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专访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3月4日,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斑斓绚烂的色彩铺展在天地间,极致诠释着核心主题:生命的绽放。


“你会看见所有能想象到的颜色,它的背后是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浪漫、温情、灿烂,是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美学思想。”


时间紧张是最大困难


2月21日,冬奥会闭幕式刚刚在前一天落幕,当天下午,冬残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转场进入鸟巢。此前,大家在顺义的一个模拟基地进行排练。


“前期的排练时间很紧张。”沈晨回忆,考虑到疫情防控等现实因素,约在1月下旬,演员才开始陆续抵达,2月8日前后全员到齐。模拟基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场地并不足够标准,“它起码比鸟巢的场地小了二分之一,没有那么宽敞的空间,也没有超大的地面屏幕。”为了尽可能减少后期的修改,主创团队的前期预案必须力求准确,“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通过仿真技术和预判来模拟排练,导演有时候要自己上去完成位置的变化。冬天天气寒冷,我们都希望残疾人演员不要太辛苦,也不希望进入鸟巢后再把方案从头调整,所以那段时间主创团队压力很大。”

2月23日,第一次联排上演,此后几乎每个夜晚,大家都在进行联排。“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4点,早上9点起来继续,几个核心主创都是连轴转。”沈晨说,“所有的残疾人演职人员都在和我们一起全力付出,希望能顺利把这次开幕式呈现出来。”


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2008年,沈晨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半场的总负责导演,那个时候,“我们想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展现我们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2020年大年初三,沈晨接到参与冬残奥会开幕式的邀请,“大家当时铆足了心气,还在想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像2008年那样精彩绝伦的夜晚。”


但随着创意的不断推进,很多想法随之改变。“世界人民已经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些话不再需要说了,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向世界讲述什么?我们想用当代人的视角来描绘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沈晨说。具体到冬残奥会,“我们能不能更加倾向于残疾人本身、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残疾人的生活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量绝不亚于甚至能超越健全人,只是平时我们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想通过这次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让世界上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也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约1000名演员中,残疾人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更早的时候,沈晨像很多人一样担心,和残疾人打交道,是不是应该注意哪些话不能说?他们会不会比较敏感?“其实不然。我们越是平和地对待他们,越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人内心的那份情怀。大家添砖加瓦,都在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沈晨也想把这次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大家在和他们交流时,有些疑虑完全可以释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上一声“残疾人朋友”。“朋友”们带来了太多令他动容的故事:比如70多岁的夏伯渝老人,他是中国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进入鸟巢第二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了凌晨4点半。沈晨刚对工作人员说,请夏伯渝到旁边休息一会儿,但听到“准备”的指令时,老人家和小朋友们迅速到位;再比如演奏会歌的47名小乐手,他们都是盲孩子,从重庆远道而来,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音乐奏响时,沈晨潸然泪下。


“孩子们只能通过触摸来熟悉乐器。健全人可以通过乐谱来记谱和了解作品,但他们需要先把音乐背下来,再学着演奏。40多人的乐队合在一起,没有指挥,靠的是心里的节奏。”沈晨知道,孩子们只是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缩影,“每一个残疾人要完成一项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比我们了解的还要多得多。”


主创团队想展现残疾人生活中原本的样子。对于国旗和国歌,每个人都深怀热爱,也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听障人士也许无法听见或歌唱国歌的旋律,但他们可以用双手来舞动。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邰丽华带领约40名手舞舞者,“唱”出了心底的国歌;设计服装时,起初,“从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我们不希望去暴露残疾人残缺的部位,我们觉得这是在讨观众的眼泪,或者说是在‘卖惨’。”于是,主创团队选择用比较唯美的方式把演员们装扮起来,但几天前的一次联排结束后,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打来了一通很长的电话。


“海迪主席对我说,一定要把夏伯渝老人的义肢展示出来,他的义肢不仅代表着残疾人的那份坚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自主产品,为什么不干脆表露一下呢?”沈晨被说服了,“如果全部掩盖掉,就缺失了残疾人的特点。转播时,我们会用中近景去展现很多细节,电视前的观众也许会有更加细致的感受。”会徽展示环节,导演组放弃了定做的服装,让几组故事的主人公都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要求不多,有春天的质感就行,47名盲孩子小乐手中,也有部分人没有戴盲镜。在艺术和真实之间,主创团队斟酌着微妙且温暖的平衡,“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心里不舒服,也不要让观众不舒服。”

“中国式浪漫”依然在延续


从冬奥会开幕式至今的一个月里,“中国式浪漫”总让人津津乐道。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依然贯穿始终。


“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我们始终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它来自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团结、友谊、平等’的美好寓意,也吻合残健共融的理念。”沈晨解读,开幕式上,同心圆几乎无处不在:倒计时中,巨大的圆形天窗和地球构成了同心圆;会徽展示中,演员们站成同心圆;《冬残奥圆舞曲》中,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泼洒的颜色变成现场的同心圆;圣火点燃后,所有演员欢呼着奔涌入场,又形成了5圈的同心圆……


“我们想传达一种中国式的浪漫人文,一种带有情感的哲思。我们寻找到同心圆,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和打破壁垒后的共融。”沈晨说。


中国人的浪漫还在别处。3月4日,正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运动员入场式中,《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10首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作品被作曲家们巧妙改编,既带着“十全十美”的祝愿,也以国际化的交响乐语汇广迎来客,开放、自信、包容。如果观众们的观察力再敏锐些,会发现每个引导员身上都带着一个毛线编织的雪容融,它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而是残疾人自己一针一针织就的,“虽然它很小,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温暖带给大家。”(@北京日报 记者 高倩)

【冬残奥会开幕式导演沈晨:#用最绚烂色彩描绘生命的绽放#】3月4日,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斑斓绚烂的色彩铺展在天地间,极致诠释着核心主题:生命的绽放。
“你会看见所有能想象到的颜色,它的背后是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开幕式导演沈晨说,“浪漫、温情、灿烂,是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美学思想。”


时间紧张是最大困难


2月21日,冬奥会闭幕式刚刚在前一天落幕,当天下午,冬残奥会开幕式演职人员转场进入鸟巢。此前,大家在顺义的一个模拟基地进行排练。


“前期的排练时间很紧张。”沈晨回忆,考虑到疫情防控等现实因素,约在1月下旬,演员才开始陆续抵达,2月8日前后全员到齐。模拟基地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场地并不足够标准,“它起码比鸟巢的场地小了二分之一,没有那么宽敞的空间,也没有超大的地面屏幕。”为了尽可能减少后期的修改,主创团队的前期预案必须力求准确,“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通过仿真技术和预判来模拟排练,导演有时候要自己上去完成位置的变化。冬天天气寒冷,我们都希望残疾人演员不要太辛苦,也不希望进入鸟巢后再把方案从头调整,所以那段时间主创团队压力很大。”
2月23日,第一次联排上演,此后几乎每个夜晚,大家都在进行联排。“基本上,我们每天都会工作到凌晨4点,早上9点起来继续,几个核心主创都是连轴转。”沈晨说,“所有的残疾人演职人员都在和我们一起全力付出,希望能顺利把这次开幕式呈现出来。”


讲述残疾人自己的故事


2008年,沈晨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半场的总负责导演,那个时候,“我们想向世界打开一扇窗,展现我们5000年辉煌灿烂的文明。”2020年大年初三,沈晨接到参与冬残奥会开幕式的邀请,“大家当时铆足了心气,还在想能不能再创造一个像2008年那样精彩绝伦的夜晚。”


但随着创意的不断推进,很多想法随之改变。“世界人民已经了解了中国,了解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些话不再需要说了,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向世界讲述什么?我们想用当代人的视角来描绘当代的中国、当代的北京。”沈晨说。具体到冬残奥会,“我们能不能更加倾向于残疾人本身、倾向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真正走入残疾人的生活后,你会发现,他们的能量绝不亚于甚至能超越健全人,只是平时我们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想通过这次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让世界上更多人关注残疾人,也展现中国人的人文情怀。”


在冬残奥会开幕式的约1000名演员中,残疾人的比例占到了30%左右。更早的时候,沈晨像很多人一样担心,和残疾人打交道,是不是应该注意哪些话不能说?他们会不会比较敏感?“其实不然。我们越是平和地对待他们,越能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中国人内心的那份情怀。大家添砖加瓦,都在为了一个目的而努力。”沈晨也想把这次亲身经历分享给更多人,“大家在和他们交流时,有些疑虑完全可以释怀。”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比起“残疾人演员”这个称呼,沈晨更愿意叫上一声“残疾人朋友”。“朋友”们带来了太多令他动容的故事:比如70多岁的夏伯渝老人,他是中国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第一人。进入鸟巢第二天,因为时间紧张,排练持续到了凌晨4点半。沈晨刚对工作人员说,请夏伯渝到旁边休息一会儿,但听到“准备”的指令时,老人家和小朋友们迅速到位;再比如演奏会歌的47名小乐手,他们都是盲孩子,从重庆远道而来,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飞机。音乐奏响时,沈晨潸然泪下。


“孩子们只能通过触摸来熟悉乐器。健全人可以通过乐谱来记谱和了解作品,但他们需要先把音乐背下来,再学着演奏。40多人的乐队合在一起,没有指挥,靠的是心里的节奏。”沈晨知道,孩子们只是中国8000多万残疾人的缩影,“每一个残疾人要完成一项工作,背后付出的努力都比我们了解的还要多得多。”


主创团队想展现残疾人生活中原本的样子。对于国旗和国歌,每个人都深怀热爱,也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听障人士也许无法听见或歌唱国歌的旋律,但他们可以用双手来舞动。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邰丽华带领约40名手舞舞者,“唱”出了心底的国歌;设计服装时,起初,“从艺术工作者的角度,我们不希望去暴露残疾人残缺的部位,我们觉得这是在讨观众的眼泪,或者说是在‘卖惨’。”于是,主创团队选择用比较唯美的方式把演员们装扮起来,但几天前的一次联排结束后,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打来了一通很长的电话。


“海迪主席对我说,一定要把夏伯渝老人的义肢展示出来,他的义肢不仅代表着残疾人的那份坚毅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自主产品,为什么不干脆表露一下呢?”沈晨被说服了,“如果全部掩盖掉,就缺失了残疾人的特点。转播时,我们会用中近景去展现很多细节,电视前的观众也许会有更加细致的感受。”会徽展示环节,导演组放弃了定做的服装,让几组故事的主人公都穿上了自己的衣服,要求不多,有春天的质感就行,47名盲孩子小乐手中,也有部分人没有戴盲镜。在艺术和真实之间,主创团队斟酌着微妙且温暖的平衡,“我们不想让他们觉得心里不舒服,也不要让观众不舒服。”

“中国式浪漫”依然在延续


从冬奥会开幕式至今的一个月里,“中国式浪漫”总让人津津乐道。冬残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元素依然贯穿始终。


“无论是舞美空间、视觉空间还是表演空间,我们始终在强调‘同心圆’的概念,它来自古老的中国文化,有‘团结、友谊、平等’的美好寓意,也吻合残健共融的理念。”沈晨解读,开幕式上,同心圆几乎无处不在:倒计时中,巨大的圆形天窗和地球构成了同心圆;会徽展示中,演员们站成同心圆;《冬残奥圆舞曲》中,视力障碍的孩子们泼洒的颜色变成现场的同心圆;圣火点燃后,所有演员欢呼着奔涌入场,又形成了5圈的同心圆……


“我们想传达一种中国式的浪漫人文,一种带有情感的哲思。我们寻找到同心圆,让大家不断聚焦、不断感受那份团结、友谊和打破壁垒后的共融。”沈晨说。


中国人的浪漫还在别处。3月4日,正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运动员入场式中,《梅花三弄》《渔舟唱晚》《彩云追月》等10首中国传统古典音乐作品被作曲家们巧妙改编,既带着“十全十美”的祝愿,也以国际化的交响乐语汇广迎来客,开放、自信、包容。如果观众们的观察力再敏锐些,会发现每个引导员身上都带着一个毛线编织的雪容融,它并非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而是残疾人自己一针一针织就的,“虽然它很小,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更多的温暖带给大家。”
(北京晚报 记者高倩)

#2022全国两会聚焦# 【历年两会热词传递民生温度】

翻看近年政府工作报告,“灵活就业”“中等收入群体”“房住不炒”“户籍制度改革”“分级诊疗”“集中带量采购”“全国统筹”“第三支柱”等热词,既反映出鲜明的改革指向,更传递出可感可知的民生温度。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五有”,到增加“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后的“七有”,我国民生建设的范围进一步拓展,成效更加明显。

稳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稳”“六保”之首。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规模相继突破700万、800万、900万大关,全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人,就业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稳就业”“保就业”“就业优先战略”“高质量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年全国两会中“就业”一词居于民生热词首位。稳住就业基本盘、千方百计扩就业,始终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线。
2013年、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2020年1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仅“就业”就被提及39次之多。
如何稳就业、保就业,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拓渠道、稳岗位、保重点、优服务、兜底线”成为关键发力点。其中,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是拓展就业渠道的突出亮点。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鼓励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更趋浓厚;“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创业的领域不断拓宽深化。
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等新词也开始走进大众视野。随着“双创”快速发展,“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快速成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与此同时,“快递小哥”“网络直播”“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持续增加。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灵活就业”,2019年提出“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2021年提出“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其间,《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落地,为灵活就业保驾护航。
统计表明,我国多年超额完成就业目标。仅2021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就达1269万人,同比增加83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目标任务,牢牢稳住了就业基本盘。
“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灵活就业既有利于降低摩擦性的短期失业或结构性长期失业,也能促进创新创业,成为劳动力市场培育新动能的有效渠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表示。

制度保障缓解养老后顾之忧

“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普惠型养老”“互助性养老”“居家养老”“长护险”“中央调剂制度”“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第三支柱”……近年全国两会中,关于养老的每一次“新提法”都直指缓解痛点,每一次“新改革”均回应民生关切。
作为“保命钱”的养老金,历来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从2013年到2021年,养老金“9连涨”“10连涨”“11连涨”……频频登上热搜榜。截至2021年,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也在不断上调。
为确保养老金足额发放更有保障,“省级统筹”“中央调剂制度”“全国统筹”持续推进,更好实现互济余缺,发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效应。“国资划转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动作频频,养老金池子不断扩容,基金保值增值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2019年、2020年、2021年我国连续提高中央调剂比例至3.5%、4%、4.5%。2022年1月起,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正式实施。
作为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2020年9月,《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截至2021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城市增至49个、参保超过1.4亿人,累计160万失能群众获益,年人均减负超过1.5万元。
“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也在蹄疾步稳推进。“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2021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被业内寄予厚望。
“推动发展个人养老金意义重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执行研究员张盈华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出台落地,一方面有助于对冲人口老龄化对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性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适应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提高“便携性”,增进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

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异地结算”“分级诊疗”“三医联动”“带量采购”……围绕破解老百姓看病买药难题,一系列新词陆续出现,反映医改正在走深走实。
分级诊疗体系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由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这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

2014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从2016年“70%左右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到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扩大到85%以上地市”,再到2019年“提升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努力让老百姓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带量采购”一词近两年热度也持续攀升。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机制,2021年提出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
效果立竿见影。70万元一针,被“砍”到3.3万元一针!2021年12月3日,国家医保局公布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诺西那生钠成功进入医保,实现天价罕见病药在基本医保准入的突破。消息一出,许多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家属喜极而泣。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品种增至2860种,74种新药进医保,其中谈判成功的67种独家药品平均降价61.71%,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此外,“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结算”“公立医院改革”“互联网+医疗健康”等热词也层出不穷。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就业、养老、医疗领域的新词、热词,仅是全国两会释放民生暖意的缩影。“破解大城市住房难”“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全国两会期间,带着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代表委员纷纷提出真知灼见,推动相关改革加快向深水区挺进。
“2021年财政部承办的涉及民生方面的建议提案共有412件。”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日前表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方面的支出近2万亿元。
迈上新征程,更多民生红利还将“落袋”。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设置上,民生福祉类指标数量最多,覆盖了就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是历次五年规划中最高的。
春风送暖入人心。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将实现全国互认、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至全国……2022年3月1日起,一批新规正式实施,涉及个税、养老、医疗等多个民生领域。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承载着亿万人民的新期待,一张改善民生的新图景将再次展开。

来源 | 经济参考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众多解释中,我最认可李笑来老师对财富自由的定义:所谓的财富自由,指的是某个人再也不用为了满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时间了。如果这份工作没有成长,那你只是在廉价
  • #合肥身边事##合肥楼市##合肥买房##中国楼市# 2022年是合肥楼市市场变幻风风云,楼市调控政策由收紧转为松绑,市场释放了多重利好,关于限购、限贷、限售、落
  • ”众生从人道转生于旁生道,又从旁生转生为地狱众生,从地狱再转生到饿鬼界,接下来又流转于人道、天界等等,漫长的轮回生涯中,众生曾将自己的身体舍弃过无数次,除了自己
  • 预受 音乐人简介②梦徐MX,一直没有被资本和爆红相中,却因为其鲜明的自我风格和音色,让他被听众和圈内A咖们例如潘玮柏、盛宇、GAI、王以太、鬼卞、法老、刘聪、K
  • 不知道二人在新电影中又会迸发怎样的火花,7月8日,期待方警官和陈仪的全新表现!#林峯多宇宙应援阿Sa#《外太空的莫扎特》发布了一组 IMAX 手绘海报,由黄海操
  • 突然感觉有些像小愤青,但今天和室友讨论的时候她们一句话让我很欣慰:“小rr有自己想法,但不说”相比较她们想当场和老师辩论一番的行为,我的性格还是得到了肯定。但是
  • 华晨宇素人出道,如今事业越来越好,性格也开朗了许多,当初那个不爱说话的少年逐渐蜕变,以后继续走花路吧!如今距离快男结束也已经多年了,白驹过隙,物换星移,华晨宇学
  • 3142匿名:是,请关注私信需求:1pl规则:coc7th模组名:CHECKMATE类型:单人粉红短团平台:qq文字经验:非熟练工,但有一定经验风格:重rp时间
  • ‮乙太‬救苦‮尊天‬又称‮极东‬青‮大华‬帝或“‮声寻‬救苦天尊”‮道在‬教中,‮一是‬位寻声‮苦救‬的神仙,‮且并‬这位‮仙神‬主救度,‮教道‬超‮法度‬师中
  • 但梦幻泡影,一戳就破,况且也许很多本就是我的浪漫想象强加于你。我想名利场上这些更显珍贵,因此一直在祝福你保持最好的初心,坚信你可以振翅高飞,够到你的那束光。
  • “她不够努力,她凭什么受到这么多喜爱balaba”这种话只能体现你是个普通无趣且狭隘的人。对一个人有偏见,很自然就先入为主地把她的“缺点”放大,忽视别人的优点与
  • ☄️“布颂•大富翁”堆金招财大法会 时间:首场7月18日 阵容:阿赞帝领衔众位黄袍高僧共同举办 地点:阿赞帝师傅大佛堂 提供:照片+名字+生日+愿望 功效及
  • 从中超联赛的节奏过来,我确实需要适应这边的节奏,因为我有充分的准备期,所以过来融入比较快,但郭田雨这样的,没有跟着球队一起准备,很难快速融入到球队,而且国内的踢
  • 女主二将如何在这密室中得以脱身?她是否将重复一遍女主一的残酷遭遇,男主一而再地面临女朋友的失踪,他又是如何理解和看待这样的离奇事件在他身上重复发生两遍?剧中似乎
  • 小鞠又老了一岁,争取长年龄不长烦恼[牛年大吉]谢谢小都又陪了我一年,还有谢谢小都送我的土不拉几的但又莫名好看的小手链[给你小心心]八喜的冰激凌蛋糕真好吃,但它化
  • ある意味、ちょっとした旅だと思います」 そしてふと顔を上げ、明るい光が入り込む大きな窓から、山々を見つめる高良さん。木漏れ日に輝く銀色の体はかなり大きく、高良さ
  • 聪明的投资者一定是善于利用这种“钟摆效应”的人!源自:《聪明的投资者》——Benjamin Graham柴犬君点评:“股神”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这句话的含金量
  • 不知不觉天气晴朗☀️虽有遗憾但更多是美好,与自己16年的学生时代告别,毕业远不止于此,浪漫人间在天地尽头,往前走吧!#SPARK笑出真我#正畸微笑新定义,笑出自
  • 4、我爱上的是你和这摇摇晃晃的人间。6、我想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你,你值得,我也愿意。
  • #大连租房[超话]#位置在:中山区葵英街道西山巷,因工作调动忍痛转租一室一厅一卫,家电齐全,有Wi-Fi、南北通透,两道门,女生自己住也特别安全,步行两分钟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