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大众日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 赵 丰)

  江苏省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内,多艘船舶正在紧张有序建造中。今年1月以来,扬子三井造船有限公司稳订单、保增长,奋力冲刺新年“开门红”。计海新摄(人民视觉)   图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山船重工为中航租赁建造的8.5万吨散货船“SDTR FAITH”号。该船近日顺利交付。大船集团供图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6家企业分别进入世界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前10强——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船舶工业在2021年实现全面繁荣。   船舶工业国际化程度高、产业链长、技术密集、辐射面广,是中国最早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重大装备工业之一。中国船舶工业2021年取得如此佳绩,有哪些因素?2022年能否延续红火态势?   多船交付,实现“开门红”   ——2021年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中国继续“坐稳”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新年签新单,2022年经营承接迎来‘开门红’!”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大船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大船集团春节前与欧洲某知名船东签署6艘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与波兰船东PZM公司签署4艘37000吨大湖型散货船建造合同,一举签下两项新造船订单。   “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大船集团统筹疫情防控和科研生产,抓住市场机遇,拓展营销手段,建立云谈判、云签约、云交船等模式,生产经营工作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大船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志忠说。   回顾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可谓红红火火——   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造船完工397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承接新船订单670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1.8%;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95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8%。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7.2%、53.8%和47.6%,与2020年相比分别增长4.1、5.0和2.9个百分点。   企业收入利润同步增长,骨干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增强。2021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093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52.2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73.5亿元,同比增长56.4%。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三大造船指标首次位居全球各造船企业集团之首。   “2021年,中国船舶工业面对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等复杂严峻形势,全行业团结奋进,共同推动中国船舶工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高速增长,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为奋进新时代、加快建设造船强国注入了强大动力。”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   新年伊始,多家船企纷纷签约或交付新船,延续了2021年的红火势头——1月25日,舟山中远海运重工获2艘63600吨散货船订单;1月20日,扬州中远海运重工为工银租赁和山东海运建造的第2艘21万载重吨散货船“山东奋进”轮交付;近日,中集来福士为荷兰西特福船运公司建造的Y-Type半潜式游艇运输船“Yacht Servant”号交付……“2022年,我国造船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李彦庆对今年造船市场持乐观态度。   缘何成为行业“领跑者”?   ——全球船舶市场整体繁荣、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带动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船舶工业已发展至能够设计建造符合世界上任何一家船级社规范、满足国际通用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适航于世界上任一航区的各类现代船舶。   由曾经的行业“跟跑者”变为稳定的“领跑者”,中国造船业为何能取得如此佳绩?   看全球市场背景——过去一年,全球运力的紧张推动航运价格大涨,高需求、高运价促使船东增加新船订单,全球船舶市场整体繁荣,带动中国船舶工业快速发展。   李彦庆分析,疫情常态化下世界经济渐趋回暖,推动全球航运市场呈现“爆发性”增长,涉及集装箱、散货、天然气等大部分主力运输船型,有效支撑新造船市场复苏。“此外,2020和2021年交汇之际的新造船价格与手持订单量占船队比例均处于历史低位,为船东下单与船厂接单创造了有利条件,船东与船厂双方对成交更抱积极态度。”李彦庆说。   看环境变化——李彦庆介绍,国际海事组织在推进船舶能效和航运减碳上的积极努力,EEDI第三阶段修正案对包括集装箱船、气体运输船、普通货船等船型的实施日期由2025年提前到2022年以及关于船队碳强度CII指标、船舶碳排放评级等措施,也成为市场良好预期的推手。   看国内船舶工业自身——积极调结构转型成为助推中国船舶“走出去”的强劲动力。2021年,中国船企继续保持在优势船型的领先地位,全年承接散货船和集装箱船分别占全球新船订单总量的76.4%和60.9%;继续坚持在高端船型的细分船型市场上发力,承接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海工辅助船和多用途船订单按载重吨计各自占全球总量的比重均超过50%,全球18种主要船型分类中,中国有10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世界第一。   此外,中国船企推出多型符合新阶段国际环保要求的绿色船型,顺应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   李彦庆介绍,2021年,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5000立方米双燃料全压式LPG运输船、内河液化天然气(LNG)动力散货船顺利交付船东;21万吨LNG动力散货船、7000车双燃料汽车运输船、甲醇动力双燃料MR型油船等订单批量承接,按载重吨计绿色动力船舶约占中国新船订单的24.4%……“过去一年,我国在绿色低碳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李彦庆说,从船用主机到LNG燃料存储罐、从低温维护系统到整船结构设计,以及推动大型双燃料动力船型等,中国船企快步赶上国际海运最前沿需求,有效回应了国际海事组织和全球海事工业对碳排放问题的关切。   保持平稳增长有信心   ——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将是行业2022年重点工作   2022年船舶市场的高景气是否会延续?中国造船工业能否保持发展好势头?   “今年,中国船厂的稳定发展没有悬念。总体上,我们对保持平稳增长有良好预期。”李彦庆分析,从宏观上看,中国船企仍保持了均衡发展的态势。传统上的三大主流船型以及迅猛发展的气体船、客船(客滚船、邮轮)、汽车运输船、特种工程船等订单,在中国大中型船厂中均全面接获,与相关国家的船企相比,在这一点上已没有明显弱项。“从微观上看,中国船企近年来在生产管理和作业组织上取得了较好的进步,在建造效率和质量方面有很大提高,客观上也为竞争力加了分。”   “真正助推中国船厂‘一路生花’的因素,还在于中国自疫情暴发后国内积极而有成效的应对和对工业供应链强有力的管控。”李彦庆说,“2022年,供应链恢复态势仍将继续,而船市每一次需求的‘井喷’,都使船东的投资带有急切和短回报的趋向。这种市场环境下,寻求投资安全和快速交付是船东的首选,中国船市就成了优选之一。”   去年火爆的造船市场令人振奋,但行业仍然存在原材料价格高涨、盈利有限等挑战。对此,中国船协会长郭大成建议,一方面船舶企业要充分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或减轻风险影响,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近期,中国船舶集团通过与鞍钢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建设优质高效供应链体系、研发应用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船舶企业与原材料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船舶工业协会方面建议,保交船、保效益、保安全应成为当前重点工作。2021年,随着新船订单的大幅增长,企业生产任务饱满,中国船舶企业生产保障系数(手持订单量/近三年完工量平均值)约为2.55年,2022-2023年将是集中交船的高峰年份。船舶企业应严格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及早做好钢材和配套产品的采购规划,避免原材料、设备等延期影响船舶交付。   随着“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家有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相关专项规划纷纷出台落地,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进一步明确。李彦庆表示,行业协会将加强对市场需求走势的研判,密切关注贸易、航运、钢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情况,加大力度研究汇率、利率、税费等对船舶行业影响,为企业生产经营、行业健康发展和政策决策提供支撑。   “有实力的总装造船企业、总装配套企业,要有成为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气魄和担当,围绕总装建造,推动资源聚集,培育若干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产业链条。”郭大成说,产业链整合和强化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滴水穿石”的恒心,成为真正的造船强国。  

山东如何构建人才“引育用”创新生态圈,请看深度解读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要从巩固拓展比较优势上,强化创新、寻求突破。要通过创新,把短板补齐,把弱项变强。要把社会和市场的创新活力尽量多、尽量快地释放出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科技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创新、营商环境创新、数字变革创新、产业生态创新、要素保障创新、民生改善创新、风险防控创新、文化宣传创新、推进落实创新等“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二组报道,聚焦山东“人才引育创新”,请看全文——

揽四海英才 聚创新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②
□ 本报记者 赵洪杰 张春晓赵 丰
当前,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既面临难得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关键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这两年,我省对人才的吸引力日益增强,“双一流”高校优选生来鲁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各类人才更加看好山东发展,齐鲁大地正成为人才翘楚施展才华、创新创造的沃土。
着眼未来,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如何以更大力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走好具有山东特点的人才发展之路?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十大创新”,其中第二项就是“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明确要在招才引智上出新招,突出领军人才、“源头活水”、开放交流;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在人尽其才上出新招,给各类人才信任、机会、激励和舞台。
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
强省之道,首在得人。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筑巢引凤,吸引更多智慧资源汇聚齐鲁,招才引智必须出新招。
领军人才是人才队伍中的“中流砥柱”,是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不断健全完善梯次培养机制,加快引育集聚领军人才,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为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团队,近期山东一个值得关注的“大动作”,是启动了省首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工作室组建工作。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龚文东介绍,突出“领军人才”,我省还将依托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国家和省实验室体系、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聚焦现代海洋、高效农业、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更加精准地培育壮大一流领军人才队伍,同时深入实施“筑峰计划”,培育更多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希望所在。我省把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青年人才汇聚山东的态势持续增强:2020年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实现倍增,2021年通过“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吸引集聚青年人才80多万人,北大、清华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再创新高。

突出这一“源头活水”,我省将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建立青年人才成长全链条支持机制,引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要在引才方式上探新路,在育才上落实招,在服务上用真情。”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透露,我省将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力争实现每位来鲁博士后都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还将统筹省市县人才培育资源,建立青年人才成长的接续培养机制。
突出“开放交流”是招才引智的方向所在。近3年,济南市走进沿黄省份,共组织220家知名企事业单位赴兰州、郑州等高校开展政策推介和人才对接21场(次),共引进青年人才2500余人。
“加强黄河流域人才合作,应在加强沿黄城市人才引进、加强沿黄城市校地校企合作等方面做文章,奏响人才工作的‘黄河大合唱’。”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局长王壮说。
用好“两个阵地”,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
做好人才工作,要引才更要育才。在自主培养上出新招,我省提出用好高校、职教“两个阵地”。
“山东的高等教育在校生全国第一,但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少竞争力、影响力。”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商志晓认为,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切中了育才的关键。
目前,我省在数学、海洋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等国家一流学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优势学科数量不够充分。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表示,我省将创新“双高”建设机制,推动政策倾斜,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建强10个冲击“双一流”的潜力学科,培育10个左右后备力量学科,精准培育一批高水平学位授权点,打造学科发展的“尖刀班”和“突击队”。
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山东不仅需要大批研究型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引领,还需要大规模应用型人才提供支撑。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山东出台一系列创新举措和行动,通过整省推进、提质培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驶入快车道。“山东要用好这一‘金字招牌’,让职业教育更加紧密对接‘十强’优势产业,全面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打破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吸引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用好职教阵地,我省去年出台22条“硬核”措施,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培训企业新型学徒3.7万人。
“深化‘技能兴鲁’行动需要更多的体制机制创新。”济宁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贺永红说,学校联合企业、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新组建了我省首家技工教育集团,两年多来培养了一大批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工人才。“各地应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集团化办学的主体作用,坚持学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并举,紧跟需求、精准对接,全方位承接社会化培训,培养更多本土人才。”
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生态,才能让已来的人才心里踏实、高兴,让还未来的人心动、向往。
人尽其才,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2020年,省科技厅、财政厅、教育厅联合推动实施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包干项目不需要编制预算,不再分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这一为科研人员“松绑”的改革举措,被一线科研人员形象地描述为“打酱油的钱可以买醋”。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高雯,两度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没有包干制之前,经常为预算列支问题感到头疼,当时项目经费要分为设备费、耗材费、测试费、差旅费、劳务费等项目,每项经费都被条块分割、互不交叉,一些类别还有额度限制。”
“目前,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全部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占全部项目总量的95%以上。”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说。据了解,我省今年包干制还将进一步扩展到社科类和人才类创新项目中去。
我省还即将出台改革完善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意见,对竞争性科技创新工程,除50万元以上的设备费以外,不再要求提供经费明细,无需编制预算科目,这一放权力度走在全国前列。
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表示,加快出台自主权下放更多、激励力度更大、服务管理更优、让科研人员获得感更强的新举措,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省财政厅将全面压实单位主体责任,确保改革落实落地。
创新不问出身,谁能干谁揭榜,谁来挂帅。“揭榜挂帅制”为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
去年,威海市以“英创会”为平台,在新材料领域“小试牛刀”,集中发布首批18项、总额6660万元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榜单,面向海内外优秀人才团队公开征集解决方案。截至目前,已有13个发榜项目收到多家高校院所的积极响应,6个项目顺利揭榜,兑现项目研发经费1310万元。
“我省提出打造‘揭榜挂帅’升级版,既为广大企业跃迁升级提供了科技支撑,也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空间。今年,我们计划将‘揭榜挂帅制’扩大到威海七大产业集群,与工信、科技等部门联合征集‘卡脖子’技术需求榜单,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需求,坚决破除‘四唯’,给各类人才平等竞争机会,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威海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བོང་རྫིའི་ཧྥ་རན་སིའི་འགྲུལ་བཞུད་འདི་སྤྱིར་བཏང་གི་ཡུལ་སྐོར་ཟིན་ཐོ་ཙམ་ལས་བརྗོད་བྱ་
  • 然后下山吃了川渝人民的心尖尖之豌豆尖儿,回家直奔我是睡觉安逸~最后呢,这个城市挺好的,有山有水有温暖,虽然GDP不行,但希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为人民为GDP贡献
  • 30条不能不懂的居家风水常识:1、戴玉的风水讲究:(1)不可双带,玉项链、玉戒指之类的不可以一起戴;(2)不要让别人摸;(3)不离身,换着戴,当装饰品戴是对玉的
  • 说完了你的稿子后 我停顿了一秒 在等铉辰说话 人家对这部分内容确实也是展不开了… 于是我开始聊了新的话题 两个人用你所谓 “rap一样的语速”聊的也十分流畅并且
  • 他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应该继续比一般美国公司“做得好一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在经营中大幅降低资本永久损失的风险”。他说:“我们和其他公司无休止地精挑细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一次真正的失败会给人极大的自由。(by 大卫·林奇)#每日一善##公考资料[超话]# ➕ : biguo456全套30逆境给
  • #车窗外的新年# 2024年的春节,注定是与众不同的一年,经过这几年的疫情,大家的心情都很压抑,而这个春节,重新带给了我们青春和活力,喜庆和年味儿。高朋满座,好
  • 也是意料之中吧,一个人心里如果有放不下的,可能就会慢慢被忧伤浸透了,总会出点问题,这个是新问题。而我,稍起感伤:又得再过一年,才会重新被腊梅花香充满。
  • ”崇应彪笑弯了眼,在心底暗叹姬考可比抢他东西的崇应鸾好多了。姬考没有怪他,哄着他张嘴松开后便每天好吃好喝的当亲弟弟惯着,久而久之,崇应彪就和他亲近了起来,姬考很
  • 而这个12笔单你可以把它理解为12个人在这里买卖,或者说是有12笔单的成交而形成的这一笔67万的数据,所以每一个成交并不是一个人和一笔单形成的,它是由多少笔单组
  • 这个特殊的春节,有理想L9陪我与家人一同度过,它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我家的新成员,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暖心伙伴。无论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还是在悠闲的假期旅行中
  • 综上所述,通过马丁·路德·金的事迹可以看出,他的人生观和ENFJ性格是高度一致的,他是通过自己的感召力、坚持不懈和对正义的追求,真正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王佳芝本没
  •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对任何人都不应该随便评价、说过失,这是修行的一个关键,如果没有这样,很可能在无意中造下很多罪业。作为佛教徒,如果你相信因果,对于那些信息,最好
  • 买了个大疆action4 用作以后潜水/滑雪等运动 还转卖了三年没有用过的稳定器 回了点血 但其实有在反思自己这五年的摄影 设备从a6000到a7m4 姑且
  • [抓狂]周筱风:(*叹气)大半夜的,你怎么还没睡?[摊手]林逸:(*灵魂发问)你怎么什么也不知道啊?
  • 一些想要记录下来的味道p1 自制的第N次巴斯克 感觉自己越做越牛了 好好吃 就是有点吃腻了哈哈哈p2 看着多美味的️啊 明知对它过敏还是没忍住吃了一只 然后就是
  • ”  长夫人眉眼瞬间染上喜色,被丫鬟从地上扶起:“这可是你说的!”  长夫人眉眼瞬间染上喜色,被丫鬟从地上扶起:“这可是你说的!
  • 现在发现原来我是耐热不耐冻,来海南前三天在杭州待得太憋屈了哈哈哈。来接机的老板人挺好,一路上飙车,话不多,但是人负责,他家的民宿性价比也超高,在海口蹲一晚明天又
  • #王凯谈春晚和朱一龙陈伟霆合作# 央视龙年春晚,一首嘿 少年送给少年,这里的少年也并非与年龄有关,而是拼搏向上的奋斗力量,是依然年轻的祖国,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是网站小编,一眼假在VS厂沛纳海PAM320腕表V3版这里不存在,小编这么说肯定有我说的理由,其实在天花板级别的复刻腕表里面,都没有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