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风采# 【印遇龙带领团队破译猪的营养密码】瘦肉精、抗生素、重金属残留,曾一度让人谈猪肉而色变。#中国工程院# 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印遇龙带领团队,对猪的营养密码展开了30多年的破译。

“我们希望从猪嘴巴到猪屁股实现全程管控,顺应市场对猪肉品质和生态养殖的需求,让老百姓吃到放心的猪肉。”日前,印遇龙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如是说。

研究猪先养猪

要研究猪,必须自己养一头猪。30多年前,湖南小伙印遇龙在亚热带生态所建起了一栋猪舍。如今,不仅猪舍变成国际知名的亚热带农区畜禽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印遇龙也晋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自嘲是个“养猪院士”。

然而,养猪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猪笼子自己做、猪崽子自己抓、猪生病自己治……印遇龙从养猪、称猪到打点猪饲料,都是亲力亲为。几万公斤的饲料、猪粪、猪尿,都是印遇龙与团队一起托运收集。

为了研究猪的营养物质代谢情况,印遇龙和团队整天都要守着猪取样,猪舍每天都会传来猪撕心裂肺的嚎叫声,夹杂着工作人员来回追赶的脚步声。印遇龙回忆道:“给猪做手术非常难,一开始我们还不会使用麻醉剂,全程需要三四个人压住它,给它插管子,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被猪咬伤过,做完手术还需要护理它们。”

研究动物,不仅成本高,实验条件也苛刻。印遇龙以采集猪的血液举例,“血液除了定性还要定量,实验需要知道猪一天流了多少血,但采样非常不容易,猪会乱动,插管子会乱咬,连续给猪取血,导致它攻击性很强” 。

然而,对于印遇龙和他的团队来说,没有最艰苦只有更艰苦。“每次采集到的猪粪要弄干,早年为了不干扰周围群众的生活,我们都是把猪粪放在办公室里,关着窗子烘干,一日三餐都叫别人送饭进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印遇龙团队率先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回肠末端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系统测定,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生长猪有效氨基酸的需要量。这些研究成果被收入中国饲料数据库,在行业内广泛应用。

从猪饲料着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市场上猪肉产品紧缺,急需研制出高质量的饲料,让猪在最短的时间里多长肉。各种猪饲料的转化率究竟怎样呢?为此,印遇龙团队提出研究“猪饲料营养物质与代谢产物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新技术”。

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是指导猪饲料配方的重要参数。“如果仅仅用粪便分析方法,因大肠特殊环境的影响,数据会受到干扰;只有同时测量回肠食糜,才能得到真实数据。”印遇龙指出。

测量回肠食糜,传统方式是屠宰实验用猪,一个样品要用掉一头猪。中科院亚热带生态所研究员黄瑞林于1986年加入团队,他记得印遇龙在出国深造回国后引进的瘘管手术新方式,“在当时我们是国内第一家采取此技术的单位”。

印遇龙团队还发现,仔猪断奶会引起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堪称“最难养的猪”。于是,在阐明仔猪肠道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后,团队建立了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并开发系列新型饲料添加剂和仔猪饲料产品,解决了仔猪断奶后腹泻、采食量低和生长阻滞的问题。

“半胱胺、亮氨酸和牛磺酸等功能性氨基酸可调控氮代谢技术”,能在低蛋白水平上使猪的体形和肉质得到改善,避免了瘦肉精的使用;“氨基酸金属螯合物技术”,能在猪营养和生长效果无显著差异情况下,使微量元素得到安全利用……印遇龙团队围绕猪饲料展开了系列攻关。

针对我国蛋白饲料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氮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这一重大问题,印遇龙团队还创建了生猪氮磷代谢与调控技术评定新,用以解决传统饲料配制不当的难题,实现了猪饲料氮磷的高效利用。

圆生态养殖梦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生猪饲养总量和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的50%。生猪生态养殖事关我国万亿生猪产业可持续化发展,对保障国内乃至国际生猪产业和粮食战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让猪长得快?如何让“放心肉”上餐桌?如何实现生态养殖?这是印遇龙团队30多年养猪生涯所追求的三个目标。为此,他一直努力和产业界结盟,让中国生猪养殖变成技术创新的先锋。

印遇龙提出,生态养殖首先是从源头减排减量化。一方面从饲料出发,合理添加氨基酸、矿物元素,利用酶制剂、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减少粪便中N、P的含量。另一方面从粪便本身入手,包括减少冲栏用水,将实心地板改为半漏缝地板,改进饮水器避免猪群饮水浪费,改善猪群生活环境。

他带领团队建立了40多种猪饲料原料中磷、氮、氨基酸、淀粉等营养素消化利用率数据库,创建生猪低氮磷日粮源头减控技术体系,形成以减少氮磷过量排放为目的的系列低氮低磷饲料产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

如何解决畜禽养殖、环境保护及粮食战略安全三者之间的矛盾,长久以来都是各国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之一。为了管好猪屁股,印遇龙带领团队从提高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做起。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动物营养的有效吸收率提高了,饲料就用得少了,动物的粪便排放也就少了,养殖、环境和粮食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印遇龙说。作为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发起人,印遇龙希望联盟能推动探索一条生态养殖之路。

《中国科学报》 (2019-04-11 第5版 转移转化)

记者:沈春蕾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技:让农业充满无限可能 ——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见闻
  阅读提示
  11月中旬,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在南京举行,博览会以“深入推进双新双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突出“新”的理念,丰富“创”的内涵,做到理念上求新、内容上更新、形式上见新,将新农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乡村尽情展现。懒人种菜机、机械手臂采蔬果、气雾栽培蔬菜、生态共育机、智能花盆等好多你没见过没玩过的“黑科技”竞相亮相,让人们对于未来的农业发展充满信心。
  我省17家企业在创新创业展区和农业信息化展区参展,分别展示了我省的智慧农业发展、农业大数据与农业社会化服务、都市现代农业、农业政务管理、跨境农业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A 让现代农业更高效更简单
  有的人喜欢养花,但是却连最好养活的多肉和绿萝都养不活,花儿们不是渴死就是涝死,实在苦恼。11月15日,当记者在博览会上见到这款会叫渴的“智能花盆”的时候顿时眼睛一亮。这个花盆采用智能APP来监控植物的生长状态,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施肥,智能APP都会提醒。当花器花盆与传感器、单片机、通讯模块、APP等物联网技术逐渐融合后,智能花盆成为“互联网+”技术在花卉产业的一个典型窗口。
  科技让人们的生活更有效率,也让农业更高效。高效农业不仅施肥更少,而且产量更高,同时满足人们对纯天然绿色食品“质”和“量”的双重追求。在我省创新创业展区,被称为墨西哥“玉米之父”的克鲁斯正在给人们介绍墨西哥玉米密植高产技术,克鲁斯带领的墨西哥艾特尔公司已连续19年创造和刷新了墨西哥玉米高产纪录。我省引进了克鲁斯的技术后,由寿阳嘉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进行园区建设和农业生产,这是国家农业农村部在我省建立的首个中外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园区采用克鲁斯的种玉米技术,以“垂直深松土壤、科学整地、秸秆还田、适度密植、配方施肥、有机无机结合”的集约化经营方式,玉米六小时内同时出苗,出苗率达到了98%以上,科学配方施肥每亩实际用肥70公斤,比平时农民自己施肥减少了30公斤的肥用量,样板田平均亩产1092公斤,实现我省旱地农业的最高产,让种玉米成为“精细活”。克鲁斯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种玉米模式,不用覆盖地膜,为农民节约成本,土地也健康、乡村更加美丽。”
  晋中金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从田间到餐桌一条龙服务”项目获得这次博览会“新希望杯”第二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总决赛成长组优秀奖,公司代表冀旭妍说:“我们公司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目前市场最推崇的一种模式,从原粮收储开始,形成‘玉米种植→粮食收购加工销售→饲料加工→种禽(种猪)养殖孵化(繁育)→肉鸡、生猪养殖→屠宰加工→肉食制品加工→物流营销→餐饮服务’‘从田间到餐桌’的闭环发展模式,全程可追溯,更安全、更放心。”

  B 让小农户与大市场衔接更有效
  田地里的变化天翻地覆,猪圈里、鸡棚里的变化也不小,当我们还在庆幸给饲养的每一头猪贴上耳标的时候,这样的方法已经被发达地区弃用了。人家的猪圈里现在用上了语音技术和摄像头。过去收集记录一个猪舍的档案信息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通过语音技术和“猪脸识别”只需要十分钟。摄像头能够24小时去记录、监控猪的行为、体温、心跳以及疾病。养猪比养小孩还要精心,最重要的是精心但不费心,节省了好多人力投入,也便于集约化生产。
  在山西微农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展台前,公司CEO姚永彪也向记者演示了将北斗信息终端装备于农用机械,通过系统平台为机械化播种、收割、深松、秸秆还田等农机作业的全程监控和记录。这些数据的采集为农机作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公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山西中农富神高原作物农业研究有限公司依托科研院校的专家和科技资源,专注一站式农业高科技服务,他们设计的静乐县堂尔上乡玛卡育苗温室、神峪沟黑枸杞育苗温室工程、原平农校现代农业智能连栋温室都深受农民欢迎。
  屯留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也参加了这次展会,作为全国首家县级托管中心,屯留县按照“菜单式指引、合同式托管、保姆式服务、管家式经营、网格式管理”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六核心管理、三环节套餐、网格式管理”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模式。如今,全县10个乡镇实现托管服务面积15万亩,占到全县粮食作物面积32.6%,累计服务农户1.2万户,亩均增收21.3%,率先在全国蹚出了山地、丘陵、平原全地域农业生产托管的“屯留模式”,解决了农民“种不了地”“种不好地”“种了地不合算”等问题,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C 让“互联网+农业”多业态发展更快速
  农业是历史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最年轻充满朝气的产业。
  国家苹果大数据公共平台、自动循环水进行工厂化养殖的“蟹公寓”、3D打印制作的奥特曼甜饼等等“物联网+”“互联网+”新技术让人眼花缭乱,也将毫不相干的各个行业紧密融合在一起。
  如何根据土壤选择肥料或者进行肥料配比?面对面请教专家?out了!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大数据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农业”的技术优势,建立覆盖山西全省2.9万多个自然村的数字化测土配方系统,基于养分平衡法向目标区域(村)在线提供主要粮食作业配方施肥方案,测土配方可以实现一键配方及追肥配方模式,并根据目标区域的土壤耕层厚度、耕层质地、灌溉方式、平整措施等实际情况对最终配肥量进行调整,还可以通过下载手机APP随时随地获取配肥方案。
  呵呵,真的是一键搞定。不仅可以基本满足全省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土肥管理部门、政策决策部门对智能测土配方、土壤养分数据管理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养分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助于实现农业农村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
  同行的记者小刘好奇地点开家乡运城的农业APP,选择“闻喜”,页面上立刻跳出各个村庄供选择,她毫不犹豫地选了老家“郭家庄镇”,郭家庄镇宋店村的地块就全部显示出来了,地块信息、种植作物、目标产量、化肥品种一应俱全。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张图管到底”,将所有数据汇总,根据不同搜索条件,灵活展示所需数据,将政府服务与企业需求紧密相连,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内部沟通效率。据展台人员介绍,运城市农业大数据平台基本数据覆盖运城13个县市区、3173个行政村,致力于解决“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给谁贵,中间买谁家农资最实惠”,开展跨区域、跨领域的大数据深度融合研究。价格行情检测预警系统覆盖蔬菜、水果、水产品、粮油、畜产品等五大类农产品,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业内专家指出,农业与技术的跨界深度融合,形成了“物联网+”“互联网+”“农业+”等多业态的齐头发展。储藏保鲜、个人订制等延伸型农业,创业农业、康养农业等体验型农业,在线农业、数字农业等智慧型农业,为农业发展开拓出一片广阔新天地,为农民搭建了一个新的致富平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记者 王秀娟文/图

#南充搜索#【总投资5亿元 建川东北最大粮油调控中心】川东粮油调控中心项目是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的战略布局,是西北粮食通过兰渝铁路入川的首个物流节点,既是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 又是省政府重点项目和省重点“粮安工程”之一。目前,该项目一期12栋低温平房仓已建成投用,储物容量达10万吨。该项目一期工程储备的粮食种类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目前,该项目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准备,主要建设加工区域。三期工程主要修建铁路专线,届时将建成3万平方米的物流中转仓。 整个项目占地335亩,总投资5亿元, 已完成投资1.3亿元, 计划2020年全部完工。全面达产后,可实现年营业收入2.5亿元。via 南充播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高校期末“神考题”:决定恋人生死,你出石头还是布?学生答案亮了...
  • Marin退役了,还有这些老将仍在赛场征战杀伐
  • 最长寿男性去世,日本老人享年113岁
  • 《少年的你》发布新剧照 易烊千玺囚服造型亮相
  • 刚刚,国家统计局公布2018年中国经济成绩单
  • 陈汉典回应演小品 什么情况?被吐槽尴尬:我会继续努力
  • 春运正式开启 无人机保驾护航
  • 蔡徐坤成NBA贺岁形象大使,你怎么看
  • 最长寿男性去世 113岁的他竟有这爱好……
  • 李娜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她又成了中国历史第一人
  • 又一部毁经典?《情书》将翻拍中国版,也许这样就能成功!
  • 中国驻马里维和人员遇袭 联合国强烈谴责 到底谁干的?
  • 统计局回应“富士康大规模解聘”
  • 匈牙利公开赛国乒包揽五冠!陈梦女单再度封王
  • 玄彬孙艺珍恋情终于真相了&分手后的阚清子,真的让人怕了!
  • 罗斯绝杀太阳,狂砍31分第三节17分,全场球迷高呼MVP
  • 硬核物业:山西小区人工造雪,增加年味儿!
  • 小米第二次回购出手救市,因半年股价已折半
  • 2018年我国GDP首破90万亿,增长6.6%
  • 终于真相了!施瓦辛格发文悼念是怎么回事?还原背后真相详情始末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