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 刘戈:灵活就业有赖社保体系创新】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数据,即将到来的2022年就业季,将有1076万名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高校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1000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全球疫情防控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型任务艰巨的背景下,我国今年的就业环境并不轻松。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大量接触类服务业受到影响,餐饮、旅游、娱乐领域形势严峻,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升至5.8%,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面对就业压力,今年高校毕业生中的一部分很可能将加入灵活就业的队伍。在过去两年,中国灵活就业的人口增加了近三倍,已经达到2亿人,占我国城镇就业人数的一半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七个中国人当中,就有一个是灵活就业者。在可预见的未来,灵活就业者的绝对数字和在总就业人数中的占比都会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灵活就业人口的快速增加也与中国劳动力产业结构转型有很大关系。当前,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的转型之中,从发达国家过去的经历看,在这一过渡时期,劳动力从工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迁移的速度会明显加快。据观察,在美国上世纪50-60年代,日本上世纪80-90年代,这种变迁速度都大幅提升。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公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的比例,从2013年56.8%下降到2020年的48.1%;而从事第三产业的比例,从2013年的42.6%增长到2020年的51.5%。在最近两年,这个数字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

新冠疫情的不期而至,让这种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出现加速。互联网平台的成熟和壮大成为这种转型的另外一个加速动力。餐饮配送、家政服务、共享交通、数字营销、直播和短视频等领域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者,据统计,中国已经有7800万人成为依托平台的灵活就业者。

但也要看到,目前在中国,无论是传统的灵活就业者还是依托平台就业的新型灵活就业者都面临着劳动关系界定和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的挑战。目前在中国传统服务行业中,企业与员工建立正规劳动关系的努力一直收效甚微。如在餐饮、酒店、旅游、装修、美容美发、家政等行业,和员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为员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仍占少数。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的比例约55.7%,比2019年增加约11个百分点。

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平台就业已经成为劳动就业领域的新问题而得到重视。原因在于,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平台经济带来的变化中无法完全找到合适的匹配方式。在平台上获得劳动机会的就业人员和平台之间既不是传统的雇佣关系,但又具有巨大的依赖性。平台掌握着就业人员的业务来源、考评方式以及时间和行为方式,但大多数平台不愿意或者其商业模式不适合将平台从业者作为员工,与其签订正规的劳动合同。在现阶段,国家强行将平台从业者纳入正规就业的管理轨道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

从目前情况看,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保问题上不愿参、参不起是普遍现象,个别超大城市依然未能放开外省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限制,导致大量就业者无法参加养老保险。目前虽然全国有4亿多人参与了职工养老保险,但其中有大量灵活就业者即使有账户也并未按时缴纳保费,这在一定程度上让社会保障兜底的功能无法实现。

我们需要从观念上改变对灵活就业的看法。无论从社会公平正义还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将灵活就业当作一个应对就业压力的临时性应付方式是不可行的。沿袭长期形成的“农民工”制度的理念,把灵活就业者当作就业的“蓄水池”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错误看法应当得到纠正。目前,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来源有一定的重合,他们也应当成为城市化的主要力量,因此在政策设计上不能再把回乡作为灵活就业人员的归宿。

另外,新就业形态的变化客观上还需要制度创新,目前实行的职工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种方式已经和真实的就业方式无法契合。灵活就业不是特殊情况下的权宜之计,这需要相关部门在社保兜底的制度创新上有所作为。是否可以创立专门针对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保方式,在参保金额、缴费方式、国家补贴等方面进行专门设计,以更加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的需求,需要新的探索。(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青州年宵花卉行情创历史最佳
作为中国花木之乡,花卉一直是青州的“当家”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青州花卉种植面积达13.1万亩,年产值98亿元,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年交易额120亿元。2021年青州年宵花价格平均涨幅30%,创下历年来最佳行情,青州花卉以340亿元的品牌价值蝉联山东省农产品基地品牌评价第1名。

青州花卉产业是如何做到经久不衰、日渐红火的呢?“究其原因,我们一方面不断提升花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大科技支撑,大力实施‘科技兴花’工程,同时积极拓宽花卉销售渠道,加快构建花卉电子商务体系,让青州花儿越开越艳、越走越远。”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郑栋鹏说。

花博盛会助力花卉品牌越叫越响

临近年关,中国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异常火爆,大花蕙兰、蝴蝶兰、仙客来、红掌、凤梨等年宵花卉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客商前来选购。

在芳华园艺,老板吴秀臻正忙的脚不沾地,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随着青州花卉名气越来越大,客户都自己找上门,我们的花儿根本不愁卖。”吴秀臻高兴地说,“今年花卉价格很不错,销量也好,光蝴蝶兰的销量就超过20万盆了,红色的大辣椒最受欢迎,已经卖断货了。”

年宵花的红红火火映射出青州花卉产业的蒸蒸日上。为打响“青州花卉”品牌,从2001年开始,青州市每年都举办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通过“室内专业会展,室外花卉旅游”的办会形式,不断提升花艺景观档次水平,做好花卉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交流平台,推动了青州花卉产业的发展。20年时间,青州花博会实现了由县级到国家级的飞跃,参展客商累计达到1.4万余家,观众达到469.6万人次,现场交易额达到11.47亿元,被山东省林业局、省花卉协会确定为山东省花卉交易会永久会址。

“花博会不仅展示了花卉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为业内外参观者提供了一场花卉饕餮盛宴,更为青州花卉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了信息及科技交流的平台。”郑栋鹏说。在花博会的带动下,“青州花卉”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高,2019、2020连续两年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品牌价值测算工作中,“青州花卉”都名列农业品牌全省第一。

为进一步提升“青州花卉”知名度,该市还积极推广“青州花卉”统一标识的花卉产品包装箱、封箱胶带、花盆等制品,探索设立“青州花卉”展销窗口,开设8条花卉物流专线。同时,深入挖掘花文化资源,大力培育“以青州花文化为特色,以赏花、品花、品茶、购花、休闲为重点”的花文化产业,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重点花文化基地”,“青州花卉”品牌越叫越响。

科技赋能青州花儿越开越艳

在山东绿圣兰业花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花卉大棚内,一盆盆蝴蝶兰竞相开放,姹紫嫣红,放眼望去,犹如进入了花的海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蝴蝶兰品种绿圣玫瑰,花期特别长,能开120天。”公司研发部经理封国安说,“这种花的花瓣特别厚,花序排列很整齐,销量特别好,这些都是客户预定了的。”

有自己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绿圣兰业深谙这个道理。从2008年开始,公司每年从产品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组建组培室、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先后与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等建立科研生产联合体,目前,公司已自主研发蝴蝶兰新品100多个。

要在全国花卉产业中有发言权,科技是最有力的支撑。为此,青州市大力实施“科技兴花”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持续加大花卉创新研发投入,扶持发展科技研发型花卉龙头企业,花卉种苗产业迅速发展。如今,该市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达到15个,建成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0余家,科隆园艺、奥斯特生物科技等6家企业都已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由生产型向种苗研发型企业转型。

该市还不断加强花卉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始终保持与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先后引进4名博士、13名硕士、2名专家来青开展科研合作,吸引1000多名大学生来青创业发展。每年组织举办花卉产业高端培训班,做好花卉生产、管理、技术人才以及较大规模花卉企业负责人培训,培养花卉科技人才130余人。

同时,大力培植花卉种苗育繁推一体化,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与日本、韩国等专业株社合作,先后引进凤梨、蝴蝶兰、多肉植物等新品种2000多个,引进的蝴蝶兰反季节栽培、冷凉花卉等5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达4万亩,年增效益达1.2亿元。加快自育新品种的快繁和推广,奥斯特园艺矾根、一叶兰等冷凉花卉种苗产量达500万株,绿圣兰业日产蝴蝶兰种苗1万多株,全市年产花卉种苗突破6000万株,60%以上的花卉品类实现了优化更新。

电商直播助推花卉越走越远

“在我面前放着的这盆年宵花叫蝴蝶兰,大家看一下,三种颜色特别漂亮,旁边这棵叫金丝雀,观众朋友们喜欢哪一种颜色,可以在公屏上给我们留言……”1月20日,在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多沫园艺的销售主播赵静静正在通过手机直播为消费者展示蝴蝶兰等年宵花。

另一边,方领园林绿化有限公司的员工王冠华正忙着打包发货,将蝴蝶兰放进泡沫箱中,配上棉花、暖宝宝加以保暖,最后再包上一层保温膜。“快春节了,蝴蝶兰、宝莲灯这样的年宵花,近期销量大涨,我们打包都要做好保暖措施,保证花儿的品质。”王冠华说。

在线展示、直播带货,年宵花线上交易红红火火。为应对花卉消费转变新形势,青州努力推进“产业支撑,电商拉动,集群发展”的特色花卉电商实践,抓平台建设、抓主体培育、抓配套服务,让花卉这个传统产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线上带货助力线下花农花企销售,拓展花卉销售渠道。如今,青州花卉电商发展到近550家,交易额突破30亿元,多肉植物线上销售达到了95%以上,线上销售占到交易总量的三分之一,青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多肉和盆栽类电商货源地。

为进一步加快花卉产业“智慧化”步伐,让青州花卉融入更多“数字基因”,该市还和建设银行联合开发了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整合了花卉产业的科学种植、线上交易、大数据分析、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资源,通过产业融合,为企业搭建网络平台,将生产、经营、电商、仓储物流形成整体线上系统,推动电商产业实现聚集发展,绘制出了花卉产业全景“一张图”。

如今,青州已有网销额3000万元以上的电商示范企业23家,网销额1000万元以上花卉合作社、经销业户60余家,依托百亿级花卉产业集群和完整的花卉产业链条,花卉电商产业实现了聚集发展。“我们从培训、孵化、运营、直播、辅材提供、打包发货等全产业链条向花卉直播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公益性服务,线上线下齐发力,今年的年宵花交易额预期可达到36亿元,同期增长63%。下一步,我们将聚力推进现代花卉上档升级,为千年古城新崛起贡献‘花样’力量。”对于花卉产业的未来,郑栋鹏信心满满。

绘就中俄科创新篇章——《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详解

  2020-2021年是“中俄科技创新年”,是两国关系步入新时代后的第一个国家级主题年,是两国从战略高度擘画科技合作的重大举措,也预示着中俄各领域合作将获得更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

  2020年8月26日,两国元首宣布中俄科技创新合作年正式启动以来,基于《2020—2025年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的双边各层次合作,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

  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领域实施联合项目

  双方利用现有的物质和智力资源,重点在以下优先方向开展研究:数字、大数据、人工智能、无人交通系统、新材料与纳米技术、能源与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绿色农业技术、地球科学、海洋技术、精准医疗、生命科学、生物医学与工程、认知和神经科学以及双方商定的其他领域。双方支持在优先领域开展联合前沿性研究,包括交叉学科项目。

  双方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科研合作,在对等资助原则的基础上,开展联合项目征集,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项目;提高青年科学家在联合科研项目中的占比;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举办联合研讨会、专题讨论会、论坛、圆桌会议、网络研讨会和展览会等;推动建设联合科研中心、实验室以及科研团队;支持与发展基于“大科学”装置的联合科研活动;丰富大学生、研究生和青年科学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形式与实践;支持宣传两国科研成果的联合学术期刊以及国际刊物;加强在社会经济与科技创新优先发展方向预测方面的网络协作;在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框架内开展科技创新领域的多边合作。

  拓展在创新领域的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应用体系,提升两国国民经济综合体的经济与工业潜力,双方努力拓展在创新领域的合作。

  推动“中俄联合科技创新基金”的建立与发展,该基金于2019年由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联合设立,投资支持旨在发展中俄经济关键行业创新技术的项目,并实现项目商业化;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研项目;搭建科技界、产业界与金融界之间跨界协同的长效创新平台,如共建国际创新创业中心、产业园区以及覆盖从创意到产业应用成长全周期的新型研发机构;扩大中俄地区间的创新对接与协作,包括创新集群与科技园区之间的合作;建立最佳合作实践案例数据库,建设两国地区城市与创新集群的动态数据观测与分析中心,发展专业化、智能化的信息共享平台;鼓励地方创新集群在中俄境内互设创新合作机构、办公室或代表处,推动联合科研成果在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境内实现产业化及商业化;支持双方相关机构组织和举办中、小型企业的创新项目竞赛;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基金建设,激活科研成果应用满足工业需求的商业化机制。

  加强科研人员交流互动、高质量培养青年人才

  双方采取积极措施,努力构建知识培养体系,促进两国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教工作者的学术交流。

  这方面具体包括:开展双边长、短期学术进修、暑期学校和学术互访,促进中俄科学家、青年学者之间的经验交流;支持在联合研究计划和项目框架内的科研人员交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开展人员培训、职业技能提高及科学教育中心之间的最佳实践交流;开展双学位项目,包括联合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论文;以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基地,开展双边长、短期教育交流、进修以及生产实践活动;探讨在中俄优先合作领域依托两国高等教育机构创建联合科学实验室以及虚拟科研中心。

  共同开展国际大科学项目

  对于在国际大科学项目中的成功合作,中俄双方均感到满意,双方有意共同开展和参与由中俄发起的国际大科学项目。

  双方决定,将全力推动在基于超导粒子加速器的离子对撞机(NICA)大科学装置框架下的互利合作,将在NICA大科学装置框架下开展子项目合作,并共同为子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双方同意就中国与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事宜进行积极磋商,在联合核子研究所框架内,以及金砖国家(金砖国家科研设施与“大科学”项目工作组)科研与创新合作多边倡议框架内推广合作的成功经验。双方有意在微生物大数据研究网络、先进同步辐射源和加速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积极推动建立流行病学研究与发展国际数据库。

  中俄两国在一流高校、世界级科学教育中心方面开展合作。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进一步加强与扩大合作。

  联合举办科技会展等活动

  双方商定,在包括“中俄科技创新年”的活动框架内继续举办专题会议和展会(如圆桌会议、学术会议、展览),包括在哈尔滨和叶卡捷琳堡举办的中俄博览会框架下的中俄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问题圆桌会议、中俄科技创新日、中俄高技术论坛、中俄青年科学家论坛、中俄创新对话及其他专题会展活动。

  中方欢迎俄方代表团参加每年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深圳)、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中国国际工业展览会科技创新展(上海)、中关村论坛(北京)以及其他在中国举办的科技与教育展览。俄方欢迎中方代表团参加每年在俄罗斯举办的年度论坛和会议,包括但不限于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圣彼得堡国际创新论坛、东方经济论坛(符拉迪沃斯托克)、 Startup Village会议(莫斯科)、开放创新论坛(莫斯科)等其他国际论坛和展览。

  预设与多边机制接口体现《路线图》的包容性

  科技与人文并举是《路线图》的一大创新点。人文属性在《路线图》中得到了应有的体现。中俄双方都认为,必须特别重视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这不仅是增进两国人民理解与互信的基础,也是有效应对目前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的基础。《路线图》以单独文本段落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进行了表述,把“高质量地培养青年人才”作为保证人才供给的重要举措,支持宣传两国科研成果的联合学术期刊和国际刊物,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传播推广激发民间合作意愿,给予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适当的荣誉激励等。

  预设与多边机制的接口是《路线图》的另一大创新点。全文共有6处具体倡导与第三国、国际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和国际科学技术信息中心开展合作。中俄科技创新合作不会独立于外部世界而存在,因此《路线图》是包容性的,而非排他性的。《路线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深化与其他国家在国际组织框架内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作者系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秘书长、副研究员)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骂烈士母亲被解聘!无良媒体人身份遭扒
  • 什么?兰州牛肉面计划申遗?
  • 优步自动驾驶事故 首例无人驾驶车撞人致死案!
  • 韩防长:争取在4月前公布重启韩美联合军演时间
  • 张琳芃停赛恒大有三人可选,斯帅若用他卫冕中超真没戏
  • 滑翔伞碰撞引出的空中交规
  • 【聚焦】中传女生被害案二审维持死刑判决(附案件审理始末)|聚法案例
  • 国际资讯:冰释前嫌!德国总理默克尔访波兰 强调重新加强两国合作
  • 突发 | 法国前总统萨科齐再次被拘留
  • 委内瑞拉谴责美国对石油币禁令
  • 【震惊】丧心病狂!女高中生因拒绝求爱被男生泼硫酸险毁容!
  • 美国11岁男孩射杀棕熊,拯救全家性命
  • 黄子韬与SM解约诉讼案在韩国最终败诉,两家的粉丝态度截然不同!
  • 【娱乐星八卦】林志颖娇妻疑怀二胎 Kimi将迎来弟弟或妹妹?
  • 白领热衷踩"风火轮"上下班 交警部门:"代步神器"不得上路
  • 【解析】击败勇士马刺骑士!火箭一数据创本赛季纪录
  • 李克强:抗癌药品力争降到零关税
  • 中国无人坦克亮相备受关注
  • 要幸福就要奋斗!习主席最新讲话,这12句话特提气!(附全文)
  • 周杰伦女儿都会滑冰了?时间都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