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互动不吞评的都会回[抱一抱]

要努力呀,为了想要的生活,为了人间的烟火气,为了今天的风和月。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悄悄地去努力,然后猛地蹦哒一下,让曾经小看且鄙夷过你的人吓一跳。少女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非烟尘人间。当你看不到希望,想要放弃的时候,再坚持一下,所有的努力都会有一个结果。肩负重任,孤独前行,是修行也是信仰。如果我的正能量,能给你也带来正能量,那我将每天如此。你只管善良,上天自有衡量。别拉我,也别扶我,什么时候我自己站起来,你再来抱我。你身边的都同你疏远了,其实这就是你周围扩大的开始。冬天失去的,春天会还给你。但愿殊途同归时,我能同你讲讲来时的路。未曾谋面的也终将会相遇,慢慢来吧,慢慢约会吧。日子总是有意思的,了无生趣的是,打不起精神的你。如果知道要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爱你所爱,求你所求,得你所得。当你将信心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将永远充满力量。

永远不会去害怕的 人类或许只是整个宇宙以及生命体中推动秒针行走的一阵小微风 我们会在历史长河中短暂停留几秒呢 So we can do it, but we can't do anything. 宇宙慷慨赋予生命是为了让人类感受活着 没必要害怕 生命周而复始 如果肉体死亡 那我们也存在风里 空气中 雨露尘埃里 盼望着下一次见面 即使是几百亿光年

关于碳中和的误区

碳中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技术渠道及各种努力去减碳;每个行业对自己的减碳路线都有所强调,但对其他行业的减碳路径及各种路径对减碳贡献的量不是很清晰,大众对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有一定局限,存在以下几个误区,需要用数据来说明:

第一个误区是认为风能和太阳能比火电都便宜了,因此太阳能和风能完全可以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这句话只对了1/5到1/6。因为一年有8760小时,而中国的太阳能每年发电小时数因地而异,在1100小时到2000多小时之间不等,超过2000多小时的区域不多,全国平均大约在1450-1750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太阳能大约在1/6–1/5的时间段比火电便宜;而在其他5/6-4/5的时间段,如果要储电,其成本会远远高于火电。风能每年发电的时间比太阳能略微长一点,大约是2000小时左右,但电是需要24小时供的,不能说一个电厂一年只供一两千小时,因为我们用电不能说有太阳有风的时候用电,没太阳、没风的时候就停电。太阳能和风能是便宜了,但最大的问题是非稳定供电。

不可否认,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发展了将近四十年确实发展很大,取得非常大的成绩,我们给这个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工程师必须致以崇高的敬意。但是发展了四十年到今天,尽管风能、太阳能增量巨大,可与煤电相比仍然相当有限。以2019年为例,全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加起来发电总量相当于约1.92亿吨标准煤的发电量,也就是说,上网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大约只能取代煤炭发电的12.5%左右。

而且,电网靠电池储电的概念是非常危险的。据估算,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能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的电能。如果说我们有4/5的时间或者5/6的时间要靠电池储电,这是不可想象的。况且,这个世界也没有那么多的钴和锂,没法让我们造那么多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弃光弃风的问题非常严重,因为电网只能容纳~15%的非稳定电源。风能、太阳能发出来的电,电网没法全部承受。如果继续增加风能、太阳能的同时,大规模储能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废弃更多。

弃光弃风在中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技术因素,就是因为太阳能、风能是没办法预测的,电网小于15%可以容纳,多于15%容纳不了,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这个比例会有所上升,但仍然需要时间;二是机制因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可能会让地方出于对当地GDP的考虑,宁可用当地的火电,也因各种原因不用风电、光电、水电。机制问题在中央大力推动“碳中和”的背景下是可以解决的,但技术问题解决依赖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这个发展过程是难以预测的,仍然需要时间。

因此,太阳能和风能需要大力发展,但在储电成本仍然很高的当前,在可见的未来仍然无法完全取代化石能源发电。

第二个误区是人们以为有个魔术般的大规模储电技术,认为如果储能技术进步,风能和太阳能就能彻底取代火电。这个假设太大了,因为自铅酸电池发明至今一百多年来,人类花了数千亿美元的研发经费研究储能,可从铅酸电池的90千瓦时/立方米增加到今天特斯拉的260千瓦时/立方米,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本的改变。要知道,汽油是8600千瓦时/立方米。同时,迄今大规模GW(十亿瓦特发电装机容量)级的储电最便宜的还是100多年前就被发明的抽水蓄能技术。

我回国之前和曾和原GE核能的总经理交流,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也提到GE今后会通过煤炭零污染的火电厂解决二氧化碳的问题,但是讲完就下来跟我说,别看我在会上那么讲,真正要去做还不如干核能,核能比零污染火电厂便宜多了。当然,那会儿福岛核电站事故还没有发生,核能可以做。法国现在60%多将近70%就是核能,做了几十年了。但是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之后,全世界都在提高核能的安全系数,这个安全系数到后期每提高一点,成本就增加很多。核能是减碳很重要的base load发电技术,但人们能否接受因其高成本而导致的高电价需要讨论。因此,碳中和的事不光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的综合性问题。现在在电厂把二氧化碳分离,分离完以后打到地下可以做驱油和埋藏这条路,在可以驱油的地方可以改,还有一些经济效益,我国新疆等地已经有类似的二氧化碳驱油工程。这块的成本主要是把二氧化碳在锅炉尾气中分离出来的成本,我们算过,假设打到地下的CO2的成本为30美元一吨,其中20美元是把二氧化碳从整个尾气里面分离出来成为纯二氧化碳,5美元是输送到埋藏点,另外5美元是把它压缩到地底下。分离是核心,成本也最大。在目前的技术手段下,靠CCUS利用来处理的成本很高,作用也是有限的,当然这方面的成本通过研发也可以降一些,经济上能否有竞争力,取决于未来碳税的价格。

实际上,我刚刚讲的每一件事,比如风能、太阳能、CO2转化、CCS、CCUS都对碳中和有贡献,我们每一个都应该去投入研发、去实施,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在量上对碳中和的贡献是有限的。当然,这不是说让大家不去做,我们每一个人能应该竭尽全力去推动以上减碳的技术进步,都努力去做,毕竟积少成多。

第五个误区是认为通过提高能效可以显著降低工业流程、产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就可以实现碳中和。能效永远要提高,提高能效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减碳路线。但是我经常问一句话,加入WTO这二十年来,我们国家的能效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我们能效提高了很多。但是碳排放的总量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由于我国经济和生产水平的飞速发展,前10年我们碳排放增加得更多。我记得2000年中国的石油消耗大概是2点几亿吨,2010年大概是4亿吨,到去年是近7.5亿吨。2000年中国的煤炭消耗是13.8亿吨,2020年近40亿吨。并且在新增的诸多工业门类中,已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能效、减少了排放。

我是做能源的,从能源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变化。我们加入WTO之前有一个很重要的数字,中国的煤产量大概是13亿吨,基本上自产自销,出口有一点,但很少。结果到2013年短短13年的时间从约13亿吨飙升到约39亿吨,这是一个天量,当然也伴随着碳排放。这该怎么解读?唯一的解读是加入WTO,世界的市场向中国开放了。当然,这一期间我们大量的房地产建设也是一个因素。煤的耗量表示电的耗量,电的耗量表示工业化的程度。这期间能效肯定提高了很多,但是单凭能效也难以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因此,提高能效是减碳的重要手段,但只要仍然在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效对碳中和的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提高能效确实是成本最低的减低碳排放的方式,也是最应该优先做的,但是有一个现实的考量就是不能光靠能效提高就能够达到碳中和。

第六个误区是认为电动车可以降低碳排放。前段时间,我在网易公开课上讲《电动车和氢能的历史与未来》,全国大概有十几万人观看,很多领导看完以后跟我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要发展电动车?很简单,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石油不够,我们石油73%靠进口;还有就是雾霾等环境问题。

我们石油不够,寄望于我们已建成的超强的发电能力,这样发展电动车是有好处的。一年8760小时,但我们已建成的火电厂太多,为了让大家都有饭吃,很多火电厂实际发电每年不到4千小时,这是资产的巨大浪费。而且毕竟电动车可以让局部的污染降下来,比如东部地区的用电很多是在西部内蒙、新疆等地发的,污染在西部排放,不在东部地区排放。但是,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分析看来,电动车考虑到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如果电网里的电大部分仍然是火电,电动车对减碳及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非常有限。

为什么靠电动车不能完全解决碳中和的问题?只有中国的能源结构彻底改变以后,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也才有可能做到碳中和。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主要还是煤电,那电动车的扩张对减少碳排放的贡献非常有限,这个你们去算一下就知道了。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

大家老在谈一个问题,说假设马六甲海峡封了以后我们能源安全的问题怎么解决?但是这个东西你要仔细考虑,靠电网是解决不了的。因为电网在现代战争中是最脆弱的东西。石油可以到处分布储藏在数万个点,一个油库损毁,其他的还可以用。但一个城市的电网只要配电中心一旦毁坏,很容易引起大面积停电。

有的时候,能源政策和碳排放的政策不能因为假设战争发生,别人打我,就不顾成本干一些高成本东西。第一,传统模式的战争发生是小概率事件;第二,真正到战时,很多问题是靠一个国家的制海权、制空权等综合能力去决定的,而不是说靠电动车就能够解决问题的。

宝丰能源

氢能 甲醇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17Team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超话]# 看看经纪‮业们人‬务能力〰​‎ ͏  本来想低‮一调‬下的 可经‮人纪‬们的实力不‮许允‬我再低调下‮了去‬哈哈[偷笑
  • 消息指出,海港队对中超经验丰富的天津津门虎门将杜佳很感兴趣,杜佳和老东家的合同已经在去年年底到期,现在属于自由身。武磊或将提前回国备战世预赛,将错过最后4轮西乙
  • (免费 简批八字,想听我聊聊就留下你的生日)#成长记录# 6Y5M,又过了一个农历年,在爷爷家玩得很开心。(免费 简批八字,想听我聊聊就留下你的生日)《算卦
  •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口腔问题都可以去问@正畸界的小仙女 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李江宁/北大口腔耿富琴/唯美口腔宋扬/固瑞齿科李威/八大处唐倩#
  • #金珉锡[超话]# #XIUMIN# #金珉锡0326生日快乐# ~·⋆。˚❀ ❀・゚゚。・゚゚~ 「XIUMINSUM 2021年 生日应援头像投
  • ||| 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 黑胶 ! 由坂本龙一、David Byrne及中国音乐家苏聪携手打造的经典配乐 ,这套拿下了多个电影奖项的经
  • 32所公办学校食堂“互联网+智慧监管”项目已投入使用,并从食材来源可溯、主体责任履行智慧研判、监管依指令执行、公众社会共治四个方面来加强监管,食堂实时更新食品原
  • #和马退赛后米卡穿了他的鞋# 艹 这不就来了 先用外国选手博热度 现在艾回五个全部进出道位 见情况不可收拾了就让和马退赛 恶心谁呢 捧那些一样没实力又不努力的选
  • #天涯明月刀手游[超话]# 重回闲云了,感谢山海间伙伴们这段时间的陪伴。 刚好一个月的时间。 跟着山海间的伙伴们一起从第二梯队的帮派打到第一梯队,再到第三,再到
  • 修个暖气疲于沟通成了压倒我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总是认为钱不重要,没了可以再赚, 但是请不要来消磨我——就这样在被来回消磨的沟通里,昨天终于,在修的差强人意的
  • #你好李焕英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0#【你好李焕英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0】#全球票房前100有2部国产电影#截至3月10日中午,《你好,李焕英》总票房超过人民币5
  • 【全省首创网络直播营销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4月29日,我市启动万名网络直播营销人才培训活动,公布网络直播营销考核规范。首期网红直播特训营在浙江菁英电子商务产业
  • 【每日头条】新春寄语:负重致远,携手同行 我们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开始。能够远离疾病,结束分离,消除苦难,告别伤痛的开始。 能够重振旗鼓,负重致远,不畏艰辛,携手
  • 【中国移动:10月1日起,新终端要支持700MHz和VoNR】 点评几句:第一,中国移动这是要大力发展700MHz终端,听说移动要在今年在全国建设700MHz的
  • #出马仙看事儿##八字算命预测婚姻##东北出马仙看事查事算命算卦##道仙堂# 辽宁缘主,查仙缘,很好的一堂得道报恩仙,都是年轻人,经历很多相似的事情,年轻化弟
  • 修个暖气疲于沟通成了压倒我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总是认为钱不重要,没了可以再赚, 但是请不要来消磨我——就这样在被来回消磨的沟通里,昨天终于,在修的差强人意的
  • @在中国有句话叫“人生如梦”,昨天我们还在不同的地方,今天大家都到一起了。有时候人真的像做梦一样,想一想,我们年轻时代的时光就像做梦一样过去了,终有一天,我们现
  • #大同身边事# #高铁遇见你# 【完美!这座高铁客站实现了现代建筑与古典艺术的融合】“大张高铁阳高南的晋北文化墙,体现了客站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铁路文化”“阳
  • 再给你个选择蜜拓蜜‮理的‬由​‎ ͏  . ❶0-100岁‮可都‬以使用 无不适应人群 ❷刚需产品 你可‮不以‬化妆不‮衣买‬服,孩‮生子‬病一定​ 要‮病看
  •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据说这是张良的家界,所以叫张家界。1992年12月,由奇特的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