泄大汗,所有呢,仍然用桂枝汤,伤寒原本是无汗的,一定是大汗出,到亡阳的阶段了,这时候表虽然未解但不能用麻黄汤了,必须用桂枝汤。它由于气上冲的厉害,上边冲下边虚,所有去芍药。用桂枝去芍药汤还是治胸满表不解,另外有些神经症状,他加安神镇静药,里面用蜀漆、龙骨牡蛎。也就是说这个方剂桂枝去芍药汤证而精神失常,有惊狂而卧起不安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方子。这是根据这个方剂来分析这个证侯。

上面我说的风邪的问题,作个讨论。可见仲景这个书也说邪风在人身上似的。所以也是错的。这在中医的理论上,中风伤寒,我讲了,不要以为真有什么风中到我们人体了、有寒在人体了。中医这句话有语病,其后是很多的不科学的说法吧。说桂枝是祛风的药,麻黄是散寒的药,其实是不是由风带来的,由寒带来的,没有。即可是我们这个病由于受风而发作,它不过是个诱因而已。这个风是诱因,这个风不能呆在人身上,就像我们触了电,触了电有什么证侯你就治吧,不能说电还在你身上啊。没那个事。所有研究中医,它的规律对不对,仍然是对的,到现在也是。我们对这个太阳病,两个类型。一个类型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古人叫中风,我们现在叫中风也可以啊。还一个类型,就是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甚至于不汗出而喘,这种情况,这个就叫伤寒。就这两个类型。

现在人在临床上这个类型还存在,这个规律是古人通过实践发现的一个客观存在,多年也不会变。我们治疗也不会变,桂枝汤的确就是治发热恶风汗出脉缓这一类的表证。是不是有祛风的,这个值得研究。所以我们研究中医,这些个地方要注意的很。那么这些理论站不住脚,站不住就不要这么来认识它,我们现在应该重新认识。我认为研究中医应该这样,要不然,就是不好的,明明是不科学,咱们还是说那就是风,就是风邪在身上,这个药还是驱风的。这个东西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他无法认识它。恶风,中风病它是恶风,恶风就是风,风邪在身上的,伤寒的恶风和恶寒差不多,没有汗的,古人就认为是寒。后世的温病说夏天的酷热也跑到身体上来了,药治疗也是祛温祛热。

这个也值得考虑,不能说发病这东西,而且这也不是主因。现在知道的伤寒是有病菌的,身上潜伏病菌了,因风因寒而诱发,仅仅是诱因而已,主要还是伤寒杆菌。这个地方研究中医,古人错了就是错了,认为风邪,后世多了,风为阳邪,甚至脑溢血,也认为是风,也得祛风。医学上很出了一些个偏差。这个地方,我们研究中医呢,古人掌握的规律是对的,多少年也是对的。通过实践,通过对规律的认识,那时候限于科学水平,他满脑子在想,在从现象到本质,我们说的中风伤寒就是拿现象当了本质了。中风由于出汗而怕风,他就说这为风邪他就起名叫中风。伤寒就是恶寒。古人的这种说法当作术语来看呢还行,真就认为风在这呢、寒在这呢是值得研究的。我不那么认为,证侯是自然存在的,风邪的说法是值得研究的。

第113条: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

形作伤寒,他的病形像没有汗的伤寒,也发热恶寒,但是脉呢,它不弦紧,伤寒是表实,脉浮紧,弦紧这个脉是很不好分的。弦,从上下绷之叫弦,绷直力非常强,脉管紧数有力叫做紧,这两个脉,脉紧无弦,这个脉不很好分的。跟这个缓弱一样,弦对这的这个脉就是弱,就像琴,才上的弦,用手弹弦,琴弦非常的直而有力,日久而不上弦,弦就软了,用手一按就弱了。缓是对紧说的烟卷卷的松一按就是缓,卷的紧按就紧,就。紧和缓,弦和弱,是对着的。但是缓与弱是不好分的,所以书上太阳中风有时候是缓,有时候是弱,在理论上是存在,在指下上很难分清。不弦紧而弱说明什么问题呢?津液虚,很好理解啊,脉管里充血脉管就紧,血少,松,脉就弱。

这个我们讲过,大家想一想,用什么治法?头前有这么一句还记得不记得?“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有这一节吧。这里是脉弱,脉弱说明没有津液,它不是阳气重于表,就是体表津液不舒。所以发汗是不能的,更不能用火攻。所以津液虚,人要渴的。所以脉像前后看就知道了。热多寒少津液虚可以治。被火必谵语,所以津液虚以前就有了,这时候用火攻,那一定火邪入胃,胃中水结,发热,一定要谵语。弱者怎么治呢?弱者要是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解之,不是要你大汗,这跟我们那节一样,“此无阳也,不可发汗,解之”,用小量药清肃内外,解之就可以了。你们看看桂枝二越婢一汤,那个药量非常轻,石膏多少?此无阳也,阳不是热。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这个此无阳也不是没有热,无阳也就是津液没有。麻黄汤解之于表也是津液失于表。

所以这一段,注家都注错了,尤其是《医宗金鉴》就说这个弱者错了。弱者不能发热啊。其实是没有看到头上的那一节。这本书啊,熟读一遍是不行的。我19岁开始念伤寒,我今年80多了,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改变。你要不整个看下去,没个明白。这一段就是,我一说那一段,你们回头看看就明白。前后一看,原来是这么回事。像这段,形作伤寒,文字就前后不一致。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这个形作伤寒,也是没有汗,脉不弦紧而弱。其实是一个东西,两种说法。读书呢要前后对照,单看一段,越看越糊涂。你们看各家的注都注错了。这就是说有表热,津液虚,脉就弱。甚至于微,这发汗就不行了,用麻黄汤都不行。用火攻更不行。那怎么办呢?脉弱的,解之,当使汗出。不能发汗。微微解之就可以了,稍微出点汗,病非常轻。

第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以火熏之也是一个取汗的一个方法。古人把那个地烧的很热很热的,然后在热地上躺下,熏而出汗。这叫火熏的方法。咱们用热炕多烧火也可以达到这种目的。以火熏之,不出汗的很少。但是如果津液亏,津液虚,他就没有汗。他这个不得汗就是指津液素虚,以火熏之,不得汗,但痞是太阳病,不得汗而邪出不去,而火热攻于里,其人必燥。燥,就是烦躁了。乱者为之燥,烦者为之热。热烦燥扰,燥比烦厉害。太阳病自愈的话都是七天,前面有啊。太阳病,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在表的病自愈都在六七天。

到时候不愈,而且外邪火热壅然不解,久之必伤阴。所以必清血,热不得外越,表证好的不好的,伤于阴血,一定要便血的,这种便血不是因为其他的问题,是火攻造成的,所以叫火邪。可见这个血用一般的止血法不行,应该去火热为要紧的,但这里没有说治法,有表不解,还得解表。表要是解了,像竹叶石膏都可以。但他不讲治法,这个火攻,没有提具体的证型,有的只是提及危害,不提证治,只提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随证治之。

第115条:脉浮,熱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脉浮,熱甚,这也是太阳病了,太阳病,脉浮,热越厉害,应该用清凉解表的,解表药里头也要用石膏了。而反灸之,火攻了,这个灸,就是我们常用的灸法了,这里不利于热实,脉浮,热甚表实证了。

实以虚治,热实之证而以虚寒的方法来治疗,灸就是来治疗虚寒的方法,因火而动,必然要吐血,本来就热甚,继之以灸火,反助其热,热因火动,必咽燥,吐血。凡是热都往上涌。

尤其在表证的时候。嗓子干,甚至吐血。这个热病不必用灸。有些热病,你用热药也可以使人吐血。治病,火攻与用药也有关系,所以必须知道寒热虚实,必须掌握这个。热要用寒治。热要是用热攻,必造成误治。

第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

微数,脉微而数。微者,血不足。数是有热。这就是虚热的一种病,津液虚而有热。慎不可灸,火也是邪,热邪,火与原来的证侯之热,火更助其热,一定要烦逆。逆,也是多种,渴逆,呕逆。热要往上,热逆于上,追虚逐实,本来这个病是虚,因灸火的关系,越灸越虚,本来热实,继以灸火,更助其实。微数之脉,一方面是正虚,津液虚;数者,热,一方面是热实。这两个问题,津血越少,血散脉中,火气虽微,灸火之气,看着不怎么的,但是对虚热之证内攻相当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正因为血热伤阴,这个血很难恢复。这在《金匮要略》痉湿遏里面有这么一段“痉病,由灸传者难治。”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意思,津液枯燥,肌肉不和,发痉挛。津液恢复,痉挛就好,由灸传,就是太阳病的时候,虚热的证候,灸者,血气难复,痉就难好。他和这一段是有关系的。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重腰以下必重而痹,火逆也。脉浮,病在表,太阳病,无汗的用麻黄汤,有汗的用桂枝汤,都是以汗解。如果用火灸之,用火来灸,邪无从出,这个邪,本来汗从表解。因为灸,邪不得从表而出。

灸不能发汗,反而因火而盛,外邪因火反倒更热。刚讲了,麻黄汤证,体表充斥津液不得汗,热不能解,津液也不得出,热上亢,人身上的体液也不得汗,湿邪下注,所以这个病变成腰以下必重而痹,重,沉重,痹,痹而不仁,也可以疼,这是湿,这个湿哪儿来的?本来表证的时候体液大量壅于体表,太阳病的时候讲,机体让大量体液壅于体表以发汗解除疾病,用火攻不得出汗,热不能解,体表的湿,体表的水分只能到那儿去呢?只能注入下半身,为痹。

这是因火而造成痹证。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脉浮,故知汗出解。这个病可以自己好,这个也是一时的情况,不能出汗,先前讲过:阴阳自调者,必自愈也。表里没有什么大问题,仅仅是腰以下重而痹,没有其他的问题,如果津液恢复了,自然出汗就好了,所以欲自解者,必当先烦。这也是凡是误治之后,身体要好过来多少要发冥眩状态,这个烦也是冥眩状态的反映。烦乃有汗,烦躁之后出身汗就好了。

何以知之,为什么知道是这么出汗而好呢?脉浮,故知汗出解。由于火灸之后表不解,脉浮,病还在外,所以它要自解,总得要自汗而解。如果不自解还要治,也得解表。据我看还用桂枝汤。如果吃完桂枝汤,热解了,腰以下还重而痹,那你得想法治这个,大概得用苓姜术甘汤。苓姜术甘汤治所谓肾着汤,主要治腰以下沉和痛。这段脉还浮,表未解,邪无从出,当时就有这种情况,如果自愈得话,也得出汗。烦躁,出身汗就好了。如果不自解,那得治,怎么治呢?解表,也得出汗。不然的话,身上的水气去不了。原文没有说治疗,但是治疗也在其中。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105-107条

第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这里的丸药就指着巴豆剂了。不但少阳阳明并病,吃那种丸药不行,真正的里实证吃那种丸药也不行,那个是下寒的。“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已经传入于里叫过经,发谵语了,发谵语了就是里头有热了,以有热也,就是胃中有热,热结于里就发谵语嘛,胃不和。“当以汤下之”,应该用承气汤就对了。“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那么看这个病人现在呀小便自利,小便自利就是小便多,小便多呢这个水份从前阴夺去了,这个大便当硬,大便应该干。

“而反下利”,这个病人这个挺奇怪,他反倒下利,这值得研究了,就是我方才讲那个,阳明病初起的阶段,大便不干的时候,热越来越亢盛,人的体液越来越丧失,一方面汗出,一方面小便数,所以他辨证为阳明病。那么这个呢,谵语说明是胃有热,而且小便也多,大便应该干才对,而反下利,看看他脉吧,“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这个脉不会调和的,后面讲三阴篇里也有,如果真正的阴寒下利,谵语是相当危险的病,那个谵语不是只是说胡话了,属于躁扰不安,那是阴阳绝离的迹象了,病要那种情况脉一定微绝(厥)的,微细而且四肢厥冷。那么现在这个人脉调和,所以不是阴寒自下利,这是大夫给吃错药造成的结果,里头并没有虚寒,所以脉调和。下利还脉调和,说明不是虚寒的自下利。那么现在这个谵语,脉调和,说明还是实,不是虚寒的问题,“调胃承气汤主之”,这个还得给吃承气汤,他只是谵语,胃气不和而已,吃调胃承气汤就行了,他没有大实大满大痛的那种情况,所以不要吃大承气汤了。

那么这个是接着上面讲的,所以这个丸药,是非法的治疗,所以中医用药不是光让他通大便,咱们现在大便不通了,让他通通大便,那么你灌灌肠也行啊,不是那样,得去病,他是热结于里,你非得用寒性的泻下剂不可,尤其用承气汤这个汤剂。那么里头有寒实,那可以用巴豆剂,它是温下药,所以不只是通大便为目的,那就错了。所以这个热结于里得用寒性的泻下剂,巴豆这种丸药是吃不得的。这个是接着上边,他说不但少阳阳明并病吃这个药不行,就是真正的里实,承气汤证,你吃这个药也是不行。

而且这个脉上呢,如果不吃这个泻药,脉也不是调和呀,脉绝对大,阳明三日,其脉要大,而且大实有力,不会调和的。由于吃泻药了,这个脉才调和。那么虚寒下利呢,脉也不会调和的,要微绝(厥)。他既不微绝(厥),说明他不是自下利,阴寒下利,不是的。他是由于误下,误下脉还调和,所以说不是误下,脉决不会调和,是实的,实而有力的脉,大。那么“今反和者”,说明里头还是实,所以他用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在头前有了。

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在这个阶段上,不好,就是不愈、不解,那个有的时候,一般说传里了,这个病有表传到半表半里到里,到里,它就无所不传了,一般是传里而发生阳明病的,但是也有热结膀胱这个部位的瘀血证,热结膀胱不是热结到膀胱里头了,而是部位,古人说关元、膀胱,冷结关元等,它只是部位说的,这个瘀血证常在少腹这个地方,

因为人它是一个站立的液体的东西都向下尤其咱们现在说这个瘀血,那西医所说血栓这一类的,这一类的东西最常结在腹骶,所以这个腹骶盆腔这个地方,你看这个结构生理缺陷就有,静脉网血丝就那一点,当然女人指子宫了,男人也就指那个地方,也就是说膀胱与大肠夹的那个那个地方,所以,打架小肚子不是全是血,为什么呢?就是胆内出血那个地方的静脉网呀,血液相当的多,因为血性就下,那个地方老存血,由于血液常在那个地方,所以热结膀胱呀!不是膀胱里面有,这个病呀,不是那个事,咱们也说这个东西,病太阳之腑,这是错的,膀胱一点都没病,哪里是那个事呀,太阳之腑有病了简直就是瞎胡扯,其人如狂,就是这个有瘀血证呀!与这个脑系上大有关系,这个我们在临床上,我也曾经用这个法治很多,所以精神病呀!它常常都是有瘀血造成的。瘀血他这个东西,随着血液循环呀,这里头有这个,古人管瘀血叫恶血,晦恶之气呀他最容易冲击大脑了,所以其人如狂,甚者发狂。真正的精神病有瘀血,用这个方子也较好使也很多,血自下,下者愈,也有这样的,有了瘀血他自己就下,如果瘀血下去,这个病也必好。

如果血不是下,虽下而也没完全下,下得不够,这个病也不能好的。那个也得用药下,用药下总的来说桃核承气汤,可是一样,它讲的是表证呀!太阳病呀,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它和阳明病一样,阳明病也是其外不解尚未可攻,这个它不在胃在少腹,那么如果有外证呢,你先解外,那么解外就用桂枝汤了,如果有麻黄汤证你可以用麻黄汤,没问题。外解已,没有表证了,但少腹急结者,其人如狂,而少腹的地方又急,急就方才讲那个急,就这个地方觉得撑的慌,为急,我们常讲的心下急,一样,同时也结,拿手按着有抵感,乃可攻之,这个时候只是少腹这个地方有毛病,可以用桃核承气汤。

这个方子是调胃承气汤,还是攻里呀!里有热加上桂枝桃核桃仁,这个桃仁这个药是祛瘀血相当有力量的药,我们最常用了,因为桂枝,又其人如狂了,他这个晦恶之气往上冲,这个桂枝,降冲气的。不然的话脑袋好不了他以调胃承气汤加上治上冲的桂枝祛瘀血的桃仁所以这个方子,他在调胃承气汤的基础上,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呢,有承气汤证,就是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内有瘀血其人如狂者,回到少腹急结,这都是调胃承气汤的证侯,就是调胃承气汤证、气上冲,少腹急结,其人如狂者,就是这样子就可以用了,这个其人如狂呀,在这个瘀血证里头,尤其是急性发作的最多,那么我们再讨论讨论这个病是不是这个瘀血就是在这个太阳病的这个阶段上呢?造成的呢,不一定,这个瘀血呀都是在人体里面有潜伏,这个多种原因的。

但是热病的时候也能够使之有,里头有瘀血,就是内出血了,伤寒论由内出血的情景,但是呢,不能用他桃核承气汤当时这个出血不是瘀血,他不如狂,他只是便血,肠伤寒有便血的咱们用桃花汤那种方子,后头在少阴病里有的用桃核承气汤的机会没有,这个瘀血呀都是人们内平时有所潜伏,那么在这个伤寒也好,一般外感也好,也能够诱发瘀血瘀热的发作,所以这个古人呢,说这个热结膀胱,尤其这个书也有这个话说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这些话是古人一种测度的说法也都靠不住了,是不是这个瘀血治疗不对?那是对的,这种规律就是其人如狂,少腹急结,你用桃核承气汤都会用都对,这种规律方法是毫没问题的,古人从经验里得出来的。是不是由于太阳随经瘀热在膀胱啊?这值得研究,有的是不得太阳病,瘀血证也发作,也有这种情况,那你怎么说呀?不是,现在咱们居然间把这段他说是太阳腑证,太阳腑证就是膀胱病呀,你看看这个是膀胱病吗?与膀胱一点没关系呀,不是膀胱病。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又一个柴胡剂,那么伤寒八九天,全是五六天之后了,言外的意思就是传入到半表半里,而为柴胡证的怎么一个阶段。那么这个少阳病尤其柴胡证不能吃泻药,下之胸满烦惊,这个你的看少阳篇,少阳篇有这么一段: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这个少阳病在胸腑腔间,热邪在这里,你要吃吐药或者泻药啊,我刚才讲了:虚其里,里面没有病,那么这个热啊尽往里边去,不但热往里去,若里面夹着饮,这个饮也要往上攻,胃虚嘛,都往那边凑。那么这个就是由这个胸满烦惊知道以前是柴胡证。误下了,这个少阳病所以胸满,就是胸胁苦满而不去,而且烦而且惊,这个惊呀都是热攻冲头脑的一种情况。

胃虚了,那么邪热客气都往胃上面跑,所以这个水也能上不下,小便不利,谵语,热到里头了所以就说胡话了,所以胃中燥则谵语,胃气不和了,一身尽重,这个水往上,不往下走,一身都沉,而不可转侧,转侧相当困难。

这就是给治坏的病,本来他是个柴胡证,吃了泻药又引邪入里,而且里饮邪热之气跑到胃这块来了。小便不利,身上停水,精神虽不是如狂也是惊恐,这都是一种精神官能症,和脑系有关系。这就是热,他往上攻,所以他用了柴胡加龙骨和牡蛎来治疗。

那么这个方子呀是小柴胡汤加的是龙骨牡蛎,铅丹,桂枝,大黄这些药,那么还是用这个柴胡剂,还是这个胸满而烦的,这个惊的用镇静药,龙骨牡蛎铅丹都是这个,龙骨牡蛎治这个精神失常呀、神经官能症用龙骨牡蛎机会最多,尤其人这个烦惊呀,胸腹跳呀,用的机会最多了,这个铅丹与龙牡一样也有镇静的作用。

这个铅丹我不常用,这个铅丹是有毒的,你用这个药分量你要注意,其实不搁铅丹一样有效,我就常不搁,他由于有谵语,有热所以用大黄,那么气上冲呢就搁桂枝,那么这个就治小柴胡汤证,气上冲,有烦惊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一般精神病里头也有用的机会。不纯粹是瘀血证,也有精神失常,用柴胡剂,柴胡剂这类的药与脑系就有关系,你看看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这个默默就是浑浑然,所以用小柴胡加味我们对神经官能病呀,尤其加龙骨牡蛎大黄之类的药。用大柴胡汤加这个和小柴胡汤加这个都行。也看情形了,这个是小柴胡汤加这个药,这个铅丹呢但能不用可以不用,用他普通开3克也毫无问题,你要大量开容易中毒的。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了,在我们的应用中几率,柴胡剂应用比较少,我们治神经官能病呀假设这个惊,心悸,惊惧有用的机会。

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又一个柴胡剂,那么伤寒八九天,全是五六天之后了,言外的意思就是传入到半表半里,而为柴胡证的怎么一个阶段。那么这个少阳病尤其柴胡证不能吃泻药,下之胸满烦惊,这个你的看少阳篇,少阳篇有这么一段: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这个少阳病在胸腑腔间,热邪在这里,你要吃吐药或者泻药啊,我刚才讲了:虚其里,里面没有病,那么这个热啊尽往里边去,不但热往里去,若里面夹着饮,这个饮也要往上攻,胃虚嘛,都往那边凑。那么这个就是由这个胸满烦惊知道以前是柴胡证。误下了,这个少阳病所以胸满,就是胸胁苦满而不去,而且烦而且惊,这个惊呀都是热攻冲头脑的一种情况。

胃虚了,那么邪热客气都往胃上面跑,所以这个水也能上不下,小便不利,谵语,热到里头了所以就说胡话了,所以胃中燥则谵语,胃气不和了,一身尽重,这个水往上,不往下走,一身都沉,而不可转侧,转侧相当困难。

这就是给治坏的病,本来他是个柴胡证,吃了泻药又引邪入里,而且里饮邪热之气跑到胃这块来了。小便不利,身上停水,精神虽不是如狂也是惊恐,这都是一种精神官能症,和脑系有关系。这就是热,他往上攻,所以他用了柴胡加龙骨和牡蛎来治疗。

那么这个方子呀是小柴胡汤加的是龙骨牡蛎,铅丹,桂枝,大黄这些药,那么还是用这个柴胡剂,还是这个胸满而烦的,这个惊的用镇静药,龙骨牡蛎铅丹都是这个,龙骨牡蛎治这个精神失常呀、神经官能症用龙骨牡蛎机会最多,尤其人这个烦惊呀,胸腹跳呀,用的机会最多了,这个铅丹与龙牡一样也有镇静的作用。

这个铅丹我不常用,这个铅丹是有毒的,你用这个药分量你要注意,其实不搁铅丹一样有效,我就常不搁,他由于有谵语,有热所以用大黄,那么气上冲呢就搁桂枝,那么这个就治小柴胡汤证,气上冲,有烦惊这种情况就可以用这个方子。

这个方子在一般精神病里头也有用的机会。不纯粹是瘀血证,也有精神失常,用柴胡剂,柴胡剂这类的药与脑系就有关系,你看看小柴胡汤证,默默不欲饮食,这个默默就是浑浑然,所以用小柴胡加味我们对神经官能病呀,尤其加龙骨牡蛎大黄之类的药。用大柴胡汤加这个和小柴胡汤加这个都行。也看情形了,这个是小柴胡汤加这个药,这个铅丹呢但能不用可以不用,用他普通开3克也毫无问题,你要大量开容易中毒的。

今天咱们就讲到这了,在我们的应用中几率,柴胡剂应用比较少,我们治神经官能病呀假设这个惊,心悸,惊惧有用的机会。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经方大家胡希恕逐条细讲《伤寒论》:第97-98条

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这一节非常的好。“血弱气尽”,这就是开始的时候,太阳病,讲麻黄汤(时,讲的)“阳气重故也”,脉浮紧,那么表证的时候呀,人体以大量的精气往体表来输送,就是津液,那么这种东西哪来的呢,它来自于胃了。那么这个时候没得汗出而解除疾病,而且这个身体呀越来越不能支持了,人这个身体同疾病是永远斗争的,要不然的话人活不了,外界害人身体的病菌病毒有的是呀,这个是个自然的。

这个时候在机体,要防里了,一防里,外边这个体表血弱气尽,不像在表证的时候,咱们都得过感冒,血管非常充涨,那不是血弱气尽,正是体液充实在外,那么在半表半里的时候就不是了,在表血弱气尽,这么个血弱气尽,不是无故地这个人就虚起来了,不是的,他把这个力量都撤到里头去了,在里头抵抗疾病。

往里头撤这个体液津液,“腠理开”,皮肤谓之腠,理者肌肉纹理嘛,这个地方都疏松了,人体血气充斥这个地方,它非常致密,津液往里一撤,这个地方就虚了,虚了这个病就往里头来了,“邪气因入”,邪气趁机往里头去了。到哪去了呢?“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这个正气呀在里头预备另一道防线,集中力量在胁下这个地方,胸腹腔间中间这个地方,就是募原这个地方,与正气相搏,邪还要往里头进,但是机体不答应它了,在这个地方啊,相拒于这个地方,结于胁下。

“正邪纷争,往来寒热”,这个地方都好得很,那么正邪作战场的地方,就是胁下这个地方,纷争,就是交争,那么正往前进,这个邪退,邪进于表了,就要怕冷,这个太阳病必恶寒啊,那么有的时候正气弱了,邪气进了,邪进于里则恶热,不恶寒,所以这个往来寒热是这么来的,时而进表,时而进里,就是正邪纷争造成的,纷争的时候往来寒热,一阵儿冷,一阵儿热。有的时候不老这么争啊,不争的时候也可以休止,所以“休作有时”,争的时候,一阵儿冷一阵儿热,不争的时候就不见往来寒热。

“默默不欲饮食”,你想在胸腹腔间这个地方,正邪纷争到这么个地步,所以这个人,少阳病是个热病,人昏昏然不愿意吃东西啊,这个热,这个胁下,胸胁这个地方,就是膈这个部位,一定要碍于食欲的。“脏腑相连,其痛必下”,半表半里这个部位呀脏腑相连,一切的脏器呀都在这块儿,上有心肺,再往下就是肝脾,再往下胃肠,肾,子宫,都在这呢,脏腑相连啊,虽然结于胁下这个部位,这个热没有不波及到胃肠的。波及到胃肠,胃肠是水谷之海了,激动里边水,其痛必下,胃肠这个部位一定要疼的。“邪高痛下,”邪在胸胁这个地方,高啊,而疼在肚子,在下边这个地方。上边有热,底下有水气被激动的腹痛,这人要呕了,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主要这个呕还是激动里饮,热激动里饮,它往上撞。“小柴胡汤主之”。

这一段就解释上边一切的证候,这个很好啊,那么是不是吃柴胡汤,这个病就整个好呢?也不一定,就看这个病,一般说是能好的,这个病是由表传半表半里,如果这个病是相当的厉害,它还往里头传,但是无论在表也好,在半表半里也好,如果治疗得当,都使着病逐步减轻,但是不一定在这时候好,尤其真正伤寒病,它还要往里传,大概都在白虎汤这个阶段,渴者属阳明。

吃完小柴胡汤,这一切的证没有了,但是它转成渴了,渴就是胃有热了,这就变成阳明病了,阳明病就是所谓白虎汤证了。在临床上这个时候常常就是小柴胡加石膏证最多,也是渴,同时柴胡证不罢,我们就用小柴胡加石膏就行了,这个方子是经常用的,所以这个时候啊的确是一个,最实在,这是通过实践来的东西。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这一段啊很不好懂,就这本文,这里头意义含着太多。一般的太阳病,五六天,六七天,都是内传少阳的时候。“脉迟浮弱”,迟和弱脉见浮,这就是气血不足于外了,这与上条“血弱气尽”是一个意思。那么这个病要传少阳啊,体表气血就不足了,所以迟和弱都见于浮,脉迟浮弱就是脉浮而迟弱,那么六七天见这个脉,这个病就有内传少阳的一种情况。

“恶风寒”,这是表证还没罢,表证还存在。“手足温”,手足温是与四肢厥冷相对待的,四肢厥冷是里虚有寒,四肢逆冷,厥冷啊,那么这个手足温呢就是内有热,里有热,手足温。但是这个手足温呢在本书里讲的都是“系在太阴”,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阳明病不光手足温,身也热而出汗,甚至于手足也是濈然汗出,这是阳明病。这个手足温当然是里热,那属于阳明病了,他说“系在太阴”,这个热呀不是身热,只是手足温而已,那么说明里面不是光有热,还有湿,就是有水呀。那么这一个病位呀,就是同时里位有两种不同的病,一个就是胃实热,就是咱们说胃家实那一类的,胃实,热结于里,有实,也热,这就阳明病。

这个太阴病什么样子呢?太阴病与这个正相反的,也在里位,也就在这个胃肠之里呀,它是一个里头停水,胃虚停水,正与阳明病相反,而且这个水还没有力量收拾,所以吐泻,它是这么一种病,所谓系在太阴,本来是阳明病,可是里头还存在着湿,所以叫系在太阴。在这个书里头啊共有两段“系在太阴”,你们看看这个阳明病里头,187,你们看看这一段,来理解系在太阴这个问题,要不不容易理解,“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你看这说明什么呢,是在这个里位上开始有热,这个水火这两个东西它不并立的,热盛了,小便数,汗自出,里头马上就是水分尽去而变成热实。

那么这个太阴病呢,是水盛,火就要消失,那么这个在里证,表证传里的时候,那么这个水火是互相进退的,如果阳明病,这个热越重越实,这个水分越丧失,如果阴寒的方面盛,那么饮就重,那么要腹痛下利的,这就叫做太阴病。那么这个太阴病,没有热是没有问题的,有热同时存在的时候是阳明病而有湿,所以他说系在太阴,这个系,咱们拴东西谓之系,与这个太阴病有联系,说明这个阳明病啊,咱们这一段讲的是阳明病了,我们介绍这一段,阳明病要有湿,他说这与太阴病有关系,系在太阴,有湿嘛,这时候水火是互相进退的,如果湿盛,小便也不利,一定要发黄的,这是古人一种看法,关于发黄我一会儿再给讲。

那么小便要是利呢?这个热盛啊,就把津液尽量往外排出,不但小便利,而且汗也出,那大便就要硬了,那就变成阳明病,所以在病初传于里的时候,又有热又有湿,也可以为阳明病,也可以为太阴病,在这个阶段就叫做系在太阴,阳明病没完成,但是里头有停湿,所以他搁个系在太阴,里头有与太阴有关系的问题,他搁个系在太阴,我们方才这一节就是的,这个病六七天啊,由表传入半表半里,而又传于里,传于里呀虽然手足温,这个里有热了,但是它是系在太阴,里头也有湿。

那么这个情况,表证不可下,少阳证不可下,里有湿,更不可下,所以他才说“医二三下之”,这是一个错误啊,这个大夫由于手足温,认为里头是有热了,而二三下之,就是接二连三地给吃泻药,这是错的。那么伤了里,当然就不能吃东西了,伤了胃气了,那么同时这个少阳病也很明显,这个伤了胃呀,胃气一虚,邪热,客气都往胃这块儿来,当然是半表半里的热,表热都往胃这块儿聚,那么湿呢,这个水气也往这块儿聚,所以“胁下满痛”,胁下,连心下这个部分都有了,胸胁满,胁下满,这就是胸胁苦满的少阳病的那个证候,由于邪热、客气都往这块儿聚,所以他也疼。

“面目及身黄”,那么又有热又有湿,非发黄不可。那么古人认为这个黄啊,这是由湿热,郁热在里造成的,由于这个系在太阴说身必发黄,古人这么个看法,这是个错误,古人认为脾属土,土色黄,那么这个它是个错误,现在黄疸都是胆道受了障碍,一般这样的多了,这是很清楚个事情,不在乎脾土色黄,这是胆汁的色。可是虽然这么说,古人这种治疗所掌握的规律是对的,你象咱们用这个茵陈蒿汤,或者是茵陈五苓这类的药啊,去湿去热,那么这个治疗呢,永远也是对的,古人只是掌握这种规律,那么这个脾的关系是没有的,古人没法那么认识,不知道有这个物理的障碍而使着人发黄,他不懂得这个,所以古人一看到这个黄啊都是属太阴,因为太阴是运湿呀,太阴有病不能运湿了,再要有热,他一定发黄的。

古人这么个看法,这个规律是对的,古人说郁热在里,那么治疗的方剂这都是非常正确的,现在我们这么用还是有效嘛,所以我们研究古人的东西呀,我们要掌握这种规律方法,那么至于这个古人这种说法,咱们现在这个辨证,尤其拿脏腑辨证,很成问题的,因为他搞不清,古人限于科学水平啊可要知道,你比如这个书吧,也就是一千好几百年,两千年了,那个时候科学还是没有这么样的进步发展,没法来认识,疾病的这个问题,它都关于生理病理呀,这是一种基础科学的问题,那个时候没有,没有怎么办呢?人他也想解释,他就是让脑子想,或者就是拿现象当本质,这个土色是黄的,这个黄就是,咱们根据五行来说,脾属土,土色黄,就这么样来看。

尽管看的错误,那么这个规律是一点不错,尤其发病的这种情况,比方底下他说“小便难”,那么在这个太阴病,我们方才讲那节也是,如果小便利,这个湿热能够外跃,他不发黄,我们现在临床上也是这样的,大概的黄疸病啊都是小便不好,那么我们治疗呢也是去利小便,去热,湿热,那么这一类的治疗的手段,多咱都是对的,这是规律,古人对这个规律的这种认识法可是不对的。

“与柴胡汤,后必下重”,这种内里头有湿热,那么柴胡这个药啊有点疏泄作用,同时它去热,解热剂嘛,你再撤其热,你再加以疏泄,这个湿热下注,“胁下满痛”,“颈项强”,这个颈项强,颈就是两侧,项就是后头,人这个脖子两侧谓之颈,两侧颈属少阳,项,后面呢属太阳,由于这个病,太阳也没罢,少阳病也发生,所以他颈项强,根据这个胁下满痛,颈项强,可以用小柴胡汤,这个证候啊颇象小柴胡汤证。

但是这个情形之下,什么情形?“本渴,饮水而呕者”,这个是水逆证候,本渴,可是一喝水就要吐,这就是我们上面讲的五苓散证,水逆。这个水逆里头这个水相当地多呀,而且这个水冲逆于上,那么这个时候使柴胡是不行的,非用这个五苓散治这个水逆才行的,他这个就是茵陈五苓(散)来利水去黄,这就对了,这个柴胡汤不能用,要是用的话,不但后必下重,而且食谷则哕,这个水停得非常地多呀,水往上冲逆,你咽东西咽不下去,要哕逆的。这是个倒装句,他说与柴胡汤后必下重,尽指着这个本渴欲饮而呕者,上面说这个不能食,里头就有个呕啊,而且饮水也呕,上面没说这个证候,底下说清楚了。

根据上面这个证候,他就柴胡汤了,也治黄啊,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黄疸篇就有,他说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那么这里也呕,尤其这个证候正是柴胡证,胁下满微痛,颈项强,这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是他是注重在底下这一句话,是个倒装句,他说是本渴饮水而呕者,这么个呕,水逆,本来他渴,想喝水,一喝水就吐,这不就是水逆证嘛。要有水逆这类的黄疸,虽然有柴胡证,不能用柴胡汤。假设要用的话,就有后重和食谷则哕,因为这个柴胡汤啊不能治水逆,同时有疏泄胸胁的作用,去心腹间结气、积聚,有疏泄的这么一种作用,同时一撤热,水势更泛了,所以食谷要哕逆的。

这段书包含的意思非常地广,我们离开这个本文,这倒好理解这一段,根据上边五六日,无论伤寒或中风,全要传入少阳,这么一个时期,六七天更是了,五六天、六七天。而且这个脉已经有内传少阳的一种征象,脉迟浮弱,不但传少阳,而且表证也没罢,还恶风寒,虽有里热,手足温,手足自温,但是里热不重的,还系在太阴,只手足温而已嘛,里头还是有湿。这一系列的情形,少阳病不可吐下,后头有的,我们讲到少阳篇就知道了,表不解,更不能用下药,那么里头有停湿,不是有实热,也不能用下药,所以以上的这种情况,一概不能用下药,而这个大夫反接二连三下之,这都错误,所以少阳证就该明显了,胁下满且痛,因为表证还有嘛,表证有,用药不对头,一定导致气上冲的,表也不能解,所以不但颈强,项也强,头项强痛那个项,所以太阳病也没罢。那么由于气冲,水往上不往下,所以小便不利。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一人一方,根据个人自身症状做辩证加减开方,切不可盲目使用。#论道岐黄##国医的精诚力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八字命理口诀集锦(2) 五行独缺四大空,身弱贫贱带伤痛。戊甲克重头面伤,丙丁多者发稀少。辰巳申酉,眼小眼大。寅酉亥戌,脚长脚短。卯辰命中多,使用左手。天干七杀
  • #尚文堂分享# #印刷工艺# Cosmotech 探索纸张的新可能性 - PAPER & TRIAL "以 "纸、设计、实验 "为主题。 在第三期中,Cos
  • 移动千兆宽带有多实惠?如果单独办理千兆宽带,市场价至少每月大几百,但在移动158元就搞定,还包含30GB 5G高速流量、500分钟通话等一大堆超值服务!一个套餐
  • #历史故事#【印度低种姓人数众多,为何历史上没有站起来,推翻高种姓统治?】虽然早在建国之初,印度就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这个南亚国家,其种姓等级随着印度教的盛行,
  • 今天收到了《100天后会死的鳄鱼君》宝看了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感慨最后一天的樱花很美,说这本书是要告诉人们你每天经历的很普通的事情也许有人再也无法经历了!”仪式感
  • 由于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格勒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欧洲主要的中心城市。Moncler的故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品牌具有传奇历史,时至今日,Mo
  • ps:小江的电光耗子昨日四杀 这个笨蛋截图居然没截好[喵喵]➕一小部分结单战绩 宝贝们快来哦!#王者荣耀代打[超话]##王者荣耀[超话]#昨天单子的补图 我们是
  • 缓解情绪压力的9个方法↓↓共勉,早安。东莞做颧骨降低/东莞下颌角磨骨/东莞打瘦脸针/东莞打瘦腿针哪个三甲/公立医院的医生技术好?
  • 时光深深,悠悠岁月,它总能演绎着的动人的歌。 时光,匆匆的脚步,更迭着四季的风景。一场晚来的细雨,覆盖了初夏的苍寂。原来,每一个季节的转角,无论有多么不舍,都要
  • #诗情话译#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当看到你们牵着手谈笑风生时我无法做到淡定从容和应对突然紧张到拍照都是虚无缥缈的当你把心事告诉别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一致回复你要沉住气 再观察一下我眼下最重要的就是
  • 才发现我没有好好利用好这些时间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话说这次究竟是明确的答案了还是....?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做好其他风格的刺青,希望关注到我的朋友们能了解
  • 扬声器的底层逻辑,其实也是带电导线在磁场中受洛伦兹力,发生有规律的运动,带动相关部件振动,进而发出声音。 在实际应用中,音圈产生的力推动负载,活动部件可以是线
  • 通过接入腾讯小微,小燕将覆盖更多不同智能语音助手,满足用户在工作、娱乐等不同场景下的智能控制需求,比如,在工作时调整工作区的灯光色温,保持更好的精力和专注度。官
  • 慢慢转路好吧《第十一回》陈建斌编剧、导演、主演,还有周迅和窦靖童的参演,很是陈导的风格,三儿姐也一直喜欢陈导的述事手法,但不得不说,他的风格很突出,喜欢的人都会
  • 这就是佛教讲因果不可思议的道理,我们应当精进修行,改变自己的一切过失。佛法是释迦牟尼佛所教导的成佛的方法;它是断除烦恼,灭尽诸苦的方法。
  • 唐李商隐《北青萝》赏析[鲜花][鲜花][鲜花][鲜花] 《北青萝》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颔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
  • 这两天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比特币牛市还在不在?也许你觉得我啥也没说,那就对了,因为比特币走势我也不能完全预测准确!
  • 这两天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比特币牛市还在不在?也许你觉得我啥也没说,那就对了,因为比特币走势我也不能完全预测准确!
  •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