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佛教名词浅释[蜡烛]南无阿弥陀佛[蜡烛]

[蜡烛]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统指一切时间。
[蜡烛]三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蜡烛]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为证入解脱境界所必须具备的三种宗教智慧。分别是由听闻、思惟、修禅定所形成的。)
[蜡烛]六度: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就是六个从烦恼此岸到觉悟彼岸的方法。)
[蜡烛]十二因缘:1)无明;2)行;3)识;4)名色;5)六入;6)触;7)受;8)爱;9)取;10)有;11)生;12)老死。
(也称十二缘起支,佛教重要基础理论之一,是释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证得到的真理,其指从“无明”到“老死”这一过程的十二个环节。)
[蜡烛]四圣谛:苦、集、灭、道。
(释迦牟尼佛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蜡烛]三毒:贪、瞋、痴。
(指一切痛苦的根源——贪为饿鬼之源,瞋为地狱之源,痴为畜生之源。)
[蜡烛]五毒心(五毒):贪、瞋、痴、慢、疑。
(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蜡烛]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佛教称人生八苦。)
[蜡烛]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
(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蜡烛]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
信、愿、行:净土法门之宗要。
[蜡烛]四大: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蜡烛]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蜡烛]三善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天道、阿修罗道、人道为三善道。
[蜡烛]三恶道:佛教认为六道中,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为三恶道。
[蜡烛]五行:金、木、水、火、土。
(是中国自古以来道学的一种系统观,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
[蜡烛]三学:戒、定、慧。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
[蜡烛]四圣道:即声闻道、缘觉道、菩萨道、佛道。
[蜡烛]十法界:地狱法界、饿鬼法界、畜生法界、阿修罗法界、人法界、天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
(佛教术语,将佛和众生分为十大法界。分别是前六项称为六凡,后四项称为四圣,合称为六凡四圣。)
[蜡烛]五欲:佛教中指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
[蜡烛]六尘:佛教中指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境界。
[蜡烛]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蜡烛]六触:指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等六种作用。
[蜡烛]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其与六根、六尘,合称为十八界。)
[蜡烛]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
[蜡烛]十善业: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蜡烛]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蜡烛]四无量心: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舍无量心。
(佛教四种广大的利他心。即为令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而起的四种心,又称四无量、四等心、四等、四梵住、四梵行、无量心解脱。)
[蜡烛]佛学四德:常、乐、我、净。
(指大涅槃的果德,又称涅槃四德。)
[蜡烛]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蜡烛]四念住:又称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
[蜡烛]五种观想法:一、不净观;二、慈悲观;三、因缘观;四、界分别观;五、数息观。
[蜡烛]西方三圣:又称阿弥陀三尊。中间是阿弥陀佛,左边观世音菩萨,右边大势至菩萨。
(此处的左和右是按照阿弥陀佛的左手边和右手边。)
[蜡烛]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蜡烛]三世诸佛:即过去、现在、未来等三世的一切诸佛。又作一切诸佛、十方佛、三世佛。一般以燃灯佛代表过去诸佛,释迦牟尼佛代表现在诸佛,弥勒尊佛代表未来诸佛。
[蜡烛]六通:佛教名词,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
[蜡烛]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蜡烛]五浊:劫浊、众生浊、命浊、烦恼浊、见浊。
[蜡烛]三业:身业、口业、意业。(①身之孽业,杀、盗、淫;②口之孽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③意之孽业,贪、瞋、痴。)
[蜡烛]如来十号:佛有十种名号,即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蜡烛]正法、像法、末法:佛虽然已不在这世间了,但是佛的法运还没有结束。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二千年,从佛入灭算起,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第三个一千年以后,共有一万年的时间叫“末法”。现在是属于末法时期的第一个一千年,往后还有九千年。
[蜡烛]五力: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蜡烛]带业往生:修行改变之后,带业往生讲的是这个人曾经造过业障,或者犯过罪。现在修行忏悔罪业,还有留下的业障痕迹,是一些很轻的业,而不是带着重业往生。
带业往生带的是你过去的已经抹去的旧业的痕迹,不是带新业,如果带新业能够到天上、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话,那就是乱因果。
[蜡烛]四种觉:始觉、相似觉、随分觉、究竟觉。
[蜡烛]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自己。无我有两种:人无我、法无我。
[蜡烛]念佛的四种方法:持名、观像、观想、实相。
(1)持名:念佛的时候先要持名,在念经之前,一定要先讲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如何如何。
(2)观像:看着观世音菩萨的像念经,心里会纯洁。
(3)观想:脑子里观想观世音菩萨,但是观想很难,刚开始学佛念经的人,稍不留神很容易走火入魔。
(4)实相:实实在在看到的东西,也就是实实在在的,我不想任何东西,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不往脑子想。实相的意思就是自然的,不往心里去的东西,不要用心去执著地想,我要看到观世音菩萨。
[蜡烛]十大行愿: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法物常转;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蜡烛]执著:我执、他执、法执。
[蜡烛]三身:法身、化身、报身。#大乘佛教[超话]#

#邱天道泥灸[超话]# 【<邱大夫推荐•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医案>】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活血化瘀而不伤血、疏肝解郁而不耗气,临床应用及其广泛。近年来,在临床上对久治不愈之顽症,辨证应用血府逐瘀汤化裁取得满意疗效,现举典型医案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1•典型医案

1.1 反复发热

案例1:患者,男,70岁。因间断发热1年余,于2015年9月23日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自感周身倦怠,肢节酸痛,体温37.3 ℃,自服感冒药,体温仍持续在37.3~38.1 ℃,昼轻夜重,情志不遂时尤甚,伴口干不欲饮,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夜间睡眠差,每夜睡眠2~3 h,大便干结,小便黄。先后在多家医院做尿常规、血常规、胸部X光片、腹部B超、颅脑CT、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曾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清热解毒中药治疗,均未奏效,故求诊疗。就诊时患者体温37.7 ℃,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2次/min,面色萎黄无华,皮肤干燥,形体略瘦,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涩。中医诊断:内伤发热,辨证为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治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物组成:桃仁12 g,红花12 g,生地黄12 g,当归12 g,川牛膝12 g,鸡血藤9 g,桔梗12 g,柴胡9 g,郁金9 g,甘草6 g,炒酸枣仁15 g。3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三次服。复诊:患者情绪好转,自感疲倦减轻,夜间睡眠4 h左右,体温37.5 ℃。效不更方,上方继服5剂,诸症悉除。随访半年,未再发热。

按:长期低热属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灵枢·痈疽》曰:“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说明瘀血停积于体内,气血不通,营卫壅遏可引起发热。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内有瘀热,血瘀之轻者,不分四段,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后半日发热,前半日更甚,后半日轻,前半日不烧,此是血府血瘀。”该病例为内伤发热,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行气疏肝解郁、清心除烦为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方中当归、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祛瘀;川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柴胡疏肝解郁,并达清阳;桔梗宽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黄凉血清热,配当归又能养血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炒酸枣仁有养心安神之功;郁金疏肝解郁、清心除烦;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达到活血化瘀、行气疏肝、清热除烦之目的。

1.2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案例2:患者,女,82岁。因右下肢疼痛3月余,于2016年3月15日来诊。自诉3月前患带状疱疹,经抗病毒、抗炎等治疗后胁肋部疱疹消退,此后右下肢呈闪电样灼痛,入夜时痛如刀割,右腿皮肤有蚁行感,衣服触之则痛,情绪烦躁,寝食不安,行走困难,曾服用消炎镇痛药、维生素类及肌肉注射甲钴胺,效果欠佳。来诊时由家人以轮椅推入诊室,查腰椎及椎旁无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双侧(-),腰及双下肢皮温、皮色正常,右下肢外侧皮肤敏感,痛不可触,触之则过电样疼痛,舌质黯、边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涩。以血府逐瘀汤加减:黄芪15 g,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12 g,川芎9 g,延胡索15 g,牛膝12 g,柴胡12 g,枳壳9 g,白芍15 g,珍珠母30 g,甘草10 g,合欢皮12 g,夜交藤12 g。3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复诊:右下肢疼痛明显减轻,可下床行走,但衣服接触右腿皮肤时仍有过电样疼痛,守方继服10剂后,右下肢疼痛完全消失,行走如常人。

按: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是其主要症状和特征。疼痛的轻重和持续的时间因人而异,儿童及年轻人疼痛较轻或不痛,老年人疼痛较重且易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血脉受邪而生瘀滞,痹阻经脉,故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常合并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周围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害的结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化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炎症,使感觉传入神经阻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高所致。与传统中医理论“不通则痛”相符。结合患者夜间痛甚,情绪烦躁,舌质黯、边有瘀斑,脉弦细涩等瘀血之象,故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之血府逐瘀汤为主方治疗本病,辨证准确,处方合理,功效立见。

1.3 脑梗死后性格改变

案例3:患者,女,71岁,2018年8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彻夜不寐,曾在某精神病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治疗,效不佳,遂由家人陪同来诊。患者面色无华,性情焦躁,坐立不安,时而唉声叹气,时而暗自嬉笑,口气秽臭,喉中痰鸣,咯吐不尽,大便3~5日一行,质干难解,小便色黄,舌质黯、苔薄黄,脉细滑。颅脑CT示:大脑左侧额叶皮质下腔隙性脑梗死。治拟活血化瘀、泄火祛痰、宁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合癫狂梦醒汤加减。处方: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胆南星、郁金各12 g,益智仁20 g,黄芩、石菖蒲、远志、柴胡各6 g,牡丹皮9 g,栀子9 g,大黄(后下)3 g,芒硝(后下)3 g,枳实6 g,厚朴9 g。7剂,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2次温服。服后精神好转,入夜稍能安眠,大便每日1次,质软成形。上方去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继服10剂,配合盐酸吡硫醇片口服。随访半年未发,现能适应家庭生活,能与人正常交往。

按:无症状脑梗死多数患者可表现为头晕、肢体麻木、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该例患者主要为类似精神分裂的表现,依据症状,结合舌苔脉象,认为脑络瘀阻,神明不调,进而导致气血逆乱于上,脑络瘀滞,致气滞血瘀,脑络瘀阻,神明不调而致中风。“头者,精明之府”,脑络痹阻,则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异常,进而出现类似癫狂之症状。采用血府逐瘀汤合癫狂梦醒汤加减,诸症悉除。

1.4 肺间质纤维化

案例4:患者,男,36岁。因咳嗽反复发作2年余,加重1月,门诊以“咳嗽”于2019年1月9日门诊。门诊时患者精神差,面色黯滞无华,咳嗽,痰少而黏,活动后胸闷、气短,舌质黯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胸部CT提示:双肺下叶呈网状、结节状改变,蜂窝肺。西医诊断为肺间质纤维化。行抗炎药物治疗10 d,症状略有减轻,但患者口渴口苦,倦怠乏力,不能活动,活动则胸闷气短,咳嗽喘憋。中医辨证为气阴亏虚、痰瘀互结之咳嗽,治以益气养阴、化痰行瘀。以血府逐瘀汤化裁:西洋参6 g,川芎10 g,桃仁10 g,浙贝母10 g,三七粉(冲服)3 g,地龙12 g,麦冬15 g,丹参20 g,郁金15 g,炙枇杷叶10 g,天花粉15 g,焦三仙各12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2次温服。服10剂后咳嗽减轻,但活动后仍胸闷气短、乏力,舌脉同上,上方去炙枇杷叶,加黄芪15 g、赤芍10 g,继续服用30剂后,上述症状消失。

按: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一书中指出:“血瘀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明确地提出瘀血、痰水相互胶结为害的病理机制,为临床治疗“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等疑难杂症提出了具体有效的方药,堪称痰瘀同治之大家。清代名医叶桂对痰瘀相关学说卓有发挥,将众多疑难、幽深、久耽之疾称为络病,首先创立了“久病入络”学说,认为久病入络,须考虑痰瘀互阻之证。对以上病例,根据医家观点,沿用医家之方,进行辨证施治,喜获浮鼓之效。

2 体会

中医有“久病入络”、“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论述,明《普济方》载:“人之一身不离乎气血,凡病经多日治疗不痊,须为之调血。”《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清代叶桂云:“凡久病从血治为多。”清代王清任倡导“凡前方皆不效”、“百方不效”、“治之无一效者”皆可试用活血化瘀法,说明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疑难顽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临床上,笔者对难治之顽症、疑难病、久治不愈之慢性病,尝用活血化瘀法,屡屡奏效。一般而言,瘀血为患,当有疼痛、肿胀、出血、面色黎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瘀点瘀斑、脉涩等表现,但许多顽症久病,血瘀征象可能并不明显,故临证不可拘泥;另外,应用活血化瘀法要注意顾护正气,并针对病程、体质、年龄等,灵活变通,随症加减,尤其对妇女、老人等体质偏弱者,更要悉心斟酌,谨慎处方。#中医养生##首席健康官##慢动作大赏##泥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回答你:我的代理把她们的最后一次拼搏的信任给了我,我背负的是责任和使命❗️我宁愿自己不赚钱也得让你们赚钱❗️❗️❗️#瘦课Sooc最大团队##瘦课最大团队[
  • 19条适合发朋友圈的文案1、生活再遭,也不妨碍你越来越好2、世界治愈的是愿意自渡的人3、别太难过,这个世界就是针对心软的人呀4、所有动听的话,配上实际行动才有意
  • 春天里西姆太多的喧闹抛在耳畔与明月相伴春天不再遥远生活的烦恼可以忽略掉时刻要保持微笑人生匆匆容易变老还是把握当下有期待的日子总有些依靠岁月化成歌留在记忆哪怕忙忙
  • 来自45个国家的800家企业以及15个国家展团参加了本次展会,展览总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近年来,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多次组织“中国军工”展团参加国际防务展,通过
  • 从先行入户摸排到协助全员检测,从问候安抚情绪到引导上门核酸,从政策解答宣传到生活服务保障,从红色“跑腿”代办到特需情报搜集,网格员争分夺秒在若干角色中切换,成为
  • 分别代表的意思是:丁:福星 及第 财旺 登科 害:口舌 病临 死绝 灾至旺:天德 喜事 进宝 纳福 苦:失脱 官鬼 劫财 无嗣义:大吉 财旺 益利 天库 官:富
  • 【#银行春招# #浦发银行# 即将截止网申,笔试倒计时】浦发银行还有几天春招网申就要截止了,还没投递的小伙伴抓住最后几天抓紧投递哦!预计这两家的笔试在网申结束后
  • 【欧❤️ 与 ❤️ 非】@堂春三月 上 ❤️ 啦~【福利】:单品任选*4【时间】:3月22日开【规则】:转·花·艾·特·一·个·好·基·友并·关·注·我吖~✨
  • 说到真如的收获,因为真如只做老蜜蜡,所以就说说老蜜蜡,收获不大,花了60多万,都很零散,超过10w的收获只有2笔,其他都是这买一点那买一点,感觉价格体系被颠覆,
  • 我就没有任何经验,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最开始看别人发啥自己也发,发回去不卖,就被家里的姐姐唠叨,抱怨,发的什么乱七八糟的,她就说隔壁谁谁谁发的啥卖的好,我就
  • #黄天鹅鸡蛋[超话]##绘食小筑[超话]# 2022.02.22——最有爱的一天,愿亲们和最爱的人共度这爱意满满的日子,也愿亲们在这个“多爱”的年份,每分每秒
  • 幸好,我到的时候,姑姑还认得我,后来,爸妈,二姑,叔叔,大家都赶到了,每到一个人,奶奶都会在旁边告诉大姑说,“谁谁谁来啦,来看你啦”原来,人临走的时候,会渐渐失
  • 软装简约极简灰色系的卫生间现代极简风的家,还是比较受到年轻人喜爱的有不少人在要求软装设计的时候,会明确表示喜欢极简风格今天分享的卫生间就是简约极简灰色系屋主人也
  • 人生若只如初见,因此,有情不必终老,无情未必就是决绝,因为留在记忆深处,永远是初见时彼此的微笑…仙子~老师朋友们美文美歌]忙不一一回复今夜无眠,思绪飘浮,时间穿
  •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我们的“雨滴们”也有这样一双巧手,手工课上,他们教孩子们做出一件件精致的玩意。尽管头顶是阴沉沉的天空,心仍然风和日丽,因为孩子们在盼着
  • #大仙吃货集[超话]# ⭕️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问我,市场这边的潮汕菜有啥推荐的?这不就来了? 店名:【 和记潮汕饭店 】 人均:【 120 元|丰俭由人 】 地址
  • #樋口日奈[超话]#\#お待たせちました!#樋口日奈1st写真集 #樋口日奈 #乃木坂46 #ひなちま #今日はなにちま#福山润[超话]#【福山潤offical
  • #张若昀[超话]##张若昀# zry#张若昀雪中悍刀行# 为张先生读书的第3天很难说清偶像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好似一刹那春天的闪电 乍现过漂亮就好 限定的生活装饰
  • #凯源[超话]##王源21景从云集##王源1108生日快乐# 小宝生日抽奖条[赢牛奶]带#王源1108生日快乐# +祝福+车专+讠平抽两个小可爱付邮送[玉兔]❗
  • 痛别!巨星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