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动态# 南京记忆 | 金陵儒宗汪士铎(下)

作者:杨松涛

深受曾胡敬重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是湘军主要将领,也是晚清重臣。汪士铎乡试中举时,胡为副主考,两人的关系即始于此时。咸丰九年(1859),五十八岁的汪士铎应已是湖北巡抚胡林翼之邀,入其幕室。胡虽为汪的“座师”,却对汪“致敬尽礼,时尊称之曰梅公,曰梅老,或梅村老人,虚己以听”。(邓之诚《汪悔翁乙丙日记·序》)汪士铎所建言的选贤、治军、理财、筹边之具体政策和举措都受到胡的赏识。入幕之初,胡正编辑《读史兵略》一书,汪乃上言叙例,并受委托专注地理;后又倡议并帮助胡编绘《皇朝一统中外舆地图》。而汪当时带在身边的《水经注图释》,则是胡林翼为之作序并出资付梓印行的。

胡林翼死在军旅之后,湘军首领曾国藩以两江总督身份,总理苏皖赣浙四省军务,邀请时在南昌的汪士铎赴军前效力。汪当时正忙于整理胡林翼的遗著,虽未应邀,但早在胡幕时就多次写信给曾国藩讨论军事,为湘军围剿太平军,尤其是为清军收复金陵出谋划策,他的一些重要建议如专设长江水师提督一职等都被曾国藩采纳,因此深受曾国藩器重。

曾国藩的书信中,有多封写到汪士铎,如在给胡林翼一封信中说:“梅村兄两信,前信只速进苏州一条难行,余九条皆可行,无一迂腐语,两月内必一一行之。此信不如前信之切当,而满腔热血,喷薄纸上,有此血性男子而潦倒一生,天下安得不乏才哉?”在给胡的另一封信的末尾,曾国藩写道:“梅村境遇可悯,侠烈可敬,学问可畏。”并在给僚属、幕友的信中说汪士铎“学问淹雅,人品高洁,鄙人所企佩”,“此旷代醇儒也,孤介不可逼视”等等。他还评价汪“湛冥似严君平,芳洁如陶靖节。”这是赞扬汪士铎学养厚重高远像西汉的隐士严君平,品行美好高洁像东晋的大诗人陶渊明。

胡林翼、曾国藩都曾多次向朝廷推荐汪士铎,但他无意为官。同治三年(1864)六月十六日,金陵被清军收复;十月,谢绝多方聘任的汪士铎回到南京,归住老宅。时已住进两江总督衙署的曾国藩对其礼敬有加。王孝煃在《乡饮脍谈》中说:“汪梅村先生住金沙井,曾文正(曾国藩谥文正)每访之,即在铜作坊都土地祠前降舆(落轿)。步行入巷,叩门径入其室,谘访地方利弊或稽古订疑,先生提壶自出买茶致敬。相传文正初临舍,家无隙地,至舆从入邻家,近骚扰,先生为言之,故文正在巷外步行。”不仅如此,曾国藩还让江宁县令派人每天给汪士铎送两担雨花台的泉水,而且要“继其后者循之”。故当时有人说,如此受知曾国藩的只有汪士铎一人而已。(《汪梅村先生传》)

汪士铎一生清贫,老年又常生病,经济拮据,朋友门生赠送的钱物,他一概拒绝;只有胡林翼和曾国藩的馈送,他才欣然受之。

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四日,曾国藩在督署去世,汪士铎写有祭文,称颂曾国藩是“星精垂曜,降于南湘”,对其去世哭得是“声皆彻天,泪皆彻泉”,极为哀伤。(《曾国藩全集》第十六卷)

屡屡写字诟妇

汪士铎治学成就很高,著述宏富,受到当时学人称誉。但他的家庭生活却很不美满。特别是他在前妻去世后的第三年,即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十八岁时续娶小他二十一岁的继室沈氏后,家中几无宁日。大约志趣不同,性格相悖,加上年龄上的差异,两人几乎天天吵架,所谓“夫妇勃谿无虚日”。沈氏凶悍霸道,能哭能闹,每次吵架,沈氏就叫汪士铎跪在地上,自打耳光;若汪不依,她就扬言要烧毁汪士铎的书稿。这一招很灵,逼得汪士铎无奈就范。

一次,两人又因事吵架,江南道道员洪汝奎(1824~1886,字莲舫,号琴西)得知后,令亲兵用轿子把汪士铎接到江宁知府涂宗瀛的官船上藏了起来。沈氏找了三天,也没找到,如是到处发话:汪士铎若再不出来,“吾将其著述诸稿焚去”。洪琴西听到后,知道汪士铎视稿如命,只好又用轿子把他送回家中。(李详《药裹慵谈》)

汪士铎一介书生,口不能敌,又因沈氏常戳其软肋,扬言焚书毁稿,只好忍气吞声,受其凌辱。然沈氏的耍泼和欺凌,让汪士铎十分痛苦,惧内忍让,心实不甘。于是他也屡屡诟妇,诟者,骂也。但他不是也不敢面对沈氏破口大骂,他骂得很特别,不用嘴而用笔。他把心中每次骂沈氏的话全用笔写在纸上,借以宣泄心中的愤懑,这为后人留下了噱谈的资料。

汪士铎诟妇的文字,邓之诚在《悔翁诟妇》一文中记之甚详,现摘引一二如下:“悔翁诟妇之词,皆笔之语录。盖口不能敌,则书以消恨也。有云:不孝、不友、不慈、不顺……无事寻人不是、懒傲惰不惠下、妒忌凌虐、残忍酷暴、不敬夫、多心、凶悍、挑舌、狠泼……寻死拼命、多言长舌、讲究妹妹圈套、假咳嗽、嗅鼻吐痰、诈遄逆、干呕、喷嚏、大声叹诈骂。”又云:“执气冲扑、不顾物力、委心凶悍、毁及器室”,“任性妄作,毒及子孙,老拳凶扬,殴及无辜”,“辱及先人,指桑骂槐,肆无顾忌”,“观其右眼角吊上,终必横死,未知死于凌迟之国法,抑或死于拼命之骗人”。又云:“女子之年,十岁以内死为夭,二十内外曰正,过三十曰甚,过四十曰变,过五十曰殃,过六十曰魅,过七十曰妖,过八十曰怪。”

仅从上引之部分诟妇文字,即可见沈氏凶悍狠泼之状和阴鸷尖刻之性以及汪士铎所受口辱拳殴之苦和刻骨铭心之恨。笑录之余,不禁为这位儒宗顿生同情之心。不知沈氏何年“横死”,悔翁何年得以解脱。

没有直系后人

汪士铎一生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运动,迭遭战乱。早年奔走四方,到处谋生,养家糊口。他的前妻长他一岁,因家贫而未能早娶,直到他二十七岁时才迎娶过门可算是晩婚。前妻只活了四十七岁便撒手西去。汪士铎对其颇有感情,他在《自述》中写道:“棺极薄,葬不成礼,可哀也。”

汪士铎虽主张节制人口,但他却有五女四子,前妻生有五女一子;继室沈氏生有三子。除一女长大嫁到苏州外,其余四子四女未成年便死去,如其所说“余皆殇死”。其中二女一子死于太平军攻破金陵城后,因此他对太平军特别仇恨。这位儒学宗师去世时,没有直系后人,这也是他的著述大都散佚的一个原因。后人认为:汪士铎虽享上寿,著述成就独多;然早岁艰辛,遭逢祸难,骨肉仳离,终于无后,诚为伤心事。

汪士铎于同治十三年(1874)应聘为《上元江宁两县志》总纂时,金陵乡贤甘勲、陈作霖、秦际唐等为分纂。汪去世后,甘勲为之料理后事,并购朱家岗一块地为之营葬,还撰写了祭文和汪士铎的行状。陈作霖敬挽一联:“学绍郑司农,道宗周柱史;星沉郑角亢,殿失鲁灵光。”

这副挽联中的“郑司农’,指东汉经学家郑众,因其曾官大司农一职,故有此称。“周柱史”,即老子,老子曾任周室柱下史。上联是说汪士铎继承了郑众的经学,又像老子那样“朝隐终身无患”,是对汪士铎的颂扬。下联中的“角亢”,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和亢宿的合称。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下界不同的地域相联系相对应,称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角、亢的分野在郑国,故称“郑角亢”。“角亢”又指寿星,汪士铎享年八十八岁,是为高寿。“鲁灵光”,指汉代建在山东曲阜的灵光殿,到汉末,义军四起,中原逐鹿,众殿遭毁,惟灵光殿独存。后遂以“鲁灵光”喻指硕果仅存的人或事物。下联的意思是汪士铎作为金陵硕果仅存的儒宗和寿星,也像天上的角、亢两星沉没了,是对汪士铎的哀悼。

(作者单位:南京日报社)

文章摘自:《南京史志》2017年第2期

(秘书处 编研处)

——朦胧夜下朦胧曲  成叔帮我搞定了睡袋帐篷一类的东西,放到了我的车上。  “猴崽子?用不用叫几个跟着?你会捣鼓这些东西吗?”  “当然,也不看看我什么地方长大的!”我笑着,把后备箱关好。  “加厚帐篷,羽绒睡袋,防潮垫,营地灯,头灯……包管你小子睡得暖暖活活的!”成叔叔笑着说,“哦,给,还有这个.”一边说着,一边递给我一个军用水壶。  打开盖子一闻,刺鼻的酒味,“不用了,成叔,我不喝酒!”  “万一冷了呢?带着!喝口酒暖和暖和!你小子啊,放着好好的大队不住,非要到户外,干吗?生存训练啊!”  正说着,谨过来了。看到成叔叔,谨笑了笑,点了点头。  “行嘞!叔,我先走了,明儿回来!”我笑着上了车,启动,呼啸而去。  在河边不住的徘徊着,找地方搭帐篷,谨看着我,一脸的好奇。  “你在干嘛?”  我看了看她,跑了过去。  “我在找可以搭帐篷的地方啊!”  “搭帐篷?这里不可以吗?”她指了指旁边的一处开阔地带。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行军露营,这帐篷啊不能随便搭!以前,一个连长叔叔告诉我,宿营要近水、背风、远崖、近村、背阴、防雷!”  谨认真的听我说着,不住的笑一笑。  “笑什么啊?”我走到她身边,轻轻的揽住她。  “笑你还挺有样的!”她敲了敲我的额头。  “那是,怎么说也是部队长大的,我可是老兵!”自豪的说着。  ——————  看着她娴熟的支好帐篷,把一切都弄的井井有条。不仅赞叹,眼前的这个孩子,竟是如此细谨而有条理的人。  草地上的石头被她一颗一颗的挑出来,然后铺上防潮垫。此时的她,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战士一样。现在我终于明白,她骨子里的坚强和不驯是从何而来了。  我像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在一旁观望。她决计不肯让我帮忙,定要一个人收拾停当。我没有宿营的经历,这样的感觉,有些新奇。眼前这个忙忙碌碌又喜形于色的人,给了我太多意外和惊喜。  坐在帐篷边,无边的黑夜笼罩着群山和大地。这夜是寂静的,或许还有一丝萧条。天空如泼墨一般。黑色是包容色,海纳百川,而这夜纳了万物。  她轻轻的走到我身边,转身望去,看到了她的笑脸。她总是这样宠溺的笑着,好像在她的眼里,我是一个小孩。换上了一身迷彩装的她,越发的英姿飒爽。或者她原本是想突然出现让我惊喜,没想到被我发觉,像一个被识破的诡计的小孩子一样,蹦蹦跳跳的过来,坐在我的身侧。  “想什么呢?”她轻轻的问着。这小家伙是个外刚内柔的人,至少对我,她总是慢声细语。  “没想什么啊!”  摸了摸她的脸,大概是一阵忙碌过后,她的脸有些潮热,额头上偶现了细细的汗痕。  “哈哈!”她笑着,“我的胸膛并不大,决计装不下整个或是甚至部分的宇宙。我的心河也不够深,常常有露底的忧愁。”  看着她一脸调侃的样子,我笑了。徐志摩的名作总是被她拿来乱用,却又用的恰切。她能体会得到我偶至的烦忧和踌躇,若有似无的提点,在疑惑萌生的时候静然拭去。她是个聪明的孩子,敏锐的洞察我的思绪。有时我甚至觉得,她对我的了解似乎超过了我自己。  一阵风吹过,些许凉意。无数的秋日,茕茕孑立,我没有告诉过身边的这个孩子我对她的想念。当我的思绪从她身畔离开时,我只能轻轻悄悄地走,不能带走一棵树,一片叶,一丝草;但我可以用心去采撷这个秋天,寄托我最深切的秋情。  任她把我抱在怀里,均匀而有力的呼吸。“可借这儿没有湖,只有这小河沟,不然,就能看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了!”她在我耳畔缓缓的诉说着,那声音仿佛充满了魔力,紧紧扣着我的心弦。  “你还知道什么诗歌啊,散文啊,可以通通用上!”我笑着说,她是一个浪漫的人,总是知道在合适的时间说出一些浪漫的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变得不再像小时候那般炙热。她没有了豪言壮语,没有了信誓旦旦,取而代之的是幽幽的朦胧,或者是久读童话诗人的著作,这些情怀已经渗透到她的心里。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她又开始了自己天马行空的遐想,淡淡的倾诉,“谨!”她轻声的唤着我的名字,无限柔情,“什么时候,我们能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我真想我们的生活,像那两只玩水的小虫般活得坦然自在!”  她的话又打动了我,这个孩子什么时候学的这样诗情画意。换做平时,我一定会说她矫揉造作,但是此时此刻,我却沉醉在她非刻意营造出的梦幻里,随她一同天马行空。 @茜后 https://t.cn/R2Wx8RF

问:什么叫五时、八教?
  答:五时八教,是天台宗创立的,是对世尊一代所说的教法先后顺序及其内容,作出评判和诠释。语本智者,义出佛经。五时者,一、华严时。如来初成正觉,称性直谈自证法门的《华严经》。欲令大机众生悟入法界也。称华严时者,系从经名立时。华严二字,盖以万行之因华,庄严一乘果德之意,故称华严,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凡有九会,说法处所换了七处,一般所谓七处九会说华严经是也。约时则如来三七日中所说。或者疑曰:华严经,经文最长,晋译有六十卷,唐译有八十卷之多,何以说法之时反少耶!当知诸佛境界不可思议,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六十小劫不起于座,佛神力故,时会听者,谓如食顷,情况类似,不足疑也。

  二阿含时。说四阿含经。此约经立名。《妙玄》云:增一阿含,明人天因果;中阿含,明真寂深义;杂阿含,明诸禅定;长阿含,破外道。梵语阿含,此翻无比法。意谓圣人所说,智慧无量,分别法义,无可比并之意。又称鹿苑时,此则从处立名,四阿含同是鹿野苑所说故。由于小机在华严会上不能得益,佛不得隐胜现劣,脱珍著蔽,不动寂场而游鹿苑是也。

  三方等时。方等广谈四教,均被众机。说经既多,如维摩、思益、楞伽、金光明、胜鬘等,均方等时说,说处亦不一,或王舍城,或舍卫国,或泥连河。所以只能约法立时,称为方等。何谓方等?四教并谈曰方,三根普被曰等。

  四般若时。从经说诸部般若立时。如摩诃般若,光赞般若,放光般若,金刚般若,胜天王般若,文殊问般若等。

  五法华、涅槃时。此则从经立时,法华涅槃二经同属醍醐教相故。是为五时。五时说法颂云: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华严最初三七日是也。(此约别五时)

  八教者,化仪四教与化法四教也。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别、圆,是名八教,略释八教之义,顿教者,不从渐来,直说于大,故名顿教,此指华严,佛成道时,即说华严大教,以前未说渐,故是顿大之顿,华严属顿教部,渐教者,渐次调停,引向于大,故名渐教。阿含为渐初,旨在破外道之邪,立内法之正;方等为渐中,弹偏斥小,叹大褒圆,旨在引恋空滞寂之小,向智求悲度之大。般若为渐末,会一切法,皆摩诃衍,旨在荡涤二乘情执,归于大乘也。秘密教者,如来不思议力,令一座同听异闻,此不知彼所闻,彼不知此所闻。由于听者互不知所闻内容不同,故称秘密教。不定教者,听小法,得大益;闻大法,得小益。以得益不同,名不定教。何以会出现此等现象?若宿世于渐法中,曾种顿的种子,所以今世闻渐法,得顿益;或宿世于顿法中,曾种渐的种子,所以今世闻顿法,得渐益。

  藏教者,经律论三藏也。经藏,法本义,律藏,灭恶义,论藏,无比法义,各含文义,条然不紊,故名三藏教。通者,此教三乘共修,三乘同观无生四谛,同修体假入空的十二因缘观和六度观。若钝根,唯见偏空,通前藏教。若利根,兼见不空,通后别、圆。故名通教。别教者,独菩萨法,别前藏通二教,修证时长行远,次第隔历,别后圆教,故名别教。圆教者,《四教义》曰:圆义有八,一、教圆,正说中道,言不偏也;二、理圆,中道即一切法,理不偏也;三、智圆,一切种智圆也;四、断圆,不断而断,无明惑断也;五、行圆,一行一切行也;六、位圆,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也;七、因圆,双照二谛,自然流入法性海也;八、果圆,妙觉不思议三德之果,不纵不横也。总之,一切圆融,圆伏、圆信、圆断,故名圆教。

  顿等四教是化仪,如世药方,犹医士按病处方也。藏等四教是化法,如辨药味,犹辨药性之味。《止观义例》云:顿等四教,是佛化仪。藏等四教,是佛化法。

  问:在五时八教中,为什么《法华经》称纯圆独妙?
  答:佛一代所说,五时八教中,权法实法都有。在《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之前,是权归权,实归实,是不圆融的。法华开显之后,方知“惟是一佛乘,无二亦无三”,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所以法华独擅纯圆之称,法华独得称妙者,可从《法华》与前四时教法中比较而知。如一、华严时,虽称顿教,正说圆教,兼说别教,一粗(别)一妙(圆),权实了不相即,且大不纳小,小乘在座,如聋如哑。是故所说法门,虽广大圆满,摄机不尽,不畅如来出世本怀。

  二阿含时,但说藏教,故唯粗无妙。三方等时,四教并谈,三粗(藏通别)一妙(圆)。四般若时,带通别二权理,正说圆教实理,是二粗(通别)一妙(圆),亦非全妙。法华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开三藏通别之权,唯显圆教之实。开前三教,一一无非实相妙谛。开显之后,一代所说,悉皆是妙。妙玄云:“开方便之权门,示真实之妙理。”乃无可对待之绝待妙也。又:法华出八教之表,属非顿非渐,非秘密,非不定。法华会渐归顿,乃圆顿之顿,非华严顿大之顿,故非顿。亦非阿含渐初,方等渐中,般若渐末之教,故非渐。法华“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是显露,故非秘密。“决定说大乘”,故非不定。所以如来一代的五时八教中,法华实出四时之外,八教之表,故独得妙名,称为纯圆独妙也。

  问:法华经云:诸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请问什么叫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答:先解释开示悟入四字的含义,后再解释如何叫佛之知见。开示悟入,根据《法华文句》所说,必须一、约四位,二、约四智,三、约四门,四、约观心,四个方面来解释:

  (一)约四位释,即是圆教菩萨住、行、向、地四个阶位,由于破无明浅深不同,所以分为四位。开是十住位,破无明,开如来藏,见实相理故;示是十行位,由于除了惑障,佛知见体显,法界众德,显示分明故。悟是十向位,由于障除体显,法界分明,悟知事理融通,更无二趣;入是十地位,由于事理既融,自在无碍,任运流入佛之智海。

  (二)约四智释,(1)道慧,见道实性,实性中得开佛知见;(2)道种慧,知十法界,诸道种差别解惑之相,一一皆是示佛知见;(3)一切智,知一切法,唯是一相寂灭,悟寂之理,即是悟佛知见;(4)一切种智,知一切法,一相寂灭,种种行类,无不皆知,即是入佛知见。以上约位、约智,唯圆教圣人方开,亦即十住位以上方能开示悟入,凡夫是绝分的。

  (三)约四门释,(1)空门,悟一空一切空,即开佛知见;(2)有门,一有一切有,即示佛知见;(3)亦空亦有门,悟一切亦空亦有,即悟佛知见;(4)非空非有门,一切皆非空非有,即入佛知见。能通之门,则有四门差别,所通之理,则无差别也。

  (四)约观心释,(1)观于三谛之理不可思议,叫做开;(2)能分别空假中心,宛然不滥,叫做示;即三而一,即一而三,叫做悟;(3)空假中心,即非空假中,而齐照空假中,叫做入。实则是一心三观,分别作开示悟入来解释也。后之约四门、约观心二门,名字位人,亦能依门观心,开示悟入佛知见,所谓大开圆解也。

  次释佛之知见,佛知,即佛一切种智。具足三智,一切智,知空;道种智,知俗;一切种智,知中。此三智,具足三观一心之妙知,故曰佛知。佛见,即佛眼,佛具足五眼。一、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昼不见夜,以有色质障碍也。二、天眼,修禅定而得,远近、前后、内外、昼夜,皆能见之,以无色质障碍也;三慧眼,观一切法空;四法眼,观一切法能知能行,谓因行是法,得证是道,亦知一切众生种种方便法门,令其修证;五佛眼,具足前四眼功用,无法不见,无法不知,以佛具足一切种智及佛眼,故名佛之知见也。

  问:法华以纯一无杂,独得妙名。《辅行》又提出四一显妙的理论,证明《法华》是妙法。请问是哪四一?
  答:《辅行》说,四一的理论,均出自本经,文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这是教一。因为十方如来虽然亦说二乘或三乘的权法,但目的在于为开权显实作个弄引,意在显实法,开权之后,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法华开权显实,会三归一,所以是教一;文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这是行一。道有能通之义,因为法华但说正直一道,即无作妙行,所以是行一;法华经但为菩萨,不为小乘,这是人一。佛昔虽复说三乘,但为化菩萨。开显之后,所有众机,皆同为菩萨因人,所以是人一;文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这是理一。

  《法华会义》说,有三种世间,一、正觉世间,二众生世间,三器世间。此三种世间,当体是即空假中理,理性本无生灭,故一一无非常住,一一无非法位,但众生迷暗,于常住中,妄见生灭。于真如中,妄见迁流,故世间相虽常住而不知也。问,悟此理性,名为正觉世间,以顺性故,性相俱常可也,迷此理性,而为众生世间,既迷理性,性虽本常,相未必常,云何众生、器世间相,亦常住耶?答,若冰与水,同以湿为性,湿常冰亦常。复如醉见屋转,屋本不转。故得世间相常住也。

  答火中红莲“本已有善”、“本未有善”之问
  此语出《法华文句》智者释常不轻菩萨品之文。原文为“本已有善,释迦以小而将护之。本未有善,不轻以大而强毒之。”“本已有善”者,指释迦因地于大通智胜佛时为十六沙弥,曾为四众覆讲《法华》结缘,下过一乘缘种,故云:“本已有善”。无奈彼等中间忘失大心,退大向小,好乐小法,释迦虽欲以大乘法而教化之,而彼等不肯接受。(如信解品中穷子惊愕,称怨大唤,我不相犯,何为见捉等文。)于是世尊只得脱珍著弊,隐一乘之实,施三乘之权。以为将来开权显实作个弄引,故云:“释迦以小而将护之。”

  “本未有善”者,指释迦因地尘点劫前,在威音王佛所,曾为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悉皆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夫未成佛而为之授记,乃是授三无差别之佛性记。四众不解,故说,“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而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夫一闻授记成佛之音,如击涂毒鼓,不论乐闻与不乐闻,已种下一乘佛种,未来必定有开花结果之时,故云:“不轻以大而强毒之。”管见如此,不知仁者以为当否!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曾与你相约白首,只待时光晕染白发,最终,一场冰寒的风,吹散所有,凝结在岁月枝头的,只剩下一个人的深情,如朦胧的水墨丹青,写不尽离别依依,如梦中的你,总是风尘仆仆
  • 过了今天,我的寒假就正式结束了,给自己做个假期小结吧[哈哈]1.阅读书籍共12本左右;二月份最好,8本;2.体重减少5斤,继续努力;3.在消耗库存的过程中对自己
  • 假如有这样的人,必定是一生念佛悠悠之徒,决不是所谓精勤念佛的人。或许你会因为没吃到想吃的东西,而抑郁难耐;或许你会因为丢了百十块钱,而郁郁寡欢;又或许你会因为跟
  • 因为老师也还不知道你考多少分,所以老师给你的回复是没有参考意义的。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报的最后一个调剂班,是秃秃学姐的调剂班。
  • 。。
  • 梦里说我小姑财运不行,开啥啥倒闭,没有财运,然后我让她去拜神,反应过来是梦就醒了。。
  • 2020.2.28 星期天 正月十七 年过上元已过 年终将至 今年的春节还是安安静静 寺庙关了 游神取消了 没有烟花没有锣鼓喧天没有热闹 感觉少了好多东西 连春
  • 我们在影片网站上看了太多锡安灌篮的影片,但NBA灌篮大赛是一个特殊的舞台,对于锡安来说也很重要。概率一旦出現差錯,你去找他理論,他把當時的筆記本翻出來一看……當
  • 懂得感恩和宽容的人,才会活得快乐。ʜɪ. ◡̈⃝ ...........ℒℴѵℯ ❤️ྀི...…………生命中有很多特定的刹那都像一首美丽的诗没有起始 没有
  • 发货前可以自行修改地址~❗️拍下有强制模板需要备注微博艾迪和下单过的任意定金订单号,若来不及复制可以微店私信提供给我~❗️周边库存数量有限,拍完就没了!发货前可
  • 佛教中的诸大祖师,知道吉祥天女有如此的种种功德,所以结集经典,作《斋天仪式》规范世人供养吉祥天女的范式,以便于获得吉祥天女的护佑而得种种功德。 五、斋天的意义大
  • 1954年,马斯楚安尼参演了真正打开他职业生涯的一部作品《可惜她是个无赖》这部意大利通俗喜剧片虽然名不见经传,但是却汇聚了德·西卡和索菲亚·罗兰这两位主演阵容,
  • 当时王芳院长就说我下巴长得很不戳,矫正完下巴可以出来,形态会更好看,现在看来也真的是这样!我有个朋友就是做的传统钢牙套,我看着她是真的辛苦,吃东西牙齿没啥力,钢
  • 良医见儿子们病已好又回来了,比喻如来并没有入涅槃,所谓涅槃之说,只是方便法的示现。于是父亲就想:此子真是可怜愍者,但也不能怨他们,是因为他们中毒太深才造成的心识
  • 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永远,烟火、流年、红尘、沧桑,浅浅遇,淡淡忘。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是谁的永远,烟火、流年、红尘、沧桑,浅浅遇,淡淡忘。
  • 针对苏宁可能出售江苏队,足球市场网和《晚邮报》报道称,现在江苏队的情况与国际米兰类似,苏宁集团可能出售他们所拥有的这两家俱乐部。大家都知道最近中超联赛进入了寒冬
  • 写完发现胃也疼了,土豆泥黑胡椒放多了 好辣啊2.22. 脸肿并没有消退早上起来就着肉松喝了三口粥八点多的时候头晕心慌 饥饿感很强烈硬撑到饭点前和同事一起点了肯德
  • 选择在今天这个日子来发文,真的很勇敢,他直面了自己,也做了深刻地反思。其实,人生就是与世界上的其他人、事物,进行博弈的一个过程,你更专注于目标,比别人更有底气和
  • #魔多厨房##多妈家的早餐# 【多妈家的早餐】2019.10.26,周六:咖啡(孩子的是牛奶)、三明治、红心火龙果。下午忽然很想吃草莓冰糖葫芦,兴冲冲点了外卖,
  • 以社区民警彭裔涵姓名命名新华巷社区警务室,其他社区民警因地制宜,暂时没有条件建成规范警务室的社区民警借用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一张桌办公”通过落实“群众要事优先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