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这个仁波且为大众请法「什么叫修行?」这是非常基础的第一课,但也是许多修行人乃至长年修行者没有学懂而迷离颠倒的大事。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故而今天我当为大家讲「什么叫修行」之法。

学佛的实质,要落实在修行上,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白什么叫修行。修行,即是修善恶二所缘业之增益与离避。也就是增益善缘,种善因,结善果;离避恶所缘,离恶因,避恶果。但修行二字颇为广义,首先认识到底修什么行?因此要有所依对缘。无所依缘,则易成外道之修行。比如,魔教修行,就修成魔行。佛教修行,就修成佛行。所以必须要有所依缘,有所楷模应照而依止。又如,只知去恶扬善,克己利人,这是其它宗教都会做的事,这也就是不明宗旨无所依的修行,不属于正宗佛教行持。因此我们的修行,所依缘之对象则是佛陀。

依照佛陀的完美觉位作为我们所修之相应楷模,以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学佛陀的一切,使一切不净惑业缘起恶行远离不得沾边,只令其时时离避远恶,不使其有所近沾三业增加恶因。而一切缘起善业都要行持,哪怕就是一善念,只能增益,不可损减。日日增加善缘、善因、善业,简言之即是时时离恶积善。为什么说恶所缘业只能用远离,不可说是灭除呢?因为佛谛中,因果不昧。因果是灭除不了的,说灭除是断见,故所以只能善业筑壁,犹如筑一道挡土墙,起到隔开的作用。由是学佛,修佛之行,最终成佛方可彻底解脱轮回的因果缚业,此时因果照样存在,但对佛无沾。正如佛陀见到地狱刀山火海,地狱刀山火海依然存在,应报众生痛苦不堪,当佛陀为代众生受苦而自身顿然跃入时,此刀山火海当下化为莲池甘露,成为殊胜的境象,一切恶所缘境在佛陀身上转为善业的显现,不但无苦,反显大乐。

修行就是出离轮回,解脱诸苦而成圣,直至成佛。要出离轮回,因此就要建立出离心、坚信心、不动愿心、精进心、大乘菩提心。而所有一切心的依止境,皆建立在正见上,如没有正见,一切心均会颠倒、混乱。换言之,没有正见是修而无有受用的。比如要先修菩提心,是无法修起来的,会成为空幻菩提,虚妄之心。因为菩提心首先建立在出离心上,也就是一个人要有真正解脱成就出离轮回诸苦的心,他要深知轮回苦不堪言,不但自苦,而且六道众生如父如母均在无常苦痛中,知苦、欲脱于苦,他才会真修行,才会发出自利利他之菩萨行,菩提心方可诞生。但是如果首先从出离心开始修,又是错误的,是不合次第之修,会修成空言出离,妄惑自迷心,这样也是很难修起,建立不了出离心实相的。所以要有真正的出离心,必须要第一步首先了明无常境,第二步要有坚信心,坚信轮回无常的苦,有了坚信心才会恐惧无常苦,才会修成无常心,有了无常心,出离心就会日益增进,自然出离心就会生起实相。如果众生不了解万法皆无常、轮回无常的痛苦,就建立不起一颗坚定的心去出离轮回的念头,没有出离轮回的想法,根本就不会去修行,不想学佛,不学佛的人,本来不想出离,怎么还会有出离心呢?所以不能先修出离心。因此,第一步,没有无常心,就无法步入佛门。就是皈依了佛门,也无法深入正确修行。

要知道什么是修行,就要明白学佛修行的八基正见。

第一基是无常心,第二基是坚信心,第三基是出离心,第四基是实愿心,第五基是精进心,第六基是戒律,第七基是禅定,第八基是菩提心。认此八法为基而修行正见即是正知佛法的指南。这八基正见是修行人不可缺少不可错乱的次第。凡是无常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修行的因;凡是坚信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不变的因;凡是出离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解脱的因;凡是实愿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行动的因;凡是精进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进取的因;凡是戒律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正法的因;凡是禅定所摄化受用的,就是智慧的因;凡是菩提心所摄化受用的,就是菩萨的因。八基是修行解脱成就的根本,如果根不正,就会本则乱。所以修行的根本是不可乱的,因此修行的八基必须依于正见作为宗标,也就是以正知正见来引导八基的次第和正确发展修行,这就叫做修行。在修行中要时时落实菩提心的修持,因为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佛陀说法,菩提心的真实之义是必然成道之因。凡行菩提道者,终结菩提之果。菩提心是广义全摄一切大乘法之大悲渡生觉成菩萨地因。但由于众生福报使然,佛法经代代相传,遗漏法义。尤为至今末法时期,三界业海波涛汹涌,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因此菩提缩水,所以由广义逐渐缩成了狭义之菩提心法。菩提心分两种,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粗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于愿、行二菩提心之修持,又分情器四大和自身六大以及呼吸、耳根、眼根等内外坛城和仪轨诵文诸多修法。无论世俗还是胜义菩提心,而归于七支菩提份才是最上妙完美的菩提心。本来菩提心是三界六道众生个个有权修施的,但今大都众生法缘不俱,故已执持化整为零缩水之菩提心修法。因此往往误会成觉悟之心方可修之,或曰以菩提心为实相成就之境。当然,这也是存在的一部分,但却遗漏了非觉悟之心的众生而修菩提心之法。更重要的是,菩提心并非觉悟和非觉悟的心,而是学佛的三界六道众生及法界诸圣生发的大悲愿力,是以大悲心所实施的利益众生成佛菩萨的实际行为,是觉悟和非觉悟,圣凡两界的胜义爱心。对觉悟者而言,即是以自觉之证德证境正行正法弘法教化众生,觉悟有情成佛道。对未觉悟者而言,即是以大悲之心发愿众生与我等皆共成就得解脱,帮助他人走入如来正法之道,愿其成菩萨成佛。菩提心之法,对他而言是利他成就之德,由于利他之故而自获德量,故对自己而言即成增益菩萨之因。菩提心之业相,是大悲体现之三业之实际行持。凡真修行者,无论凡圣,均有权发菩提心,也应该发菩提心。因为它不是圣人独有的觉悟之心,而是大悲之行为,愿自他觉悟的因种。菩提心之所摄并不只含十善、四无量、六波罗密、四摄,而菩提心所缘三藏密典及一切口耳心传诸法,建立合法利众渡生的大悲行举。故知菩提心是广义所缘谛相,对佛陀而言是三身四智,当体无上正觉菩提心;对菩萨而言是大悲弘法利生渡有情;对证悟者而言,是离绝诸相戏论,当体本来面目,即空妙有之诸法实相;对凡夫而言,是慈悲助益他人愿其学佛解脱。

发菩提心,首先必须要有无常观,对自我与众生轮回之无常流转痛苦,生起觉观无常境心,即发出离愿,由是则建立出离心,我出离,众生六道父母也出离,轮回苦海难熬痛不欲生,为是愿观而生强烈恐惧所逼,时时欲求当下解脱,但明了其菩萨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脱死,于是自我愿作因地菩萨,欲求快速自觉觉他,则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发。菩提心所发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义云:「大悲之水浇灌菩提籽发,则树茂果丰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菩提心是成大乘菩萨之因,由菩提心之果,可得清纯正见,依此正见,当深入空性真如,空性之修,于此则化世俗菩提心为三轮体空,即转万有为胜义菩提心也,有了菩提心,即修菩提行,成菩萨地。

修菩提心必须付诸于实践,而不只是背诵行文仪轨、以空洞的发心和观想叫做修菩提心。修菩提心,重在实施于深思我的身体无常,剎那变异,迈向衰老死亡。以十年观察,四十年观察,七十年观察,于中对比相貌、皮肤老度变异,快捷进入生老病死,长恒辗转受苦于轮回,又观由一少小儿时天真之欢,乳气活鲜,然何今无童相,脸老皮老,力气衰竭,时时多病,少小已无,无常将毙我命,亲人老友,悉皆分段而死,犹如一梦,快将做完,心生大惧,则决心坚定,依戒而行,依法而修,入菩提心修双运七支菩提心法:大悲我母菩提心和菩萨应照菩提心。于大悲我母菩提心修法中发大悲之心,修知母、念恩、报恩、慈爱、慈悲、舍贪、断执。

知母:了彻三界六道众生无始以来于轮回转折中皆我父母。

念恩:应深深忆持一切无始过去、现在于轮回之父母,皆曾生育养育体爱于我,为我而劳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

报恩:知父母为我而奉献一切,现在他们于六道轮回中转折流离,受苦无尽,我此发心,施之于行,自觉觉他,渡脱父母,以为报恩。

慈爱:每时每刻,从于三业之行所生发,慈爱一切众生、父母,长寿无病富贵吉祥,终生喜乐。

慈悲:于三时中,愿请诸佛菩萨加持一切父母脱离诸苦,得遇佛法修持,脱离轮回解脱诸苦。

舍贪:所做一切利益众生父母之事,无挂于心,养成三业无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质为善,并非刻意所为行善,做了即忘了。

断执:于行持中,所修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义应无所住,断掉我执,空明觉相轻安,于修法中不执于法,不除妄念,不求于真,不来不去,乐明无念,平如静水,当体即空。

实施菩提心的助缘,必须建立在正见观照下,对众生所行事业于善因中施与的而非他造不净业的缘起所需增长施与的,故知凡善因缘起有利众生者,必须实施七支菩萨应照菩提心法,对善缘起当施与他助益善业,助益善因,对恶缘起当施与他损减恶业,远离恶因。菩萨应照菩提心法七支为:一支,自他平等菩提心;二支,自他交换菩提心;三支,自他轻重菩提心;四支,功德回向菩提心;五支,无畏护法菩提心;六支,强导正修菩提心;七支,舍我助他菩提心。

自他平等菩提心:两相利益对逢时,断除瞋恨之贪瞋、漫谤之心,不可利己为重,应自他平等对待。

自他交换菩提心:一切众生的痛苦,愿我一人来承担,我的一切快乐吉祥都给予他,让他离苦得乐。

自他轻重菩提心:我与众生均苦时,应先愿他人解脱苦,我与众生均乐时,应先愿他人多我乐。

请看完整经文内容

请以世界法音出版社之版本为准!

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263

译文:

263、心,即寂即照,不生不灭,无比空阔灵通,圆融活泼,为出世入世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足烦恼的凡夫境界,也径直与三世诸佛,心体相同,没有一点差异。所以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是,诸佛最后证得了,所以自性的功德,力用,彻底显露;而凡夫全体迷惑背离,反用这种功德,力用,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等罪。因惑造业,因业感苦,惑,业,苦三个方面,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过微尘那么多劫的时间,长受轮回。即使想要出离,也不可能。就像在暗室里撞上了宝贝,不但不能受用,反而会被它损伤。心被迷惑,追逐外境,背离了觉性,走入了红尘,也是这样。

如来怜悯众生,为说妙法,让众生返妄归真,恢复本有的心性。刚开始时,从妄境中去寻找自己的真性,然后知道全体妄境正是真性。正如风平浪静,日出冰融,波浪与冰都变成了水。波浪,冰与水,本来就非二物。在波浪没有平静,冰没有融解之前,与波浪平静,冰融解之后比较,虽然它们的体性完全相同,但是前后的相用完全不同。这就是“修德有功,性德方显”的道理啊!

若只是依靠性德,不从事修德,则尽未来际,只能永远作徒具佛性,无所依靠的众生了。所以《般若心经》说:“五蕴,全体即是真如妙心,但由于一向迷惑背离,就堕落到了幻妄的相中。即迷执于妄相,真性就看不见了,真性迷失了,各种痛苦都来了。如风动则全水成波,天寒则柔水成坚冰一样。以甚深般若照见,就完全知道了迷真成妄,全妄即真的本来面目。如风息日暖,再回到水的本体。

所以要知道一切诸法,都由妄情所现;若离妄情,则当体全空。因此四大全失假像,六根都可互用,所以菩萨不起灭定,变现出各种威仪。眼根作耳根佛事,耳根作眼根佛事;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水不能沾湿,火不能烧烤,虚空中随意来往。境无自性,都随心转。

所以《楞严经》说:“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这正是“照见五蕴皆空”的实效呀!“发真归元”的“归”字,是归投,归还,也是返照回光,复本心性的意思。然而,要回光返照,复本心性,非先归心三宝,依教奉行不可。既能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然可以复本心源,完全证得佛性。既然复本心源,完全证得佛性,才知自心至宝,在迷不减,在悟不增,只是因为顺法性,则得受用,违法性,反受损伤,利害不同,天壤之别。

原文:

263.〖以下论心性〗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直下与三世诸佛,敌体相同,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以诸佛究竟证得,故其功德力用,彻底全彰。凡夫全体迷背,反承此功德力用之力,于六尘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因惑造业,因业感苦。惑业苦三,互相引发。因因果果,相续不断。经尘点劫,长受轮回。纵欲出离,末由也已。喻如暗室触宝,不但不得受用,反致被彼损伤。迷心逐境,背觉合尘,亦复如是。如来悯之,为说妙法。令其返妄归真,复本心性。初则即妄穷真,次则全妄即真。如风息波澄,日暖冰泮,即波冰以成水。波冰与水,原非二物。当其未澄未泮之前,校彼既澄既泮之后,体性了无二致,相用实大悬殊。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唯仗性德,不事修德,则尽未来际,永作徒具佛性,无所恃怙之众生矣。故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夫五蕴者,全体即是真如妙心。但由一向迷背,遂成幻妄之相。妄相既成,一真即昧。一真既昧,诸苦俱集。如风动则全水成波,天寒则即柔成刚。照以甚深般若,则了知迷真成妄,全妄即真。如风息日暖,复还水之本体耳。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妄情所现。若离妄情,则当体全空。以故四大咸失本性,六根悉可互用,所以菩萨不起灭定,现诸威仪。眼根作耳根佛事,耳根作眼根佛事。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水火不能焦濡,虚空随意行住。境无自性,悉随心转。故楞严云:若有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悉皆消殒。乃照见五蕴皆空之实效也。归者归投、归还,即返照回光,复本心性之义。然欲返照回光复本心性,非先归心三宝,依教奉行不可。既能归心三宝,依教奉行,自可复本心源,彻证佛性。既得复本心源,彻证佛性,方知自心至宝,在迷不减,在悟不增。但以顺法性故,则得受用。违法性故,反受损伤。而利害天渊迥别耳。(正)归心堂跋

——李净通居士编,曾琦云居士白话译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抄经前,端身正做,收摄身、口、意)

净身业真言

唵 修多利 修多利 修摩利 修摩利 娑婆诃

净口业真言

唵 修利修利 摩诃修利 修修利 娑婆诃

净意业真言

唵 嚩(po)日囉(luo)怛诃贺斛(hu)

加持咒

嗡 桑巴 桑巴 波玛纳萨 嘛哈藏巴巴 吽(hou) 帕得娑哈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合掌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合掌三称)


炉香乍爇(ruo)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开 经 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不退转地,其名曰: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无碍辩菩萨、不舍担菩萨、与如是等大菩萨俱。

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明相现时,从其住处来诣佛所,在外而立。尔时,尊者舍利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大目犍连、摩诃迦葉摩诃迦旃延、摩诃拘絺罗,如是等诸大声闻,各从住处俱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众会皆悉集已。

尔时,如来从住处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今何故于晨朝时在门外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殊师利童真菩萨先已至此,住门外立,我实于后晚来到耳。

尔时,世尊问文殊师利:汝实先来到此住处,欲见如来耶。

文殊师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实来此欲见如来。何以故?我乐正观利益众生,我观如来如如相,不异相,不动相,不作相,无生相无灭相,不有相不无相,不在方不离方,非三世非不三世,非二想非不二相,非垢相非净相,以如是等正观如来利益众生。

佛告文殊师利:若能如是见于如来,心无所取亦无不取,非积聚非不积聚。

尔时,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如汝所说见如来者,甚为稀有,为一切众生故见于如来而心不取众生之相;化一切众生向于涅槃,而亦不取向涅槃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心不见庄严之相。

尔时,文殊师利童真菩萨摩诃萨语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虽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心,恒不见有众生相;为一切众生发大庄严,而众生趣亦不增不减,假使一佛住世,若一劫若过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复有无量无边恒河沙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过一劫,昼夜说法心无暂息,各各度于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如涅槃,而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乃至十方诸佛世界亦复如是,一一诸佛说法教化,各度无量恒河沙众生皆入涅槃,于众生界亦不增不减,何以故?众生定相不可得故,是故众生界不增不减。

舍利弗复语文殊师利言:若众生界不增不减,何故菩萨为诸众生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行说法。

文殊师利言:若诸众生悉空相者,亦无菩萨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众生而为说法。何以故?我说法中,无有一法当可得故。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若无众生,云何说有众生及众生界。

文殊师利言:众生界相如诸佛界。又问:众生界者是有量耶?

答曰:众生界量如佛界量

佛又问:众生界量有处所否?

答曰:众生界量不可思议。

又问:众生界相为有住否?

答曰:众生无住,犹如空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告文殊师利:“如是住般若波罗蜜时,是诸善根云何增长?云何损减?”

文殊师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罗蜜,于诸善根无增无减,于一切法亦无增无减,是般若波罗蜜性相亦无增无减。

“世尊,如是修般若波罗蜜,则不舍凡夫法,亦不取贤圣法。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不见有法可取可舍。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涅槃可乐、生死可厌。何以故?不见生死,况复厌离?不见涅槃,何况乐著?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垢恼可舍,亦不见功德可取,于一切法心无增减。何以故?不见法界有增减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生有灭,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诸法有增有减,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心无希取,不见法相有可求者,是修般若波罗蜜。

“世尊,不见好丑,不生高下,不作取舍。何以故?法无好丑离诸相故,法无高下等法性故,法无取舍住实际故,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是诸佛法得不胜乎?”

文殊师利言:“我不见诸法有胜如相,如来自觉一切法空,是可证知。”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来正觉自证空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当有胜如而可得耶?”

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如汝所说,是真法乎!”

佛复谓文殊师利言:“阿耨多罗是佛法不?”

文殊师利言:“如佛所说,阿耨多罗是名佛法。何以故?无法可得名阿耨多罗。”

文殊师利言:“如是修般若波罗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亦非佛法,非增长法,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可分别思惟。”

佛告文殊师利:“汝于佛法不思惟耶?”

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见佛法,亦不可分别是凡夫法、是声闻法、是辟支佛法,如是名为无上佛法。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相,是为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欲界,不见色界,不见无色界,不见寂灭界。何以故?不见有法是尽灭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作恩者,不见报恩者,思惟二相心无分别,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是佛法可取,不见是凡夫法可舍,是修般若波罗蜜。

“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法可灭,亦不见佛法而心证知,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说甚深般若波罗蜜相,是诸菩萨摩诃萨所学法印,乃至声闻、缘觉、学、无学人亦当不离是印而修道果。”

佛告文殊师利:“若人得闻是法不惊不畏者,不从千佛所种诸善根,乃至百千万亿佛所久植德本,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今更说般若波罗蜜义。”

佛言:“便说。”

“世尊,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法是应住、是不应住,亦不见境界可取舍相。何以故?如诸如来不见一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见诸佛境界,况取声闻、缘觉、凡夫境界?不取思议相,亦不取不思议相,不见诸法有若干相,自证空法不可思议。如是菩萨摩诃萨皆已供养无量百千万亿诸佛种诸善根,乃能于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复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缚,不见解,而于凡夫乃至三乘不见差别相,是修般若波罗蜜。”

佛告文殊师利:“汝已供养几所诸佛?”

文殊师利言:“我及诸佛如幻化相,不见供养及与受者。”

佛告文殊师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

文殊师利言:“如我思惟不见一法,云何当得住于佛乘?”

佛言:“文殊师利,汝不得佛乘乎?”

文殊师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见,我云何得?”

佛言:“文殊师利,汝得无碍智乎?”

文殊师利言:“我即无碍,云何以无碍而得无碍?”

佛言:“汝坐道场乎?”

文殊师利言:“一切如来不坐道场,我今云何独坐道场?何以故?现见诸法住实际故。”

佛言:“云何名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等是实际。”

佛言:“云何身见是实际?”

文殊师利言:“身见如相,非实非不实,不来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实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于斯义谛了决定,是名菩萨摩诃萨。何以故?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心不惊不怖、不没不悔。”

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得闻如是般若波罗蜜,具足法相,是即近于佛坐。何以故?如来现觉此法相故。”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得闻甚深般若波罗蜜,能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此人即是见佛。”

尔时,复有无相优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是诸法皆无相,是故于所从闻般若波罗蜜,皆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何以故?一切诸法本无相故。”

佛告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若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得决定不惊不怖、不没不悔,当知是人即住不退转地。若人闻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惊不怖,不没不悔,信乐听受,欢喜不厌,是即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亦能为他显示分别,如说修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观何义,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不住佛乘,云何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我所说即菩提相。”

佛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能于是甚深法中巧说斯义,汝于先佛久种善根,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文殊师利言:“若见有相,则言无相。我今不见有相,亦不见无相,云何而言以无相法净修梵行?”

佛告文殊师利:“汝见声闻戒耶?”

答曰:“见。”

佛言:“汝云何见?”

文殊师利言:“我不作凡夫见,不作圣人见,不作学见,不作无学见,不作大见,不作小见,不作调伏见,不作不调伏见,非见非不见。”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汝今如是观声闻乘,若观佛乘当复云何?”

文殊师利言:“不见菩提法,不见修行菩提及证菩提者。”

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观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照理说就这么一个有点接近无厘头的高科技的东西,本来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奈何说这话的人在金融圈影响力太大,机构又是一帮非常擅长于挖掘题材的高手,其实这个概念早就可
  • 每日一问,为什么任安乐不在暑假播[苦涩]这萧条的暑假档哇,想再刷以前的剧,看长歌行就生气,触手可及又不想看男主,好像只有荣耀三生三世与君比较合我胃口了[揣手]谁
  • #一条小团团[超话]##一口小奶团# 亲爱的猪仔们~超话欢迎一切猪仔的到来,哪怕你是黑粉关注超话我们也不会阻拦,但是在哪里有哪里的规则,我们超话是一条小团团专属
  • 去年忙的时候还是很有分享欲 很多碎碎念 今年直接忙到自闭 忙到想辞职天天吃饭看电影但是都不愿意拿出手机来拍个照片…也不知道这种事是好是坏晚上跟室友聊天 才发现自
  • 上学的时候,教室后面挂着《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但他一直很好奇:古人是怎么「看世界」的呢?他说:「我想不会,解谜这个世界,就像修建巴别塔一样,没有终点,因为世
  • 张女士觉得这种行为令人很不舒服,但为了尽快拿回手机,不得不同意并向朋友借了666块钱先进行转账支付。张女士觉得很意外,而且觉得对方要价太高,经过商讨,对方坚持至
  • 回顾这两年考编吧感觉生活中除了考试还是考试,一点儿也不开心,不仅自己给自己压力,还会受到周围人的冷嘲热讽,觉得你啥也不是,你不努力,我就喜欢看你过得不如我的样子
  • #刘宇宁新歌肆无惧燥#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摩登兄弟[超话]#上班的公司姐姐们都知道你,真的很想说一句真好!刘宇宁(lyn)新歌肆无惧燥|刘宇宁(lyn)做
  • 3月22日中午,有矿工向举报人证实,该矿还在正常生产,没有政府监管部门介入安全事故调查。  3月31日,举报人与李书记见面后被告知:死者不是安全生产事故死的,是
  • 对此,有网友表示怀疑,两个人只不过是在一起合作拍戏,拍摄同一个地点的风景照无可厚非,这样就延伸出恋情实在是过度联想。#刘昊然 周冬雨#有网友扒出,刘昊然摄影作品
  • 可我看来:鹿见人而惊 消失于林深,鲸踏浪而上 搁浅于浅滩,亦如我见你 如碌如惊。曾想:鹿踏雾而来,鲸随浪而涌,你没回头又怎知我不在?
  • 当然还为了我的偶像#肖战[超话]#我属于姨妈粉了,但是不是说了吗,我们都要努力加油成为更好的自己!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的不亢不卑[心]肖战我喜欢你,喜欢你的待人
  • 初为人父分老爸又又又来啦,分享的都是干货,当然今天带来的也是干货,就是在宝宝成长路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还有你还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咱也要提前了解对吧,在【喂自由】一
  • 挽回就是这样,当你清楚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的时候,坚持走到挽回成功也就不难了。你把你挽回时需要做的事情一件一件罗列出来,并严格按照你的小计划去执行,最终才有挽
  • 相比较与拜仁,巴黎的历史底蕴就比较寒酸,这次杀入欧冠决赛也是其队史上第一次踢欧冠决赛,而在次之前最好的成绩是在1994-1995赛季杀入了欧冠的半决赛。值得一的
  • #楠楠酱的塔罗小课堂#要学好塔罗,可以去做做看牌面正在做的事~【8号牌力量】体会一下驯服一只凶猛的小猫咪你就懂了…在不同时间空间对牌面能量的感知都是不一样的,所
  • 」马春兰一边把头往床板上撞,一边痛哭起来:「没有用了,肯定没有用了,我的儿子,我的儿子啊! 本来今天高高兴兴,开会时打开了知乎摸鱼看小说,结果有个人上厕所(我坐
  • 看到既没有雨衣又没有雨伞的人浑身湿透在雨里排队做核酸,太辛酸了,反正保质期就48小时,不做你就啥也干不了,只能说,这防疫政策,真特么棒[微笑]#郑州疫情# 有这
  • 机构观点: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建厂投资拉动,国产化份额快速提升,持续关注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国产化机会》核心观点认为当前正处于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大变革阶段,一方面
  • 一些杂图跟喜欢的人散步真的是一种顶级浪漫,在吃过饭的傍晚,绕着小区的周围走一大圈,途中说一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话,看路上偶遇的可爱小狗,一起闻路途中的香臭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