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印度源流而言,也包括了止与观二者。

印度的定学实际上也包括前后两个阶段或两个方面的内容。

止,偏于静心的技术,教人如何排除杂念;

观,在内心澄明不动不扰的情况下思索考虑体会释迦牟尼教导讲说的内容,

以及佛教的一切观念与道理。

三学的第三方面是慧学,

其实指的是佛祖的言教以及对此言教的思考与体会。

慧学因此也就是义理之学,

相当于后来中国佛教宗派形成以后,

人们或坚持主张或批评与指责的

“ 经教之学 ”、“ 教下 ” 学问,与 “ 宗学 ” 相对,

在禅宗形成以后,“ 宗 ”,指的就是教外别传心授的宗教体验;

“ 教 ”,指的是义理与学问。

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形成过程来看,

印度佛教所传的三学名目虽然未变,

但其内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实现这种改变的固然主要是惠能,

但这种改变的开端其实在达摩以下的几位祖师那里就潜移默化地展开了的。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惠能也不例外,他不会仅仅保守列祖列宗的意旨,他有他自己的改变与扬弃前学的工夫。

若非惠能对传统的戒、定、慧三学所作的革命性的举措,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中国化的禅宗了。

但这个话题已经不在早期禅宗的讨论范围之内,笔者在此只能打住。

[ 1 ]《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二:

“ 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 ? ”

[ 2 ]  房璃的《僧璨碑文),记僧璨请慧可为他忏悔。

慧可说:“ 将汝罪来,与汝忏悔。”

僧璨觅罪不得。

慧可就说:我已经为你忏悔了。

禅宗有一则掌故,

其称:慧可曾对达摩说:

“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说:“ 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沉吟良久,说:“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便说:“ 我与汝安心竟。”

以 “ 了不可得 ” 为 “ 安心 ” 之法,

是达摩 “ 祖师禅 ” 的本色。

不过早期禅宗还是保留了印度传统的小乘禅风,因为达摩毕竟还传授了

—— 种 “ 壁观 ” 的安心法,

叫做:“ 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人道。”

[ 3 ]  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人也。

姓韦氏。

年十九,学通经史。

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

忽一日叹曰:“ 儒道世典,非究竟法。

般若正观,出世舟航。”

遂隐茅山,投师落发。

后人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花之异。

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 入山,见师 ( 法融 ) 端坐白若,曾无所顾。

祖问曰:“ 在此作什么 ? ”

师曰:“ 观心。”

祖曰:“ 观是何人 ?

心是何物 ? ”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 大德高栖何所 ? ”

祖曰:“ 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 师曰:“ 心既具足,何者是佛?

何者是心 ? ”

祖曰:“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师曰:“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 ”

祖曰:“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

…… ”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

师自尔法席大盛。

[ 4 ]  五门禅,亦即小乘的 “ 五停心观 ”:

指不净观、
慈悲观、
因缘观、
界分别观、
数息观。

《五门禅经要法》为刘宋时昙摩蜜多译。

其亦说到数息等五种之观门。

但其中以念佛观取代界分别观,称为五门禅。

另外,( 维摩经 ) 中言及了以无常、苦、空、无我、寂灭为对象和禅之受用。

[ 5 ]  法融和禅宗四祖道信的关系,《续高僧传》并无记载。

明确的记述法融受道信印可为牛头禅初祖的事实,

据宗密说,牛头宗是从道信下傍出的一派。

初祖慧融 ( 即法融 ) 禅师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道信而得印证。

道信告诉法融说,他的禅法只能委付一人,弘忍已经得到了。

他让法融自己别立宗派。

法融果然便在牛头山创宗,成为初祖,其下传了六代。

有一种说法是法融在牛头山得自然智,

但他得道信过江所作的印证。

当时道信住蕲州 ( 湖北蕲春 ) 双峰山的三十余年,名噪南北,法融也极可能到过双峰山问法。

[ 6 ]  基于《续高僧传》的《景德传灯录·法融传》

传达出了达摩禅的法要,

法融向道信请说法要,

祖 ( 道信 ) 曰:“ 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

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

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缺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

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法融问 “ 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如何对治 ? ”

道信以偈语回答:

“ 境缘无好丑,
好丑起于心,
心若不强名,
妄情从何起 ?
妄情既不起,
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

这与《宗镜录》引法融《绝观论》,

和宗密评述牛头禅为 “ 本无事而忘情 ”,

以无事为所悟理,以忘情为修行的精神完全一致。

[ 7 ]  据印公,前三行

( 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及 )

所引的经文,都出于《阿含经》及《法句》。

“ 称法行 “ 所引的 “ 经云 “,来自《维摩诘经》。

见:印顺《中国禅宗史》第一章《菩提达摩之禅》。

[ 8 ]  因此后世所传达摩临终对在侧弟子们分别印可得皮、肉、骨、髓的说法时,竟然没有提及林法师 ? !

昙林本人活动于北魏永平元年至东魏武定元年

( 508 — 543 ) 间,

他的成就主要在义学方面,他参与过洛阳和邺都译经事业,

为菩提流支、佛陀扇多、瞿昙般若流支、毗目智仙等译场担任笔受。

据说又善于讲经说法,在邺都时还常讲《胜鬘经》。

周武灭法期间,他与慧可共同护持经典,

被砍掉一臂,人称 “ 无臂林 ”

—— 也被砍掉一臂,同慧可一样,这就有点奇特了!

但昙林似乎只是早年才从学于达摩。

[ 9 ]  汤先生说的六种史证:

1 .三论师摄山慧布亦重禅法。

他在邺城遇慧可,向后者说到自己的悟解。

慧可表示赞同:

法师所述,可谓破我除见。

2 .三论师兴皇法朗教人的宗旨在于 “ 无得 ”。

达摩所授《楞伽》亦讲 “ 忘言忘念无得正观 ”。

3 .道信教人念般若经。

4 .禅宗人认法融为牛头宗初祖。

5 .着《大品义章》的慧命与楞伽师之僧璨,义理上原少异致。

6 .楞伽师法冲初学于三论宗,后从学于慧可受《楞伽经》义。

[ 10 ]  慧可有偈颂讨论生佛无别的道理:

“ 说此真法皆如实,
与真幽理竟不殊。
本迷摩尼谓瓦砾,
豁然自觉是真珠。
无明智慧等无异,
当知万法即皆如。
愍此二见之徒辈,
申词措笔作斯书。
观身与佛不差别,
何须更觅彼无余。”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 复濮大凡居士书

遥捧云章,实深惭愧。不慧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客路竛竮,寄食普陀。不意阁下,以宿承佛嘱,乘愿再来,得儒佛之心宗,穷性相之秘藏,遍参缁素,力修净业之出格豪杰,过量大人。乃不耻下问,询于刍荛,而过为谦誉,令人无地容身。设大地有缝,当即彻底深入,何敢仰答。继思阁下学问如是之博,见地如是之高。如斯数则,义甚浅近。岂真怀疑不决哉,殆欲发起同人耳。阁下既以了知为不知,不慧不妨以无知为有知。因即据款批判,随语剖析。非敢效老吏之断狱,不过如课士之纳卷耳。所陈菲词,详列后幅。其当与否,祈垂麈政。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实际理地,方无生灭。佛事门中,何一非生灭法乎。等觉菩萨,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分秘藏,亦不出于生灭之外。是生灭乃生死之根,亦菩提之本,视其人之所用何如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又此念佛虽属意识,而诸识咸具。不观上文都摄六根乎。六根既摄,则六识将何为乎。即转送含藏者,亦唯此事而已。刀砍不入一段,原无可疑。以阁下将自力他力,禅宗净宗之界限未分,致成一大疑团耳。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确证。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

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又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阁下截断前文,止执一句,故有不贵发愿之疑。又以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得往生之疑。

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又不念佛时,亦不可泥。纵令一念万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

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著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心具众理,应万事,岂止佛愿同时而已。约常途修持,发愿当在朝暮。亦有念佛一进毕,即发愿者。阁下深通性相,谓佛念,求生念,不能两具,似于事事无碍之圆理,未能彻信。又谓有则此念当剖为二,一半归佛,一半归愿,如此,一人应成两佛。阁下于日用之中,眼见色时,耳鼻舌身意,便不闻声及缘法等耶。若一时并行不悖,何独于此而疑之。须知一念心体,其用无量。八识非一心之体用乎,彼既不成八佛,此何以成两佛也耶。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有此经以来之第一注解。当以之为的,则他日往生品位,咸不得与阁下齐肩矣。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愿阁下以博学宏词,提倡佛法时,必须常以此普利一切。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 复濮大凡居士书

遥捧云章,实深惭愧。不慧幼失问学,长无所知,客路竛竮,寄食普陀。不意阁下,以宿承佛嘱,乘愿再来,得儒佛之心宗,穷性相之秘藏,遍参缁素,力修净业之出格豪杰,过量大人。乃不耻下问,询于刍荛,而过为谦誉,令人无地容身。设大地有缝,当即彻底深入,何敢仰答。继思阁下学问如是之博,见地如是之高。如斯数则,义甚浅近。岂真怀疑不决哉,殆欲发起同人耳。阁下既以了知为不知,不慧不妨以无知为有知。因即据款批判,随语剖析。非敢效老吏之断狱,不过如课士之纳卷耳。所陈菲词,详列后幅。其当与否,祈垂麈政。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物者,尚须以声相助,况欲摄心以证三昧者乎。所以大集经云,大念见大佛,小念见小佛。古德谓大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之佛身小耳。而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实际理地,方无生灭。佛事门中,何一非生灭法乎。等觉菩萨,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分秘藏,亦不出于生灭之外。是生灭乃生死之根,亦菩提之本,视其人之所用何如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念念在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又此念佛虽属意识,而诸识咸具。不观上文都摄六根乎。六根既摄,则六识将何为乎。即转送含藏者,亦唯此事而已。刀砍不入一段,原无可疑。以阁下将自力他力,禅宗净宗之界限未分,致成一大疑团耳。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有真信者,必有切愿。)信愿全无,但念佛名,仍属自力。以无信愿,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若见思惑尽,或可往生。若全未断,及断未净尽,则业根尚在,何能即出轮回。五祖戒,草堂青等,即是确证。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则因果不相符契矣。蕅益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铁案也。

经云一心不乱,远承前文依正功德,即是教令生信。近承上文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即是教令发愿。又况下文劝信劝愿,不一而足。阁下截断前文,止执一句,故有不贵发愿之疑。又以无信愿之一心,与有信愿之一心,敌体同观,故有刀砍不入,岂非纯一,何以无愿不得往生之疑。

又念佛之外,第二念,夹杂,难以枚举。举其正者,如求大彻大悟,得大总持等。非指发愿为第二念,为夹杂也。须知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行如车牛,愿如御者,信如前导。导与御者,正成就其车牛之进趣耳。是以朝暮必须向佛发愿。又不念佛时,亦不可泥。纵令一念万年,不妨日有起止。若谓有不念时,有发愿时,便成间断夹杂,便难成办。

试问此一心念者,亦曾见色闻声,著衣吃饭,举手动足,与否。若有,彼既不间断夹杂,此何独间断夹杂。若无,除非法身大士。然法身大士,端居一处,而现身尘刹。其间断夹杂,将不胜其多矣。心具众理,应万事,岂止佛愿同时而已。约常途修持,发愿当在朝暮。亦有念佛一进毕,即发愿者。阁下深通性相,谓佛念,求生念,不能两具,似于事事无碍之圆理,未能彻信。又谓有则此念当剖为二,一半归佛,一半归愿,如此,一人应成两佛。阁下于日用之中,眼见色时,耳鼻舌身意,便不闻声及缘法等耶。若一时并行不悖,何独于此而疑之。须知一念心体,其用无量。八识非一心之体用乎,彼既不成八佛,此何以成两佛也耶。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华严经云,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古德云,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今善恶皆现,由无信愿,便不能奈恶业何矣。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以能仗自力,念至业尽情空,证无生忍者,举世少有一二。倘人各依此行持,置信愿而不从事。则芸芸众生,永居苦海,无由出离,皆此一言为之作俑也。而其人犹洋洋得意,以为吾言甚高。而不知其为断佛慧命,疑误众生之狂言也。哀哉。(世间善业,不出轮回,若对信愿具足之往生净业,则彼善业,仍属恶业。)

净土一法,须另具只眼,不得以常途教义相例。使如来不开此法,则末世众生之了生死者,不可得而见之矣。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有此经以来之第一注解。当以之为的,则他日往生品位,咸不得与阁下齐肩矣。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观于二祖立雪,程门立雪,可见矣。今人视佛像如土木,视佛经如故纸。纵有信心,读诵受持,亦不过供其口头滑利而已,有何实益之可论也。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

愿阁下以博学宏词,提倡佛法时,必须常以此普利一切。则法门幸甚,众生幸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反过来,这天酉金把精力都花在外面了,回到家里对自己人可能又有点不耐烦,这样不太有利家庭和谐哦。丑土这天就有一种顿悟的感觉,不再为一点点的收益或者得失,影响到自
  • 此外,桐柏黄岗、内乡云露山、淅川八仙洞等景区在这个深秋也是红叶满山,既可看山奇秀、潭深幽、瀑壮观,又可赏红叶,不少人拿起手中的相机,记录自然之美,聆听自然之音,
  • 中共宜宾市委组织部2021年9月24日【凉山:徐阳等3名同志拟任县(市)人民政府县(市)长】#任前公示#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凉山州党政领导
  • 每次笑死我了,可惜LD太严肃,不能完美get到他说的点[笑cry][笑cry]现在,LD中午游泳,不和我们吃饭,我和小霍、新人吃饭可以全程无语,对于话很多、怕安
  • 天秤座天秤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总是喜欢搞暧昧,有时候当你没有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后最好不要轻易下结论,天秤座在一段感情中容易动摇是因为还不够爱,天秤座是一个在爱情中
  • 9.世上真正幸福的婚姻如此稀少,已经获此幸福的男女应该明白,一个男人能使一个女人幸福,一个女人能使一个男人幸福,就算功德无量了,根本不存在能使多个异性幸福的超级
  • 那接下来我就简单介绍了,不那么多废话了)这款包同样也是只能单肩,我真的好喜欢单肩的款式呀,感觉气场很足,上身也特别有气质!好看好用,容量够,大小合适图五上: L
  • 新品·小号黑色 流浪包久等,这颜值完全不输Prada的hobo!拎上它就是甜酷辣妹本妹了~虽说是羊皮,但这个抛光小羊皮还是挺耐用滴,特别是手柄是肥肠设计,更加
  • 属性复杂就不列举了 [喵喵]爱玩游戏 独特的菜鸟还不许别人嘴我(温和的和我提我会虚心接受) 会爆粗 不养宠 不抽烟(不是不会抽,不想抽且很讨厌让我吸二手的人)
  • 起心动念之间,你时时都在制造着你的因果,时时都在书写着你的命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曰:慎独,即时时刻刻当为真心也。起心动念之间,你时时都在制造着你的因果,时时都
  • 一种是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碗(图 15)碗内心书“永乐年制”釉里红篆书款,釉面非常光亮,其实从明代御窑厂的发掘资料来看,永乐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烧制得还很不成熟,传世品
  • 元英并没有做错什么事,她只是有自己的私心,每个人都有私心,但也许命运使然招致厌弃,如果她嫁的不是男主,应该会成为一个受人敬爱、执掌全府的福晋、王妃,应该会有一个
  • 请记住你这一生的第一使命,就是让自己幸福!人群中的孤独最为致命,所以务必找到与你志同道、合琴瑟和鸣的人,可以是高山流水遇知音,也可以蓦然回首找爱情,那么我们怎么
  • 20世纪的摇滚电子独立实验等等从13岁听了几十年早已收听已经饱和了,21世纪的新流行不太耐听,看看现场不错乐队类的音乐听的少了基本都听透了,新出的编曲/结构/意
  • #吃瓜123[超话]#想问一下,华为mate pad 11,有没有适合新手画画的软件,我纯小白[允悲][允悲]在记笔记的软件上试过,我画的直线抖的像波浪线,不知
  • 说实话前天本来没那么生气的,天天看这些阴间路人各打五十大板的言论搞得我鬼火冒了都,感觉刚充了半年月卡的自己好像一个大冤种,但是上线看看自己的漂亮猫娘,玩了几次守
  • 钟楼上的牌匾是“发鲸”鼓楼上的牌匾是“栖鹭”两个牌匾,都是明代琉璃制作的原物,很是少见,两个楼顶的琉璃宝葫芦,也是极为精美,明代原物完好无损,看着像绿宝石,做工
  • #王一博[超话]##30天安利王一博# 第一天,既然想做了就开始做,入坑瞬间:这是个长长的故事,我前同事是不可说的粉丝,其他不说先谢谢她让我认识王一博,因为我之
  • 26、有辣椒的菜,先干炒一遍辣椒,加盐,最后淋点油起锅,再按正常步骤做菜,这样菜里的辣椒也很好吃27、炒茄子前先把切好的茄子用盐腌一会儿,下锅前沥干渗出的水,这
  • 哈哈看我见到了谁!看到您在香港申请这边十分专业,想请教一下老师,香港大学给positive之后真的会刷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