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无锡身边事# 【刚刚,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向天下英才发出邀请】今天上午,2020太湖人才峰会在太湖之滨隆重开幕。

开幕式上,无锡市委书记黄钦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向天下英才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海内外优秀人才,认同无锡、加入无锡、热爱无锡、扎根无锡。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八月盛夏的太湖之滨,正是一幅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山登顶遥望的“水光翻动五湖天”的美景。在这个万物茂盛、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共同迎来2020太湖人才峰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无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近年来,无锡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为各类人才来锡创新创业提供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与各类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在这里,爱才的名片进一步擦亮,连续举办三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连续举办“百企千才高校行”“双招双引海外行”活动,PNP、欧洲创新中心、海创智慧谷等纷纷落户,无锡求贤若渴的声势不断壮大、反响愈加热烈。

聚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拥有人才总量176万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40万人、高层次人才12.8万人、留学归国人才1.45万人、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团队874人在内的人才大军,获评“2019年度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助才的举措进一步完善,累计认定“太湖人才”项目570个,提供“人才贷”“人才投”等各类融资25亿元,疫情期间提前为企业兑付人才资助资金超1亿元,及时为人才创新创业纾困解难。

用才的效果进一步显现,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477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亿元,其中销售超2千万元企业124家、销售超亿元企业34家,37家企业成功上市,培育了远景能源、朗新科技、卓胜微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人才企业。

兴才的磁场进一步变强,疫情冲击之下,无锡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劲强劲,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经济加快复苏企稳向好,“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数分别同比增长28.6%、60.6%,新引进大学生数量增长30%,各路精英选择无锡、落户无锡的意愿更强。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八月盛夏的太湖之滨,正是一幅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惠山登顶遥望的“水光翻动五湖天”的美景。在这个万物茂盛、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我们相聚在“太湖明珠、江南盛地”无锡,共同迎来2020太湖人才峰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无锡市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无锡各项事业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资源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最根本的优势。近年来,无锡坚持把人才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强驱动、最强引擎,大力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及其升级版,为各类人才来锡创新创业提供最大诚意、最好资源、最优服务,与各类人才一同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形成了城市与人才相互成就、相得益彰的新格局。

在这里,爱才的名片进一步擦亮,连续举办三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连续举办“百企千才高校行”“双招双引海外行”活动,PNP、欧洲创新中心、海创智慧谷等纷纷落户,无锡求贤若渴的声势不断壮大、反响愈加热烈。

聚才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拥有人才总量176万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40万人、高层次人才12.8万人、留学归国人才1.45万人、国家级和省级领军人才团队874人在内的人才大军,获评“2019年度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助才的举措进一步完善,累计认定“太湖人才”项目570个,提供“人才贷”“人才投”等各类融资25亿元,疫情期间提前为企业兑付人才资助资金超1亿元,及时为人才创新创业纾困解难。

用才的效果进一步显现,累计培育领军人才企业1477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60亿元,其中销售超2千万元企业124家、销售超亿元企业34家,37家企业成功上市,培育了远景能源、朗新科技、卓胜微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人才企业。

兴才的磁场进一步变强,疫情冲击之下,无锡展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韧劲强劲,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8%,经济加快复苏企稳向好,“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数分别同比增长28.6%、60.6%,新引进大学生数量增长30%,各路精英选择无锡、落户无锡的意愿更强。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古人说:“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城市是人才安居乐业的重要栖所。自然生态好则万物生,人才生态好则群贤至。当前,人才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城市之间人才政策、资金比拼只是基础,发展空间、事业平台、政务服务、文化制度、人居环境等全方位优化提升更为重要。我们相信,“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只有倍加珍惜、倍加呵护城市创新创业、宜居宜业的人才生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梦想成真的广阔空间,才能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本次峰会以“新时代、新人才、新生态”为主题,是无锡打造最佳人才生态、最佳人才栖所的郑重宣示。我们将牢固树立重才、爱才的理念意识,健全完善求才、聚才的机制制度,不断提升用才、兴才的治理能力,在构建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的人才服务生态上持续加力,真正让无锡成为人才汇聚之地、价值实现之地。

我们将致力打造现代产业高地,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容量足够大。产业发展的天地有多宽,人才逐梦的空间就有多大。无锡产业基础好、门类全、集群大,是百年制造业重镇。跨过“万亿GDP”门槛后,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新兴产业破茧蝶变,物联网、集成电路产值分别位居全国第一、第二,产业集聚人才的“蓄水池”持续扩容。疫情冲击之下,无锡产业复兴仍保持强劲势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工业投资增长13.1%,新基建全面铺开、新业态加速破茧,人才引领产业的“大舞台”机遇无限。

我们将坚定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制定实施新一轮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枢纽经济,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做好产才融合发展大文章,让各类人才在无锡这片现代产业高地中大显身手、攀登高峰、成就精彩。

我们将致力打造区域科创地标,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活力足够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科创人才最需要良好的创新氛围。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建成众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载体、重点企业研发机构,拥有全省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创新追求已融入企业基因、产业血脉、城市文化。

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在无锡叠加推进,我们正在规划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强化太湖沿岸科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放集聚,建设“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打造“一核、十园、多点”拥湖发展格局,做优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各类人才迸发才智、创新创造厚植沃土。

我们将致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效益足够好。创新创业的活跃,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无锡具有重商亲商的优良传统,在2019年度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一,在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位居经济活跃城市第四,入选全国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十佳城市、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一大批企业在营商环境的“保驾护航”下成长壮大,入选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500强三个榜单数量均位列江苏第一。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国内外资本纷纷看好无锡、布局无锡、投资无锡。

我们将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城市,持续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做到服务人才、服务企业“无难事、悉心办”,让各类人才在无锡创新创业具有更高的便捷性、成长性。

我们将致力打造金融支持港湾,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养分足够丰。人才金融是人才创业的天生战友。对各类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无锡实打实掏出真金白银,对贡献突出的,更是大手笔予以重奖,这次对华中科技大学无锡研究院丁汉院士团队给予1亿元资金支持,在全省地级市层面第一个兑现顶级支持政策,既是对人才的最高礼遇,也是对人才的最好的回报。支持人才、服务人才,无锡一诺千金、从不吝啬。

我们将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持续优化落实“太湖人才计划”,加强人才金融港建设,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用好“人才拨”“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组合拳,强化创投孵化、创业投资、上市服务、基金运作、路演对接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支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桥梁。

我们将致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让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家园足够暖。选择一座城市,愿不愿意来,考量的是发展机会平台;愿不愿意留,考量的是内心认同归属。无锡是江南文化发源地之一,浓缩着江南梦里水乡、精神原乡的精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俱佳,创成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群,在全国137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监测中总体满意度全国第一,房价收入比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优势明显,连续三年被中国社科院评为内地最宜居城市。

我们将深入建设美丽宜居、和谐善治城市,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服务人才制度,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出入境等服务保障,以城市的精美品质、优美生态、和美生活为各类人才树起安居良木。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回眸走过的路,无锡在时代的风云变幻下始终屹立潮头、海纳百川,靠得就是以实业为根、以人才为本,兼收并蓄;眺望前行的路,无锡建设世界格局中的城市、现代化形态中的城市,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领跑者,还将以更大的定力、更实的举措抓本咬根,汇聚英才、共创未来。

“开放包容、低调务实”,始终是无锡这座城市的秉性气质;“无比爱才、锡望您来”,始终是无锡这座城市的心声愿望;“勇创一流、敢于逐梦”,始终是无锡这座城市的雄心底气。我们真诚希望:海内外优秀人才认同无锡、加入无锡、热爱无锡、扎根无锡,在这片“诗意江南”的土地上尽情释放创新智慧和创业激情,成功实现事业抱负和人生价值。

最后,祝2020太湖人才峰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虎年春晚七遇记# 蓝海猖狂,护凯为王 从开始到未来,只为王俊凯 可乐要加冰,爱凯要用心 农夫山泉有点甜,不爱俊凯有点悬
  • 21、对一个人好并没有错,但也要分人,看值不值得,不要让自己只剩下善良。25、不要以为人家总是在针对你,在别人的世界中,你真的不值一提。
  • 人生,匆忙中行走 蓦然回首,那些能够 存在于生命里的风景 那些不曾忘记的人和事 都是宿命和缘分 人生的每一个 平静的当下 都曾遍布波澜 对世事的通透 对得失
  • 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生活
  • 不过我要说一句,不用刻意念想别人的成就,每个人终究还是要走好自己的路!别灰心,生活为你设下的每一个坎,都有其用意。
  • 我很惊讶,在对德布劳内的第二个进球的分析中,这一点还是没有得到更多的强调。博格巴(淘汰):他有太多的外界干扰,我认为我们不能说这是成功的。
  • 最好的方式是用行动来沟通,你也可以在他下次约你的时候,因为玩游戏而不陪他——这比你用嘴抱怨一千次都有用。当然,有时候女人也会发起冷战,男人也会发起热战,女人的冷
  • )你听过的很多子供向动漫和儿童文学我都混哈利波特斯内普教授“毒唯”反正我是拉文克劳的,教授只扣格兰芬多的分[doge](同学们放心,我已经给麻瓜们施了一忘皆空)
  • 向着暖阳温柔生长#拼夕夕探店# ——小迷你10支向日葵送保鲜剂¥18.99 ,6支¥13.99小支向日葵拍出来的照片好出片呀[憧憬]评论区的图片也很好看,买一点
  • 孔子说过,‘君主去世,政务任由宰相处理,世子喝着粥,面色墨黑,走近孝子之位便哭,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这是因为世子带了头。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粥,面深墨
  • “我当然希望接下来在这里能继续拥有高光时刻(追平纪录)如若不能,我也欣然受之,这就是体育竞赛的美与痛。在今年2月的“超级碗”转播中,播放了讲述麦基弗兄弟成长故事
  • 1.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下午不放假竟然还要开会,中午没吃饭没午休剪了个头发,买了几套衣服感觉挺好看的,心情是很美丽的2.汉宝这周也适应上学了,视频里看都挺开心的,
  • 针对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正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共同研究解决收押难、送监难问题,确保被判处实刑且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及时交付刑罚执行机关执行刑罚,从源
  • 受疫情影响,#施华洛世奇# 公布消息称,今年,施华洛世的核心水晶业务全年销售额或大跌逾33%至20亿欧元,此前曾预计增长4%至5%;决定裁员6000人,其中包括
  • 一线城市往二三线城市回流,似乎也慢慢成了一种趋势,但是这个时机确实要好好把握,毕竟二三线城市房价现在也是高位站岗了,想定居也不容易,首付也居高不下,说实话我有点
  • >提灯,是我吃过最适口的,之前在杭州吃过几家烧鸟提灯都是三小块鸡肝串一个卵泡,这家是两小块鸡心管一小块鸡肝串一个卵泡,吃起来刚刚好>鸡白子 不腥,
  • 午餐时间到 好天气好天气~~~脸姐给我买了稻香村我之前一直以为牛舌饼里真的有牛舌 觉得很残忍恐怖就一直没吃过。#少女君的打工日常#□分享欲在对边界感要求更高的时
  • 图中所说的“啥也不干”是指推车推到后面大家基本上都不愿意在交易群里推车了,wb海鲜市场dy挂着也没有后续,甚至我在群里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也没有人回应(我是盘主但
  • HEA ❌ CT.LAB ❌ ALPD联合打造◉ 南国狮魂 ◉沉浸式体验空间地点:HEA广州龙狮文创馆 荔湾区恩宁路99号永庆坊一巷8号时间:3月5日今日正
  • #「CEO予书会友」#前瞻经济学人APP倾力推出「CEO予书会友」系列活动,本期有幸邀请到中国知名母婴电商蜜芽的创始人兼CEO@刘楠Talia 刘楠老师为我们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