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悟道法师学 净土集 12 上

【九一、当起自心。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于莲华中。结跏趺坐。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
  我们先看这一段。这一段是教我们观想我们坐在莲花当中,观想莲花开合,莲花开,莲花合起来,莲花合起来我们就在莲苞里面。做这种观想,修这个法门,我记得在《净土圣贤录》,好像在唐、宋那个时代,有两位出家比丘修观想莲花往生极乐世界。观想,心要很定,心要很细,这个观想才能成就。这个观想我们目前做不到。如果你要修这个法门就先用想的,因为观想它有观察,有作观在里面。天台宗他们都以三止三观这个原理,止观的原理来修。净土的有净土的方法,直接修观想。莲花,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长得怎么样我们没看到,现在我们能够想象的,只能根据我们看到的,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还有荷花长得也很像莲花,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像我们画的佛像,一瓣一瓣的莲台。极乐世界的莲花是不是长得这个样子?我们没看过,也不知道。但是我们现在要去观想这个莲花,也只能从我们现在看得到的去想,这个样子去想,观想我们坐在莲花里面莲花合起来,莲花开。现在我看到大陆有些寺院,他们做一些莲花,现在有电动的,还有青色青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黄色黄光,做四种颜色,然后用机器这样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就去想那个电动的。我们现在能想也是只能这样想,古人他们也有做这样的观想。下面这一段给我们讲,观想莲花的开合,还要有观想这个光来照我们的身,我们再接着下面的文:
  【莲华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眼目开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水鸟树林。及与诸佛。所出音声。皆演妙法。若出定时。忆持不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观想成就,我们现在做这个观想,莲花开的时候,『有五百色光来照身想』,「五百色光」,五百种颜色的光明来照我们的身体,我们能不能想到这五百道这种色光来照身体?我看要想五道就很难,想到五百道色光,我想难度就更高了。你观想莲花开,不是说莲花开合这样就好了,还要观想五百色光来照我们身体,这样的观想。『眼目开想』,「眼目」就是你眼睛打开、张开,要怎么想?想『见佛菩萨满虚空中』,见到佛菩萨充满了虚空。『水鸟树林,及与诸佛』,你看到极乐世界的水,还有鸟。我们读《弥陀经》都读到鹦鹉这些鸟,还有树林,它的七宝行树,以及见到诸佛。见到这些诸佛就是正报,「水鸟树林」是依报,依报就是环境,极乐世界的环境,正报就是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所出音声,皆演妙法』,在极乐世界不但佛菩萨,佛讲经说法,依报的六尘也都在说法,水流声,风吹树叶回响的声音,那也是在说法,空中也在说法,地面也在说法,水池当中也在说法,还有这些鸟也在说法。不但佛菩萨说法,这些依报环境每一样物质统统在说法,这个法是妙法,妙法就是让我们觉悟的法,就妙了。
  『若出定时,忆持不失』,你入定观想这个境界现在眼前,出定也是没有忘记掉,这个境界还是保持不丧失。这样这一观就观成就了。这一观观成就,『名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大家想看看,这个观想,心没有得定就没有办法成就。一定要得定、得三昧,观佛三昧,观想佛、菩萨、极乐世界,得三昧就是得定,这一观成就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你见到无量寿佛的极乐世界,那就肯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愿不切,往生西方愿不切,就是你没见到,对这个经不熟悉,所以愿不切。你一旦见到了,那没有一个不想往生的,太庄严了。所以观想成就个个往生极乐世界,他自然信愿就生起来了,不要一直劝,因为你看到了。看到了你还不去,那真的头脑有问题。现在你为什么不想去?因为你没看到,你还有怀疑,半信半疑,到底有没有?到底我能不能往生?我佛念这么久都还没看到佛来。那你疑问一大堆,总是夹杂在里面,这个夹杂就是一个障碍,应该把这个疑放下。
  因此我们现在能够修的,实在讲只有持名念佛方便,持名念佛,不劳观想,你不用去观想。观想还要费很大的功夫,不要说想这么多,你光想一项就很难观想得成就。比如说第一观你能看到的太阳要下山那个红红的太阳,那个你看到了。佛在《观经》讲,除非你生下来眼睛就瞎了,不然每个人都会看到那个太阳。然后你去看,那个太阳圆圆的,因为我坐车常常看着西方,就是落日悬鼓红红的,你就站在那里观,去观。我刚出家的时候,在佛陀教育基金会在顶楼,十二楼出去阳台,我就往西方看,太阳快下山红红的,就看那个太阳,观想第一观。太阳一下山,我也就没有了。观想就是你观想红红的太阳,你观想到眼睛张开、眼睛闭着,太阳升起来、太阳下山,你的眼前,太阳要下山那个太阳的样子、颜色都在眼前。眼睛张开,那个太阳在眼前;眼睛闭着,那个太阳也在眼前,这样这一观才算观成就。第一观如果观成就了,那就肯定往生极乐世界了。
  十二观不一定说每一观都观成就,你只要其中有一观观成就了,比如说这一观观莲花开合,你这一观观成就,你就往生了。有的功夫比较好他可以多修几种观想。但是一种观想观成就,其他也比较容易,得定就比较容易。观想的确心要得定,心要很细,的确也不是我们一般人大家都能够修学的。因此古来祖师大德对观想的理论,在解门方面是常常提出来讲,来讨论来讲。但实际上修大家还是采用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比较方便,我们现在用的就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你不用去观想,执持名号。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是最殊胜、最方便,而且最圆满、最究竟的。所以我们不能小看持名念佛,因为持名念佛它暗合道妙,通实相念佛,通最高的实相念佛。所以祖师大德也都大部分采用持名念佛的多。
  好,我们再看下面九十二段:
  【九二、定散无遗。守心常忆。观心明净。诸恶不生。】
  善导大师把十六观他分为定善跟散善,散乱的散,前面的十三观属于定善,定善都要得定,得禅定,散善就是你还没有达到禅定的功夫,它有分定善跟散善。第一观到第十二观想的禅定功夫要深,十三观观像念佛那也要禅定。后面九品往生,三福九品都列入散善,因为没得禅定,所以是散善。散善回向发愿也能往生,如果你定功比较深,往生品位比较高;定功比较浅,或者只有修福还没有得定,往生品位比较低;乃至造五逆十恶,临终一念十念,忏悔往生的,那品位低。『定散无遗』,这里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入定,还有出定,你都没有遗失掉,这个境界始终保持着,这个地方它是讲这个意思。比如说前面讲跏趺而坐,跏趺有双盘、有单盘、有如意坐,这是入定,入定这个境界现前。你出定,没有入定,放松了,这叫散,比如说你跏趺而坐,你站起来,你走动了,这个散,这个散不是散乱的散,它就是出定。出定没有在那边打坐,你这个境界还是没有遗失掉,还是保持着。所以『守心常忆』,在入定或者没有入定,这个境界总是要守着,「常忆」就是不忘记,乃至你在睡梦当中这个境界还是保持着。『观心明净,诸恶不生』,你这观想的心,「明净」,明是明白,净是清净,观想很清楚、很明白,心很清净,这个时候我们当然就「诸恶不生」,心入定了。这在戒讲叫定共戒,你得定自然诸恶不生,不会造恶业,这就是戒,这个戒属于定共戒。

#喝水的欲望全靠杯子#喝水的欲望根本上主要靠脑子,然后才会有渴和解渴,苦或甜,喜欢或厌恶的感觉。

¹口渴的小鼠正常喝水,猛舔。
²口渴的小鼠面对添加奎宁苦味剂的水,浅舔则止。
³口渴的小鼠喝无添加的水,但杏仁核中央苦味中枢被光遗传学技术激活,苦不堪言,也不再舔。

调控甜味和苦味的神经元会被高级皮层调控。¹分别激活脑干中的Sst、Calb2神经元,会凭空产生“甜”和“苦”的感觉。²光照激活杏仁核中央苦味中枢,则能增强脑干苦味神经元的反应,还能同时抑制甜味神经元的反应。这条最值钱!³演化上,表示动物尝到了甜苦混杂的东西会以苦为主,以防中毒。#科学人生命科学史##v光计划#

读书学典:《论语.述而》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疾:指有病。病:指病情严重。
请祷:向鬼神请求和祷告,即祈祷。祷不仅是迁善求佑,更是尽己之心。礼,祈祷则不欲其人知之,如周公为武王之祷;而子路请祷,故夫子不为也。
诸:“之于”的合音。
诔(lěi):向神祗祷告的文章。和哀悼死者的文体“诔”不同。
神衹(qí):天神地衹。

现代翻译:孔子病得很重,子路请求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诔》文中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早就祈祷过了。”

三国魏何晏等《论语集解》:苞氏曰:祷,祷请於鬼神也。周生烈曰:言有此祷请於鬼神之事乎也。孔安国曰:子路失旨也。《诔》,祷篇名也。孔子素行合於神明,故曰丘祷之久矣。
 
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疾甚曰病。祷谓祈祷鬼神以求福也。孔子病甚,故子路请于孔子,欲为孔子祈求福也。孔子言死生有命,不欲有祷,故反问子路有此祈祷之事乎?心不许也。子路不达孔子意,闻孔子之问,仍引得古旧祷天地之诔辞以荅孔子也,故云有之诔曰也。天曰神,地曰祇也。子路既不达孔子意而引旧祷天地之诔,孔子不欲非之,故云我之祷已久,今则不复须也。实不祷而云久祷者,圣人徳合神明,岂为神明所祸病而祈之乎?
 
宋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记孔子不谄求於鬼神也。孔子疾病,子路告请祷求鬼神,冀其疾愈也。孔子以死生有命,不欲祷祈,故反问子路曰:“有此祷请於鬼神之事乎?”《诔》,祷篇名。诔,累也。累功德以求福。子路失孔子之指,故曰有之。又引祷篇之文以对也。孔子不许子路,故以此言拒之。若人之履行违忤神明,罹其咎殃则可祷请。孔子素行合於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也。

宋陈祥道《论语全解》:君子于神祗,未疾则祷;众人于神衹,未疾则不祷,既疾则祷。未疾而祷,祷之以正直;既疾而祷,祷之以祭享。孟子日:“天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祷之以祭享,是贰之也。孔子之疾,不祷无妄之疾,勿药可也。春秋之时,楚昭王之疾不祷于河,齐侯之疾欲诛祝史,贤否可知矣。

宋朱熹《论语集注》:祷,谓祷于鬼神。有诸,问有此理否。诔者,哀死而述其行之辞也。上下,谓天地。天曰神,地曰只。祷者,悔过迁善,以祈神之佑也。无其理则不必祷,既曰有之,则圣人未尝有过,无善可迁。其素行固已合于神明,故曰:“丘之祷久矣。”又士丧礼,疾病行祷五祀,盖臣子迫切之至情,有不能自已者,初不请于病者而后祷也。故孔子之于子路,不直拒之,而但告以无所事祷之意。

宋张轼曰:若夫圣人之心,则所谓天且弗违,而况于鬼神乎?

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困学记闻:“太平衘览引庄子曰:‘孔子病,子贡出卜。孔子曰:“子待也。吾坐席不敢先,居处若斋,食饮若祭,吾卜之久矣”。’子路请祷,可以参观。”郑注云:“孔子自知无过可谢,明素恭肃于鬼神,且顺子路之言也。”。论衡感虚篇亦云:“圣人修身正行,素祷之日久,天地鬼神知其无罪,故曰祷久矣。”案:夫子平时心丰兢业,故恭肃于鬼神,自知可无大过,不待有疾然后祷也。言此者,所以止子路。

从孔子一贯的言论看,他不相信祈祷天神地祗可以治病之事。这段文字并不是说明孔子是一个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不是在表明他对鬼神的怀疑态度,而是表现出孔子对生死与疾病泰然处之的乐观态度。凡人但宜修德行善,圣人修身正行,天地鬼神,知其无罪,故曰祷久矣。 https://t.cn/RyhOpSl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生最美的遇见, 是我刚好路过,你恰好盛开 一切都是好好好 #首饰[话题]##首饰分享[话题]##饰品就要blingbling[话题]##项链小众高级[话题]#
  • 28倍浓缩的山楂:可消积食、改善微循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橘皮:脾胃气滞、院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等从这么多好食材里提取精华浓缩在这一包里,工艺之繁琐
  • ​每次出镜都感觉是一个全新的他,总能给人意外#肖战GQ文字采访##肖战[超话]#20年初《人物》杂志对肖战的评价:“他是浪漫的实干派,磊落的野心家,温柔的掌控
  • 眼看着还有100页,也就是保持昨天下午和晚上的强度书,越看越好看人,越劳动越快乐洪安不仅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而且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过
  • ”吴妈不自在的搓了搓手:“那个礼物……我没丢,好好的放在杂物间里呢。”毕铭溪倒是听话,一勺接一勺的喝着,只是祝舒舒看出来,他似乎有话想说。
  • 除了主摄像头的更新以外,vivo X100 Pro+沿用了X100系列的方案,配备了超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作为副摄,并没有采用上一代超大杯的四摄方案,省下了一个镜
  • ”其实,这是因为他根本无法对他人提供金钱和人情的协助,因为这些权全部掌握在太太手里,只要太太一声令下,他可是吭都不敢吭一声。这些人或许会说:“我这个人可是头脑很
  • 我晚上因为鼻子不舒服醒来了四五次,做了四个梦,有两次是梦到我初高中同学。 已经快下午三点了,这一天什么都没做成,我垂头丧气叫车去了chop BBQ吃中饭。
  • 除夕夜一定要这样发朋友圈1.腊尽寒余,年华已换,今日除夕,翻旧历换新符,愿山河无恙,书写温柔时岁2.去岁千般皆如意,今年万事定称心愿你新年有新意,旧愿皆已偿3.
  • 去见耳机里的男孩啦[打call](相册里的一角)第一次看演唱会就是老薛滴,时间过去两天还没有回过神来,我是不追星的 最开始是粉他的歌 ,后来才粉他的人。听时不知
  • 我也深深怀疑过这个问题,我非常奇怪,老子孔子的思想既然都源于管子,而管子又是把思想应用于实践,还得到完美证实的人,那岂不是在思想和做事上都高于老子和孔子?所以,
  • #普法[超话]##刘春笑律师# 【制作短视频配上喜欢的歌,这也不行吗?这段怎么会这么好笑啊,六祸苍龙跟谁都说他一心为武林付出,谁都嘴上说给他机会,但是心里不相信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春暖嘉期岁月相依##任嘉伦超话会掉落Q版任嘉伦#親愛的超超生日快樂❤️雖然沒辦法與你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同樣的空氣,但知道你好好地、努力
  • “你知道吗 昨天晚上想好了要放弃你 今天醒了又发了疯的想你 算了吊着就吊着吧 反正放弃你这件事情我一直在出尔反尔 我既想纠缠你 又想放弃你 既想做到不联系 又很
  • 你在做的,就是使用自己的认知框架去解释对方的行动:你因为失去宠物而难过,所以你需要快乐。同样的道理,当你在情绪来临的时候,立刻选择自己的默认行动,并不是尊重情绪
  • 王阳明心学很有技巧性,先接受无明中的念头,无论是善念或者是恶念,比如嘲讽别人…;同时,要立刻关注觉知这个念头,在觉知到念头后,再去以明心后的无我无私无求的圣人状
  • 形容不上来,但就是感觉彼此最亲,“我可以瞒着其他人但我会告诉你”“我们可以共享手套也可以共享秘密”“即使不当导游,我们依然是丽挽狂岚和其他人”“我做决定需要你的
  • 气死我了md 我本来都不想追究啥了 之前看你十八号发完微博再也没发过 还以为你被盗号了 可能换了新号 或许不怪你 tmd我刚一看 你有时间拉黑我 没时间回句话
  • !!
  • ……先生は、由来、芸術――殊に演劇とは、風馬牛ふうばぎうの間柄である。――嘗かつて或学生の書いた小説の中に、梅幸ばいかうと云ふ名が、出て来た事が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