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修道士##《道德经》中的水意象#
水可谓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但于哲学家的视野中,其灵动而多变的自然状态引起其对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老子的水脱离了现实意义,抽象成为了道的象征物。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老子受水的启发,拓展了道的作用范围,将“道”这一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政治主张、交往之道、为人之本。同时,水也为整本《道德经》阐述道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途径,无论是象征,亦或是比喻借代,都更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从水这一小意象出发,有幸得以一窥老子《道德经》中的丰富意蕴。

一、《道德经》中水之柔弱意象
《道德经》中对水在不同地理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比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谷得一以盈”等。而水容易被改造,形态多样的自然属性体现了水的柔弱。老子发掘到水莫之能御的潜在魅力。虽然水在撞击到石头上会迅速转化为小水珠,但当持续的水流反复冲刷时,其积年累月的内聚力与爆发力终究冲破坚石,甚至重塑该地的地形地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的力量便来自于它的不可替代性,阐述了正言若反、以柔克刚的哲理。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指以柔克刚。水性绕指柔却不趋附,柔润却不顺从,其柔并非无支柱意识之柔。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老子对社稷王的要求。水在某些方面与老子所推崇的婴儿有相同之处,水的外柔内刚与婴儿类似。“骨弱筋肉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老子把有深厚修养的人比作赤子。水通过返回道纯真柔和的初态来抵御外界的灾害与不幸,展现出清新寡欲、明哲保身的避世色彩

二、《道德经》中水之不争意象
水的又一特点便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同时又关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联系,赋予水善利万物的人格特征,进而升华为顺应天时不自是、不自伐的处世原则。老子列举了水的七种善行,实际是对理想人格的归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政善治体现了道家的政治主张。政善治指为政清明、国泰民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即指天地间阴阳调和便会降下甘霖,无需百姓发愿,它便会均匀分布。老子通过观察降水的过程,深入体会平天下的管理智慧。老子认为如若君王依照道的法则治理天下且顺应自然,那么百姓则会顺从统治,无需施加其他人为政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通过观察小溪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大国外交的原则。老子认为大国在处理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不应当自矜攻伐、咄咄逼人,而应当主动处下示弱,以此维护大局稳定。由此可见,水在自然状态中柔和善变的属性被视为不争。

三、《道德经》中水之虚静意象
“渊,回水也”,“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可见渊的宁静深沉,渊由水成,水虚静的自然属性造就渊深厚的外在表象,虚为水地积聚成渊创造了空间,静为渊地持续形成提供了可能。“致虚极,守静笃”,这是老子对圣人最高精神状态的阐述。而所谓的虚极的状态与水十分类似。水,清莹澄澈,既然澄澈,即为虚。而虚即虚其心,消除内心虚妄而及皆空;静即思之静,即消减杂念而思之静。水不受外界所扰时清莹澄澈,可以让人们无限接近自己的赤子之态。“心善渊”,描述的是回归自然以后的精神状态,即内心如同山谷一样深沉。山谷意味幽深静谧,此种印象源自于水。水之虚静符合道家学说中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将道这一完全抽象的概念所带有的神秘、不可知、沉寂等外在特点公诸于世。水的外在表现中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的特点符合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与为人处世原则,而自然界中水又恰好比喻道家思想中的不争,而其内在神韵能有助于老子描绘抽象的道所带来的静谧神秘的体验。

四、《道德经》中水之审美意象
水是中国文人最偏爱的意象,尤其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水隐没于幽深山谷中,水意象尤其适用于表达空灵澄澈的自然环境。回溯《老子》“静之徐清”一章,极好地彰显出水以“静”为美的涵养。对于倡导遵循自然法理的老子而言,水的平和灵动总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这也与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念不谋而合。大多数中国古代的隐士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水意象所代表的宁静之美。以上善若水一章为案例,在对水进行审美评价时,道家遵循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基本原理,对水之美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比如不争、几于道等,完成了审美主体到审美客体的相互转化与联系。上善若水,即一开始便将水定义为自然最崇高的礼遇,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后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补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中与水有关的场景,从而让审美的动作脱离了文字本身,思绪会随水流至农田用以浇灌,抑或是滋养万物。将美学认知的基础与美好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读者便更易接受作者进一步的探讨“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联系的无限紧密,这便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过多对水进行叙述,而是把这样的意象特征留给作者思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含蓄美。

五、《道德经》中女性视角下的水意象
女性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温柔。从触觉上讲,水是清凉柔和、如女性润洁肌肤的;从视觉上讲,水清澈透明、如女性空灵的眼眸,因此水与女性的形象特点分不开。从水的内蕴来看,水与女性在精神层面有相似之处。“知其雄,守其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温柔的化身,这与道家所强调的以柔克刚精神相呼应。囿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现象大多怀有崇拜心理,而道家则善于从自然中提取意象。比如其中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女性是新生命的孕育者与缔造者,与此同时,万物的生息长育均离不开水,老子推崇水,即为推崇女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女性只是作为一种辅助阐释哲理的意象,抑或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客观上表现出老子对女性的赞美倾向,但并不是说他提倡女权主义,主张提升女子的社会地位。我们应从女性视角下的审美与象征意蕴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本意。

六、《道德经》中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水之哲学意象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看,道德经中的水是对哲学的基础本体道的形象化表述,也是老子对万物本源的一次探索。由此可见,道这一哲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从朴素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便可以窥见一隅,此句体现了老子对水之本源的探索。老子认为水的形成过程是“天地相合”,即最开始是由阴阳两气交融形成。所谓气便可以理解为某种混沌的事物,气即为朴素唯心主义的体现。但老子并未止步于这样的解释,他继续探索自然运动发生背后的动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他认为必然有一种超出于物质之上的理,即为道。在这样的情形下,道便上升至形而上学的层面上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道从一般的哲学概念中抽离,继而推广至一切物质,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启发者,是象征者,更是承载者。老子以水喻道,在于水的外在形象与审美意蕴、水化生万物且居于万物之中的特质、滋养万物的动因与道有相似之处,因而作为道之承载者被老子歌颂。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道教##学道入门#道教

#《道德经》中的水意象#
水可谓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但于哲学家的视野中,其灵动而多变的自然状态引起其对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老子的水脱离了现实意义,抽象成为了道的象征物。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老子受水的启发,拓展了道的作用范围,将“道”这一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政治主张、交往之道、为人之本。同时,水也为整本《道德经》阐述道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途径,无论是象征,亦或是比喻借代,都更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从水这一小意象出发,有幸得以一窥老子《道德经》中的丰富意蕴。

一、《道德经》中水之柔弱意象
《道德经》中对水在不同地理形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状态进行了详细的描绘。比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谷得一以盈”等。而水容易被改造,形态多样的自然属性体现了水的柔弱。老子发掘到水莫之能御的潜在魅力。虽然水在撞击到石头上会迅速转化为小水珠,但当持续的水流反复冲刷时,其积年累月的内聚力与爆发力终究冲破坚石,甚至重塑该地的地形地貌。“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的力量便来自于它的不可替代性,阐述了正言若反、以柔克刚的哲理。由此可见,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指以柔克刚。水性绕指柔却不趋附,柔润却不顺从,其柔并非无支柱意识之柔。由此我们便可以窥见老子对社稷王的要求。水在某些方面与老子所推崇的婴儿有相同之处,水的外柔内刚与婴儿类似。“骨弱筋肉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作,精之至也”。老子把有深厚修养的人比作赤子。水通过返回道纯真柔和的初态来抵御外界的灾害与不幸,展现出清新寡欲、明哲保身的避世色彩

二、《道德经》中水之不争意象
水的又一特点便是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同时又关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联系,赋予水善利万物的人格特征,进而升华为顺应天时不自是、不自伐的处世原则。老子列举了水的七种善行,实际是对理想人格的归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中政善治体现了道家的政治主张。政善治指为政清明、国泰民安。“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即指天地间阴阳调和便会降下甘霖,无需百姓发愿,它便会均匀分布。老子通过观察降水的过程,深入体会平天下的管理智慧。老子认为如若君王依照道的法则治理天下且顺应自然,那么百姓则会顺从统治,无需施加其他人为政令。“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为百谷王”,老子通过观察小溪的形成过程,总结出大国外交的原则。老子认为大国在处理外交关系的过程中,不应当自矜攻伐、咄咄逼人,而应当主动处下示弱,以此维护大局稳定。由此可见,水在自然状态中柔和善变的属性被视为不争。

三、《道德经》中水之虚静意象
“渊,回水也”,“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渊水”,可见渊的宁静深沉,渊由水成,水虚静的自然属性造就渊深厚的外在表象,虚为水地积聚成渊创造了空间,静为渊地持续形成提供了可能。“致虚极,守静笃”,这是老子对圣人最高精神状态的阐述。而所谓的虚极的状态与水十分类似。水,清莹澄澈,既然澄澈,即为虚。而虚即虚其心,消除内心虚妄而及皆空;静即思之静,即消减杂念而思之静。水不受外界所扰时清莹澄澈,可以让人们无限接近自己的赤子之态。“心善渊”,描述的是回归自然以后的精神状态,即内心如同山谷一样深沉。山谷意味幽深静谧,此种印象源自于水。水之虚静符合道家学说中以道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色彩,将道这一完全抽象的概念所带有的神秘、不可知、沉寂等外在特点公诸于世。水的外在表现中顺势而为、因势而动的特点符合道家无为的政治主张与为人处世原则,而自然界中水又恰好比喻道家思想中的不争,而其内在神韵能有助于老子描绘抽象的道所带来的静谧神秘的体验。

四、《道德经》中水之审美意象
水是中国文人最偏爱的意象,尤其体现在山水田园诗中。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溪水隐没于幽深山谷中,水意象尤其适用于表达空灵澄澈的自然环境。回溯《老子》“静之徐清”一章,极好地彰显出水以“静”为美的涵养。对于倡导遵循自然法理的老子而言,水的平和灵动总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这也与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审美观念不谋而合。大多数中国古代的隐士都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从他们的诗歌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水意象所代表的宁静之美。以上善若水一章为案例,在对水进行审美评价时,道家遵循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基本原理,对水之美赋予了多重象征意义。比如不争、几于道等,完成了审美主体到审美客体的相互转化与联系。上善若水,即一开始便将水定义为自然最崇高的礼遇,予人内心的平静与滋养,后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为补充。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联想到生活中与水有关的场景,从而让审美的动作脱离了文字本身,思绪会随水流至农田用以浇灌,抑或是滋养万物。将美学认知的基础与美好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读者便更易接受作者进一步的探讨“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都联系的无限紧密,这便是为什么老子在道德经中没有过多对水进行叙述,而是把这样的意象特征留给作者思考,体现了一种典型的东方含蓄美。

五、《道德经》中女性视角下的水意象
女性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女性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温柔。从触觉上讲,水是清凉柔和、如女性润洁肌肤的;从视觉上讲,水清澈透明、如女性空灵的眼眸,因此水与女性的形象特点分不开。从水的内蕴来看,水与女性在精神层面有相似之处。“知其雄,守其雌。”传统观念认为女性是温柔的化身,这与道家所强调的以柔克刚精神相呼应。囿于当时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人类对自然现象大多怀有崇拜心理,而道家则善于从自然中提取意象。比如其中有“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女性是新生命的孕育者与缔造者,与此同时,万物的生息长育均离不开水,老子推崇水,即为推崇女性,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女性只是作为一种辅助阐释哲理的意象,抑或是原始生殖崇拜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客观上表现出老子对女性的赞美倾向,但并不是说他提倡女权主义,主张提升女子的社会地位。我们应从女性视角下的审美与象征意蕴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本意。

六、《道德经》中形而上学视角下的水之哲学意象
从形而上学的层面来看,道德经中的水是对哲学的基础本体道的形象化表述,也是老子对万物本源的一次探索。由此可见,道这一哲学概念的提出经历了从朴素唯心主义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转变,从“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便可以窥见一隅,此句体现了老子对水之本源的探索。老子认为水的形成过程是“天地相合”,即最开始是由阴阳两气交融形成。所谓气便可以理解为某种混沌的事物,气即为朴素唯心主义的体现。但老子并未止步于这样的解释,他继续探索自然运动发生背后的动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他认为必然有一种超出于物质之上的理,即为道。在这样的情形下,道便上升至形而上学的层面上了。老子的伟大之处在于将道从一般的哲学概念中抽离,继而推广至一切物质,为中国哲学奠定了形而上学的基础。不可否认的是,水在这个过程中是启发者,是象征者,更是承载者。老子以水喻道,在于水的外在形象与审美意蕴、水化生万物且居于万物之中的特质、滋养万物的动因与道有相似之处,因而作为道之承载者被老子歌颂。
文章来源:龙虎山道教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


二、《春江花月夜》

系乐府吴声歌曲名。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春江花月夜》始由南北朝陈后主作,并由陈叔宝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采之为曲。
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一篇。

但是,作者这篇与其他的不同,其本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为着力点,尤其是以月为主体,既单独存在,又相互融合。

本诗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创作地点存在争议,主要有四种说法:

一是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是扬州南郊曲江边;

二是瓜洲文史研究人员高惠年认为,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

三是大桥文史研究学者顾仁认为,是扬子江畔,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四是文学研究人员蒋勋认为,是南船北马的交界处,今江苏淮安清江浦河畔。该处有:“南船北马 舍舟登岸”碑。

但是,笔者认为,作者是在长江边某个地方,因为诗句“但见长江送流水”点明了“长江”二字。

那具体又是什么地方呢?诗句“青枫浦上不胜愁”点明了“青枫浦”,就是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

三、诗句释义。

(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这段的大意是:

春天,江水涨潮了,(而且很大)与大海平齐,连在一起了(事实上,作者是根本无法看到海的,只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江潮水的大)。

(进而看见)夜晚来了,一轮明月与江水涨潮同步,从遥远的海平面升上天空。

此二句既交待了时间为春天、夜晚,又指明了对象有江水、潮、明月,还形容了江潮水之大。

(明月升起后)水面银光闪闪,随波荡漾千万里(这里的“千万里”依然是夸张手法,用来对应上句的海)。(此句写明了月光与江波亲密结合的美)。

但是,此时作者为用了一句“何处春江无月明!”呢?

其实,这句看似感叹句,但实际的反问句,其所表达的意思是:在这个地球上,哪一条江在春天没有明月照亮?即:“千江有水千江月”,从而上升到了一个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老庄思想:“天地无私”、“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即:所有的东西,都被天空覆盖,被大地承载)、“天道无亲”(即:天道不会只亲近某一个人)。
而且,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这里把“春江”与“月明”升华至美后,也是为后面的转折作铺垫。

如果说前三句用了平视,那么第四句则用了俯视,从而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

(二)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芳甸”:被人整理出来的阡陌纵横或沟浍四通的土地叫作田。那么,这里为何叫“芳甸”呢?是因为这些田没有种稻谷或者麦子等,而是长满的是花。因为后面一句有“花林”而故称。用来表达的嗅觉“香”味。

“霰”: 是指初春时,由于空气很凉,使天空的水汽结成的透明飘浮的东西。用以表达视觉“亮晶晶”。

“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都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此处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

“汀”:水边平地,小洲。

这段的大意是:

(前面写了作者看见月光照在水面上的美后,又再看)弯来弯去的江水围绕着长满花的田地流淌(作者想表达的是江水与花的对亲密,而用芳甸是),月光照在花林中就像小雪珠一样亮晶晶。

(这样)空中撒落的月色如流霜,故人们就感觉不到它在飞了。同样,小州上的沙因为与月色一样的白,也就职看不见了。

须注意的是,前面一二句写景后,第三四句转而写感受“空”。

这里的“空”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作者内心的一面,即“空白”,更有一种“存在,就是不存在”的味道。

(三)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纤尘”:微细的灰尘。

“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像车轮,所以称为月轮。

(接前之空,空到什么程度呢?)江水与天全部被月光统一成白色,因而看不到一丁点灰尘。能看到的只是一轮皎洁的月亮县挂在天空。

(面对如此之“空”,作者又感问:月光照在我身上,那么)江畔边是哪个人最先看到月亮呢?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先照到人呢?

正是这一问,仿佛就是屈原的《天问》,问的是自然界的本原、生命的本质,谁人能回答?

(四)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穷已”:穷尽。

“望”:看。

“但见”:只见、仅见。

(作者上面的问,因没有人回答,故其自作答)人一代代的无穷尽承继着,而那江那月却是年年存在着,并看起来都相似。人们虽不知道那江那月怎么待人们,而却是看见长江水就远不停的流淌。这里,作者通过自己作答,讲明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上面(一)至(四)通过写景,达到了写自然界的本质。

(五)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悠悠”:渺茫、深远。

“青枫浦”: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暗用了《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意,隐含离别之意。

“扁舟子”:飘荡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舟。

“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这段的大意是:

(作者前面写了景之美,关注了自然界、生命的哲理。从这段起,就要写人,尤其是人的感受)

(随着月亮的升高)看见那白云一片片悠然远去,独自在青枫浦愁感万分。(有人说是划船的人与闺楼中的女子,但从前后结合起来看,应当是作者)

(作者愁什么呢?)作者看见江上深更半夜划船的人以及月光下闺楼中的女子的影子,更有后面的春半了还没有回家。

(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可怜”:作者之主观感受。

“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离人”:此处指思妇。

“妆镜台”:梳妆台。

“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捣衣砧”:捣衣石、捶布石。

这段的大意是:

(接前面作者所见,其放弃写划船的男子,而特写闺楼的女子,这是文人的基本特点)月亮啊,你不要老在闺楼徘徊,你应当照闺楼女子的梳妆台(此处,作者想通过镜子反射,能看到该女子。故作者更想像的是),月光照在漂亮的闺楼的帘子上卷都卷不去,且照在捣衣石上拂去了,又照上来了。


(七)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相闻”:互通音信。

“逐”:追随。

“月华”:月光。

“文”:同“纹”。

这段的大意是:

(接上句,让作者很失望)此时虽然能够看得到你这个女子,却不能相互言语,我愿意追随漂亮的月光照在你身上。(作者好无奈地回头望)那鸿雁飞个不停,却飞不出无边的月光,那鱼、龙在水中跳跃,只见阵阵水波纹。

(八)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闲潭”:幽静的水潭。

“可怜”:这里是可惜的意思。

这段的大意是:

(作者前面写了人家的女子,这里是由彼及己)昨夜,梦见花落闲潭,可惜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看着那)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须注意的是,“落月复西斜”表明时间流逝,已经是半夜过后了。

(九)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碣石”:碣石,山名,在渤海边上。

“潇湘”:湘江与潇水,在今湖南。这里两个地名一南一北,暗指路途遥远,相聚无望。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乘月”:趁着月光。

“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

这段的大意是:

(接前,作者进而感吧到,请看那)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而我)距离碣石与潇湘依旧是那么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这段写明了时间为黎明,月亮没有了,而又一天来临了,而自己还在回家遥远的路上,无限感慨,最终落脚点在一个“情”字上。

或许,这个回家既指实在的作者的回家,又指经过月起月落过程,引发的作者思考的生命归宿。

四、诗之写作手法与意图

本诗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为着力点,尤其是以月为主体,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是全诗的主线。

通过写春江的美景,面对江月的感慨,人间的离愁别绪,达到了景、情、理的三结合。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前呼后应,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以称为交响曲。

又因作者仅留下两首诗,而这一首又令人叹为观止。

故有后人说,此诗“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作文孟婆汤戳泪点:人生没有时光倒流,请现在学会珍惜!
  • 阿联酋与中国正式实行互免签证政策!这个黄金国度究竟有什么好玩的!
  • 上班爱笑被奖工资 这样的老板给我来一打
  • 韩国一8层建筑起火,29人丧命!你必须学会的大型场馆火灾逃生术
  • 邹市明疑突发失明 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
  • 钟铉遗书全文公开:做到这里已经很好 辛苦了
  • 2017年度最佳文章《孟婆汤》戳中泪点:妈妈,你还记得吗?我是你的女儿
  • 中国和阿联酋实现 互免签证!哪些歪果仁,可以免签来我国?
  • 工人嘴啃无骨鸡爪,为何屡禁不止?
  • 杭州小伙上班爱笑 被奖励10个月工资! | 冷兔小报 No. 119
  • 韩国8层建筑起火29人瞬间遇害
  • 邹市明疑突发失明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冉莹颖:今天是最糟糕的一天
  • 范丞丞正式出道,姐姐范冰冰力捧,网友:韩国技术好!
  • 钟铉遗书全文公开:若问我为什么死?是因为累了
  • 武汉天然气限购!如果你家超过4个人,赶紧做这事!!!可以少出很多钱!
  • FF融资闹乌龙,哈弗在美投建研发中心,荣威RX5大卖,全新长安CS75曝光,宝马总部变身“电池”|一分钟看尽车市
  • 美国发生严重列车脱轨事故多人死亡
  • 央视调查旧手机 旧手机可提炼出黄金
  • 科比球衣退役,但传奇永不落幕
  • 宜家涉嫌巨额逃税遭欧盟调查 逃税额达10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