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推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要素汇聚筑起种业创新高地】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编者按

  为加快现代种业振兴,探索用园区化理念促进现代种业发展,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从2019年以来将现代种业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重点支持范围。河南新乡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立足种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政策扶持和体制机制创新打造种业“航母”,形成相关生产要素汇聚的持续引力和种业科研攻关的强大合力。

  巍巍太行八百里,滔滔黄河润平川。

  地处黄河流域下游的河南省新乡市平原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肥沃的土壤和充沛的灌溉用水,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素有“平原水乡,中原粮仓”的美誉。

  今年,平原示范区立足种业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以生物育种为方向,以确保种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为目标,与中原农谷核心区一体推进,开始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出台多项措施加大引企、引资、引才、引智、引研力度,推动要素集聚和生物种业创新能力提升,着力打造集种业双创孵化区、种业繁育试验区、国际种业展示交易区、繁育推广区、种业生产加工区等板块于一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种业“试验田”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母”,完善种业产业链条,提升供种保障能力。

  随着种业发展功能配套逐步完善,产学研推要素日益汇集,育种试验有序开展,一个充满生机的生物种业创新高地正在形成。

  

  聚——

  贯通上中下游 打造产业集群

  对产业园企业科研成果中试、孵化、展示用地需求优先予以保障;将在建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强化全过程服务;对落户园区的种业企业,年营业额达到3亿元以上,认定为总部型企业的,享受一次性落户补贴……

  创建以来,为了吸引相关科研机构、企业、人才等要素流入,产业园密集出台创新奖励、科研扶持、土地保障、税费减免、贷款贴息、展销补助、人才安居等7大专项扶持政策。

  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中国农科院、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等十余家科研院校,以及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河南秋乐种业、河南牧原集团等多家企业项目已落地园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许为钢、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等相关专家相继入驻。

  目前,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建设顺利推进,4150亩试验基地已投入使用,350亩科研设施区一期工程计划明年5月投入使用。先正达、先锋种业等企业相关项目正加速建设。

  “在要素汇聚的基础上,我们正依托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平台,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科企合作机制。”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李生说,合作具体包括股份合作、研发合作、项目合作、转让合作等多种形式。无论科研单位以成果和资源入股企业,还是企业和科研单位就一个科研项目而开展合作,或科研单位和企业达成成果转让协议合同,都有助于推动建立激励相容、高效联动的协同机制。

  据产业园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董珊珊介绍,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产业园还通过多项措施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鼓励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与生物育种中心孵化平台合作,培育孵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每年投入2000万元设立种业发展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园区建设、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企业孵化、产业培育、双创宣介等,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作用,助推重点项目再扩大投资,更好发挥园区示范作用,带动全区现代农业提升。

  

  研——

  强化科技攻关 保障良种供应

  今年,有一个大豆品种顽强地扛过了河南强降雨导致的长时间水淹,并收获高产,赢得“豆坚强”的美称。这个“豆坚强”,就是大豆专家卢为国研究员带领河南省农科院大豆育种团队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郑1307”。

  10月,在现代农业产业园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八位来自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的大豆专家,对“郑1307”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实收,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亩产328.3公斤。这一产量创造了河南省选育大豆品种单产的最高纪录。

  这一试验基地,也是产业园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边建设边运行的一部分。

  据介绍,早在产业园创建之前就立项的生物育种中心,在河南省农科院试验基地的基础上,建设过程中已经同时展开育种研发。“除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品种的培育试验,蔬菜育种团队也在组建中。我们的目标是要立足河南,面向黄淮海地区,甚至向全国更广地区提供优质种子。”卢为国说。

  资料显示,近年来平原示范区32家研发育种机构,培育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发权的农作物品种50多个。其中获得今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小麦新品种“郑麦379”,实现了优质、高产和抗逆性的协同改良,并通过创新配套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模式实现了大面积产业化应用。

  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种子资源库建设、试验基地规模扩大、育种科研硬件设施完善、重大专项支持等,正随着产业园的创建同步推进。“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国农业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的先发优势,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重大品种、关键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基因编辑、大数据等技术研发应用,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基础公益研究为支撑的产学研用融合的种业创新体系,引领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李生说。

  在园区建设推动下,小麦、玉米主产区优势正在进一步强化,向着统筹推进我国补齐玉米种业短板和锻造小麦种业长板,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种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方向笃定前行。

  

  推——

  先导示范带动 品种结构优化

  河南秋乐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在产业园有多个育种试验基地。在园区展示推广的示范作用下,公司近年研发的丰产性、抗病性优良的小麦品种“秋乐168”和“秋乐2122”已在黄淮海地区推广至年种植四五十万亩,玉米品种“秋乐618”累计推广种植二三百万亩。

  “今年我们已经种下了1000多份小麦育种材料,产业园建设的集聚效应为我们育种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技术交流和试验示范也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成果转化。”公司总经理助理信宏峰说。

  据了解,平原示范区种子加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拥有河南金娃娃现代化小麦种子加工中心、河南农科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种子加工中心,年加工各类农作物种子2000万公斤以上,近年来“郑麦9023”“豫麦13”“郑麦7698”等小麦品种和玉米优势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达15亿亩,有力支撑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作物品种本身表现优良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推广,提高品种的影响力,把好品种转变成好效益。”卢为国说,“如果只有100斤,再好的品种也不可能实现大面积推广,而产业园建设通过科企合作可以大规模推动原原种繁殖,客观上促进制种能力提升。”

  据了解,按照“集中布局、配套完善、统一标准”的要求,产业园正在整合资金,结合高标准农田等建设项目,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基地管理智能化、生产监测实时化、预警发布精准化、质量追溯信息化的高标准繁种基地建设。同时,园区通过新品种展示示范、种业发展研讨会、种子销售物流模式创新等途径对品种进行推广。

  董珊珊介绍说,产业园还将发挥种业产业基础优势,高标准建设集品种地展、产权交易、销售物流为一体的展示交易区,着力优化试验示范布局。

  “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原农谷核心区创建,我们要以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平台,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李生说。

  打造集育种、中试、繁种、加工、推广于一体的种业主导产业,引领带动黄淮海区域农业品种结构优化,提升黄淮海区域乃至全国农业良种化水平,已然成为平原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出的坚实步伐。

#洛阳24小时# 【发力都市圈,洛阳再迎高光时刻】日前召开的“洛阳都市圈”区域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2020年度主任联席会议透露,洛阳与平顶山、三门峡、济源等兄弟城市正积极推进住房公积金“区域一网通办”。
  这是加快洛阳都市圈融合互促发展的最新例证。
  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洛阳再一次迎来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对机遇,洛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立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对洛阳新的发展定位,推动洛阳都市圈建设步入“快车道”,洛阳在强自身的同时着力强辐射,都市圈建设步伐更加铿锵有力。
  要素汇聚,洛阳“硬核”力量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洛阳提升副中心、都市圈影响力带动力的重要支撑。
  集5G技术、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等“黑科技”于一身……今年6月,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国内首台“5G+氢燃料”电动拖拉机,将5G应用场景与新型农机无人集群场景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农机作业的可靠性。作为这款产品的主要研发单位,中国一拖不断焕发自主创新的勃勃生机。
  今年以来,我市瞄准“565”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依托重点企业和大型科研院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在铜合金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耐火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硬核”产品。
  今年7月,格力空调洛阳基地首套家用空调成功下线,标志着格力在全球布局的第13个空调生产基地站上新起点。审批上“专门推出重大项目联审联批机制”,建设中“360度无死角贴心服务”,后勤上“积极协调提供安心办公环境和舒心居住环境”……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一年半时间,“洛阳服务”让格力公司由衷感慨:“在洛投资,让我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
  得益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昔日“孔雀东南飞”的企业、院所正不断“回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洛玻”建设。今年4月,我市与凯盛科技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洛阳浮法”创新鼻祖“洛玻”回到洛阳,投资130亿元以上打造“新洛玻”,迈上建设世界一流玻璃新材料研发制造产业基地新征程。
  诗和远方增辉,古都更显时尚范儿
  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古都夜八点”“古都新生活”等活动持续开展,洛阳正呈现风景这边独好的魅力。
  今年10月1日晚,在洛录制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中秋晚会如期播出,并在央视频、央视网及各类新媒体平台同步呈现。这场融中秋文化、家国情怀、民族特色于一体的文化盛宴,向世界展现出千年古都“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形象。全球华人通过电视和网络目睹了洛阳风采、感受到古都韵味。
  央视秋晚落户洛阳,是对古都洛阳在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地位的认同,是对洛阳坚持守正出新、“老三篇”向“新三篇”转变,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考古遗址和历史场景活化利用工作成果的充分肯定。
  上月在洛阳召开的全国石窟寺保护与考古工作座谈会,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龙门石窟、白马寺、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汉魏洛阳故城和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对洛阳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吸引人们目光的,除了璀璨的历史文化,还有越来越好的生态景观和宜居环境。
  绿荫扶疏、繁花掩映中,今年新建的750公里“乐道”陆续投用,宛若条条鲜艳美丽的“彩带”,把洛阳老街老巷老建筑、好山好水好风光、游园小区大公园串联起来,更串联起了人民群众“幸福的质感”。
  随着副中心、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洛阳都市圈的最亮底色、最大特色。
  在洛阳大数据产业园,洛阳都市圈生态环境大数据综合指挥平台已经建成投用。洛阳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个平台与济源、巩义、渑池、汝州等相关平台数据对接,初步实现数据共享、联动联治,形成了覆盖洛阳都市圈、全天候、全类别的智能环境管理体系。
  联动融合,都市圈积极抱团发展
  在不断提升洛阳自身硬核实力的同时,洛阳与济源、平顶山、三门峡等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突破。
  作为洛阳都市圈先行示范区,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率先提速提质。今年9月3日,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签订,在6个领域明确了33条务实管用、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随后,在省有关部门支持指导下,我市积极与济源有关部门对接衔接,并建立定期会商机制,搭建了全面合作平台,推动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务实向前。目前,33条措施中发行区域旅游年票、机动车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开通高铁龙门站和洛阳机场至济源客运班线、支持济源加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体育协作区等16条已落实并进入常态化推进阶段,其余17条正在持续推进落实。
  同时,在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洛平30条”“洛三32条”等联动融合发展措施也正在有序实施,推动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如今的洛阳,好消息接踵而至,正在形成场域载体“强磁场”。日前,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文件,洛阳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正式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系全省唯一。洛阳枢纽将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面向未来,当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崛起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鲜明特征时,洛阳这座历史悠久、执着坚韧的城市,正在沐浴新时代的春风,把都市圈建设作为主战场主抓手主平台,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征程。
  随着《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的正式出台,古都洛阳再次迎来“高光时刻”。720万河洛儿女张开双臂热情拥抱都市圈——
  你好,洛阳都市圈!
  加油,洛阳都市圈!(洛阳日报 记者 李东慧 通讯员 智新刚)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一九四‮年八‬到福建弘法,‮九一‬四九年住在福州‮利舍‬院,忽然聽到‮內城‬危急,於是慈舟‮師法‬馬‮召上‬集大眾開示說:「遇到急難臨前,‮要愈‬專心念佛,‮萬
  • 【#百程旅行网启动破产清算#:董事长称顺势而为 前员工感到遗憾】2月29日,百程旅行网文件显示,公司决定关闭,启动清算准备。也有业者向记者表示,近几年来百程旅游
  • #鹫见友美ジェナ# ウィザード10周年イベント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ウィザードとビーストが駆けつけてくれたよ!
  • #请回答1997##殷志源##郑恩地# 看了四遍88的我终于把97看了就算是为了殷志源也把整部剧看完了男主长相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啊怎么说呢剧情总体来说没有88感人
  • #财经#财经11月7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迎来了这批特殊的客人——来自云南、江西、山西的4位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首次来到进博会现场,实地参观医疗器械
  • 这不由又让我想起网络上热传的那句话:“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渴望逃离的地方;是我们年老时天天想要回去的地方。以前,母亲在世的时候,他可以心安理得的回家,感受家的味
  • 病例2:住址为十八里店乡吕家营村鑫宝公寓南楼,工作地点为十八里店乡吕家营家和家美旧货市场,为3月11日通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北京朝阳区公布该区新增的3名确诊
  • (见公安卷宗第24页)③证人柏志林反映:“我93年到这里来开饭店时,就看到他(孙海亚)戴眼镜,他是遗传近视,他儿子还有两个双子也一个个戴眼镜,他眼睛近视还不低呢
  • #二次元画手互fo[超话]# 放上我最近画的oc和我本人,现充浓度和二次浓度对半开,希望交到一起画画的亲友,有礼貌三观正可可爱爱,纯爱派和牛头人都喜欢,很喜欢o
  • [憧憬]#爆款星主播# #肖骁[超话]# #向全世界安利肖骁#@Proscenic浦桑尼克 为@肖骁Mix 的粉丝定制专属福利:免费羊毛随你薅!价值1099元
  • 高级感满满的朋友圈文案1有些人遇见就是为了告别,2.无解的题 怎么作答.3.太多爱 都藏在了废话里。是否那春天吹的风,夏天飘的雨,看见过年少的你,我在夕阳下,你
  • 【blog】2022.09.03 ドードーの落下日誌(前編) 稽古中の日誌です。 観に行くか迷っている人や、劇のことをもっと知りたい人の助けになればと、日誌
  • #王者陪玩[超话]##王者荣耀交易吧[超话]##王者荣耀交易[超话]##王者荣耀陪玩团[超话]# 蹲板板啦 宝子们快来,现在不点也没事,可以先进群看看 技术陪陪
  • 一切都失序,像一个漫长得至今无法醒过来的梦,好希望这是一个噩梦,醒来后时光倒流回到2019,没有疫情,没有病痛,不悲伤……晚安⭐️慌慌张张 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
  • 尽 管 在 室 温 下 抵 百 科®U42 显 示 出 一 些 表 面 黏 粘 性 , 但 是 在 应 用中 推 荐 的 热 活 化 温 度 范 围 大 约 为
  • ……所以想生活过得幸福,最基本的前提,是——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理解事物运行的基本逻辑,避免「好心办坏事」也能为自己的人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遗憾。如果不行的话,可
  • 同行的伙伴,转角的爱情,未知的惊喜,都在前面等着你。那些曾经牵绊你的事,再也触碰不到你,那些你想遗忘的人,也会随着你的前进而越来越远!
  • 我真的好会做牛肉在日本住的小半年超市里的牛排牛肉片拿回家随便做一做都好好吃国内的牛就不太行了煎炒硬炖又柴后来一顿查资料发现我们的牛肉大部分都是黄牛肉不像日本的牛
  • 就问问英国的大不列颠,那始终不敢承认的人类农业奇迹性。这要看是如何划分的,若是几千万年前这里的确可能是欧亚板块上陆地的尽头,但若是近代,似乎只能算是大不列颠岛的
  • 虽然告诉过自己很多次,你没有优越的英语教学环境,没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你第一次考试,连佛脚都只抱了半个月,你指望拿到什么好成绩呢☹️但是真的考砸的那一刻还是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