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凡事忌太甚,凡事留其有余,则召福之道也
读书,但求明理。圣贤言语,本不艰深,口相授受,即可知其义旨。
 人生以孝悌为本,二者有渐,则不可以为人。
  人生苦乐,皆无尽境;人心忧喜,亦无定程。曾经极乐之境,稍不适则觉苦。曾经极苦之境,稍得宽则觉乐矣。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收目前之效,而贻日后之忧者。
  大学扼要,在诚意;诚意扼要,在慎独。
  心之善恶,亦现于阳气中。生一善念,则气中一线如烈焰;生一恶心,则气中一线如浓烟。
  害人之卫,适以自害。智者慎勿造因。
  君子之于世也,可随俗者随,不必苟异;不可随俗者不随,亦不必苟同也。
  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幽明之理,莫得而穷。不必曲为之词,亦不必力攻其说。
  业镜照眞小人,心镜照伪君子。圆光对照,灵府洞然。大抵名愈高,则责愈严。卫愈巧,则罚愈重。
  天下未有所成,先自炫耀。甫有所得,不自韬晦者,自取其败耶。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悖理聚财,非不骤富,断无久享之理。
  所作所受,如影随形。
  人之受享,只有此数,此嬴彼缩,理之自然。既于家庭之内强有所增,至于仕宦之途,阴有所灭。世情万变,治家者平心处之可矣。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败,劫财者必诛,杀人者必抵,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间功过互偿,或以无报为报,罪福未尽;或有报而不即报,毫厘比较,益微乎微矣。
  取非所有者,终不能有,且适以自戕也。
  成毁各有定数。
  天道凡事忌太甚。过奢过俭,皆足致不祥。时时深念,知益己者必损人。凡事留其有余,则召福之道也。
  得意时勿太快意,失意时勿太快口,则永保终吉。得意时勿太快意,则知利害者能之;失意时勿太快口,则贤者或未能知。快口岂特怨尤哉,夷然不屑。故作旷达之语,其招祸甚于怨尤也。
  遇意外之横逆,平心静气,或有解时。
  事大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在。鱼吞钩,贪饵故也。
  以势交者,势散则离。以财交者,财尽则散。
  一时爵禄,所得几何?孽海茫茫,杳无崖岸。
  好胜者必自及,不仁者亦必自及。东野稷以善御马,名一国,而极马之力,终以败驾。自陨其生,非不幸也。
  以理断天下事,不尽其变。即以情断天下事,亦不尽其变也。
  瑞不必为祥,妖不必为灾,各视乎其人。
  傅有之,天道远,人事迩。六经所论皆人事,即易阐阴阳,亦以天道明人事也。
  至诚则金石为开,笃信之则诚,诚则必验。姑试之则不诚,不诚则不验。凡持炼之卫,莫不如是。
  心定则气聚而形固,心摇则气涣而形萎。
  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而是事能诣极者;亦未有心在是事,而是事不诣极者。
  应酬之礼不可作废。
  夫因缘,无无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欢,以怨结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负欠使相取相偿也,如是而已。虽然,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故释迦立法,许人忏悔。逆来顺受,尽其在我,而不问其在人。庶几可以挽回乎?信心行持,无不有验。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
  外患突来,必有内间。
  有力者不尽其力,乃可以养其威。屈人者使人易从,乃可以就服。
  苟道德无愧于圣贤,虽王候拥篲不能荣,虽胥靡版筑不能辱。陈白崖曰:「事能知足心多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夫操管运思,临秤布子。虽当局之人,有不能预自主持者,而卜者乃能先知之,是任我自为之事,尚莫逃定数,巧取强求,营营然日以心斗者,是亦不可以已乎。
  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茫茫回首,旧事皆空。岂但海市蜃楼,为顷刻幻景哉?
  无故而致非常之福,贪冒者所喜,明哲者所惧也;无故而作非分之想,侥幸者其偶,颠越者其常也。
  圣贤依乎中庸,以实心励实行,以实学求实用。圣贤之于人,有是非心,无彼我心,有诱导心,无苛刻心。
  声色货利,嗜欲牵缠,非道力坚定,多不敢轻涉世缘,恐浸淫而不自觉也。
  知其不可而为之,诸葛武候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覩,此圣贤立命之学。
  声色之娱,电光石火,皆幻化也。悬崖撒手,转瞬成空。朱颜不驻,白发已侵。
  古诗云:水性自云静,石中亦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圣人之立教,欲人为善而已。其不能为者,则诱掖以成之;不肯为者,则驱策以迫之,于是乎刑赏生焉。能因慕赏而为善,圣人但与其善,必不责其为求赏而然也。能因畏刑而为善,圣人亦与其善,必不责其为避刑而然也。
  形不自变,随心而变。读圣贤之书,明三纲五常之理,心化则形亦化矣。
  君子义不负人,不以生死有异也;小人无往不负人,亦不以生死有异也。常人之情,则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耳。
  方外人,如于世有所闻见,于心必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爱憎,则喜怒哀乐之情,必迭起循生。
  修己明道,天理也。近名好胜,则人欲之私也。
  人镜照形,神镜照心。人作一事,心皆自知,既已自知,即心有此事。心有此事,即心有此事之象,故一照而毕现也。若无心作过,本不自知,则照亦不见,心无是事,即无是象耳。
  一村叟,淳淳闷闷,无计较心;悠悠忽忽,无得失心;落落寞寞,无爱憎心;坦坦平平,无偏私心;人或凌侮,无争竞心;人或欺绐,无机械心;人或谤詈,无瞋怒心;人或构害,无报复心。故虽死牖下,无大功德,而独以是心,为神所福,使之食报于今生。其蠢无知识,正其身异性存,未昧前世善根也。
  无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觉气如霜。
  人情百态,事变万端,矫枉过甚,顾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酿事,亦往往有之。
  欧阳公曰:祸患常生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胜负之念不可太盛,恩怨之见不可太明。
  小人之谋,无往不福君子也。
  太聪明,往往以气凌物,非养德之道,亦非全身之道也。
惟学问变化气质。
#许愿星[超话]#

【#净空老和尚开示# 師父說 | 不是念佛不靈,是你還有放不下的東西】
凡是念佛不能往生,不是念佛不靈;念佛是真靈,是你自己還有放不下的東西,還有牽掛、還有留戀。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有一樁事情放不下,極樂世界這一生你沒分,非常可惜!喜歡的要放下,討厭的也要放下。不管你是怎麼樣,只要你有一樁東西,喜怒哀樂你沒有放下,你就去不了。

餐後開示
2019/3/3

怎麼個放法?不要放在心上。不是說不要放在事上,事照幹,特別是為大眾服務的事情,為利益眾生的事情,我們要多做,要真幹,不要放在心上。事情做完了,不管善跟惡,都不放在心上,這叫放下,比什麼都重要。心裡面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不要,這叫真修行,這叫真有道。什麼時候放下?當下就放下,根本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才有跟阿彌陀佛感應的條件。那一邊是通的,沒障礙的,障礙在自己,不能不知道。

開示節錄
2019/3/3

凡是講求享受的,諸位想想,必然增長愛貪、增長我執,那怎麼能出得了三界?縱然是念佛求生淨土,如果對這個世間種種貪愛不能捨棄,還留戀這個世間,換句話說,他的佛號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為什麼?捨不得離開這個世間。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自己生活過得清苦一點,好,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我們有力量,多多的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個是好事情,這是善事。

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第9集)
1994/8

心裡頭想什麼?專想阿彌陀佛。看到好看的、喜歡的,阿彌陀佛,佛號就起來,不要貪戀外面的色相;看到不好的、討厭的,阿彌陀佛,不生瞋恚。一切時一切處,念頭一起是阿彌陀佛,絕不攀緣外面的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不貪求這個,也不怨恨。念念都是阿彌陀佛,這就是都攝六根,不是叫你眼不看、耳不聽。眼見、耳聽、起念頭統統是阿彌陀佛,淨念!淨是清淨。對念佛不懷疑,念佛的時候不夾雜,這是淨;後頭一句重要,不間斷,沒有一個不成就的。你看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723集)
2007/4/7

你要真正肯幹,你要真正捨得。你喜歡的要放下,你討厭的也要放下,讓你的心恢復清淨,清淨就是寂靜;寂靜的程度深,清淨淺,清淨跟寂靜相應。清淨心跟定相應,心定在佛號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現前見佛是感應,當來見佛是將來,你一定在阿彌陀佛的身旁,在極樂世界一生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1723集)
2007/4/7

我沒有辦法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但是我今天起心動念就是阿彌陀佛、就是極樂世界,除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兩句之外,什麼也沒有,你現在就得大自在!你無始劫造作那些罪業都消了,罪業消了,善業也消了,為什麼?善惡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你要是當真,當真那是惡業墮三惡道,善業上三善道,這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這麼來的,全是靠念頭。搞清楚、搞明白不再打妄想,不再起念頭,只許可起念佛的心、動往生的念頭,這叫修淨業,這叫入彌陀願海,跟彌陀四十八願相應,將來決定往生,往生有分。

二〇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7集)
2016/5/7

關鍵就是你能不能放下,這是你能不能往生的關鍵。你要是真能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身心是正報,世界是依報,依報、正報統統不要放在心上;「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這一放下,你立刻就感覺到,清淨心現前,平等心現前,正覺心現前,真誠現前。一放下就是什麼?菩提心現前。換句話說,只要你有一樁事情沒有放下,你沒發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念佛能不能生淨土?不能生。

大方廣佛華嚴經(第2111集)
2010/2/18

念佛的秘訣在伏煩惱,斷煩惱我們斷不了,沒有這個能力,一定要把煩惱伏住。煩惱念頭才起來,立刻就要覺察,把它換成佛號。譬如順境,稱心如意的境界現前了,生歡喜心了,歡喜心就是煩惱,立刻換成阿彌陀佛,把歡喜壓下去,不要讓歡喜心繼續增長,這就是功夫,這個佛號就得力。逆境現前,就是不如意的境界,起了瞋恚心,心裡不高興了,這是煩惱;這個念頭才起,立刻把它換成阿彌陀佛,不讓瞋恚的念頭繼續增長,把它壓下去,這樣念佛就得力。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67集)
1984/12

我們一天到晚待人接物,這個心常常保持一個平靜,這是念佛的秘訣。你要不懂這個道理,縱然一天到晚佛號不間斷,心裡面還是喜怒哀樂時時起現行,這個佛號沒有用處,念得再多伏不住煩惱,伏不住煩惱就不能往生。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67集)
1984/12

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今天我們遇到了,這個機緣可貴。什麼念頭都要放下,你能把握這一句佛號,把自己所有的妄念統統給念掉,這個就是真正的念佛。在一切修行法門裡面,確實沒有任何一個法門有這樣的方便。這個法門對我們的工作、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妨礙,行住坐臥都可以念;閑的時候可以念,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念。不像其他的法門,其他法門你修了,你別的事情都要放下,這個不放下工作也可以念,所以確實是最方便的一個法門。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67集)
1984/12

二六時中就抱著阿彌陀佛。我想,心裡動念頭在想,想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念,你就決定往生。果然能這樣做,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絕對不會超過三年,你這個法門就修成功了。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67集)
1984/12

為什麼念佛人不能往生?他不斷的在造業,這個沒辦法。真正警覺過來,我從前造業,從今以後不造業了,我依教修行,一定往生。所以自己心裡要明瞭,要檢點,我心有沒有清淨?我對世緣是不是放下?心裡是不是二六時中只有一句佛號?對人是不是有一種慈悲心?是不是能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果然都是的,那你可以拍拍胸脯,我決定往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77集)
1984/12

六祖大師在《壇經》上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一個真正修道人,他心貫注在道上,世間什麼事情他不關心,他沒有時間去過問,是非人我他統統都不曉得,他心專注在功夫上,這是一個真正的修道人。修淨土的人,心就專注在西方依正莊嚴,二六時中起心動念想的想西方極樂世界,思的思西方極樂世界,念的念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具足,這個人決定往生。善導大師所謂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往生,一千個人修一千個人往生,一個都不漏的。這個心還雜、還亂、還打妄想,這不能往生,這是我們千萬要記住的。

阿彌陀經疏鈔演義(第227集)
1984/12

我們最好的念頭是阿彌陀佛,沒有比這更好的。世間事,無論是人事,無論什麼事情,隨它去吧!不要再碰它了,碰它把這個機會又斷掉了,這叫真放下。佛家講的信、解、行、證,信有,解也有,行就是徹底放下,不跟任何人計較,更不能跟自己計較。好的事、壞的事,隨它去吧!它過去了,這一秒鐘過去了,這一念過去了,隨它去吧!不要去想,好的、壞的都不想,好的一場空,壞的也是一場空,你去想它幹什麼?把這個念頭拿來想阿彌陀佛就對了。希望這句阿彌陀佛二六時中不間斷,我們往生決定有分。

餐後開示
2019/3/3

一则金刚经小故事
⼀⼀(本故事摘自《金刚经灵验录》)

唐朝开元十五年,勒令将天下所有的村坊佛堂,小的拆除,功德移入邻近佛寺;大的则一律封闭。很多不信佛的人,都乘机拆毁佛寺,许多大佛堂及大佛像,被他们残酷地破坏殆尽。
  新息县令李虚,平日嗜酒,脾气倔强,行事乖戾反常。这一天,李虚喝得醉醺醺,豫州的行文刚好来到,限令三天之内拆毁呈报。李虚阅文大怒,下令县内禁止拆毁,违者处死,县内的佛堂遂得以保全。
  李虚平日好杀,刚愎自用,当时并非爱护或怜惜这些佛堂,只因一时的忿恨,才予以维护。他做了此事,一直不以为意。
  一年以后,李虚染患重病,终于不治而死,尸体隔了十多天才入殓,次日准备出殡,他的母亲、妻子及儿女围绕在棺木旁不停地哭泣。到了夜深时,忽然听到棺木内指爪轻击木板的声音。起初大家还以为是老鼠咬物,后来声音越来越大,李虚的妻子吓得赶紧逃走,唯有他的母亲不肯离去,叫人设法开棺。他们说:「现在是夏天,尸体恐怕早已腐坏了。」他的母亲不顾一切,催促他们立即开棺。
  棺木启开之后,发现李虚已经复活,全身上下有多处溃烂,李虚马上淋浴敷药,休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李虚死而复活,将入冥的经过告诉家人。
  起初,他被两位鬼卒拘至阎府,尚未见到阎王,只见到阶前的典吏。这位典吏生前原是新息县的一名职员,死去一年多。典吏一见到李虚便说:「长官为何来到此地?」李虚说:「我刚才被拘来此。」
  典吏说:「长官平生嗜好杀戮,不知罪福,现在应当受报,怎么办?」李虚听完非常忧惧,就向典吏求助。

典吏说:「去年,勒令拆毁天下佛堂,惟独长官所辖的范围内,得以保全,功德很大。等一下阎王审问时,不必多说,只要将此功德回报即可。」李虚一一牢记在心。
  片刻之后,阎王升堂,命令左右将李虚带来,并查看他的善恶簿。有位冥吏拿著一本书册,在堂上侍立著,阎王身后尚有两位青衣童子随侍在侧。
  阎王命令冥吏翻开书册,唱读李虚的罪业。冥吏说:「李虚平时喜欢宰割羊脚,依律应当杖打一百,并割身上之肉一百斤,以偿罪报。」阎王说:「就割他身上的肉,以示惩罚。」
  李虚赶快回禀说:「去年,上级勒令拆毁佛堂、佛像,惟独我管辖的范围内得以保全,可否仗此功德免除罪报?」
  阎王闻言大惊,赶紧问左右说:「果真有此事?」
  冥吏说:「没有。」
  新息来的典吏立即趋前禀告说:「有的,此事记载于天堂的福簿上,可以查得到。」阎王说:「赶快前去查看回报。」
  殿前南边的低墙有楼阁数间,冥吏登楼查看,一时之间,尚未找到。
  这时,有两位和尚来到殿前,阎王问说:「二位曾做什么功德?」一位回答说:「平日常诵金刚经。」一位说:「平日常读金刚经。」
  阎王闻言,马上起立合掌,很恭敬地说:「请两位法师登阶。」
  王座之后有两个高座,右边是金座,左边是银座,阎王请诵经的坐金座,读经的坐银座。两位和尚坐好之后,打开金刚经,开始诵经。
  阎王仍然站立著,双手合掌,态度恭敬聆听。诵读将毕时,忽然有五色彩云飘到银座前,两位和尚腾空飞去,顷刻间消失了踪影。阎王告诉阶下的人说:「两位和尚都已生天而去。」
  这时,冥吏检查完毕,回到殿上,禀告阎王说:「李虚的福簿上仅记载一条,去年勒令拆毁佛堂,新息县独得周全,藉此功德可以消除一生所造之罪业,并延寿三十年,仍生善道。」
  冥吏说完之后,罪簿轴中自动出火,焚烧成灰烬。阎王说:「放李虚返回阳间。」仍派两吏护送他出城。

他们走出南门不久,看到前面有座高楼华屋,里面的男女杂坐在一起,乐饮笙歌。李虚一向爱好唱歌,遂驻足观赏,两位鬼吏敦促说:「赶快通过此地,不要观看,否则对你不利。」李虚不信,仍停在门口伫立观看。
  店里的人向李虚打招呼:「进来坐啊!」
 

两位鬼吏说:「此地非善处,你如果不相信,那就进去吧!」
  李虚哪里肯信?他大步迳自走入店中,里面的人都站起来欢迎,李虚很高兴地与他们一起作乐,他们斟酒来敬李虚,李虚端起酒杯一喝,发现原来是粪汁,臭秽难闻,准备撇下不喝,这时从床下钻出牛头卒,举起刀叉顶住李虚的胸部,不让他离去,逼著他连喝数杯,才让他离开。李虚走了出来,与两位鬼卒会合,两位鬼吏领著李虚,走到一条荒田小径中,看到远处有一盏灯,非常明亮,灯旁有个大坑,深不见底,两吏将李虚推入坑中,李虚于是苏醒过来。
  李虚素性冥顽,不知罪福,因为喝酒违令,无意中保全了佛堂,虽非他的本意,尚且获得天火焚烧罪簿,得以消除一生的罪业,免堕三恶道之苦。倘若出自至诚之心,护持佛法,其功德岂不是更不可思议?
  佛、法、僧三宝的威德庄严及光明,具有无量功德,是众生无上福田。布施供养,赞叹瞻礼,乃至恭敬合掌,均可获福无量。
  地藏经中,佛说:「未来世中,若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毛发沙尘等许,所受福利,不可为喻。」地藏菩萨也说:「我闻阎浮众生,但能于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护持佛法的功德,地藏经校量布施功德缘品中载之甚详,为了使众生见佛闻法睹僧,皈依三宝,获无量法益,我们应以大无畏的精神,护持佛法,昌隆圣教,俾使佛法久住世间,不断地流传下去,使得流转于生死苦海中的众生,受到佛法的教化,发菩提心,迈向解脱大道。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突发丨日横滨一农药制造厂发生火灾
  •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刷屏:我的岳父从感冒到去世,仅用29天!
  • 北京地铁男子跳轨身亡 连续两天发生两起
  • “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第28、29颗北斗导航卫星
  • 【反导】 俄成功试射新型反导导弹
  • 接地气!杜德伟与铁粉相约烧烤贺56岁生日
  • 央视亮了!央视大楼灯光秀凸显节日氛围
  • 一架小型飞机在比利时撞线坠毁 2人不幸身亡
  • 【冰场通知】什刹海冰场今起陆续关闭
  • 重大新闻线索,又一旅行社老总卷款跑路了
  • 暴雨·岛 ︱ 东宋
  • 张柏芝晒献血照,“高调”传播意义大于默默奉献效果
  • 章莹颖案再度延期 嫌犯将于2019年4月接受审判 | 法宝资讯
  • 【早间新闻】2018年2月13日 星期二 农历腊月二十八
  • 法国哭了,老外跪了,杭州某小区山寨了整个巴黎!
  • 判刑20年,罚款180亿韩元!朴槿惠闺蜜崔顺实一审宣判
  • 鉴闻丨江苏一司法局科长插队未果殴打护士 已停职检查
  • 范冰冰现身日本药妆店采购,本人和照片上相差太大
  • 石景山大妈偷草莓被罚八千元 检察院认定超市防损员涉嫌敲诈
  • 公司浴室暗藏摄像头!这6名在日本的中国女生还有更糟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