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惠州一绝 / 食荔枝
苏轼〔宋代〕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注释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赏析
 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创作背景
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68篇诗文 ► 3449条名句

——来自古诗文网

《王福庵篆刻赏析100例》,朱琪编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2020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朱琪先生这部著作乃是以一问一解的方式讲述王福庵的篆刻特点,其着眼点主要在篆刻风格上。我觉得这种写法难度比较高,如果是讲述多位篆刻家,挑出他们的代表作倒比较容易,而针对一个人的篆刻举出100个例子,还要逐一解读,这是非谙此道者难以到达的高度。

朱先生在前言中先对王福庵的生平做了简介,原来王福庵家庭为琅琊王氏分支,祖父王言为嘉庆举人,父亲王同乃光绪进士,王同有四子,福庵最少,王同喜欢考证金石碑版,这个爱好为福庵所继承。对于篆刻所本,福庵自道:“余年十二即解爱好印章,见汪、丁两氏印谱辄心仪焉。”

12岁时就爱好篆刻之学,尤其喜欢翻阅汪启淑和丁敬两家的印谱,想来王福庵的治印生涯是从模仿两家印谱起步,而到了1904年,在其25岁时,他就与丁仁、叶铭、吴隐等筹划创立西泠印社。然而,其早年工作却与篆刻无关,他在沪杭铁路局、湘鄂铁路局等处工作,1920年受聘于北京临时政府印铸局,1924年因清室善后委员会之聘,出任古物陈列鉴定所委员,于此期间参与了《金薤留珍》的钤拓。此谱乃是民国印谱中的名品之一,市场所见均为套色石印本,寒斋所藏亦是此物,而我以往并不知道王福庵也参与此事,此乃拜读朱琪这部赠书的收获之一。

1936年,王福庵辞官定居上海,以鬻书鬻印自给,这一年他51岁。1945年他将《福庵印稿》78册捐赠给合众图书馆,1959年又将毕生篆刻精品300余方捐赠给上海市文管会,以此可见其高风亮节。朱琪先生说,福庵先生性情平和宽厚,乐于奖掖后学,其著名弟子有韩登安、顿立夫、吴朴堂、高式㷱、冒怀苏等多人。

对于王福庵的篆刻根源,朱琪点明源于浙派,而后谈到浙派篆刻以西泠八家为代表,但八家风格各异。朱琪根据审美追求和发展脉络,将它们分为两派:“其中丁敬、蒋仁、陈鸿寿、钱松一路,意偏于拙,刀法挥洒不羁,富金石韵味,且更见性情。黄易、奚冈、陈豫钟、赵之琛一路,偏于用巧,刀法内敛,风神秀雅,多书卷气。”而后提到:“晚清时期,赵之琛成为浙派篆刻集大成者,其后名家中赵之谦、徐三庚亦皆受浙派影响,浙派篆刻受到新的审美风尚熏染,因此最终走向与其他流派相融合的道路,形态更加多元。”

接下来朱琪讲到王福庵是他的太老师,而其本师乃是王一羽先生。王先生曾向朱琪讲述自己的拜师经历,根据那时的惯例,拜王福庵为师,需上束脩金条两根,这在当时可谓一笔巨资,但因是陈锡钧所召介,福庵先生不肯收束脩,只要求花一角钱去买梅红帖子,写上“受益门生王一羽百拜”即可,但:“羽师乃花了几百元买了八色礼物,其中有四瓶白兰地、八斤桂圆、八斤蜜枣……装了半个三轮车。”

可见那时的拜师之礼是何等隆重,不过看到这里我会忍不住地想,朱琪先生拜王一羽为师时,他的拜师礼又是些什么东西。

本书的封面图案是一枚放大的印蜕,乃是王福庵所刻的苏东坡词句。近来在写东坡寻访之文,陡然见到此印中的“我欲乘风归去”,顿感欣喜。当年东坡因乌台诗案而入狱,据说神宗读到这几句时,感叹说:“苏轼终是爱君。”我好奇于王福庵为什么把这三句刻成一方印章,于是在书内找到朱琪先生的解读。朱先生先是将边款列于上:

戊寅长夏,北窗高卧,取东坡词句作印。时正避兵沪上,日刻一印以消磨岁月。福厂居士王禔。

那时正在进行淞沪抗战,王福庵避兵上海,每天刻一印来解忧,显然他并未对“终是爱君”进行联想。朱琪先生在解读该印章时认为,王福庵先生是借印遣怀,着眼点更多的在于治印时的谋篇布局,他首先认为:“此印为王福庵细朱文多字印的代表之作,尤其可见其章法排布的高超本领。多字印费安排,总经妥帖为上。”接着解读出福庵先生在布局上的想法:

第一步就是要把印稿设计好。印稿的设计考验作者分朱布白的能力,要领则在于“均匀”二字。这样的多字印,首先要判断大的字势结体是以横向为主导,还是以纵向为主导,然后估量出平等的横(或纵)笔之间的间距,并按照大致相等的间距来安排笔画,这样就可以保证章法上的大体匀称。

我在此书中还找到了王福庵篆刻的其他东坡诗句,比如“人间何处有此境”、“时得一二遗八九”,可见福庵亦深喜东坡诗文。就印文的内容论,我尤其喜欢“有好都能累此生”,虽然此句非东坡所言,却道出了癖于收藏者的囚徒困境。

相比较而言,我更多的关注藏书印,朱琪先生在本书内选了一枚“麋砚斋藏书记”,此印边款为:

寒松老人云:藏书籍书画印宜作朱文,藏金石碑拓宜作白文。余谓藏书印不但宜作朱文,其印式更宜窄而长,庶不致将印文压入书行。老人颇韪余言。今得此石适合藏书印之用,因刻此印。乙亥七月七日,福厂并记于麋研斋。

福庵先生将寒松老人的话更进一层,可见其深谙藏书印之真谛,难怪其所刻之印为后世所喜。可惜先生早在1960年已归道山,余生也晚,无法向他求得一枚藏书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是这种细节,让人盯着它看好几个小时还是觉得很有意思,会赞叹画家在这里或者那里使用了那样的色彩。但是说实话,好的演员也得碰到好的剧本,老曹的作品并不少,包括电影
  • 另外太岁年的缘主一定要多加注意提早化解为宜【测命理,避吉凶,知未来】⚠️命虽注定,但运是走出来的,要想命运更顺畅就需懂得如何把握好改善自己的运势。#八字命理占卜
  • 接下来就是鬼打墙的走不完的石坡,庆幸我出发前买鞋时碰到一胡子哥告诉我要照顾好自己(后面再写)我每一步踩稳了才走,上下山都没扭伤[泪]走到接近7km看见瀑布,有一
  • 除此之外,他们有升级的愿望,有一支非常好的队伍,有一位号教练,我以前只知道他是一名球员,也看过他的访谈,但我从他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感觉,当我们交谈时,我真正感觉到
  • 又开始看海市的剪辑了,杨幂的海市女装真美,男装很飒,演的很好,各种剪辑我都很喜欢呀[送花花](有一张蜜蜂产出的动图没找到,就是上半部分少时方小公子眼里意气风发,
  • 那时的我经常开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个人,一辆车,一部相机,不做攻略,随遇而安,虽然会错过很多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却~也乐得自在。#春游季##不负好春光# 这是
  • #摩登兄弟[超话]#[给你小心心]#刘宇宁巴黎欧莱雅护发大使# 时光是思念、时光是陪伴 ,我只想给你最美好的心动,因为遇见你时,你很暖、你很好,我喜欢你,
  • 正常人一天消耗热量为2000到2400大卡,所缺少的1000──1400大卡就需要燃烧脂肪来补足(只有营养均衡的情况下才会燃烧脂肪,不然只会消耗肌肉。为什么喝奶
  • 以“小支点”撬动“大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群众增收困难……”7月18日,回忆自己刚到团庄村的印象,西岔镇团庄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
  •   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提升工作,通过大数据赋能,全力打通小微企业和工商业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打造了“泰融易”泰山智慧产融信息服务平台,与
  • 后来我从他同事处得知,当时他提离职时,原单位领导还挽留他,也和他分析利弊,也告知他五天制八小时工作,逢年过节有有福利,算上季度和年终奖,差不多发了18个月的工资
  • 豆类长假期间美豆指数维持振荡反弹的走势,粕类相对偏强,消息面整体平静,季度库存报告显示,9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3.01亿蒲式耳,低于市场预估区间3.21-3.6
  • 我希望你遭受刚刚好的痛苦,能让你学会同理心。我希望你遭受刚刚好的痛苦,能让你学会同理心。
  • 而三亚最冷在13℃左右,最热高达40℃左右在这里我们拥有世界前三的红树林群在这里不用担心生活成本过高,不用高昂的运输成本,再加上靠近广东,蔬菜,肉类新鲜而又便宜
  • 分享: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阴阳应象大论》讲:“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为阴邪,易伤阳气。早秋时节湿邪伤脾,不仅会导致肺气亏虚,还会导致机体阳气不足。
  • 小透明在此谢谢大家这几天的赞[兔子]谢谢你们[兔子][鞠躬][心][心][心][心]【简单讲解一下我的秘方面膜】 最近很多人加我微信,我都没有时间询问 ,很多
  • 觞阙也是一条好龙,小强也不错,放下了仇恨懂得了苍生。#苍兰诀##我爱苍生 也爱一人#“爱是尊重,是付出,是守护,是勇气,是保护彼此的铠甲。
  • 2、人家兄弟感情好,魏晨粉丝(比如我这个大冤种)爱屋及乌很多也支持你们节目,(甚至芒果TV纳凉季打投我都没投魏晨新剧《消失的孩子》而是投了团综。3、魏晨真的已经
  • 只要是他俩的作品,我都会支持,有人说你真喜欢大宝就不会追小宝,你喜欢小宝就不会追大宝,不,我就是俩个都喜欢,俩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艺人,演员,很多东西并不是你们的
  • 无论今世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都不要舍弃父母在一旁,养育之恩没齿难忘,还几世都还不完。无论今世你与父母的关系如何,都不要舍弃父母在一旁,养育之恩没齿难忘,还几世都