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一一七集)2001/2/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4-0117

  諸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講「五根」的第四句:

  【寂然調順。】

  十善業落實在「定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寂然調順』。世出世法若沒有定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一個堅定的志願,於是他的心是浮動的,見異思遷,很容易受外界的誘惑而動搖心志,這是世出世間法都不能成就。「定」,簡單的講就是「胸有成竹」,自己內心裡頭有主宰。這個主宰不是成見,有些人成見很深,他也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這個跟我們此地講的完全不一樣。為什麼?我們這個定是從信、進、念而生的。前面有信、進、念,所以這個定是「正定」,決定不是邪定;那一種成見很深的人,好像有定力,那個定是邪定,不是正定。唯有正定才能夠建大功、立大業,能夠利益一切眾生,這是我們應當要修學的。

  定,《教乘法數》裡面,這是一般的解釋,「攝心正助,相應不散」,這是通途的解釋。這個地方的經文給我們說「寂然調順」。「寂然」是心地清淨,清淨心自自然然就產生調順的作用。「調」是自受用,「順」是他受用,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我們今天為什麼不能夠恆順眾生?我們沒有「寂然調」的功夫。「調」,用現代的話來說,是「調和、調整」。調整什麼?總的來說,調整一切分別執著。我們不能隨順眾生,就是因為自己有妄想分別執著。能夠把這些東西統統都放下,我們的身心調整了,與性德圓滿的相應。性德像水一樣,它能夠隨著地形,它沒有一個執著,地形彎它就彎著流,地形直就直著流,它決定不固執「我一定要這麼走法」,不會的。能這樣調適自己的身心,他就得大自在。跟一切眾生相處,順境很好,逆境也很好,什麼都好,這樣才真正能做到恆順眾生,於自己絲毫都沒有妨礙,自己的心永遠是寂然不動。

  我們跟一切眾生往來,自己心動搖了,這就大錯誤!如何能做到心寂靜不動?心裡頭就像《壇經》裡所說的「本來無一物」。它「無一物」,當然就不動。我們現在心裡是有物,不止一物,拉拉雜雜的無量無邊,所以心是動的,不是寂靜的。動是妄心,寂是真心。為什麼宗門強調修定?不但是宗門,大、小乘佛法,顯教、密教,宗門、教下,無量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也就是說,方法、手段不一樣,它的目標都是禪定。我們淨土宗是用執持名號這個方法修禪定,「一心不亂」就是禪定。如果這個法門與戒定慧不相應,這就肯定不是佛法。所以我們要揀別它是不是佛法,這是很簡單的一個方法:它與戒定慧相不相應?相應是佛法、是正法,不相應不是佛法,是邪法。不管哪一個宗派,不管哪一個法門,沒有例外的。所以心要寂靜,心裡頭不能有一物。

  佛如是說,中國古聖先賢亦如是說。古大德講:「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無為」是寂靜、寂然,「無所不為」是調順,你們諸位想想,是不是這個意思?所以無為是自受用,無所不為是他受用;無為是不變,無所不為是隨緣。佛菩薩應化在十法界,《楞嚴經》上講「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這是無所不為。雖然無所不為,他的心確確實實常住在無為,《楞嚴》上講「常住真心」,他用真心他不是用妄心,應化在世間還是用真心沒有用妄心,這是佛菩薩再來,佛菩薩應化,我們學佛要從這些地方學。

  在我們現前這個階段,我們是初學,我們是凡夫,就用通途這個方法,我們這個心要定在正助法中。什麼是「正法」?淨宗法門,我們今天所依據的《無量壽經》、《彌陀經》,這兩部經都是主張「持名念佛」。《十六觀經》裡面就不一樣了,它裡面所講的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有「持名念佛」,它說了很多讓我們選擇,不像這兩部經,它肯定教導我們就是持名念佛。那我就知道,持名念佛是正法,我們這個心要常住在這裡。什麼是「助法」?斷惡修善,這是助法。助法非常之多,我們也要抓到它的綱領。印光大師教我們用《了凡四訓》、用《感應篇》做為助修,從《了凡四訓》裡面醒悟過來,真正相信因果,「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所以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我們深明這個大道理,信心就堅定了。順境,絕不起一念貪愛之心;要知道貪愛是煩惱,煩惱就是障礙,障礙你開悟,障礙你往生。逆境裡面決定不生瞋恚,生瞋恚是造業,是嚴重的錯誤;逆境要像諸佛菩薩一樣逆來順受,「我受得很歡喜,甘心情願」,這樣子業障消了。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順境、逆境都是自己的好增上緣。你有智慧,你能夠辨別,你知道怎樣運用,佛家所講的「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我們才體會得到。你會,那真的;你不會,日日是惡日,時時是惡時。惡是什麼?造業。好日是什麼?積功累德。

  由此可知,外面境界有沒有善惡?沒有!好惡完全在自己的心。你以善心看一切法,一切法都善,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善人;你以惡心去看,諸佛菩薩都是惡人。這才說「境隨心轉」。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佛在一切經論裡頭勉勵我們用「真心」,真心是純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諸位要曉得,這是純善,不是善惡的善;善惡是相對的,不是真善。這是真善,裡頭沒有善惡,惡也是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要在這個地方修學,這都是屬於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佛菩薩證得,我們迷失。佛菩薩示現在這個世間,幫助我們,讓我們從迷失裡頭再把它找回來,如此而已。

  所以,心決定要安住在正助二法當中。二六時中,這一句佛號決定不能夠失掉,佛家講「失念」,不可以失念,念茲在茲。我們這一生當中只有一個願望: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只有這麼一個願望,有願必成。助修,我們這個身體現在還沒去,還住在這個世間,每天要跟許多人事物接觸,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完全依靠經典的教誨。善導大師講得好:「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我們決定不要去犯。」

  從哪裡做起?從十善業道做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 」,從這裡做起,這十句很容易記得。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常常想到,跟佛的教誨對一對,遠離十惡,勤修十善,念念都在十善當中,這是助道。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都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都是修十善業的。我們佛念得再好,如果沒有十善業,那個地方去不了。阿彌陀佛歡迎我們去,那個地方大眾不能容納;不是大眾不容,是自己沒有辦法跟他相應。

  由此可知,念佛得修善,不修善不行。我們每天反省檢點,就用這個做標準。我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不殺生」這一條有沒有做到?有沒有傷害小動物?有沒有損傷他人的念頭?不但是行為上沒有,念頭上都沒有,念頭是念念愛護眾生。今年我們特別提出「愛的教育」,念念愛護眾生,決定不能有一念傷害眾生。別人傷害我,可以。為什麼?他不學佛,他還在迷。我學佛,我已經覺悟了,我不再迷了,縱然別人傷害我,我也不能有絲毫報復的念頭。我有這個念頭,依舊要搞輪迴,只有輪迴裡面才有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要想在這一生當中脫離輪迴,傷害一切眾生的念頭不能夠生。

  不要說對人,對一隻螞蟻、對一隻蚊蟲都不可以,牠也是一條命,牠也是一個眾生,造作罪業比我們重,投胎投到這些動物。殺一隻螞蟻跟殺一個人沒有兩樣,在佛法裡面講,完全相同。對於這些小動物的騷擾,不可以有厭惡心,要知道,牠今天來騷擾我,我們過去也騷擾牠,冤冤相報,理所當然。怎麼改進?用真誠心跟牠溝通,誠就靈了;真誠心跟牠溝通,真誠心是一個妄念都沒有,跟牠溝通,我們跟牠說話,牠懂。人真正在行道,小動物都會感動,牠也會護法,牠就不來干擾你了。我們各人有各人生活的空間,我們幫助牠,牠也幫助我們。不但這些小動物,連我們居住附近的花草樹木統統都護法,和睦相處,平等對待,共存共榮。花草長得特別茂盛,讓我們接觸到的時候心開意解,看到這些花草好像它都在笑,我們心境多舒暢!

  如果我們不修善,天天在造惡,小動物騷擾的很多。你看那個花草樹木,你仔細去看,它都好像有很不高興的意思,很不耐煩的樣子,能看得出來!有同修告訴我,他們到這裡來看到館長的照片,他說:「館長照片這麼嚴肅。」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笑瞇瞇的。」有些人看到館長照片:「一臉不高興的樣子。」真的,這個道場大家如理如法的修行,館長那個照片笑瞇瞇的;如果我們這個道場所做的不如法,她的相貌就像生氣的樣子。同樣的一張照片,你仔細去觀察,確實不一樣,感應道交不可思議!我們細心就能夠體會到了。如果你心地清淨,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所以用清淨、用平等、用真誠來調心,處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能與一切眾生調和。調和到極處,「生佛不二」,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來一體。這個「一體」是什麼?一體是真性。諸位要曉得,佛家講「真性」、講「自性」是一個,虛空法界都是這一個自性變現出來的。見性之後,通了,所有一切障礙都沒有了,一切眾生起心動念,自己清清楚楚。為什麼?他性跟我性是一個性不是二性,怎麼會不知道?就像我們一個人的身體一樣,蚊蟲在手上叮一叮,我們全身都知道,在腳上叮一下、爬一下,我們全身也知道。為什麼?一體,不是局部,是全體。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知道明心見性的人,《無量壽經》上講極樂世界的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現在迷了,迷是什麼?迷就是麻木了。麻木不仁,蚊子叮都不知道,麻木了。這一塊麻木了,那一塊並沒有麻木,麻木是暫時的,它會恢復的。所以覺悟就恢復了,迷了就麻木了,就是這麼個道理。

  此地五根裡頭,我們講過信、進、念、定,末後一個是慧。「信、進、念、定、慧」,它有次序,就像五層樓一樣,它有次序,它不能顛倒的。所以這個定跟世間人所講的定不一樣,它必須要具足前面的條件。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劝修念佛法门)圆瑛法师讲述
  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愿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皆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富贵荣华。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

  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转生富贵之家。享受福乐。那知人间富贵花间露。世上功名水上沤。只恐福中不肯修福。报终必堕苦趣。其受乐之日短。而受苦之日长也。狮子峰云、个个恋色贪财。尽是失人身捷径。日日饮酒食肉。无非种地狱深根。眼前图快活一时。死后受苦辛万劫。

  念佛、本来可以离苦得乐。若不求出娑婆。求生极乐。则身在娑婆苦海。苦终不离。娑婆是极苦世界。其苦无量。说不能尽。今按人中略说八苦。举世之人。皆不能免。

  一、生苦。世人都是随业受报。依前生之业缘。与父缘母缘。三缘和合。中阴身方得投胎。初见父母交媾。忽动欲念。由是流爱为种。纳想成胎。处在母身。生脏之下。熟脏之上。中为胞胎。母吃热时。热深难忍。几如镬汤地狱。母吃冷时。冷触压迫。无异寒冰地狱。幽囚十月。臭秽杂处。是名胎狱。又当出胎之时。胎衣脱下。便受风刀割身之苦。故孩儿出世时。便就哇哇叫苦。凡为人者。莫不皆然。

  二、老苦。岁月迁流。形容变易。眼花耳聋。发白面皱。身枯齿落。力弱气销。凡事不得自由。一切仰赖于人。楞严会上。佛问波斯匿王。‘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王言、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如此。我念孩孺之时。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此可见虽是国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老苦亦所不免。古人云、‘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三、病苦。人身四大不调。百种病生。世间少有一生无病之人。古德云、‘病到方知身是苦。健时都为别人忙。’姑勿论沉痀酷疾。即使齿痛头晕。则不自在。行坐不安。寝食顿减。以此例知。一切诸病。无非是苦。三国张飞。性情刚勇。对诸葛武侯曰。我谁人都不怕。于是武侯掌中书一病字。与他一看。问曰、这个汝怕不怕。张飞大声疾呼曰。嗳呀可怕。足见病苦临身。即英雄力士。亦复无可奈何。吾人能于病中。一心念佛。不为病苦所恼。如是则临欲命终。百苦交煎之时。自然亦有把握。

  四、死苦。经云、‘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人身有生。则必有死。生时假借四大以为身。死时则四大分离。喻如生牛剥皮。痛苦万状。皮肉筋骨。为地大。津液精血。为水大。周身暖触。为火大。鼻息出入。手足运转。为风大。死时风大先离。故鼻息断绝。手足不动。次火大离时。身发冷触。三水大离时。尸水流溢。只剩皮包骨头之地大。谚云、‘白骨山头化土泥’是也。死之一事。为世人所必经之事。无一人可以幸免。吾人未至死时。当善观察。世间最大为生死。白玉黄金尽枉然。纵使妻儿相惜。无计留君。假饶骨肉满前。有谁替汝。我看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也要轮到我。古人云、‘红红白白莫相瞒。无位真人赤肉团。死去不如猪狗相。即今便作死尸看。’猪狗死时。其肉尚有人要买。人若死时。谁人肯要。

  五、爱别离苦。爱即恩爱。世间恩爱。莫过于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最难舍离。总望常相聚会。举家欢乐。倘若别离。则心如刀割。即所谓千种情怀千种恨。一分恩爱一分忧。殊不知人生聚散。本属无常。有合则必有离。何须痛苦。古云、‘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限来时各自飞。’

  六、冤憎会苦。冤即冤家。憎乃憎嫌。此皆宿业所感。重者结冤构仇。轻者厌憎嫉视。冤憎之人。若能远离。其苦自无。那知业力使然。欲离偏合。或为父子。或为兄弟。或为夫妇。或为朋友。冤则索命讨债。憎则刺激精神。因缘聚会。无法脱离。亦如哑子吃黄连(莲)。有苦说不出。罗状元诗云。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

  七、求不得苦。世间那有十足之人。若有不足。则必有求。所求顺遂。自必称心。喜形于色、若求不得。竟生懊恼。日坐愁城。此等都是痴迷不觉。当知得失有定。贫富在天。岂不闻、‘世事忙忙似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八、五阴炽盛苦。五阴、乃色、受、想、行、识。五种烦恼之火。焚烧众生之心。烦恼若重。如火炽盛之貌。或依内根外尘。所起烦恼。属色阴。或依五识。领纳五尘。所起烦恼。属受阴。或依意识。想念法尘。所起烦恼。属想阴。或依七识。恒审思量。所起烦恼。属行阴。或依八识。微细流注。所起烦恼。属识阴。前七种苦是别。别指一种而言。此一种苦是总。总括诸苦而说。真是世事万般皆是苦。何如及早念弥陀。

  以上八苦。但就人道略说。无论智愚贤不肖。皆不能免。所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若发愿修来世。再来做人。还是吃苦。岂不是打错了愿头。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方能离苦得乐。弥陀净土。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超过诸佛国土。念佛之人。不但不可愿来生。再来人间享福。并不可愿身后。生天受乐。以天福亦有终尽。‘八万劫总是空亡。三千界悉从沦没。’永嘉禅师云。‘布施持戒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当知求生净土。经称少善不生。多福乃致。省庵大师云。‘言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发广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附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净土之海。西方决定往生。’故劝念佛之人。莫求天上人间福报。如以明珠。而贸一食一衣之饱暖。岂不可惜。应当愿生净土。如弥陀经。佛劝发愿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白藜芦醇我做过功课,真的是够高端! 不是正品白送你穿!
  • 】我的小姑娘,我的H姐,生日快乐[蛋糕]在这混浊世间我常常会惊讶于你的波澜不惊。大家都是人,鱼宝说起来也是不满二十岁,面对那些纷纷扰扰,他承受的比粉丝多的多,但
  • 鯚鱼,即鳜鱼,也叫“鯚花鱼,南方人多称其为桂鱼,取蟾宫折挂之意。《天边一枝芦苇》天边有一枝芦苇天太大芦苇太小我说天边有一枝芦苇是我猜的因为看不到天边有一枝芦苇海
  • 从古至今,早餐一直都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作为一日三餐中的第一餐,你如何对待它,它也将如何映射出你的一天,用一顿有仪式感早餐开启新的一天,心情也会因此变得美丽。先秦
  • 业绩表现不佳,但这没有妨碍康冠科技的销售投入,该公司自2019年以来销售费用金额占其营收的比例就一直在3%上下波动,超过了公司自有品牌的营收。数据显示,2019
  • #偷星九月天炎之十月[超话]# DAY1 小时候忘了几年级了,学校小卖部有那种缩印小册子,我买了一本,是丧尸篇后一章节,十月那个白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对黑月
  • 曲终人散,沈巍和赵云澜早就回到了故事里,但时隔三年的情感传递给我,依然是那么浓烈,以至于我还没看到结局就一直怅然若失。那年夏天,镇魂成了我心间的意难平,两位主演
  •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面对伤势严重的伤
  • ❤️✨今生今世,爱迪无悔!❤️✨今生今世,爱迪无悔!
  • #每日一善[超话]#不争,是一种格局一种智慧,所谓“宁与同好论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对于认知不同的人,死磕就是愚蠢,不但浪费时间、精力,还徒劳无功甚至惹祸上身,
  • 7. 去别人家做客,对方主人的话不多不少,甚至总是提醒你喝水,或者建议看电视的时候,你就应该离开了,因为人总是在感到无话可说的时候,才提醒别人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
  • 一个不起眼的电视机前,播放着叙利亚旅游部门拍摄的短片,叙利亚国博的凋敝让人唏嘘不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走出叙利亚展,又接连逛了典籍常展、甲骨文展和
  • 而对于目前的北京来说,轨道交通已经摆在了一个重中之重的地位,规划全文中“轨道”一词出现了82次,更是有8条内容直接讲轨道交通:第17条 综合提升轨道交通网络与“
  • #张真源#我还没变 还是那个为了梦的少年我知道这一切都已成为了 美好的经历固执的走 绝不放手 坚强的意志更不会低头闭眼就像回到从前 但回不去的昨天放不开手 不能
  • 国泰君安也指出,钒电池安全性能突出,无燃烧风险;而从全生命周期来看,钒电池充放电对容量几乎无损耗,全生命周期性价比突出;综合来看,全钒液流电池是大规模储能的最佳
  • 据了解,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北京外研书店将于2022年暑期联合举办三场“红色1+1”基层党支部共建活动,活动主题为“服务北京,携手共进”。【北京
  • 在去年12月8日发行了第一张个人原创完整专辑『Fly Out!! NamiotO vol.0.5 〜Original collection〜』并在今年1月29日
  • 倘若你现在开始反思自己问题,改变自己的外表的缺失和性格的缺陷,过好自己的生活,对方就会自然会觉得“和你分手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炸蛋虽然是平民化的食物,就如张
  • 朴山多拉Instagram更新5p어제 원스텝 VIP 시사회에 와주신 분들께 너무 감사의 인사를 드리고 싶어요. 첫영화 첫 시사회라 그런지 저 응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