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说老子##道德经#
《小子说老子》第五章•尧舜禅让的真正原因

“昔舜旧作小人,亲耕于历丘。”

从前舜帝作小人之时,亲自在历丘那个地方耕种、劳作。

(“小人”,一般人乃至于许多专家学者都当作是“无耻小人”之小人解,或是当作“品德低下者”解,这是莫大的错误。对我而言,古人说的“小人”,即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普通人、一般人”。

“小人”是相对“大人”而说,“君子”与“小人”相对,“大人”、“君子”、“小人”可以说思想格局与思想境界的深度与广度全责,也是为了方便探讨而立。真正意义上的“大人”、“君子”、“小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没有办法完全分开的统一体,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人”、“君子”、“小人”之分。

那么,具体来说,什么是“大人”呢?中国古代文化的“大人”可不同我们今天的“大人”表示什么“成年人”或“官员张大人、李大人”,中国文化中的“大人”是一种圣人境界,可以说“大人即圣人”。

好比《易经》中就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圣人才有的境界。

又好比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又说“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可以说,与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与《中庸》中所说的“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与《大学》中所说的“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一贯、一体的内涵。

故后世许多人很难读懂孔子与《论语》的道理,也在于此。再来看看,这里对舜帝所描述的“小人”二字,完全就没有“无耻小人”或传统意义上的“品德低下者”的意思。因我们都知道,历史记载,舜从小都一直很有品德,不可能他“从前”是个“品德低下”的“小人”。像《二十四孝》中第一则便是舜帝的《孝感动天》的故事。)

“恐求中,自稽厥志。”

舜帝他当时恐求中,自稽厥志,

(据所查资料,“恐”,廖名春先生认为当读为“工”,意思为擅长、善于;李锐先生疑读为“恭”。可见古文不甚明确。但大意可翻译成“认真地、恭敬地、一心地希望寻求中道”。“自稽厥志”,自己认真查考(反省)自己、尽量降低固有的志向标准来适应大众。

如《史记》有载:“舜在假典,顾省厥遗。”这里的“厥”有短,缺之意,有降低标准之意。而“顾省”与前者的“自稽”都有自我稽查、自我反省之意。这都是我的个人理解,不作硬性标准决断。不强求别人也接受我的个人观点。)

“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

不违背于普通百姓以及百姓的诸多欲望心。

(“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此话很不易令人理解。金代的进士王特起有词句说“但愿此心如旧,天也不违人愿”,圣人行天道不违人愿,不强求别人必须做什么。若那样就成了逼迫,不是行天道。

不违人愿,是好愿望不违背,坏愿望也不违背。这话说出来大家也许不理解,会反问“好愿望不违背容易理解,但为什么坏愿望也不违背呢?这就不能接受了。”这就如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自性自度”,“不思善,不思恶,如何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大致相似。

又如可从宋代的汾阳无德禅师在《楚圆集》中所说“佛不违众生愿”、“佛不脱众生愿”之开示中可感受得到这里的一部分道理。同样,圣人寻求中道,也一样不违众生愿,不违百姓愿。都是尽量地去开化、引导世人。

从这里而说,《保训》的中道道理实在非常高明,实在让人敬佩不已。古圣先贤虽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思想境界都趋于一致。真是“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不假。)

“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

因此施设于上下远近之诸人,就变更所处的位置(“易位”,近似于现代话“换位思考”),来接近心思考察思辨,测度(推测研究)于普天之下阴阳二道的种种事物,都是顺应而不逆道而为。

(这里用的是“厥有施于上下远迩,乃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有的说法是“乃易位设仪,测阴阳之物”。若是那样,“易位设仪”可能就《易经》设立“阴阳二仪”有关,这样也可以与后面的“测阴阳之物”贯通起来。具体文字难辨,我这里不作死句判断,而硬下结论,还有待研究。)

“舜既得中,言不易实变名。”

等到舜即得到中道之后(“舜既得中”言意即是,舜已经明白懂得“中道”,即得道),说“不易”之道实际上只是“变名”而已。

(“言不易实变名”,变名,可理解为:只是表面“变化一下名称而已,内涵并不改变。主要原因是利于大众接受,而行出的一个方便法。”也可理解为:以变化之名行不变之事。二者皆可,二者皆具。此道理如同禅宗临济义玄禅师的“四料简”之法:“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两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真正的“道”即是一切道与一切法,当然包括了以上的所有道理,何况只是“变名”而已呢。同样,这个道理,也符合、阐明、运用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身兹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

舜从此身体力行,合理、公正、诚心地信奉它,小心翼翼地为人做事,永不懈怠,以用它来作为“三降”之厚德,承载万事万物。

(“身兹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身兹备惟允”,此句合于《尚书》所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唯精惟一,允执厥中”之理。也可窥见孔子的见地相当精确、独到。

“三降之德”之“三降”不知何意。《礼记·孔子闲居》有说:“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

这里可以作为对“三降”理解的一个参考。另外,此“三降”会不会类似于佛家的“降服其心”,又如降服贪、嗔、痴三毒呢?一笑!但无论如何,这“三降”不是什么坏事,应指向道之途,是崇高且难得的德行。)

“帝尧嘉之,用受厥绪。”

由此,尧帝嘉赏、称赞于舜,任用授命于他来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事业,传位于他,并传承于后代人。

(“帝尧嘉之,用受厥绪”。“绪”,绪业,如继未竟之绪,是指继承前人未完成的事业。同样地如“情绪”、“思绪”也有“连绵不断的情思”之意。故,此“绪”字当指代传承未竟事业,同时“绪”也有“传位”之意。由此,也可以说,正因为舜“得中”,即得了“中道”,尧才传位于舜。

我们一般史学上说尧舜禹的“禅让制”,尧把帝位禅让给了舜,一个普通农民出身的人。这一点,如果能引起历史学家与学者们的足够重视,恐怕都要重新改写我们的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当然,只怕专家、学者们可能不愿接受,也不敢接受。一笑!正如老子所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呜呼!发,祗之哉!”

啊!我儿姬发啊!你要恭敬传承这个“中道”啊!

(“呜呼!发,祗之哉!”“祗”,有恭敬、祗承、祗奉、传承信奉之意。。《说文》:“祗,敬也。”《周礼·春官·大司乐》有句“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也是敬之意。此“祗” 意合于前文“钦哉”,同合意于后文“敬哉”。这里也可见周文王对此“中道”传承于后世的重视。其重要性实在是不言而喻,何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出离心之四: 十秘财

米拉日巴尊者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出离心,他不怕穷。我给大家讲过吧?噶当派的十秘财——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事前无牵累,事后无愧悔,与智慧金刚同行;出于人群,入于狗伍,得佛圣道。这是十秘财,人家是这么修的,这么成的。

你看你的心和这个十秘财是相应的吗?

儒家都讲,君子忧道不忧贫。不怕穷,穷的是心性。净心化性了,这心里边有光明度有禅定力有喜悦感,心里有阳光,脸上有笑容,正知正念正能量,哪有穷?穷在哪儿?颜回穷,那是别人这么看的,说他穷,没有钱。“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叹颜回“贤哉回也!”,赞叹他。

人家穷得没烦恼了,烦恼穷尽了,没了,活得开心快乐,穷吗?孔子也是这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就是粗茶淡饭,喝凉水,人家也没觉得自己穷!你看看这些圣贤,你看人家是啥心?

噶当派的十秘财,我以前应该讲了七个,还有“事前无牵累,事后无愧悔,与智慧金刚同行。”

事前无牵累——这是讲出家人决定修行了。我们没有出家,但是我们得有一个出家人的心态,对吧?这就叫出离心。就是身在家,心出家,要有这样的心。事前无牵累,我决定修行了,我决定一生一世解脱,就不能有任何牵累。事前无牵累,就是你决定做这件事了,在这之前你应该把这牵累放下,明白吗?这就叫事前无牵累。

要舍弃此生,我都讲过了,都是假的,各种关系都是假的,因果业力是真的。我们一直在这里受苦,你不知道啊?你知道的话,就别抓住这些不放,看淡它,然后放下它,这叫事前无牵累。

事后无愧悔,我做了这个事了,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不后悔,要这样(这指修行了)。出家人了,就是我修行了,就这么一条路,没有别的了,我不后悔,一直往前走,有个长远心,这辈子我不成,我下辈子成。

像米拉日巴尊者,他上一世也没成就啊!他上一辈子是一个大瑜伽士(恰彻却),一直是闭关的,修行人,阿底峡尊者是他的师父。他师父圆寂之前,他就问师父,他应该修什么,怎么修?师父告诉他“舍弃此生,舍弃此生,舍弃此生!”

他依教奉行,那时他四十多岁,那有个热振寺,有个后山,到那后山上一直修行,一直到死。他有出离心哪!这叫舍弃此生,因为人家相信有来生,人家有菩提心——我修成了,我成佛了,我要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人家有这个心。

不像我们目光短浅,这一世总想得到点什么。你能得到什么?得到什么,结果还会失去什么,不知道吗?在这里边再造业,还会堕落,为啥不直接放下呢?

米拉日巴尊者上一世他就做到了,放下了,他就有出离心的这种大智慧,他知道人生是苦,轮回是苦。这种智慧是不是等流的?是等流的。是不是等流到下一世?第二生的时候他就是米拉日巴尊者,他对上师三宝那么有信心,有诚心,也种了那么多的福田。

种了福田,培了那么多的福,第二世还能值遇上师三宝。他虽然造了恶业了,杀死了35个人,修诛法,但人家本性善,特别孝,有孝心,人家真信因果。

他皈依三宝了,佛性马上就苏醒了,就知道了我这辈子的使命,不是来世间争点什么,夺点什么,我要修行,我要了生脱死,我要救度众生,带着这样的心。

那是上一辈子修出来的出离心,一直在心里边,因缘和合了,这个出离心这种智慧它就出来了,流露出来了。再苦他都不怕,在山上修行那九年,他没吃的,没喝的,吃蓖麻,全身长绿毛,人家都不下山。修不成就死在山里,人家是这样的心。

他有啥后悔?我决定修行了,我不后悔了。无论怎么,我都不后悔。一直这么修,一直真信因果,有出离心,发菩提心,有这样的智慧,这个就叫与智慧金刚同行。这是这三个。

还有那七个,你像心极法依止。心极法依止,这个心哪,就是要修行,要了生脱死,要离苦得乐的这种想法达到极点了——这种出离心达到极点了,不能再受苦了,那我得出离呀!

用啥出离呀?怎么才能从这个生死轮回苦海里解脱出来?——法!法!唯一靠的就是法。这个世界没有什么让我们真正相信的,让我们能够依靠的,啥都靠不住!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法,正法,这叫心极法依止。

法极穷依止。我去修这个法了,我要是穷咋办呢?不怕!穷,我就依止这个穷,依止这个穷来修。有一口吃的,我就修。像米拉日巴尊者都没吃的,吃蓖麻我也修。对修法这种信念、这种信心、这种决心达到极致了,那我就依法了,唯一依靠的就是正法了,别的我都放下,我不管它了。

修法,没吃的,穷,那穷,我就依止这个穷,不怕。那穷到极点了,不就得死,穷死吗?死就死,穷极死依止。死了,我心里有正法,我会堕落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啊,这就叫信念,这叫决心,这就叫意志,穷极死依止。

那死了呢,死了没人埋葬你呀,到时候就是死在荒沟里了,没人管你,那也无所谓!死极荒沟依止,死在哪儿都行,无所谓!谁收不收敛我,那又怎么样呢?到时候是不是自己就烂了,像在藏地的时候就喂老鹰了。那喂呗,无所谓的!反正我的心解脱了就行了,我管这身体干什么!这就是心极法依止、法极穷依止、穷极死依止、死极荒沟依止,这是四依止。

还有“出入得”三件事——出于人群,入于狗舞,得佛圣道。

我从人群里出来了,我们现在是在家人,但是也得从人群里出来。从什么样的人群里出来?——是是非非的,恩恩怨怨的,你争我夺的,从这个人群里出来。即使我在那里边,我也不争,我也不夺,这叫出于人群。

入于狗伍:你从人群出来,和狗在一起,是啥意思?不要那张脸了!不要那张脸了。那个乞丐和狗在一起,在乎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吗?不在乎这些。

我就是有出离心,我就是要了生脱死,别的我不管。你怎么看,我不管,你说我疯了,也行。那金子在地上,我都不去捡,说你是不是疯了呀?行,我就疯了。你不做这样的疯子,怎么能成就呢?这叫入与狗伍。和狗在一起,我也不做人了,你说我是狗我就是狗,无所谓!我也不要那张脸了。是这个意思。

你这样的结果是啥?得佛圣道。这么修,因为这里边有出离心,一定会解脱的!一世解脱,一生成佛,得佛圣道嘛!

上面讲的这是噶当派的“十秘财”,这么修!这才是纯纯的佛法。

我上面讲的这些是啥,就是出离心,没有别的,就叫出离心。

就是你有这个心了,啥过不去呀?不就是因为两个钱,因为面子,还有那个无常的情和爱嘛,不就这些东西吗?

你明白上面我讲这些了,这不就是大智慧嘛,这些东西是无常的,它本来就是苦性的。你抓住苦不放干嘛呀?它是毒药。你明知道是毒药,你还喝它干嘛呀?!

你喝它,今生今世活着你在Di Yu里,死了之后也毒你,一直毒到Di Yu里头,在那里边一直受苦。你不知道吗?你知道的话,就放开它呗!

这个世界上谁不能被原谅啊?除非你不想好,你不肯原谅自己。这个世界上有啥事过不去呀?除非你就是想和自己过不去。那没办法!

你们得有出离心,我上面又讲这么一遍。以前讲的这个“十秘财”,少讲三个,这次补上了!

《大悲咒》第五十二句
(第六十三段)
52、【娑婆诃sā pó hē】观世音菩萨现三头善圣相:三头善圣是观世音菩萨自现相,现三个头,六只手,称为三头六臂观音相。这三头六臂,虽然形象怪异,却各有表法,意义深刻,即:
1、三头表法:智、悲、力。“智”为形声字,从知从日,“知”义为“说的准”、“一语中的”。“日”指“日子”、“每天”。“知”与“日”联合起来表示“每天都能一语中的”。本义为:聪明一世、一生聪慧。道家认为智者知阴阳,黄石公说:贤人君子明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理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时至而行,顺机而动,名之为“智”。到了汉代,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确立,“智”位列其中。
而佛教中的“智”,音译:若那、阇那、般若。意思是指具有辨认事物、判断是非、善恶、邪正的能力或认识。这种智超越了世间认知性极高的聪明才智,聪明才智再高,也不能了断生死烦恼,而般若智却能了断生死烦恼。
“悲”本义指伤心,哀痛,引申为同情、怜悯。又引申为眷恋、思念。是指发菩提心的菩萨对伤心哀痛于生死烦恼中的众生予以极大的同情和怜悯,时时眷念众生,随缘为众生拔出生死之苦。
“力”是指菩萨修行至如来境界时所得的十种大智慧神通力,即:一、是处非处力 ;二、业力;三、定力; 四、根力; 五、欲力; 六、性力、;七、至处道力; 八、宿命力;九、天眼力 ;十、漏尽力。
2、三头在三教里表法:闻、思、修。这是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即:一、闻:是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善知识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二、思:由闻而思,是对所闻之法思索理解,由此得“思慧”。三、修:依思而修,是对所修正法有进无退,依次第证得“修慧”,最后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如此“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为修学通途。简言之:“闻是闻法闻声、思是思理思义、修是断妄证真。”通过“闻、思、修”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到达“常乐我净”之涅槃境界。
3、三头在三证里表法:戒、定、慧。称此为三学,囊括了整个佛法全部的教理行证,“戒”指的是戒律,通大小乘,具体有五戒、八斋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戒律是成佛的基础。“定”指的是禅定,分为世间定和出世间定两大类,世间定指的是欲界定及四禅八定等,得人天果报,但未出生死轮回;出世间定指的是灭尽定及首楞严大定等,是直通涅槃,出离生死之定。“慧”指的是般若智,是当下一念,彻悟本源,见自法身的大智慧,只有智慧圆满了,才能成就佛法。
4、三头在三宝里表法:佛、法、僧。称此为三宝,有住世三宝和自性三宝之分,住世三宝指寺庙里供养的佛的圣像、佛教经典、住寺僧人,目的是供众生皈依、礼拜,修学佛法,成就道果。自性三宝是指众生自心中的无为心就是佛、无作心就是法、清净心就是僧。自性三宝在自心中见,是不假外求本来具足的。
5、三头在三佛身里表法:法身、报身、化身。法身为体、报身为相、化身为用。修行至妙觉位时,得此三身,成圆满佛。
6、三头在三藏里表法:经、律、论。此三藏有大小乘之分,各有经藏、律藏、论藏,此三藏总括大小乘一切法。
7、三头在三界里表法:欲界、色界、无色界。此三界分别生活得有三大类众生,欲界众生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类、六欲天众生;色界分别住有十八层天界众生;无色界分别住有四层天界众生。三界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为凡圣同居土。
8、三头在三戒里表法: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沙弥戒有十条戒律、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戒律、菩萨戒有十波罗夷禁戒及四十八轻戒等。这所有的戒律,都是行者的行为准则,是指引行者破魔除邪,直证菩提的法宝。
9、六臂在六度里表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称此为六波罗蜜,是菩萨修行证悟的六大法门,为一切菩萨成等正觉所必修之法。
10、六臂在凡夫六道里表法: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称此为六道,其中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道,为造五逆十恶罪者趣往之处;其中阿修罗、人、天人称为三善道,为修五戒十善及四禅八定者所趣往之处。
11、六臂在六根里表法:眼耳鼻舌身意。称此为六根,构成身心两大世界。
12、六臂在六境里:表法色、声、香、味、触、法。称此为六尘,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六大基本元素。
13、六臂在六神通里:表法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痛、漏尽通。称此为六神通,得六神通者已解脱生死烦恼,不再参与轮回,尽享净妙之乐。
观世音菩萨在这里现三头善圣相是什么意思呢?是菩萨告诉一切众生,三头善圣相表善恶二法、正邪二道,囊括世出世间一切法,众生若能按三头善圣相的表法修行,就能渡往不生不死的彼岸,证得出世圣果。
这篇咒语中的“娑婆诃”译为“成就、吉祥、圆寂、息灾、增益、无住等。”此为真言结语,意思是菩萨现种种相,弘示妙法,教众生成就善根、得上妙吉祥、圆满众德、寂灭诸恶、息灾灭苦、增益觉智、于无所住处生道心,真正体悟到佛的境界原本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自然存在,只要能顺诸本性,坚定修持,最后必能使智慧圆融,远离法相,证得佛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是回到家我更多的时候会想起茜华姐,因为静姐的粉丝很多,疯狂的也很多,而且应援搞的太糟糕了!而茜华姐没那么多粉丝,而她却有那么好,无论是拍戏还是她这个人都太好了
  • 加快盘活非住宅商品房用地存量,对已出让尚未建设的非住宅商品房项目,在完善公建配套设施的前提下,允许按程序申请调整性质用于住宅或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教育产业、
  • #吃在大连[超话]# 【营信刘罗锅铁锅炖】哥几个,进来简单坐坐。饺子博主上线[嘻嘻][嘻嘻][嘻嘻]测评:•白菜水饺那个,好吃是好吃!
  • (2) 你也知道医疗一定要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才能做,请问CT检查结果,你让我知情了吗?(3) “建议选择您信任的医生比较好”连我的问题都没有回答,你不觉得你的建议
  • 我们从来没有给宁艺卓立过什么人设,她在队外的好朋友很多,甚至连内娱都有交好的人,她真诚善良会交朋友,她不内向,她在团内大部分时间都自己一个人不是她的错,她对队友
  • 或问人生,有始终功名富贵,有一旦崛起忽然骤兴,有始终剥落而中间奋发,有半世淹寋而晚年成就。不招谗谤不致伤害,保其终始,是命运生旺,体用俱得故也。
  • 涉及“课时费”500多万】11月1日下午,合肥市民康女士反映称,她在合肥长江中路和阜阳路交口招商大厦京翰教育给孩子报班上课,目前还有近3万元的课时费没有上完,但
  •   当年也是他任校长的时候,在学校主办过一次这个县里面的作家协会的一次活动,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与他接触。知道他不喜欢喝酒,不喜欢打牌,轮番的邀请去考察当地的风土
  • 2⃣ 这种感觉太熟悉了,从一开始在长江国际的小破楼里跑跑跳跳,打打闹闹,被哥哥照顾生活,照顾情绪,只要做好训练这一件事就好了,我们也只要去你的微博就可以了解到你
  • 每一个清晨,记得告诉自己:没有奇迹,只有你努力的轨迹;没有运气,只有你坚持的勇气。一定要好好生活,努力提升自己,努力挣钱,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人生熠熠发光的时候,
  • 却见那丫头回头歉然道:“我家主子自到雍州城便病了,大夫也请了好几位,药也吃了不知道多少,只是不好,我都不知如何才好,好在遇到了龚少爷,是我家主子命不该绝,龚少爷
  • #左小青#体操出身的左小青icon,身材匀称到了极致,全身上下没有一点熬肉,最让人注意的是她的笑容,犹如七天仙女下凡尘,清新脱俗而不失奢华,这样的条件就算是放到
  • 拌川是杭州的面食之光 不接受反驳[三三蹦跳]#微博厨房大赛##我的美食日记# 茄汁拌川、虾爆鳝拌川、猪肝拌川…猪油炒制的热乎乎的面搭配上滋味丰富的浇头!再来上
  •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4月22日,一位名为“曾经打网球的辣椒”的用户在脉脉职言区发帖,称自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通过校招进入小米(01810.HK)但入
  • 整理了一些超nice的文艺中英文文案~[心] ᵀʰᵉ ᵇᵉᵍⁱⁿⁿⁱⁿᵍ ᵒᶠ ᵗʰᵉ ˢᵗᵒʳʸ ⁱˢ ᵃˡʷᵃʸˢ ᵛᵉʳʸ ᵍᵉⁿᵗˡᵉ. 故事的开始总
  • 其实,网友说的也对,大老爷们太瘦了,真的不好看,非要减到100斤,尹正咋想的?其实,网友说的也对,大老爷们太瘦了,真的不好看,非要减到100斤,尹正咋想的?
  • 中焦如沤,沤是长时间浸泡的意思,指的是脾胃有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化生气血的作用。原创 木子左 药自学 经常讲五脏六腑,五脏大家都知道,而六腑有的人就不知道了,六
  • 闲联偶得:斗室栖身,借诗书,凭网络,神游今古和中外 ;寸屏敲韵,舒意兴,展性情,篇纳山川与月星。闲联偶得:斗室栖身,借诗书,凭网络,神游今古和中外 ;寸屏敲韵,
  • #谓之太一[超话]#速码四个随笔……嗯……边听歌边写[馋嘴]第一个是《(哼)》第二个是《Mentor》demo(又称午夜吉他手)第三个是《三月不适合做决定》第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